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035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由壳体本体支撑的至少一个支点。电连接器包括由连接器壳体支撑的至少一个电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电触头被构造用于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触头相配合。电连接器包括锁闩组件。锁闩组件可包括致动器和锁闩。致动器可具有致动部,附接部,和在致动部和附接部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臂。锁闩可具有锁闩本体,所述锁闩本体限定出被构造用于附接到致动器的附接部的附接部,使得致动器在预定方向上的移动致使枢转构件沿支点移动,从而使锁闩从栓死位置向非栓死位置枢转。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其承载着被构造用于电连接一对电部件的多个电触头。例如,电触头在一端可电连接到电缆,并且在配合端可与互补电连接器相配合,从而使互补电连接器与电缆电连通。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当互补电连接器被安装到印刷电路板或背板时,传统的电连接器包括锁R,其被连接到连接器壳体,并且被构造用于将电连接器可拆除地连接到互补电连接器以防止电连接器无意中被解除配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电连接器更可靠地、可拆除地连接到互补连接器,防止电连接器从与互补电连接器的配合中无意脱开。
[0004]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壳体,其包括壳体本体并且还包括由壳体本体支撑的至少一个支点;由壳体本体支撑的至少一个电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电触头被构造用于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触头相配合;和锁闩组件,所述锁R组件包括:致动器,其具有致动部,第一附接部,和在致动部和第一附接部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臂;和具有锁闩本体的锁闩,所述锁闩本体限定出被构造用于附接到第一附接部的第二附接部,栓锁部,和设置在第二附接部和栓锁部之间的至少一个枢转构件,其中,所述锁闩本体还包括从栓锁部朝向连接器壳体延伸的锁闩构件,其中,当第一附接部被附接到第二附接部时,所述致动器在预定方向上的移动使得所述枢转构件沿所述支点移动,从而使所述锁闩从栓死位置枢转到非栓死位置。
[0005]优选地,所述支点限定出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并且所述移动使得所述枢转构件围绕所述支点的中心轴线转动。
[0006]优选地,所述枢转构件限定出枢转轴线,并且所述锁闩本体被构造用于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的移动而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使得所述枢转轴线围绕所述支点的中心轴线转动。
[0007]优选地,当所述锁闩本体处于栓死位置时,与所述锁闩本体处于非栓死位置时相t匕,所述锁R构件更靠近壳体本体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锁闩还包括从锁闩本体延伸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提供朝向栓死位置偏压锁闩构件的弹性力。
[0009]优选地,当所述锁闩构件从栓死位置向非栓死位置枢转时,所述弹性部抵靠着壳体弹性弯曲。
[0010]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从锁闩本体大体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延伸。
[0011]优选地,所述弹性部是第一弹性部,并且所述锁闩还包括从锁闩本体沿与所述第一弹性部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弹性部。[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锁闩本体是单体。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附接部包括第一和第二侧壁,它们被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侧向间隔开,以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限定出狭槽,并且限定出从第一侧壁穿过狭槽到第二侧壁沿侧向延伸的第一距离,
[0014]所述第一附接部包括I)颈部,其沿所述侧向延伸不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和2)横杆,其从颈部延伸以限定出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沿侧向的第三距离,使得所述颈部被构造用于延伸穿过所述狭槽,使得在致动器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横杆靠在第一和第二臂的至少一个上。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附接部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端壁,使得在致动器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横杆还靠在端壁上。
[0016]优选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从壳体本体延伸的至少一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限定出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设置成在与支点相邻的部位接纳所述枢转构件。
[0017]优选地,当所述枢转构件被置于凹槽中时,所述枢转构件沿所述预定方向都与支点相邻。
[0018]优选地,当所述锁闩处于栓死位置时以及当所述锁闩处于非栓死位置时,所述枢转构件邻接支点。
