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388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背景技术】
[0001]电连接器通常包括连接器外壳,其支撑多个电触头,每个电触头限定了:配置为安装到第一电部件上的安装端,第一电部件例如是可以以印刷电路板的形式提供的基板,以及配合端,其配置为与第二电部件配合,以便将第一及第二电部件置于与彼此电通信。包括两个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系统可以被用于电连接两个PCB。在某些情况下,理想的是具有允许一个或两个PCB移动同时保持电连续性的连接器系统。

【发明内容】

[0002]在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导电触头,其具有第一触头本体、从第一触头本体伸出的第一触头配合端、以及从第一触头本体伸出的第一触头安装端。第一触头安装端可以配置为电连接到第一互补电部件。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内插器,其具有第一内插器配合端以及与第一内插器配合端相反的第二内插器端。第二内插器端可以配置为与第二互补电部件电通信。第一导电触头可以配置为在其第一触头配合端配合至第一内插器配合端,以便将第一导电触头置于与内插器电通信。
[0003]还公开了一种利用电连接器系统将第一电部件电连接到第二电部件的方法,该电连接器系统具有内插器、第一导电触头和第二导电触头。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导电触头朝向由内插器限定的第一内插器配合端移动,使得第一导电触头的第一触头配合端与第一内插器配合端配合,从而将第一导电触头置于与内插器电通信;将第二导电触头朝向由内插器限定的第二内插器配合端移动,使得第二导电触头的第二触头配合端与第二内插器配合端配合,从而将第二导电触头置于与内插器电通信;将第一导电触头安装至第一电部件;以及将第二导电触头安装至第二电部件。
【附图说明】
[0004]当结合附图进行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上述
【发明内容】
,以及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其中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本申请不限于所示的精确结构和系统。在附图中:
[0005]图1A是电连接器系统的透视图,其将第一互补电部件电连接到第二互补电部件,电连接器系统包括内插器、与内插器和第一互补电部件配合的第一电触头、以及与内插器和第二互补电部件配合的第二电触头;
[0006]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系统的俯视截面图;
[0007]图1C是图1A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系统的俯视截面图,其中第一及第二电触头相对于内插器枢转;
[0008]图2是电触头的示意图,其包括本体、触头配合端、以及将触头配合端连接至本体的弹貪;
[0009]图3是根据另一种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系统的示意图,电连接器系统包括具有相反的球窝接头的内插器,以及分别具有配合端的第一及第二电触头,配合端限定了接纳内插器的相应球窝接头的插口 ;以及
[0010]图4是根据另一种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系统的示意图,电连接器系统包括具有相反的插口的内插器,这些插口由内插器的相应内表面限定,每个内表面限定了槽,电连接器系统还包括第一和第二电触头,每个触头具有限定了销的配合端,销由内插器的相应插口接纳。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考图1A-1C,电连接器系统10可以配置为将第一互补电部件14电连接到第二互补电部件18,使得互补电部件14和18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同时保持电连续性。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互补电部件14和18是印刷电路板(PCB)。然而,应当理解,根据需要,电部件14和18可以具有任意构造。
[0012]如图1A-1C所示,电连接器系统10可以包括内插器(interposer) 22、配置为与内插器22配合的第一导电触头26、以及配置为与内插器22配合的第二导电触头30,使得内插器22和第一及第二导电触头26和30彼此电通信。导电触头26和30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可配置为使得当它们与内插器22配合时,它们可以相对于内插器22枢转和/或平移。以这种方式,电连接器系统10允许电部件14和18中的一个或两个相对于彼此移动。虽然第一及第二导电触头26和30示出为不具有电介质壳体,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根据需要,触头26和30可以容纳在电介质壳体中。
