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无源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762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冷却装置,特别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无源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对电池进行冷却处理,现有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4793121U,CN105633505A中采用液冷装置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冷却,液冷装置是在电池模块间布置管线或围绕模块布置夹套、冷却板等方式把电池的热量转移到冷却液体。该种冷却装置散热能力大,降温速度快,内部温度均一性好,但是结构复杂,电池组内需要设置液体通道、水泵、温度传感器、储液水箱、压缩机、控制器等额外设备,成本高,有漏液隐患,运行安全可靠性差。

专利公开号CN205039218U、CN204067451U中采用风冷装置对电池组散热冷却。风冷装置是在电池箱体表面设置进、出封口,模组之间留有通风风道,通过行驶过程自然风冷或使用风机、风扇来提供冷风,进行强制对流散热。该装置缺点是半开放结构,密封性差,降低了电池模组安全防护等级,换热速度一般,电池箱内空间需求大,内部温度均一性差,并且冷却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

专利公开号CN103682517A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的复合散热装置,包括相变材料层、多孔表面热管、散热片、风扇。电池组产生的热量通过相变材料层储存,相变材料层中的热量再通过多孔表面热管传送至散热片,最后导出至外部环境。该装置克服了相变材料储热后难以快速散热的缺陷,但结构复杂,电池箱内空间需求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的汽车动力电池无源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无源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内设置有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箱体一侧为散热面,所述箱体散热面外侧覆盖有吸水材料。

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池模组外表面接触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电池箱体的所述散热面接触。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水箱和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一端与水箱连接,供水管另一端伸入吸水材料内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吸水材料为吸水海绵或吸水织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无源冷却装置不需要占用电池箱体内空间、无需额外冷却液介质和额外设备等,降温过程无额外耗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能有效地控制电池箱体温度,极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此外无需破坏电池箱体结构,可达到最高防护等级IP67,极大保证电池组使用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无源冷却装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电池模组1、导热片2、电池箱体3、吸水材料4、水箱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无源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箱体3,电池箱体内设置有电池模组1,所述电池箱体3一侧为散热面,所述箱体散热面外侧覆盖有吸水材料4,所述吸水材料4为吸水海绵或吸水织物等。在电动汽车行驶前,在吸水材料4内填充满水,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自然风将吸水材料4内的水分蒸发带走电池箱体3表面热量,实现对电池模组1的冷却,当车静止时,可对吸水材料4进行补水操作,此种结构不需要占用电池箱体3内空间、无需额外冷却液介质和额外设备等,降温过程无额外耗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能有效地控制电池箱体3温度,极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此外无需破坏电池箱体3结构,可达到最高防护等级IP67,极大保证电池组使用安全可靠性,并且不需要在电池组箱体上开设散热孔,提高了箱体防护等级。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电池模组1外表面接触设置有导热片2,所述导热片可黏贴在电池模组外表面上,所述导热片2与电池箱体3的所述散热面接触,导热片2的设置可迅速将电池模组1上的热量传递到电池箱体3的散热面,加快电池模组1的导热效率,实现电池模组1的迅速降温。

在上述基础上,还包括水箱5和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一端与水箱5连接,供水管另一端伸入吸水材料4内部,由于吸水材料4具有吸水功效,当吸水材料4内水被蒸发后,吸水材料4的吸力会吸收水箱5内的水,使得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也可实现自动补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