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基板、覆晶式封装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7748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封装基板、覆晶式封装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是2013年7月19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310306505.6,发明名称为“封装基板、覆晶式封装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封装基板、覆晶式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覆晶封装技术的趋势包括提高接点密度。其中一种方法是导线上接合(bondontrace;bot)。然而,晶粒上的导电柱上的焊料材料在接触封装基板的导线之后,在进行回焊接合步骤的过程中,焊料材料很容易向下流动至导线大部分的侧面,甚至流动至封装基板的表面上,使得形成的焊料层会接触到不期望(或非对应的)导线、接触垫等等,形成不期望的电路(例如短路)而影响产品的效能与良率。再者,焊料材料向下流动至导线的侧面,甚至流动至封装基板的表面上,也会产生形成的焊料层高度不足的问题,此外,介金属化合物(intermetalliccompound;imc)占焊料层中的比例会非常的高,因此焊料层性质易脆,而可靠度不佳。当导线的尺寸与导线之间的间距逐渐细微,上述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封装基板、覆晶式封装及其制造方法,能改善现有技术的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封装基板,包括一基板本体、多数个金属导线(trace)与多数个薄膜。基板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基板表面与一第二基板表面。金属导线配置在基板本体的第一基板表面上。金属导线各具有一上导线表面与至少一个侧导线表面。薄膜形成在金属导线的至少一个侧导线表面上。薄膜对焊料的润湿性小于金属导线的上导线表面。

根据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覆晶式封装,包括一晶粒、多数个导电柱、一基板本体、多数个金属导线、多数个薄膜与多数个焊料层。晶粒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晶粒表面与一第二晶粒表面。第一晶粒表面具有多数个连接垫。导电柱配置在连接垫上并电性连接至连接垫。基板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基板表面与一第二基板表面。金属导线配置在基板本体的第一基板表面上。金属导线各具有一上导线表面与至少一个侧导线表面。薄膜形成在金属导线的至少一个侧导线表面上。薄膜对焊料的润湿性小于金属导线的上导线表面。焊料层配置在金属导线的上导线表面与导电柱之间,并电性连接导电柱与金属导线。

根据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封装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本体。基板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基板表面与一第二基板表面。于基板本体的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多数个金属导线。金属导线包括至少一可氧化金属层与一抗氧化金属层。抗氧化金属层位在金属导线的上部分。对金属导线进行氧化工艺,以在金属导线的可氧化金属层的侧导线表面上形成多数个薄膜。

根据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覆晶式封装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晶粒。晶粒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晶粒表面与一第二晶粒表面。第一晶粒表面具有多数个连接垫。配置多数个导电柱在连接垫上并电性连接至连接垫。配置多数个焊料材料在导电柱上。提供一基板本体。基板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基板表面与一第二基板表面。于基板本体的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多数个金属导线。金属导线各包括至少一可氧化金属层与一抗氧化金属层。抗氧化金属层位在金属导线的上部分。对金属导线进行氧化工艺,以在金属导线的可氧化金属层的侧导线表面上形成多数个薄膜。将焊料材料接触金属导线的上表面。进行一接合步骤,以将焊料材料转变成多数个焊料层。焊料层物理连接并电性连接至金属导线。其中在加热接合步骤中,焊料层的流动是局限在薄膜的上表面。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一实施例的封装基板。

图2绘示一实施例的覆晶式封装。

图3a至图3h绘示一实施例的覆晶式封装的制造方法。

符号说明:

102、202~封装基板;

104~基板本体;

106、206~金属导线;

108~薄膜;

110~第一基板表面;

112~第二基板表面;

114、214~上导线表面;

116~侧导线表面;

118~种子层;

122~导电层;

124~扩散障碍层

128~抗氧化层;

130~晶粒;

132~导电柱;

134~焊料层;

136~第一晶粒表面;

137、139~保护层;

138~第二晶粒表面;

140~连接垫;

142~金属柱;

144~扩散障碍层;

146~种子层;

150~图案化光阻;

152~光阻开口;

b~柱宽度;

c~最大总高度;

e~间距;

h~高度;

t~导线厚度;

w~导线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一实施例的封装基板102。封装基板102包括基板本体104、多数个金属导线(trace)106与多数个薄膜108。基板本体104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基板表面110与一第二基板表面112。

金属导线106配置在基板本体104的第一基板表面110上。金属导线106各具有一上导线表面114与数个侧导线表面116。金属导线106可包括种子层118、导电层122、扩散障碍层124、抗氧化层128。种子层118可为一层或多层结构,于一实施例中,举例来说,种子层118为两层结构,一层材质包括钛,另一层材质包含镍钒。于一实施例中,导电层122的材质包括铜。扩散障碍层124的材质可包括镍。于一实施例中,扩散障碍层124其厚度为1μm~5μm。抗氧化层128可为一层或多层结构,抗氧化层128的材质可包括金或铂。于一实施例中,抗氧化层128其厚度为0.01μm~1.5μm。或可选择性于扩散障碍层124及抗氧化层128之间加入一保护层(未显示),于一实施例中,保护层的材质可包括钯。于一实施例中,扩散障碍层124、保护层(未显示)与抗氧化层128为化学镍钯金(electrolessni/pd&immersiongold;enepig)。于其他实施例中,金属导线106中作为导线主体的导电层122可使用其他合适的导电金属例如包括铝,并省略作为扩散障碍层124,或是选用不同的工艺方法可省略种子层118。

