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623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弯式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缆连接器应用场合的空间越来越小,经常出现需要弯曲电缆才能完成安装,由于大电流线缆不易弯曲,弯曲半径过小会急剧老化表面绝缘高分子材料,同时铜导体也会受弯曲力从而疲劳寿命降低,而发生老化,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具有90°弯角的电缆连接器,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5429295 U,授权公告日为2016.08.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免焊式弯形微波同轴连接器,它的弯头内轴向的设置有一第一中心针,电缆内导体上设置有第二中心针,第一中心针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中心针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中心针通过第二连接部在垂直方向上机械的、电气的连接到第一中心针的第一连接部。为了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连接器上还开设有观察孔,观察孔上有盖子,安装电缆时需要先将盖子打开,才能看到第二连接部伸入连接器中的位置,然后将第二连接部连上第一连接部,然后将电缆的编织层与连接器焊接固定,最后盖上盖子,整个连接过程非常繁琐,而且即使有观察孔,由于大部分光线被连接器遮挡,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也很难看得清楚;此外,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非常不可靠,很容易松脱而影响电性能,而且为了观察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连接器的壳体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如果空气较为潮湿或者有水进入连接器内,壳体与连接部之间就会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弯式电缆连接器安装不方便、电性能不稳定且容易短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式电缆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弯式电缆连接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位于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开口、位于第二端部处的第二开口、从第一开口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通道以及从第二开口沿第二轴线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垂直并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延伸方向上连通;

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包括第一连接部;

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部从第一开口插入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从第二开口插入第二通道并与第一连接固定连接;

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填充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用于将主体与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隔离开,所述主体通过第一绝缘部与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螺母,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并且第一连接部穿出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体在与第一连接部相邻位置具有径向凸起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连接部旋入第二连接部后止于第一凸台。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体还包括第一杆部和压接部,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另外一端伸出第一开口并与压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杆部位于第一开口外的部分的外壁上包覆有第二绝缘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杆部与压接部的连接处具有径向凸起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绝缘部延续到第二凸台上,所述第二绝缘部位于第二凸台与第一开口之间的部分具有径向凹陷的第一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体还包括第二杆部和插接部,所述第二杆部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另外一端伸出第二开口并与插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杆部位于第二开口外的部分的外壁上包覆有第三绝缘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杆部与插接部的连接处具有径向凸起的第三凸台,所述第三绝缘部延续到第三凸台上,所述第三绝缘部位的外径等于第三凸台的外径,并且小于第二开口的口径。

作为优选,还包括屏蔽转接套筒、屏蔽环、锁紧螺母和防水圈,所述屏蔽转接套筒具有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套定在所述第一端部上并且它们之间设置有第一O型圈,所述第四端部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反方向延伸过所述压接部后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所述防水圈贴着锁紧螺母的内壁设置,所述屏蔽环嵌设在所述第四端部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塑件、插头壳体和连接环,所述主体还包括与第二端部一体连接的第五端部,所述第五端部的内径大于第二端部的内径;

所述塑件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三绝缘部和第三凸台上并且它的内径等于第三凸台的外径,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插接部上并且它的内径等于插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套筒远离第一套筒的端部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第一封边,所述第一封边紧贴插接部的端部并且第一封边的内径小于插接部的外径;

所述插头壳体套设在所述塑件上并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插头壳体与第五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圈;

所述连接环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径向贯通的定位孔,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三个导向槽,三个所述导向槽分别以三个所述定位孔为起点并呈螺旋形向远离第二环体的方向延伸;所述插头壳体的外壁具有径向凸起的第四凸台,所述第一环体近第二环体的端部紧贴所述第四凸台,所述第二环体套在所述第四凸台上,所述第二环体的内径等于第四凸台的外径,所述第二环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嵌入开口卡圈,所述开口卡圈凸出所述第二凹槽的部分与第四凸台之间还设置有金属垫片和波形垫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端部开设有一圈轴向凹陷的第三凹槽,所述插头壳体的端部具有一圈轴向凸起的第五凸台并且所述第五凸台插入所述第三凹槽中;所述插头壳体的外壁和第五端部的内壁对应开设有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一尾部卡圈嵌入第四凹槽中并且嵌入第五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弯式电缆连接器的主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位于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开口、位于第二端部处的第二开口、从第一开口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通道以及从第二开口沿第二轴线延伸的第二通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可靠连接之后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填充第一绝缘部不仅能够增强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连接的牢靠度,其次阻隔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与主体之间的接触空间,降了了放生短路的几率,再其次,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以及主体之间通过绝缘部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后面进一步组装连接器更加容易,最终生成出来的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也更高;另外,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连接端都在主体之外,与电缆连接时不会出现光线被遮挡,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使用这种弯式电缆连接器可以提高连接电缆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式电缆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式电缆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式电缆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式电缆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式电缆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中1、主体,101、第一端部,102、第二端部,103、第五端部,104、第三凹槽,105、第五凹槽,