[0019]优选地,当所述锁闩处于栓死位置时所述枢转构件的第一部位邻接支点,并且当所述锁闩处于非栓死位置时所述枢转构件的与第一部位间隔开的第二部位邻接支点。
[0020]优选地,所述锁闩包括沿所述预定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一对附接部,所述一对附接部中的每一个被构造用于附接到所述第一附接部。
[0021]优选地,所述锁闩包括沿所述预定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一对附接部,所述一对附接部中的所选一个附接部限定出所述狭槽并且所述一对附接部中的另一个附接部限定出第
二狭槽。
[0022]优选地,所述颈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狭槽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狭槽,使得所述横杆靠在所述所选一个附接构件的第一和第
二侧壁上。
[0023]优选地,所述枢转构件被设置成距所述所选一个附接部比距所述另一个附接部更近。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壳体;由连接器壳体支撑的至少一个电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电触头被构造用于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触头相配合;和锁闩组件,其包括:具有锁闩本体的锁闩,所述锁闩本体限定出锁闩附接部,栓锁部,和设置在锁闩附接部和栓锁部之间的至少一个枢转构件,其中所述锁闩本体还包括从栓锁部朝向连接器壳体延伸的锁闩构件,所述锁闩附接部包括被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出狭槽的第一和第二侧壁;致动器,其具有致动部,致动器附接部,和在致动部和致动器附接部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臂,所述致动器附接部包括颈部和从颈部延伸的横杆,所述颈部被构造用于延伸穿过所述狭槽使所述横杆靠在第一和第二臂的至少一个上,从而将所述致动器附接部附接到所述锁闩附接部;其中,当所述致动器附接部被附接到所述锁闩附接部时,所述致动器在预定方向上的移动导致所述枢转构件使所述锁闩从栓死位置向非栓死位置枢转,从而当所述枢转构件处于栓死位置时,比当所述枢转构件处于非栓死位置时,所述锁R构件更靠近连接器壳体设置。
[0025]优选地,I)所述锁闩附接部的第一和第二侧壁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侧向彼此间隔开第一距离,2)所述颈部沿侧向延伸不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并且3)所述横杆限定出大于第一距离的沿侧向的第三距离。
[0026]优选地,所述锁闩附接部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端壁,使得在所述致动器的移动过程中横杆还靠在端壁上。
[0027]优选地,所述锁闩包括沿所述预定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一对锁闩附接部,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中的每一个被构造用于附接到所述致动器附接部。
[0028]优选地,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被沿所述预定方向彼此间隔开,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中的所选锁闩附接部限定出所述狭槽并且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中的另一个锁闩附接部
限定出第二狭槽。
[0029]优选地,所述狭槽是第一狭槽,并且所述颈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狭槽并且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狭槽,使得所述横杆靠在所述所选锁闩附接部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上。
[0030]优选地,所述枢转构件被设置成距所述所选锁闩附接部比距另一锁闩附接部更近。
[0031]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在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的每一个之间实质上直线延伸。
[0032]优选地,在所述所选锁闩附接部处的第一和第二侧壁关于在所述另一个锁闩附接部处的第一和第二侧角度偏置。
[00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能够可靠地、可拆除地连接到互补连接器,而不会从与互补电连接器的配合中无意脱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前述内容以及下面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结合附图阅读时将得到更好的理解。为示意目的,附图中示出了优选实施例。然而,应了解本申请不限制于所示出的精确结构和方式。图中:
[0035]图1是根据实施例构造的连接到一对电缆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6]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隔离图;
[0037]图3是图1-2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放大视图,包括连接器壳体和锁闩组件,锁闩组件包括锁闩和处于栓死位置的致动器;
[0038]图4是图1-3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示出了连接器壳体支撑的电触头;
[0039]图5是图1-3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示出了连接器壳体支撑的电触头;
[0040]图6是图1-3中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平面图;
[0041]图7是图1-3中所示的致动器的隔离图;
[0042]图8A是图1-3中所示的锁闩的隔离图;
[0043]图8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造的锁闩的隔离图;
