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002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含一电路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弹臂导电端子,该电路板前端则设有金属布线作为USB2.0规格的两个以上平面连接端子,该平面连接端子后排则设有接触垫,当绝缘本体设置于该电路板上时,该弹臂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电路板上的接触垫相互接触,并通过一壳体将电路板及绝缘本体包覆固定;当对接连接器插设时,分别与电路板上的平面连接端子及弹臂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互接触,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USB3.0规格的电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于电子产品便捷应用需求的日趋明显,进而引起各厂商的持续关注,由于各厂商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及扩充电子产品的功能,因此各式电子产品除了朝向轻薄短小的外型外,其结构及传输速度也需不断增加,借以提更使用者于操作使用上的便利性。
[0003]由于电连接器结构用于连接电子产品间或电子产品内各元件之间的信号传输,因此电连接器结构在电子产品上的重要性已经不可言语,各厂商如何将电连接器结构于制造时易于组装,降低组装成本,同时又能兼顾电连接器结构的功效,已成为各厂商间相继竞争之处。
[0004]于电子连接器中,于USB连接器也有最大的突破,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汇流排,是连接外部设备的一个串列汇流排标准,在电脑上使用广泛,是最通用的规格,也可以用在机上盒和游戏机上,甚至许多工业仪器也是通过USB与电脑连接,USB不仅可提供周边设备资料传输,还可供电,On-The-Go随插即用的特性更可使可携式设备直接交换数据。
[0005]USB从一开始之初为USB1.0规格,其传输速度为1.5Mb/s,而于1998年推出USB2.0规格,传输速度则提升到12Mb/s,而此规格以经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而目前最新推出的USB3.0规格则更将传输速度提升到5.0Gb/s,其是USB2.0规格的10倍以上,由于速度较以往提升许多,因此已经成为各厂商未来推广的产品。
[0006]因此,在USB3.0规格产品未来可期的情况下,如何将USB3.0产品达到简易制造的目的,更成为各厂商亟需克服的问题,更由于USB3.0的规格产品其所需的连接端子数量较多,因此如何增加USB3.0的电连接器结构焊接固定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时的焊接强度,也为目前亟需克服的问题之一。
[0007]继续,请参阅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87417号专利揭露一种USB连接器,其包括:一基板,其上具有两个以上个第一接触垫及两个以上个第二接触垫外露于该基板;以及一连接器,其具有两个以上个开槽及两个以上个端子,其中两个以上个端子的一端分别穿置于该两个以上个开槽中且外露于该开槽,该两个以上个端子的另一端则分别与该第二接触垫接触以形成一 USB连接器。
[0008]再请参阅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412498号专利揭露一种USB连接器,其包含有:一连接器本体,其具有两个以上个开槽、两个以上个第一端子及两个以上个第二端子,其中,每两开槽间具有一槽柱相间隔,该两个以上个第一端子的一端分别置于该两个以上个槽柱的下方且外露于该两个以上个槽柱后再向前延伸,另一端则分别向下弯折后再向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一焊接端,该两个以上个第二端子的一端分别穿置于该两个以上个开槽中且外露于该开槽,另一端则分别向下弯折后再向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一焊接端;以及一基板,其上具有两个以上个第一接触垫及两个以上个第二接触垫,且该两个以上个第一接触垫及两个以上个第二接触垫呈交错配置,以分别供该两个以上个第一端子及该两个以上个第二端子耦接,以形成一 USB连接器。
[0009]唯上述USB连接器的端子虽可提供电性接触之用,但是端子皆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电路板上,则需重新解焊之后再重新进行焊接,造成制造过程中的不便,同时更可能增加制造成本。
[0010]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结构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者,而亟待加以改良。
[0011]本实用新型发明人鉴于上述现有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连接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弹臂导电端子接触部与电路板上接触垫相互接触,使其得以通过搭接的方式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通过搭接而非焊接的方式,完成电连接器的组装,降低及避免焊接所需的焊接时间及成本。
[001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个电路板,其前端设有两个以上平面连接端子,该平面连接端子后排则设有接触垫;一个绝缘本体,置于该电路板上;两个以上弹臂导电端子,包含有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前端延伸的一个抵持于电路板上的支撑部,及自支撑部上延伸的弹性接触部,且该弹性接触部的接触凸部与该电路板上的接触垫相互搭接;一个壳体,将该绝缘本体及该电路板包覆容置;当绝缘本体及电路板容置于该壳体时,该弹臂导电端子接触部搭接于该电路板的接触垫上,达到电性连接之效。
[0015]优选的,该绝缘本体为绝缘材质所制成且为平板状结构。
[0016]优选的,该电路板的平面连接端子与电路板间为金属布线,且为符合USB2.0规格。
[0017]优选的,该绝缘本体前端设有一个容置该弹臂导电端子支撑部的开槽。
[0018]优选的,该绝缘本体两侧则分别凸出延伸有一定位部,而壳体两侧末端则分别形成有一个能够容置该定位部的开口,通过定位部及开口相互卡扣,达到该绝缘本体固定于该壳体内。
[0019]优选的,该弹臂导电端子通过镶埋成型的方式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
