组合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365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组装方便、组装后产品质量佳的组合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目前广泛使用于个人电脑周边产品的一种热插拔传输介面,该介面在不需要重新开机的情况下即与硬体连结进行资料传输,具有传输性能好的特性,1988年时第一代USB1. 1传输介面被推,2000年英特尔则发表 USB2.0的正式规格,借此也扩展了可以使用USB传输介面的电脑周边产品种类,如移动硬盘、打印机、鼠标器等。但随着所需进行传输的档案容量日渐增大,USB2. 0的传输速度因受限于控制晶片及种种因素而开始不能满足使用时的需求,也因此促进了新一代USB3. 0的推出,USB3. 0除了维持既往的结构与随插即用的特色,更将应用领域扩及到个人电脑、消费电子商品及移动装置的同步即时传输中,其传输速度更为USB2.0的10倍,并且具有低功耗的优点。目前的USB3.0电连接器虽然具有现有USB2.0电连接器的基础结构,但是因为利用添加一组端子来提升传输速度也使得其结构更为复杂。现有的USB3.0电连接器主要包括有两组端子、一绝缘本体和一金属外壳,该两组端子均通过冲压的方式成型,且该两组端子系直接通过镶嵌成型(molding)或插装的方式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并利用金属外壳包覆住绝缘本体。然而,该种通过镶嵌成型(molding)直接将两组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方式不能保证产品的组装质量,容易使得各端子之间出现短路现象,造成不良品的产生,给企业和用户带来不便;而该种通过插装直接将各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方式使得组装较为不便,产品组装效率低,而且同样不能保证产品组装质量。另外,由于现有之USB3. 0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组装的端子数目增多,使得现有之USB3. 0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强度不足, 容易受外力破坏,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电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USB3. 0电连接器组装效率低、组装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电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USB3. 0 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强度不足容易受外力破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为可拆分结构,其包括有基座及基座前端的舌板,该基座上横向并排设置有复数个端子通道;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的前端横向并排设置有复数个金手指,该复数个金手指均露出舌板的同一表面,印刷电路板的后端设置有复数个第焊接位,该复数个焊接位分别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与前述对应的金手指对应连接,该印刷电路板设置于绝缘本体的舌板中;附加端子,该附加端子的连接端与前述对应的焊接位焊接固定连接,附加端子的焊接端伸出基座外;USB2. 0端子,该USB2. 0端子固定于前述对应的端子通道中,该USB2. 0的弹性接触部与前述金手指均露出舌板的同一表面,且该弹性接触部位于前述金手指的后端,该 USB2. 0的焊接部同样伸出基座外;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住绝缘本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附加端子包括有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一接地端子,该 USB2.0端子为四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舌板上设置有第一通槽,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槽, 该第二通槽在组装后与对应的第一通槽连通,以为USB2. 0端子的弹性接触部提供变形空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所述基座分为上、下基座两部分,该舌板设置于上基座的前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孔,上基座下表面向下延伸设有固定柱,该固定柱紧插装于固定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于绝缘本体的舌板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述基座后端设有插槽,该插槽向前延伸至舌板前端,该印刷电路板通过插装的方式固定于插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固定座,该固定座固定于基座的后端,该固定座上对应前述附加端子的焊接端和USB2. 0的焊接部设置有复数个通孔,该附加端子的焊接端和USB2. 0的焊接部穿过对应的通孔以定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主体和后盖,该主体包括有顶板、底板以及连接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由该顶板、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一中空的腔体,该后盖于顶板的后端面向下折弯延伸出并封盖住该腔体的后端开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附加端子的焊接端和USB2. 0端子的焊接部排成至少两排。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将印刷电路板设置于舌板中,并将各附加端子与印刷电路板上对应的焊接位焊接固定并电连接,配合利用各金手指和各USB2. 0端子进行信号传输,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结构简单,同时形成模组化组装,使组装方便,有利于提高产品组装效率,而且组装时利用印刷电路板可有效避免各端子之间容易出现短路现象,保证组装后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其印刷电路板通过插装或镶嵌成型的方式设置于舌板中,利用该印刷电路板使得绝缘本体之舌板的强度有效增强,避免产品容易受外力破坏,使产品更加耐用,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性。[0026]三、通过配合利用固定孔和固定柱相互紧插装而将上基座固定于下基座上,使绝缘本体形成可拆分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将各USB2. 0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提高产品组装效率。四、通过于舌板上设置有第一通槽,对应于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槽,配合利用该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一方面可为对应的USB2. 0端子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使外部插头的插拔顺畅,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节省原材料,降低制造生产成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101、上基座111、端子通道12、舌板122、第一通槽20、印刷电路板22、焊接位24、第二通槽31、连接端40、USB2.0 端子42、固定部50、固定座60、金属外壳62、后盖601、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一印刷电路板20、五个附加端子30、四根USB2. 0端子40、一固定座50 和一金属外壳60。以下将详细说明电连接器各元件的结构特点,再说明各元件的组装方式。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结构为参考描述,并以图中双箭头指示的方向为前侧面,但电连接器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11、基座 102、下基座