[0044]图9是连接器壳体和处于非栓死位置的图1-3的锁闩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45]图10是连接器壳体和处于非栓死位置的图9的锁闩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剖面图;
[0046]图11是连接器壳体和处于栓死位置的图9的锁闩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剖面图;
[0047]图12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隔离图;
[0048]图12B是根据又另一实施例构造的锁闩的隔离图;
[0049]图12C是根据仍另一实施例构造的锁闩的隔离图;
[0050]图13A是一对电缆连接到包括图1-6的连接器壳体和根据另一实施例构造的锁闩组件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锁闩组件包括图12A所示的致动器和图12C所示的锁闩。
[0051]图13B是连接器壳体和处于栓死位置的图13A的锁闩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剖面图;
[0052]图14A是根据再另一实施例构造的锁闩组件的立体图,其中锁闩组件包括图12A所示的致动器和图12B所示的锁闩;和
[0053]图14B是连接器壳体和处于栓死位置的图14A的锁闩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总体上参考图1-14B,电连接器包括锁闩组件,锁闩组件包括锁闩和被构造用于在栓死位置和非栓死位置之间操纵锁闩的致动器。电连接器可构造为电缆连接器,电缆连接器具有小尺寸(low profile)的壳体和安装端,所述安装端彼此水平间隔开,并且因此与彼此水平间隔开的电缆电连接。锁闩组件通过壳体的上表面支撑。
[0055]为方便起见,附图中示出的不同实施例中相同或等效的构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一些术语在下面的说明中被使用,为方便起见并且不限制。词语“左”、“右”、“前”、“后”、“上”和“下”表示所参考的图中的方向。词语“向前”,“向后”、“内”、“向内”、“外”、“向外”、“上”、“向上”、“下”和“下”分别指朝向和背离所指示和表示的零件的方向。不具有限制意义的术语包括上面列出的那些、它们的衍生词或类似词汇。
[0056]参考图2-3,电连接器200包括包含至少一个壳体本体207的连接器壳体202。壳体本体207限定出前端208和与前端208沿第一或纵向L间隔开的相反的后端210。壳体本体207还限定出沿实质上垂直于纵向L的第二或侧向A彼此间隔开的相反的第一和第二侧212。壳体本体207还限定出顶端204和与顶端204沿实质上垂直于纵向和侧向L和A的第三或横向T间隔开的相反的底端206。根据图示实施例,横向T竖直定向,并且纵向和侧向L和A水平定向,但连接器壳体202的定向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会改变。连接器壳体202可由任何适当的介电材料例如塑料制成,或可是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并且能够使用任何预期的工艺制造。
[0057]壳体本体207限定出包括前端208的第一或前壳体部214,和包括后端210并且设置于前壳体部214纵向后面的第二或后壳体部216。前壳体部214可包括包围至少一个电触头例如多个电导体232的护罩218。护罩218限定出至少一个表面,例如关于后壳体部216的上表面222沿横向T向内凹进的上表面220。连接器壳体202限定出位于前壳体部214的前端208的配合接口 224,其可被构造用于与互补电连接器沿纵向L配合,和位于后壳体部216的后端210的相反的安装接口 226,其可被构造用于安装到互补电部件。具体地,参考图1,图示的护罩218被构造用于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连接器壳体连接,以使电导体232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触头电连通。根据图示实施例,护罩218被构造用于接纳在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连接器壳体内。 [0058]仍参考图1,电连接器200包括由连接器壳体202支撑的至少一个电导体232,并且具体地由壳体本体207支撑在顶端204和底端206之间的位置。电导体232被构造用于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触头配合,并且可被至少部分地支撑在壳体本体207的前壳体部214。安装接口 226可被提供为从连接器壳体202的后端210沿纵向L延伸的箍圈(ferrule)227。图示的箍圈227被构造用于接纳电缆246和248形式的电部件并且操作性地接合到电导体232。图示的箍圈227可被构造用于允许电缆246和248移动,而不裂纹或断裂。因此,箍圈227可还被称为应变释放件227,但这不具有限制性。电缆246和248可以是与配合接口 224处的电导体232电连通的高速铜或光纤电缆。根据图示实施例,电缆246和248可沿侧向A彼此相邻,使得电缆246和248中的每一个从箍圈227沿纵向L延伸,并且每个电缆在横向T上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定向,但是其它构造也是可能的。因此,电连接器组件,例如电连接器组件201,可包括电连接器200和被构造用于在安装接口 226处电连接到电连接器200的电缆246和248。例如,电缆246和248可以是电力电缆,数据传输电缆,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光纤电缆,使得电连接器200被构造用于与光学收发器形式的互补连接器配合。虽然安装接口 226在图1中被示出为包括构造成固持一对电缆的单一箍圈/应变释放件227,但应了解安装接口 226可被构造用于接纳单一电缆或两个以上电缆,并且根据需要用于使电缆246和248操作性耦合到电导体232中的所选一些。这样,电连接器200可在安装接口 226被电连接到至少一个电缆。还应了解安装接口 226可被构造用于使电导体232与任何适当的可选电部件电连通,根据需要。
[0059]根据图示实施例,配合接口 224和安装接口 226被定向为彼此平行并且配合方向和安装方向彼此平行,使得电连接器200可被称为竖直连接器,但应了解电连接器可根据需要进行构造。例如,如果希望,电连接器200可被构造为直角连接器,其中配合接口 224被垂直于安装接口 226定向。