[0013]如图1A和IB所不,内插器22包括内插器本体40,其沿着纵向或第一方向L是细长的,并限定了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和例如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8的第二内插器端,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8与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沿着第一方向L间隔开。内插器本体40还可限定沿着侧向或第二方向A的宽度和沿着横向或第三方向T的高度。内插器本体40可以配置为套管41,其限定了从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延伸到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8的中心轴线C。套管41可以限定通道43,其从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延伸到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8。然而,应当理解,根据需要,通道43可以被中断。例如,套管可以配置为使得每个内插器配合端44和48限定了相应的通道。内插器本体40可以配置为使得第一及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4和48沿第一方向对齐并相互平行。然而,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需要,第一及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4和48可以相对于彼此偏移,或可以垂直于彼此。根据需要,内插器22可以是导电的,并还可以包括外绝缘层。然而,应当理解,根据需要,内插器22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内插器可以将第一电触头26电连接到第二电触头30即可。
[0014]继续参考图1A和1B,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可以包括限定了第一插口 52的第一内表面50,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8可以包括限定了第二插口 56的第二内表面54。第一及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4和48可以是可膨胀的,使得当第一及第二插口 52和56接纳第一及第二电触头26和30的相应的触头配合端时,第一及第二插口 52和56膨胀。如图所不,第一及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4和48中的每个都可以包括多个柔性指状物60,它们配置为当触头配合端由第一及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4和48接纳时弯曲。如图1A所示,柔性指状物60分别在它们的端部62a和62b放射状地向外张开。张开的端部62a和62b允许通过第一及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4和48更容易地定位触头配合端。然而,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4和48可以是刚性的,使得内插器配合端44和48在配合期间不弯曲。
[0015]继续参考图1A-1C,第一导电触头26可以配置为电力触头,并可以具有第一触头本体70、从第一触头本体70伸出的第一触头配合端74、以及从第一触头本体70伸出的第一触头安装端78。第一触头安装端78可以配置为电连接到第一 PCB 14。第一导电触头26可以配置为在它的第一触头配合端74配合至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以便将第一导电触头26置于与内插器22电通信。如图1B所示,第一触头配合端74可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选定方向限定第一外横截面尺寸Dl,第一插口 52可沿着所述选定方向限定横截面尺寸D2,其小于第一外横截面尺寸D1。第一触头配合端74应当限定大于D2的外表面。这样的定尺寸可以确保第一触头配合端74和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之间的可靠连接。然而,应当理解,根据需要,第一触头配合端74和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可以具有任意尺寸。
[0016]如图1B所示,第一触头配合端74可以是可压缩的,使得当它被接纳在第一插口 52中时第一触头配合端74压缩。如图所示,第一触头配合端74可以限定从第一触头本体70伸出的第一及第二悬臂梁90和94,使得第一及第二悬臂梁90和94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彼此隔开。当第一触头配合端74被插入到第一插口 52中时,第一及第二悬臂梁90和94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可以朝着第一及第二悬臂梁90和94中的另外一个压缩。第一及第二悬臂梁90和94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可以限定背离对方突出的圆形外表面98。如图1B所示,每个圆形外表面98可以限定球的一部分。然而,应当理解,第一触头配合端74可以具有其他配置。例如,第一触头配合端74可以是球形的并且可以包括允许它压缩的缝隙。
[0017]如图1B和IC所示,当第一触头配合端布置在第一插口 52中时,悬臂梁90和94的圆形外表面98可以靠在第一内表面50上。如图1C所示,第一触头配合端74配置为可在第一插口 52中相对于内插器22枢转。此外,第一触头配合端74配置为可在第一插口 52中沿着朝向和背离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8的平移方向相对于内插器22平移。根据需要,第一触头配合端74可以是多轴枢转的或可以在选定的平面内枢转。如图1B所示,第一触头配合端74可以围绕悬臂梁90和94的质心Cl枢转。因此,因为第一触头配合端74可以在第一插口 52内在L方向上平移,所以质心Cl将也在第一插口 52内平移。然而,应当理解,根据需要,第一触头配合端74可以配置为相对于内插器22枢转但不平移,或者相对于内插器22平移但不枢转。
[0018]如图1A所示,第一触头本体70可以限定止动面110,其沿着平移方向与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对齐,使得止动面110配置为邻接第一内插器配合端44,以便限制第一触头配合端74相对于内插器22朝向第二内插器配合端48平移。止动面110和第一内插器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