112、固定孔 121、插槽 U3、固定柱 21、金手指 23、布线 30、附加端子 32、焊接端 41、弹性接触部 43、焊接部 51、通孔 61、主体 63、固定脚[0053]其中,该绝缘本体10为可拆分结构,其包括有基座11和舌板12,该基座11呈方形状,该舌板12于基座11的前表面上部向前延伸出,且该基座11分为上基座101和下基座102两部分,该舌板12设置于上基座101的前端,该下基座102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孔 112,对应该上基座101下表面向下延伸设有固定柱123,该固定柱123紧插装于对应的固定孔112中,从而使上基座101固定于下基座102上。该基座11上对应USB2. 0端子40横向并排设置有供USB2. 0端子40头部通过并同时用于固定USB2. 0端子40的端子通道111,本实施例中设有四个端子通道111,但端子通道111的数量局限于四个,也可以系一个大的通道,不以为限。该基座11后端设有插槽121,该插槽121向前延伸至舌板12前端,该插槽 121用于收纳印刷电路板20。另外,该舌板12的上对应USB2. 0端子40横向并排设置有第一通槽122,本实施例中具有四个第一通槽122,每一个第一通槽122均纵向延伸,为前述对应的USB2. 0端子40提供变形空间,当然第一通槽122的数量也可以系一个,不以为限。该印刷电路板20的下表面前端缘横向并排设置有五个金手指21,对应该印刷电路板20的后端横向并排设置有五个焊接位22,每一焊接位22呈一通孔形状以用于插接的方式焊接,当然也可以平贴的方式来焊接,该五个焊接位22分别通过印刷电路板20上的布线23与前述对应的金手指21电连接。该印刷电路板20插装固定于前述插槽121中,该五个金手指21均露出舌板12的下表面,用于与外部插头接触。以及,该印刷电路板20的表面上对应前述第一通槽122横向并排设置有四个第二通槽24,当然该印刷电路板20上亦可设置一个大的通槽,每一第二通槽M均纵向延伸,该第二通槽M与前述第一通槽122彼此正对配合为USB2. 0端子40提供变形空间。该五个附加端子30中包括有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一接地端子,该两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于传输USB3. 0信号,提高信号传输效率。每一附加端子30均具有一连接端31和一焊接端32,该连接端31呈一钩状,连接端31由上往下勾住前述对应的焊接位22并与对应的焊接位22焊接固定电连接。该焊接端32向下伸出基座11外,用于与外部电路板焊接电连接。该四根USB2. 0端子40分别对应插装固定于前述端子通道111上,每一根USB2. 0 端子40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弹性接触部41、固定部42和焊接部43。该弹性接触部41 向下露出前述对应的第一通槽122外,该弹性接触部41与前述金手指21均露出舌板12的下表面,且该弹性接触部41位于前述金手指21的后端,该弹性接触部41用于与外部插头接触;该固定部42与端子通道111干涉配合而固定于基座11上;该焊接部43向下伸出基座11外,用于与外部电路板焊接电连接。该固定座50由下往上插装固定于基座11的后端,且该固定座50抵于前述印刷电路板20的后端面上,防止印刷电路板20向后松动,该固定座50上对应前述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32和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设置有复数个通孔51,该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32 和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向下穿过对应的通孔51,该固定座50用于对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32和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进行更好地固定,该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32和 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排成至少两排伸出固定座50外,以便将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 32和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很好地焊接到外部电路板上。该固定座50系针对上述卧式结构的连接器设置的,而对于竖向连接器产品中,由于所有端子的焊接端可不需弯折再进一步去固定,故就可以不需要固定座50,由铁壳上折弯出一个折弯扣片取代固定座50来固定于印刷电路板20,然后将连接器竖向插入焊接至外部的电路板中。此结构也同样可适应于第二实施例中。该金属外壳60包覆住前述绝缘本体10,用于防止电磁干扰,该金属外壳60包括有主体61和后盖62。该主体61由顶板、底板以及两连接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组成,该顶板、底板和两侧板围合形成一中空的腔体601 ;该后盖62于顶板的后端面向下折弯并封盖住该腔体601的后端开口,前述各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32和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 均伸出金属外壳60 ;以及,该金属外壳60的两侧板分别延伸出有固定脚63,该固定脚63用于将金属外壳60焊接固定于外部电路板上。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首先,使四根USB2. 0端子40的弹性接触部41穿过对应的端子通道 111并向下露出对应的的第一通槽122外,通过对应的固定部42与对应的端子通道111的壁面干涉配合而将对应的USB2. 0端子40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当然亦可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molding)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并使各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向下伸出基座 11外(如图幻。同时,将各附加端子30的连接端31与印刷电路板20上的焊接位22焊接对应固定连接。接着,将印刷电路板20的前端从插槽121后端开口插入,使印刷电路板20 固定于舌板12上。接着,通过固定柱123与固定孔112配合插装,将上基座101固定于下基座102上。然后,将固定座50由下往上插装固定于基座11的后端,并利用固定座50抵住印刷电路板20,防止印刷电路板20向后松动,同时使得前述各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和各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32穿过固定座50之对应通孔51而向下伸出。最后,将绝缘本体10的前端由金属外壳60之主体61的后端开口插入,使得绝缘本体10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腔体601中,并使后盖62向下折弯将腔体601的后端开口封盖住,如图1所示,该金属外壳60包覆住绝缘本体10,各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和各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32均伸出金属外壳60。