[0060]不同结构被描述为沿第一纵向“L”和实质上垂直于纵向L的第二或侧向“A”水平延伸,沿大体垂直于纵向和侧向L和A的第三或横向“T”水平延伸。如图所示,纵向“L”沿连接器壳体202并且因此沿电连接器200的向前/向后方向延伸并且限定出配合方向M,电连接器200和互补电连接器之一或两者被沿该配合方向M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使电连接器200与互补电连接器相配合。例如,图示的连接器壳体202以及因此电连接器200的配合方向M在沿纵向L的向前方向上,并且当连接器壳体202处于非栓死位置时,通过在相反的纵向向后方向上相对于互补壳体移动连接器壳体202,连接器壳体202可从互补连接器壳体以及因此从互补电连接器解除配合。如图所示,侧向“A”沿连接器壳体202的宽度延伸。
[0061]这样,除非特别指出,术语“侧向”、“纵向”和“横向”被用于描述不同部件的正交方向分量。术语“在…内”和“内部”以及“在…外”和“外面”以及类似术语当关于特定的方向分量描述时是指沿朝向和背离所描述的设备中心的方向分量的方向。应了解虽然纵向和侧向被示意为沿水平面延伸,并且虽然横向被示意为沿竖直面延伸,但包含不同方向的平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不同,例如,取决于不同部件的定向。因此,方向术语“竖直”和“水平”被用于描述如图所示的电连接器200及其部件,仅为示意和方便目的,应了解这些定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不同。[0062]参考图4,连接器壳体202可包括第一侧部分228和可被连接到第一侧部分228以构成连接器壳体202的第二侧部分230,但应了解连接器壳体202可可选地是单体结构。电导体232被示意为由至少一个基板234承载的电迹,所述至少一个基板可被提供为一个或多个,例如一对,印刷电路板236。然而,应了解电导体232可根据需要可选地进行构造。每个印刷电路板236限定出第一安装端238和相反的第二配合端240。电导体232在安装端238限定出第一多个触垫242,并且在配合端240限定出与安装端238的触垫242电连通的第二多个触垫244。第一多个触垫242被构造用于在安装接口 226电连接到与电连接器200电连接的电部件,例如电缆246和248。第二多个触垫244被构造用于在配合接口 224电连接到与电连接器200电连接的互补电连接器。例如,配合端240可被接纳在互补连接器壳体的插孔内以使电导体232与互补电触头电连通。
[0063]还参考图5-6,连接器壳体202可包括由壳体本体207支撑的至少一个支点205,和也由壳体本体207支撑的至少一个支撑块203。例如,根据需要,该至少一个支点205和该至少一个支撑块203可与壳体本体207是单体或可可选地被附接到壳体本体207。根据图示实施例,该至少一个支撑块203包括由壳体本体207支撑的第一和第二支撑块203。第一和第二支撑块203可沿侧向A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一支撑块203靠近第一侧212布置并且第二支撑块203靠近第二侧212布置。每个支撑块203可沿横向T从壳体本体207的顶端204突出。每个支撑块203可包括支撑块本体,其限定出前壁252和与前壁252沿纵向L向后间隔开的相反的后壁254。前壁252和后壁254从壳体本体207的顶端204,例如在横向T上,向外延伸。另外,每个支撑块本体可还限定出横杆256,其被连接到前壁252和后壁254使得凹槽258被至少部分地由支撑块203和连接器壳体202的顶端204限定出。凹槽258可沿侧向A至少延伸到支撑块本体内或延伸穿过支撑块本体。在图示实施例中,凹槽258被构造为实质上矩形孔,但应了解根据需要支撑块203可限定出具有任何可选形状的凹槽258。
[0064]根据图示实施例,该至少一个支点205包括由支撑块203支撑并且因此由壳体本体207支撑的第一和第二支点205。每个支点205可被构造为可沿侧向A伸长的圆柱形本体,并且可限定出可沿实质上平行于壳体本体207的顶端204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209,并且可间隔在壳体本体207的顶端204的上方,根据图示实施例。每个支点205限定出可围绕中心轴线209延伸的外表面211。例如,根据图示实施例,外表面211可围绕着相应中心轴线209回转。另外,每个支点205的中心轴线209可相互重合。但图示实施例示出圆柱形结构的支点在侧向A上远离后壁254延伸,支点的形状,支点在壳体本体207上的定向,以及支点的数量根据不同实施例可以不同。根据图示实施例,第一和第二支点205中的每一个可被附接到相应第一和第二支撑块203,例如附接到后壁254,或根据需要可与第一和第二支撑块203沿侧向A和纵向L之一或两者间隔开。
[0065]现在参考图2-3,7,8A和9,电连接器200还包括锁闩组件300,其可被构造用于将连接器壳体202可释放地锁定到与电连接器200相配合的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连接器壳体。根据图示实施例,锁闩组件300由后壳体部216支撑,并且纵向向前延伸到前壳体部214。这样,可以说后壳体部216限定出支撑锁闩组件300的锁闩支撑本体302。锁闩组件300可包括锁闩305和致动器304,致动器304被构造用于附接到锁闩305并且操纵锁闩305使其在栓死位置和非栓死位置之间移动,下面将进行描述。[0066]特别参考图7,致动器304可限定出致动部320,可被称为第一附接部的致动器附接部322,和在致动部320和致动器附接部322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臂308。致动器304可进一步限定出从臂308伸出的加强支撑部,例如第一和第二加强支撑部311。根据图示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加强支撑部311是C-形状的,但应理解第一和第二加强支撑部311可根据需要可选地成形。第一和第二加强支撑部311可沿侧向A彼此相反地间隔开。例如,第一加强支撑部311可从臂308的第一侧突出并且第二加强支撑部311可从臂308的沿侧向A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突出。应理解虽然图示致动器304包括两个加强支撑部,但根据需要致动器304可不包括加强支撑部或可包括任何数目的加强支撑部。另外,虽然图示第一和第二加强支撑部311靠近致动部320,应理解根据需要加强支撑部可可选地定位在致动器304上。
[0067]根据图示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加强支撑部311可被构造用于接纳一个或多个加强带,例如橡胶带,使得加强带围绕致动器304和电缆246和246缠绕。例如,加强带和加强支撑部311可被构造成使得加强带附接到臂308和电缆246和248,从而致动器308沿纵向L平行于电缆246和248。这样,第一和第二加强支撑部311可被构造用于防止一个或多个加强带沿纵向L实质上滑动。应理解根据需要致动器304可不包括加强支撑部和/或加强带。
