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71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中,集流体通常采用金属薄片,如铜箔、铝箔,然而这些金属薄片一般具有较大的重量,从而使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小;同时由于金属材料易被腐蚀,进一步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通过在电池极片上设置添加剂,能够在过充条件下大量产气并切断充电电流,保证了电池具有良好的耐过充性能,同时采用特殊材质的电解液,可以有效解决高温条件下电池热失效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此外采用石墨烯材质的集流体,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和电解液,还包括正极膜片、负极膜片、正极材料层和负极材料层,所述的电池内包含电解液,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设有隔离膜,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外部分别设有正极材料层和负极材料层,所述的正极材料层和负极材料层上分别包含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正极材料层和负极材料层外分别设有石墨烯材料的正极膜片和负极膜片,其中正极膜片上设有碳酸锂添加剂,所述的电解液内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外端设有金属材质的极耳,极耳的表面涂覆有一层绝缘材质的保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正极膜片和负极膜片由多层石墨烯膜相互搭接而成,厚度为10-100n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正极膜片中碳酸锂添加剂的含量为正极活性材料质量百分比的0.1%-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解液内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槲皮素、芦丁、川陈皮素或山奈酚中的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在电池极片上设置添加剂,能够在过充条件下大量产气并切断充电电流,保证了电池具有良好的耐过充性能,同时采用特殊材质的电解液,可以有效解决高温条件下电池热失效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此外采用石墨烯材质的集流体,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正极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1、电池,2、正极极片,3、正极膜片,4、隔离膜,5、负极极片,7、电解液,6、负极膜片,8、正极材料层,9、负极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通过在电池极片上设置添加剂,能够在过充条件下大量产气并切断充电电流,保证了电池具有良好的耐过充性能,同时采用特殊材质的电解液,可以有效解决高温条件下电池热失效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此外采用石墨烯材质的集流体,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2、隔离膜4、负极极片5和电解液7,还包括正极膜片3、负极膜片6、正极材料层8和负极材料层9,所述的电池1内包含电解液7,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5之间设有隔离膜4,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5的外部分别设有正极材料层8和负极材料层9,所述的正极材料层8和负极材料层9上分别包含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正极材料层8和负极材料层9外分别设有石墨烯材料的正极膜片3和负极膜片6,其中正极膜片3上设有碳酸锂添加剂,所述的电解液7内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剂。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5的外端设有金属材质的极耳,极耳的表面涂覆有一层绝缘材质的保护层,可以有效防止极耳被电解液7腐蚀。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正极膜片3和负极膜片6由多层石墨烯膜相互搭接而成,厚度为10-100nm,石墨烯的密度较小,因此集流体在整个锂离子电池中所占的重量较小,使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同时由于石墨烯膜不易被腐蚀,延长了该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正极膜片3中碳酸锂添加剂的含量为正极活性材料质量百分比的0.1%-1.5%,正极添加剂碳酸锂的加入使得锂离子电池在过充条件下可以大量产气,将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破坏,冲开安全阀,切断充电电流,从而保证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耐过充性能。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电解液7内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槲皮素、芦丁、川陈皮素或山奈酚中的一种,电解液7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吸收在高温条件下正极活性材料释氧脱出的氧自由基,阻止氧自由基对电解液7的氧化等一系列副反应,降低氧自由基与电解液7的氧化反应的副产物与碳酸锂发生反应产生的放热量,有效解决了在高温条件下正极极片中的碳酸锂发生副反应导致锂离子电池热失效的问题,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