薄膜108形成在金属导线106的侧导线表面116上,薄膜108对焊料的润湿性小于金属导线106的上导线表面114,换言之,薄膜108具有焊料不易润湿的特性。薄膜108的材质可包括介电材料。于一实施例中,薄膜108的材质包括金属导线106的氧化物,例如氧化铜、氧化铝、氧化钛。于一实施例中,薄膜108的厚度介于0.1至1.0微米。若厚度小于0.1微米则不易防止焊料润湿于金属导线106的侧导线表面116上,若厚度大于1.0微米则影响细线化的设计,且制作不易。

图2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覆晶式封装,其可使用如图1所示的封装基板102形成。

如图2所示,覆晶式封装包括封装基板202、一晶粒130、多数个导电柱132与多数个焊料层134。晶粒13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晶粒表面136与一第二晶粒表面138。第一晶粒表面136具有多数个被保护层137、保护层139露出的连接垫140。导电柱132配置在连接垫140上并电性连接至连接垫140。导电柱132包括金属柱142。于一实施例中,金属柱142的材质包括铜,且导电柱132包括扩散障碍层144,扩散障碍层144的材质包括镍。于其他实施例中,金属柱142可使用其他合适的导电金属例如铝,或者,省略扩散障碍层144。

焊料层134配置金属导线206的上导线表面214与导电柱132之间,并电性连接导电柱132与金属导线206。于一实施例中,焊料层134包括焊料材料例如锡、锡银等,与介金属化合物(例如焊料材料与扩散障碍层124、保护层、抗氧化层128(图1)反应形成的介金属化合物,例如(au,pd,ni)sn4、ni3sn4等等。

图3a至图3h绘示一实施例的覆晶式封装的制造方法。

请参照图3a,于基板本体104的第一基板表面110上形成一种子层146。于种子层146上形成一图案化光阻150。图案化光阻150具有数个光阻开口152。图案化光阻150可包括绿漆。

请参照图3b,可以电镀的方式,从图案化光阻150的光阻开口152露出的种子层146上形成导电层122。

请参照图3c,于导电层122上形成扩散障碍层124。于扩散障碍层124上形成保护层。于扩散障碍层124上形成抗氧化层128。于一实施例中,可在扩散障碍层124与抗氧化层128之间形成保护层(未显示)。扩散障碍层124、保护层、抗氧化层128可以电镀或化学镀的方式形成。

请参照图3d,移除图案化光阻150。

请参照图3e,移除种子层146未被导电层122、扩散障碍层124、抗氧化层128遮盖的部分,以形成种子层118。

请参照图3f,在金属导线106的侧导线表面116上形成薄膜108,薄膜108至少露出金属导线106的上导线表面114。于一实施例中,是对金属导线106进行氧化工艺,以形成薄膜108。其中是经由适当地选择各种子层118、导电层122、扩散障碍层124、抗氧化层128的材质,并控制氧化工艺参数,来达到此目的。于一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在一些氧化工艺中,金属导线106下部分的种子层118(例如钛、镍钒)、导电层122(例如铜、铝)、扩散障碍层124(例如镍)可被氧化,因此定义为可氧化金属层;上部分的与抗氧化层128(例如金或铂)无法被氧化,因此定义为抗氧化金属层。于其他实施例中,使用的氧化工艺可氧化导电层122(例如铜、铝),而无法氧化抗氧化层128(例如金)。于一实施例中,举例来说,是在大气氛围中,以150℃加热30分钟来进行氧化工艺以形成薄膜108。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利用纯氧环境、其他的高温、反应时间等条件来进行氧化工艺。于一实施例中,薄膜108的厚度介于0.1μm~1μm。

请参照图3g,提供晶粒130,其具有相对的第一晶粒表面136与第二晶粒表面138。第一晶粒表面136上具有连接垫140。配置导电柱132在连接垫140上。配置多数个焊料材料154在导电柱132上。于一实施例中,焊料材料154包括锡、锡银等。

金属导线106各具有一导线厚度t,例如10μm。金属导线106各具有一导线宽度w。导电柱132各具有一柱宽度b。柱宽度b除以导线宽度w的值(b/w)是介于0.8~2.5。

表1显示实施例的导电柱132之间的间距e(对应金属导线106之间的间距);导电柱132的柱宽度b;导电柱132与焊料材料154的最大总高度c;金属导线106宽度w;与导电柱132的柱宽度b除以金属导线106宽度w的值(b/w)之间的关系。

表1

请参照图3h,将焊料材料154接触金属导线106的上导线表面114,并进行一接合步骤,例如加热回焊,以将焊料材料154转变成多数个焊料层134。焊料层134物理连接并电性连接金属导线206与导电柱132。在此接合步骤中,焊料层134(或焊料材料154)的流动是局限在薄膜108的上表面,亦即,焊料层134(或焊料材料154)不会流动至薄膜108的侧表面,更不会流动至基板本体104的第一基板表面110上而接触到其他不预期的(或非对应的)导线或接触垫等等。再者,于实施例中,形成的焊料层134能控制在一足够的高度h范围,例如17μm~20μm,高于比较例(没有使用薄膜108所形成的)焊料层的高度7μm~10μm。于实施例中,焊料层134包括扩散障碍层124(例如镍)、抗氧化层128(例如金)、扩散障碍层124与抗氧化层128之间的保护层(例如钯)(未显示)、扩散障碍层144(例如镍)与焊料材料154经由接合步骤的加热而反应形成的介金属化合物(intermetalliccompound;imc),包括例如(au,pd,ni)sn4、ni3sn4。焊料层134其形成的范围能够局限在薄膜108的上表面之上,因此介金属化合物占焊料层134中的比例低,造成焊料层134不容易脆裂,且可靠度高。例如于一实施例中,介金属化合物占焊料层134中的比例为20%~30%,低于比较例(没有形成薄膜108)的比例70%~80%。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