[0068]根据示例实施例,致动器304可被称为拉片。致动器304的致动器附接部322可包括颈部324和横杆326。根据图示实施例,颈部324在臂308和横杆326之间沿纵向L延伸,并且可在侧向A上限定出小于臂308的宽度并且小于横杆326的宽度的宽度325。臂308限定出远侧端318和与远侧端318沿预定方向P间隔开的近侧端316,预定方向P可沿纵向L向后。因此,致动器304沿预定方向P的移动使得锁闩305沿从栓死位置向非栓死位置的方向移动,例如围绕支点205枢转。致动部320,可被构造为抓取部,从臂308的近侧端316沿纵向L向后延伸。在这一点上,致动器304可被称为拉片,使得使用者可抓住致动部320并且施加推动致动部320使其在预定方向P上移动的力。
[0069]颈部324从臂308的远侧端318在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沿纵向向前延伸,并且横杆326从颈部324,例如从颈部324的远侧端,沿侧向A向外延伸。根据需要颈部324可以是挠性的。应了解方向术语“近侧”和“向前”以及其衍生词可指从臂的近侧端316沿纵向L朝向臂308的远侧端318的方向。还应了解方向术语“远侧”和“向后”以及其衍生词可指从远侧端318沿纵向L朝向近侧端316的方向。
[0070]继续参考图7,致动器附接部322,包括颈部324和横杆326,臂308,和致动部320,所有这些可以是一体的并且是单体。可选地,应了解致动部320的构成部件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可可选地与致动部320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构成部件分离。例如,参考图12A,致动器304a可包括可与臂308分离并且以任何需要方式被附接到臂308的致动器附接部322a,其包括颈部324a和横杆326。另外,如图12A中所示,颈部324a,以及因此致动器附接部322a,可限定出偏置部分327,使得第一颈部部分329与第二颈部部分331相比在横向向下的方向上偏置。根据图示实施例,第一颈部部分329从横杆326沿纵向L向后延伸并且第二颈部部分331从臂308的远侧端318沿纵向L向前延伸。这样,颈部324a,以及因此致动器附接部322a,可包括第一颈部部分329,第二颈部部分331,和在第一和第二颈部部分329和331之间延伸的偏置部分327,使得第一颈部部分329关于第二颈部部分331沿实质上垂直于预定方向和侧向P和A两者的横向T偏置。另外,偏置部分327可在第一颈部部分329和第二颈部部分331之间延伸,使得横杆326a被从臂308沿横向T向下偏置。应理解根据需要偏置部分327可以是倾斜的,弯曲的,或可选地成形。
[0071]特别参考图8A,根据图示实施例,锁闩305包括锁闩本体306,其限定出可被称为第二附接部的锁闩附接部310,锁闩附接部被构造用于附接到致动器304的致动器附接部322。锁闩本体306还限定出栓锁部312和被置于锁闩附接部310和栓锁部312之间的至少一个枢转构件340,例如第一和第二枢转构件340。锁闩本体306还包括从栓锁部312朝向连接器壳体202延伸的锁闩构件314。这样,当锁闩本体306处于如图3中所示的栓死位置时,与当锁闩本体306处于如图9中所示的非栓死位置时相比,锁闩构件314被更靠近壳体本体207设置。因此,当锁闩本体306处于栓死位置时,电连接器200被构造用于将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连接器壳体捕获到锁闩构件314和壳体本体207之间,例如锁闩构件314和前壳体214的顶端204之间。根据图示实施例(参考图2,8A和11),当锁闩305处于栓死位置时,横杆326可支撑在第一和第二枢转构件340上。例如,横杆326可以是大体圆柱形的并且在侧向A上伸长,并且枢转构件340可以是圆形的,这样当锁闩305处于栓死位置时,圆柱形横杆326至少部分地适配到由圆形枢转构件340限定凹的凹槽内。
[0072]再参考图2-3和8A,锁闩附接部包括第一和第二侧壁346和348,也可被称为第一和第二臂346和348,它们被沿可实质上垂直于预定方向P的侧向A彼此间隔开。这样,锁闩附接部310限定出狭槽350,该狭槽被沿侧向A限定在第一和第二侧壁346和348之间。狭槽350从第一侧壁346向第二侧壁348沿侧向A延伸第一距离。锁闩附接部310还包括从第一侧壁346向第二侧壁348延伸的端壁344。锁闩305可还包括在第一和第二侧壁346和348的前端之间延伸的第二端壁342。这样,第一和第二侧壁346和348,以及第一和第二端壁344和342,可至少部分地限定出狭槽350的外周。如上所述参考图2,3和7,致动器304的颈部324沿侧向A限定出不大于,例如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例如,颈部324的宽度325可限定出第二距离。横杆326沿侧向A限定出大于第一距离以及因此大于第二距离的第三距离。
[0073]因此,颈部324被构造用于向前延伸穿过狭槽350,使得端壁344被置于颈部324的至少一部分和横杆326之间。当致动器304被实质上沿纵向L向后移动时,横杆326靠在第一和第二臂346和348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可沿第一和第二臂346和348滑动直到颈部324靠在端壁344上,在这一点上向后指向的力被沿预定方向P施加到致动器304上,致动器将此向后指向的力传递到锁闩305。另外,当致动器304被实质上沿纵向L向后移动时,横杆326可靠在第一和第二臂346和348的至少一个上以对锁円305施加向下指向的力。
[0074]如图4,5和9中所示,后壳体部216,以及因此连接器壳体202,限定出在横向T上向下延伸到连接器壳体202的顶端204内的至少一个凹进的锁闩通道250。当锁闩305处于栓死位置时,锁闩通道250可固持锁闩305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当锁闩305处于栓死位置时,栓锁部312可被置于锁闩通道250内。根据图示实施例,锁闩通道250在纵向L上从支撑块203的前壁252向前延伸到后壳体部216的前端。连接器壳体202可还限定出一个或多个通道壁251。根据图示实施例,连接器壳体202限定出第一通道壁251a和与第一通道壁251a沿侧向A间隔开的第二通道壁251b。这样,第一和第二通道壁251a和251b以及后壳体部216的上表面222可限定出锁闩通道250。锁闩通道250可固持锁闩305的栓锁部312,使得当锁闩305处于栓死位置时锁闩305沿侧向A的移动受限。具体地,第一和第二通道壁251a和251b可沿侧向A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实质上等于,或大于,锁闩305沿侧向A的宽度的通道宽度CW (参考图6)。该通道宽度可实质上等于,或大于,横杆326沿侧向A限定出的第三距离。例如,当锁闩305处于栓死位置时,锁闩305可邻接通道壁251a和251b,使栓锁部312被至少部分地置于锁闩通道250内。虽然图示锁闩通道250包括彼此实质上平行的通道壁251而形成大体矩形的锁闩通道250,但应理解锁闩通道可以是弯曲的或根据需要可选地成形。