2、第一导体,201、第一连接部,202、第一杆部,203、压接部,204、第一凸台,205、第二凸台,

3、第二导体,301、第二连接部,302、第二杆部,303、插接部,304、第三凸台,

4、第一绝缘部,

5、屏蔽转接套筒,501、第三端部,502、第四端部,

6、屏蔽环,

7、锁紧螺母,701、第二封边,

8、防水圈,

9、第一O型圈,

10、塑件,1001、第一封边,1002、第一套筒,1003、第二套筒,

11、插头壳体,1101、第五凸台,1102、第四凹槽,1103、第四凸台,

12、连接环,1201、第一环体,1202、第二环体,1203、定位孔,1204、导向槽,1205、第二凹槽,

13、尾部卡圈,

14、第二O型圈,

15、开口卡圈,

16、金属垫片,

17、波形垫圈,

18、螺母,

19、第二绝缘部,1901、第一凹槽,

20、第三绝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5所示,是一种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实施例,包括:

主体1,材质为铝合金、锌合金或铜合金,主体1包括第一端部101、第二端部102、位于第一端部101处的第一开口、位于第二端部102处的第二开口、从第一开口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通道以及从第二开口沿第二轴线延伸的第二通道,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垂直并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延伸方向上连通,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定义为射线,在图中,第一轴线的方向是从下往上,第二轴线的方向是从右往左。

第一导体2,材质为黄铜或紫铜,第一导体2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连接部201、第一杆部202和压接部203。

第二导体3,材质为黄铜或紫铜,第二导体3从左往右依次包括第二连接部301、第二杆部302和插接部303。第一连接部201为具有外螺纹的柱体,第二连接部301具有与其外螺纹配合内螺纹,第一连接部201从第一开口插入第一通道,第二连接部301从第二开口插入第二通道并与第一连接部201螺纹连接。

第一绝缘部4,第一绝缘部4填充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在此实例中,在第一导体2与第二导体3连接之后,它们与主体1一起放入模具中,然后注入胶水,胶水干后便形成第一绝缘部4,在其它的一些实例中,还可以向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注塑形成第一绝缘部4。第一绝缘部4并非要填满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所有空间,只要可以将主体1与第一导体2和第二导体3隔离开,并且主体1通过第一绝缘部4与第一导体2和第二导体3固定连接的目的即可,例如在其它实例中,只在主体1内壁、第一导体2的外表面以及第二导体3的外表面覆盖层状的且连为一体的第一绝缘部4,也可以达到上述目的,但是这样的隔离效果和主体1与导体件的连接强度并不是最好的,而且填胶工艺也很复杂,因此在此实施例中,主体1从第一开口到第二开口之间除了第一导体2和第二导体3之外的空间全部充满了第一绝缘部4。

此实例中,弯式电缆连接器还包括屏蔽转接套筒5、屏蔽环6、锁紧螺母7和防水圈8,屏蔽转接套筒5具有第三端部501(图中为上端)和第四端部502(图中为下端),第一杆部202的上端与第一连接部201连接,另外一端伸出第一开口并与压接部203连接,压接部203具有向上凹陷的压接口,第三端部501具有内螺纹,第一端部101具有外螺纹,第三端部501套在第一端部101并且螺纹连接,第一端部101的外壁在外螺纹的上方开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此环形凹槽中设置有第一O型圈9,用于防水。第四端部502向下延伸并超过压接部203的下端后螺纹连接锁紧螺母7,防水圈8贴着锁紧螺母7的内壁设置,屏蔽环6嵌设在第四端部502的内壁上,锁紧螺母7的下端具有径向凸起的第二封边701,防水圈8被夹在第四端部502和第二封边701之间,因此当旋转锁紧螺母7,锁紧螺母7与第四端部502靠近并挤压防水圈8,防水圈8是橡胶材质,防水圈8受到挤压变形就会紧紧抱住电缆的外皮。压接电缆前,先将屏蔽转接套筒5、屏蔽环6、锁紧螺母7和防水圈8全部卸下并把它们套在电缆上,让压接部203暴露出来,然后将电缆的导体部分插入压接口中,然后使用老虎钳类似的工具将压接部203压变形,从而让电缆的导体不容易从变形的压接口中脱出;之后先将屏蔽转接套筒5旋到主体1上,然后旋紧锁紧螺母7就可以固定住电缆。