[0020]优选的,该壳体前端折弯有一个止挡片,该止挡片的高度大致与电路板的高度相同,而该绝缘本体底端则延伸凸出延伸有一个止挡部,通过绝缘本体的止挡部将电路板顶抵及止挡片的止挡以将电路板止挡定位。
[0021]当绝缘本体设置于该电路板上时,该弹臂导电端子的接触凸部与接触垫相互搭接接触,此时支撑部则抵持于该电路板上缘,提供接触部的支撑力。此时平面连接端子及弹臂导电端子形成符合USB3.0规格,
[0022]同时通过壳体将电路板及绝缘本体包覆时,其前端形成一对接空间;当对接连接器插设时,分别与电路板上的平面连接端子及弹臂导电端子相互接触,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0023]为了达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弹臂导电端子先固定于该绝缘本体后,再通过绝缘本体将电路板插设组装固定于壳体内,此时弹臂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接触垫相互搭接,据此得以供对接连接器插设及电性接触,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立体分解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局部组合立体分解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导电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
[0032]1绝缘本体11开槽12定位部
[0033]13止挡部 2弹臂导电端子21固定部
[0034]22支撑部 23接触部24接触凸部
[0035]3电路板 31平面连接端子32接触垫
[0036]4壳体 41容置空间42止挡片
[0037]43 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39]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包含有:
[0040]一绝缘本体I,为绝缘材质所制成,该绝缘本体I为平板状结构,其前端设有两个以上开槽11,该开槽11间形成一肋状结构,而绝缘本体I两侧则分别凸出延伸有一定位部12,底端则延伸凸出延伸有一止挡部13,从侧面观之,该绝缘本体I及止挡部13略呈L型结构;
[0041]两个以上弹臂导电端子2,包含有固定于绝缘本体I的固定部21,该固定部I前端则朝底部方向延伸有一支撑部22,且该的支撑部22容置于该绝缘本体I的开槽11内,而该支撑部22前端则再朝上延伸有一弹性接触部23,该弹性接触部23供对接连接器的相对对接,而该弹性接触部23的下缘则延伸有一接触凸部24,该接触凸部24较支撑部22的下表面为低,上述的弹臂导电端子2通过镶埋成型的方式固定于该绝缘本体I上;
[0042]一电路板3,该电路板3上可设有电子元件(图中未标示),该电路板3前端则设有金属布线作为USB2.0规格的两个以上平面连接端子31,该平面连接端子31后排则设有接触垫32,该接触垫32的数量与该弹臂导电端子31的数量相同,借此供弹臂导电端子31相互搭接;
[0043]一壳体4,该壳体4金属材质所制成,并可将绝缘本体I及电路板3包覆容置,该壳体4内形成一容置空间41,且该壳体4前端则朝容置空间方向折弯有一止挡片42,该止挡片42的高度大致与电路板3的高度相同,借以将电路板3止挡定位,壳体4两侧末端则分别形成有一开口 43 ;
[0044]组装时,该绝缘本体I底部的止挡部13顶抵于该电路板3的末端,且该绝缘本体I设置于该电路板3上,此时该弹臂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与电路板3上的接触垫32相互搭接接触,此时支撑部22则抵持于该电路板3上缘,提供接触部23所需的支撑力,而该平面连接端子31及该弹臂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形成符合USB3.0规格,而将绝缘本体I朝壳体4内的容置空间41插设时,该绝缘本体I两侧的定位部12则插设于该壳体4两侧的开口 43内,并通过壳体4前端止挡片42将电路板3止挡定位,使得壳体4将电路板3及绝缘本体I包覆,此时该壳体4前端、电路板3及接触部23间则形成一可供对接连接器插设对接的对接空间。
[0045]上述的平面连接端子31及弹臂导电端子2的排列符合USB3.0的传输规格结构,因此平面连接端子31及弹臂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排列成两排,其中平面连接端子31排布于前排,弹臂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则排布于后排。
[0046]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申请专利范围所述。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个电路板,其前端设有两个以上平面连接端子,该平面连接端子后排则设有接触垫; 一个绝缘本体,置于该电路板上; 两个以上弹臂导电端子,包含有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前端延伸的一个抵持于电路板上的支撑部,及自支撑部上延伸的弹性接触部,且该弹性接触部的接触凸部与该电路板上的接触垫相互搭接; 一个壳体,将该绝缘本体及该电路板包覆容置;当绝缘本体及电路板容置于该壳体时,该弹臂导电端子接触部搭接于该电路板的接触垫上,达到电性连接之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为绝缘材质所制成且为平板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的平面连接端子与电路板间为金属布线,且为符合USB2.0规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前端设有一个容置该弹臂导电端子支撑部的开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两侧则分别凸出延伸有一定位部,而壳体两侧末端则分别形成有一个能够容置该定位部的开口,通过定位部及开口相互卡扣,达到该绝缘本体固定于该壳体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臂导电端子通过镶埋成型的方式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前端折弯有一个止挡片,该止挡片的高度大致与电路板的高度相同,而该绝缘本体底端则延伸凸出延伸有一个止挡部,通过绝缘本体的止挡部将电路板顶抵及止挡片的止挡以将电路板止挡定位。
【文档编号】H01R13/66GK203562548SQ201320724491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谢惠耀 申请人:东莞煜森精密端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