[0075]特别参考图8A,锁闩305可还包括从锁闩本体306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部358。例如,弹性部358可提供朝向栓死位置偏压锁闩构件314的弹性力。当锁闩构件314从栓死位置向非栓死位置枢转时,弹性部358可抵靠着壳体本体207弹性弯曲。这样,当致动器304被实质上沿纵向L向后移动并且横杆326沿第一和第二臂346和348的至少一个滑动时,弹性部358可偏转。弹性部358可从锁闩本体306大体沿实质上垂直于预定方向P的方向延伸。弹性部358可包括从锁円本体306大体沿实质上垂直于预定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弹性部,并且锁闩305可还包括从锁闩本体306沿与第一弹性部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弹性部。应理解,弹性部358可与锁闩本体306是单体的。
[0076]还参考图9-11,支点205限定出实质上垂直于预定方向P延伸的中心轴线,并且该移动使得枢转构件340围绕支点的中心轴线回转。如所示出的,枢转构件340限定出枢转轴线,并且锁闩本体306被构造用于响应于致动器304的移动而围绕枢转轴线枢转,使得枢转轴线围绕支点的中心轴线转动。当致动器304的附接部322被附接到锁闩的附接部310时,致动器304在例如沿纵向L向后的预定方向P上的移动可致使枢转构件340相对于支点205的外表面211枢转,从而将锁闩305从栓死位置枢转到非栓死位置。例如,枢转构件340可沿支点205的外表面211移动(参考图10-11),从而使锁闩305从栓死位置枢转到非栓死位置。这样,根据一个实施例,当锁闩305处于栓死位置时枢转构件340的第一部位可邻接支点205 (参考图11),并且当锁闩305处于非栓死位置时枢转构件340的与第一部位间隔开的第二部位可邻接支点205(参考图10)。该第一和第二部位可限定出枢转构件340的外表面的第一和第二部位。例如,支点205可限定出实质上垂直于预定方向P延伸的中心轴线209 (参考图4和6),并且该移动使得枢转构件340,尤其是枢转构件340的轴线,围绕支点205的中心轴线209转动。
[0077]另外,由支撑块203限定出的凹槽258设置尺寸成在与支点205相邻的部位接纳枢转构件340,使得支撑块203捕获枢转构件340并且将锁闩305固定到连接器壳体202。这样,当枢转构件340被置于凹槽258中时枢转构件340可沿预定方向P与支点相邻。例如,每个枢转构件340可沿纵向L设置于支撑块203的前壁252和后壁254之间。当锁闩305处于栓死位置时以及当锁闩305处于非栓死位置时,枢转构件340可邻接支点205。当锁闩305处于非栓死位置时,枢转构件340可支撑在支撑块340的横杆256上。应了解枢转构件340可被间隔在附接部310下方。例如,枢转构件340可被沿横向T间隔在至少部分的或所有的侧壁346和348下方,并且可被沿横向T间隔在端壁344下方。
[0078]应了解锁闩组件300的部件可由单一的柔性材料一体地制造。在操作过程中,柔性材料便于致动器304的弯曲,例如在其致动器附接部322处(参考图10 ),并且尤其是在其颈部324处。根据图10-11中示出的实施例,当力在预定方向P上被施加于致动器304以在预定方向P上移动致动器304时,颈部324可弯曲使得横杆326滑出由枢转构件340限定的凹的凹槽出(参考图9)。当致动器304在预定方向P上移动时,横杆326靠在第一和第二臂346和348的至少一个上并且沿第一和第二臂346和348滑动,这样将该预定方向P上的力转变成锁闩305的锁闩附接部310上的实质上向下的力。
[0079]如上所述参考图8A,锁闩305可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构件358。可选地,锁闩305可不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构件358,例如分别在图8B,12B和12C中由锁闩305b_d表示的。不包括弹性构件358的锁闩305b-d可限定出朝向栓死位置偏压锁闩构件314的重量。例如,锁闩305b-d的相应栓锁部312可限定出该重量和沿纵向L的朝向栓死位置偏压锁闩构件314的长度。另外,支撑块203可邻接枢转构件340,使得,结合相应栓锁部312的重量,锁闩305b-d的锁闩构件314被朝向栓死位置偏压。如图8A和8B中所示的,锁闩305和锁闩305b可包括锁闩附接部310。
[0080]参考图12B和12C,锁闩附接部310可被构造为第一锁闩附接部310a,并且锁闩305可还包括第二锁闩附接部310b,例如沿纵向L在第一锁闩附接部310a向后设置。这样,锁闩305c和305d可包括沿纵向L彼此间隔开的一对相应锁闩附接部310a和310b,并且锁闩附接部310a和310b中的每一个可被构造用于附接到致动器304的第一附接部322。第一锁闩附接部310a,可被称为所选锁闩附接部310a,可如上关于锁闩附接部310所述地进行构造,并且第二锁闩附接部310b,可被称为另一锁闩附接部310b,可与第一锁闩附接部310a大体相同地构造,应了解第一锁闩附接部310a的第一端壁344限定出第二附接部310b的第二端壁342b。第二锁闩附接部310b限定出附接在第一和第二侧壁346和348之间的第一端壁347,从而第一端壁347被沿纵向L置于第一端壁344的后面。因此,第二锁闩附接部310b限定出延伸在第一和第二侧壁346和348之间的第二狭槽350b,并且还在端壁342b和347之间延伸。这样,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310a和310b被沿预定方向P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的所选锁闩附接部310a限定出狭槽350b并且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的另一锁闩附接部310b限定出第二狭槽350b。