此实例中,弯式电缆连接器还包括塑件10、插头壳体11和连接环12,主体1还包括与第二端部102一体连接的第五端部103,第五端部103的内径大于第二端部102的内径;

塑件10作为绝缘件套在第二导体3上,插接部303具有向左凹陷的插接口,它的左端抵到第二端部102上,它的右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第一封边1001,第一封边1001紧贴插接部303的端部并且第一封边1001的内径等于插接口最右侧的口径,从而包住插接部303的端部,通过塑件10使金属材质的插头壳体11与第二导体3完全隔离开。插头壳体11套设在塑件10上并与主体1固定连接,在此实例中,第二端部102开设有一圈轴向凹陷的第三凹槽104,插头壳体11的端部具有一圈轴向凸起的第五凸台1101并且第五凸台1101插入第三凹槽104中;插头壳体11的外壁和第五端部103的内壁对应开设有第四凹槽1102和第五凹槽105,一尾部卡圈13嵌入第四凹槽1102中并且嵌入第五凹槽105中,从而让第五端部103与插头壳体11固定连接。插头壳体11上位于尾部卡圈13的右侧开设有一环形凹槽,第二O型圈14设置在此环形凹槽中,用于防水密封。连接环1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环体1201和第二环体1202,第一环体1201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径向贯通的定位孔1203,第一环体1201的内壁上开设有三个导向槽1204,三个导向槽1204分别以三个定位孔1203为起点并呈螺旋形向远离第二环体1202的方向延伸;插头壳体11的外壁具有径向凸起的第四凸台1103,第一环体1201的左端部端部紧贴所述第四凸台1103,第二环体1202套在第四凸台1103上,第二环体1202的内径等于第四凸台1103的外径,第二环体120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205,第二凹槽1205中嵌入开口卡圈15,开口卡圈15凸出第二凹槽1205的部分与第四凸台1103之间还设置有金属垫片16和波形垫圈17。电缆插头具有与连接环12匹配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外壁上具有与导向槽1204匹配的三个凸点,当电缆插头的导体插入插接口中,连接柱也插入插头壳体11与连接环12之间的空间,当旋转连接柱时,凸点会沿着导向槽1204向定位孔1203移动,连接柱也逐渐向波形垫圈17靠近,凸点最终落入定位孔1203中,而连接柱的端部顶住第四凸台1103,此时波形垫圈17受到挤压,从而对连接环12施加的拉力,会让凸点不容易从定位孔1203中脱出。

如图6所示,是一种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二连接部301之间的连接牢度,连接器还包括螺母18,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二连接部301螺纹连接并且第一连接部201穿出第二连接部301与螺母18螺纹连接。

如图7所示,是一种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导体2在与第一连接部201相邻位置具有径向凸起的第一凸台204,第一凸台204的外径大于第二连接部301的内径,因此当第一连接部201旋入第二连接部301后止于第一凸台204,这样可以准确限定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二连接部301固定之后的位置。

如图8所示,是一种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杆部202位于第一开口下方的部分的外壁上包覆有第二绝缘部19。由于第一杆部202的外径与第一开口的口径相差不大,因此即使它们之前填充了第一绝缘部4,但爬电距离还是比较短,因此增加第二绝缘部19可以延长第一导体2与主体1之间的爬电距离,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绝缘部19与第一绝缘部4是一体结构,可以通过模具一体成型。为了进一步延长爬电距离,第一杆部202与压接部203的连接处具有径向凸起的第二凸台205,第二凸台205的外径大于第一杆部202的外径,第二绝缘部19延续到第二凸台205上,第二绝缘部19位于第二凸台205与第一开口之间的部分具有径向凹陷的第一凹槽1901。

如图9所示,是一种弯式电缆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目的类似,为了增加第二导体3与主体1之间的爬电距离,第二杆部302位于第二开口右侧的外壁上包覆有第三绝缘部20,在此实施例中,第三绝缘部20与第一绝缘部4是一体结构,可以通过模具一体成型。第二杆部302与插接部303的连接处具有径向凸起的第三凸台304,第三绝缘部20延续到第三凸台304上,第三绝缘部20位的外径等于第三凸台304的外径,并且小于第二开口的口径。塑件10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套筒1002和第二套筒1003,第一套筒1002套设在第三绝缘部20和第三凸台304上并且它的内径等于第三凸台304的外径,第二套筒1003套设在插接部303上并且它的内径等于插接部303的外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