使用时,只需通过固定脚63将电连接器固定于外部电路板上,将各USB2.0端子40 的焊接部43和各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32分别焊接到外部电路板上电连接即可。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印刷电路板20通过镶嵌成型(molding)的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0的舌板12中,该印刷电路板20上的焊接位22向后露出舌板12外。组装时,如图4和图5所示,首先,将印刷电路板20和绝缘本体10镶嵌成型 (molding) 一起构成绝缘本体组件。接着,使各个USB2. 0端子40的弹性接触部41穿过对应的端子通道111并向下露出对应的的第一通槽122外,通过对应的固定部42与对应的端子通道111的壁面干涉配合而将对应的USB2. 0端子40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当然亦可与印刷电路板20 —起通过镶嵌成型(molding)的方式将USB2. 0端子40设置于绝缘本体10 上,并使各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向下伸出基座11外。接着,将五个附加端子30的各连接端31由上往下插入印刷电路板20上对应的焊接位22中,并与对应的焊接位22焊接固定电连接。接着,通过固定柱123与固定孔112配合插装,将上基座101固定于下基座 102上。接着,将固定座50由下往上插装固定于基座的后端,并利用固定座50抵住印刷电路板20,防止印刷电路板20向后松动,同时使得前述各USB2. 0端子40的焊接部43和各附加端子30的焊接端32穿过固定座50之对应通孔而向下伸出。最后,将金属外壳60包覆住绝缘本体10即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将印刷电路板设置于舌板中,并将各附加端子与印刷电路板上对应的焊接位焊接固定并电连接,配合利用各金手指和各USB2.0端子进行信号传输,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结构简单,同时形成模组化组装,使组装方便,有利于提高产品组装效率,而且组装时利用印刷电路板可有效避免各端子之间容易出现短路现象,保证组装后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其次,其印刷电路板通过插装或镶嵌成型的方式设置于舌板中,利用该印刷电路板使得绝缘本体之舌板的强度有效增强,避免产品容易受外力破坏,使产品更加耐用,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性。再者,通过配合利用固定孔和固定柱相互紧插装而将上基座固定于下基座上,使得绝缘本体形成可拆分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将各USB2.0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提高产品组装效率。最后,通过于舌板上设置有第一通槽,对应于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槽,配合利用该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一方面可为对应的USB2. 0端子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使外部插头的插拔顺畅,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节省原材料,降低制造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为可拆分结构,其包括有基座及基座前端的舌板,该基座上横向并排设置有复数个端子通道;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的前端横向并排设置有复数个金手指,该复数个金手指均露出舌板的同一表面,印刷电路板的后端设置有复数个第焊接位,该复数个焊接位分别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与前述对应的金手指对应连接,该印刷电路板设置于绝缘本体的舌板中;附加端子,该附加端子的连接端与前述对应的焊接位焊接固定连接,附加端子的焊接端伸出基座外;USB2. 0端子,该USB2. 0端子固定于前述对应的端子通道中,该USB2. 0的弹性接触部与前述金手指均露出舌板的同一表面,且该弹性接触部位于前述金手指的后端,该USB2. 0的焊接部同样伸出基座外;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住绝缘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端子包括有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一接地端子,该USB2. 0端子为四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上设置有第一通槽, 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槽,该第二通槽在组装后与对应的第一通槽连通,以为USB2. 0 端子的弹性接触部提供变形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所述基座分为上、下基座两部分,该舌板设置于上基座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孔,上基座下表面向下延伸设有固定柱,该固定柱紧插装于固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于绝缘本体的舌板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述基座后端设有插槽,该插槽向前延伸至舌板前端,该印刷电路板通过插装的方式固定于插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固定座,该固定座固定于基座的后端,该固定座上对应前述附加端子的焊接端和USB2. 0的焊接部设置有复数个通孔,该附加端子的焊接端和USB2.0的焊接部穿过对应的通孔以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主体和后盖,该主体包括有顶板、底板以及连接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由该顶板、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一中空的腔体,该后盖于顶板的后端面向下折弯延伸出并封盖住该腔体的后端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端子的焊接端和 USB2. 0端子的焊接部排成至少两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合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印刷电路板、附加端子、USB2.0端子和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舌板,该基座与舌板为可拆分结构,该印刷电路板前端设有金手指,对应该印刷电路板后端设于有焊接位,该焊接位通过布线与金手指电连接,该印刷电路板设于舌板中;该附加端子的连接端与焊接位焊接固定并电连接;该USB2.0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该金属外壳包覆住绝缘本体;藉此,通过将印刷电路板设于舌板中,并将附加端子与焊接位焊接,配合利用金手指和USB2.0端子进行信号传输以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还可有效避免各端子之间容易出现短路现象,保证组装后的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2042670SQ20112005012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周亚, 彭雪, 林万辉, 胡光才 申请人: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