[0081]应了解根据需要锁闩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可附接到致动器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以形成不同的适合锁闩组件。例如,参考图13A,电连接器组件201a包括连接器壳体202和包括锁闩305d和致动器304a的锁闩组件300a。应了解根据需要致动器304的致动器附接部322可附接到第一和第二锁闩附接部310a和310b的任一个。例如,还参考图13B,锁闩组件300a包括被附接到锁闩305d的第一锁闩附接部300a的致动器304a。可选地,参考图14A-14B,锁闩组件300b包括锁闩305c和致动器304a,致动器304a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过第二狭槽350b并且还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穿过第一狭槽350a的颈部324a,使得横杆326在第一锁円附接构件310a处靠在第一和第二侧壁346和348上。这样,颈部324a,例如颈部324a的第二颈部部分331,可靠在端壁347上,例如当锁闩305c处于栓死位置时。枢转构件340可设置成距第一锁闩附接部310a比距第二锁闩附接部310b更近。
[0082]如图12C中所示,锁闩305d可限定出在第一锁闩附接部310a和第二锁闩附接部310b之间实质上直线延伸的侧壁346和348。可选地,如图12B中所示,锁闩305c可在第二锁闩附接部310b处限定出侧壁346b和348b,侧壁346b和348b可相对于在第一锁闩附接部310a处的侧壁346a和348a成角度偏置。例如,在第一锁闩附接部310a处的侧壁346a和348a,当它们相对于在第二锁闩附接部310b处的侧壁346b和348b沿纵向L向后延伸时,可沿横向T向上并且远离壳体本体207延伸(参考图14B)。
[0083]结合图示实施例所公开的实施例已经通过图示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意于限制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另外,这里描述的每个实施例的结构和特征可适用于这里描述的其它实施例,除非特别指出。例如,虽然根据图示实施例锁闩本体306和致动器304被分离地连接在一起,但锁闩本体306和致动器304可可选地彼此是一体的。此外,虽然根据图示实施例锁R本体306被离散地附接到连接器壳体202,但应了解锁円本体306可可选地与连接器壳体202是一体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其包括壳体本体并且还包括由壳体本体支撑的至少一个支点; 由壳体本体支撑的至少一个电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电触头被构造用于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触头相配合;和 锁闩组件,所述锁R组件包括: 致动器,其具有致动部,第一附接部,和在致动部和第一附接部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臂;和 具有锁闩本体的锁闩,所述锁闩本体限定出被构造用于附接到第一附接部的第二附接部,栓锁部,和设置在第二附接部和栓锁部之间的至少一个枢转构件, 其中,所述锁闩本体还包括从栓锁部朝向连接器壳体延伸的锁闩构件, 其中,当第一附接部被附接到第二附接部时,所述致动器在预定方向上的移动使得所述枢转构件沿所述支点移动,从而使所述锁闩从栓死位置枢转到非栓死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限定出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并且所述移动使得所述枢转构件围绕所述支点的中心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构件限定出枢转轴线,并且所述锁闩本体被构造用于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的移动而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使得所述枢转轴线围绕所述支点的中心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闩本体处于栓死位置时,与所述锁闩本体处于非栓死位置时相比,所述锁闩构件更靠近壳体本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闩还包括从锁闩本体延伸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提供朝向栓死位置偏压锁闩构件的弹性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闩构件从栓死位置向非栓死位置枢转时,所述弹性部抵靠着壳体弹性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从锁闩本体大体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是第一弹性部,并且所述锁闩还包括从锁闩本体沿与所述第一弹性部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弹性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锁闩本体是单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附接部包括第一和第二侧壁,它们被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侧向间隔开,以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限定出狭槽,并且限定出从第一侧壁穿过狭槽到第二侧壁沿侧向延伸的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附接部包括I)颈部,其沿所述侧向延伸不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和2)横杆,其从颈部延伸以限定出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沿侧向的第三距离,使得所述颈部被构造用于延伸穿过所述狭槽,使得在致动器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横杆靠在第一和第二臂的至少一个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附接部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端壁,使得在致动器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横杆还靠在端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从壳体本体延伸的至少一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限定出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设置成在与支点相邻的部位接纳所述枢转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枢转构件被置于凹槽中时,所述枢转构件沿所述预定方向都与支点相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闩处于栓死位置时以及当所述锁闩处于非栓死位置时,所述枢转构件邻接支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闩处于栓死位置时所述枢转构件的第一部位邻接支点,并且当所述锁闩处于非栓死位置时所述枢转构件的与第一部位间隔开的第二部位邻接支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闩包括沿所述预定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一对附接部,所述一对附接部中的每一个被构造用于附接到所述第一附接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闩包括沿所述预定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一对附接部,所述一对附接部中的所选一个附接部限定出所述狭槽并且所述一对附接部中的另一个附接部限定出第二狭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狭槽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狭槽,使得所述横杆靠在所述所选一个附接构件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构件被设置成距所述所选一个附接部比距所述另一个附接部更近。
2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 由连接器壳体支撑的至少一个电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电触头被构造用于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触头相配合;和 锁闩组件,其包括: 具有锁闩本体的锁闩,所述锁闩本体限定出锁闩附接部,栓锁部,和设置在锁闩附接部和栓锁部之间的至少一个枢转构件,其中所述锁闩本体还包括从栓锁部朝向连接器壳体延伸的锁闩构件,所述锁闩附接部包括被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出狭槽的第一和第二侧壁; 致动器,其具有致动部,致动器附接部,和在致动部和致动器附接部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臂,所述致动器附接部包括颈部和从颈部延伸的横杆,所述颈部被构造用于延伸穿过所述狭槽使所述横杆靠在第一和第二臂的至少一个上,从而将所述致动器附接部附接到所述锁闩附接部; 其中,当所述致动器附接部被附接到所述锁闩附接部时,所述致动器在预定方向上的移动导致所述枢转构件使所述锁闩从栓死位置向非栓死位置枢转,从而当所述枢转构件处于栓死位置时,比当所述枢转构件处于非栓死位置时,所述锁闩构件更靠近连接器壳体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I)所述锁闩附接部的第一和第二侧壁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侧向彼此间隔开第一距离,2)所述颈部沿侧向延伸不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并且3)所述横杆限定出大于第一距离的沿侧向的第三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闩附接部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端壁,使得在所述致动器的移动过程中横杆还靠在端壁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闩包括沿所述预定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一对锁闩附接部,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中的每一个被构造用于附接到所述致动器附接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被沿所述预定方向彼此间隔开,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中的所选锁闩附接部限定出所述狭槽并且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中的另一个锁闩附接部限定出第二狭槽。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狭槽是第一狭槽,并且所述颈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狭槽并且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狭槽,使得所述横杆靠在所述所选锁R附接部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构件被设置成距所述所选锁闩附接部比距另一锁闩附接部更近。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在所述一对锁闩附接部的每一个之间实质上直线延伸。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所选锁闩附接部处的第一和第二侧壁关于在所述另一个锁闩附接部处的第一和第二侧角度偏置。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3434375SQ20132047406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6日
【发明者】R·W·布朗, R·E·马歇尔 申请人:Fci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