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1025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涉及能够在避免漏电发生的同时实现设备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高速数字电子设备(如特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服务器)需要快速且准确的信号传输。这些设备具有包括电连接器、电线、电路板和集成电路封包的电路组件。在低速应用中,这些组件可以彼此协作地正常运行。然而,在高速应用中,当确保设备整体的电气性能令人满意时,这些组件的导电性和其他电气特性变得关键。
[0003]由于电子产品正向着更轻薄、更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的线间距细密化,层间薄型化,孔距则进一步缩小,使得绝缘性能成为可靠性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现有的电连接器,在主板焊接时,如果使用过孔焊接,当信号引脚之间间距小于一定阈值(如,0.45mm)时,会造成阻抗过小,有漏电发生(导电阳极丝)。
[0004]具体来讲,导电阳极丝(CAF:Conductive Anodic Filament)是可以导致电气短路或开路的电化学腐蚀过程的副产物。通常表现为从电路中的阳极发散出来,沿着玻纤与环氧之间的界面表面朝着阴极方向迁移,形成导电性细丝物,从而导致导体间绝缘电阻发生突然的难以预料的下降。
[0005]导电阳极丝的形成首先是玻璃/环氧的物理破坏,然后吸潮导致了玻璃/环氧分离界面出现水介质,提供了电化学通道,促进了腐蚀产物的运输,腐蚀产物在电场作用下从阳极向阴极定向移动,最终形成从阳极到阴极的导电丝。阳极导电丝的形成和基材、导体结构、助焊剂和电场强度等因素相关。
[0006]阳极导电丝通常发生在过孔与过孔之间、过孔与内外层导线之间、外层或外层导线与导线之间,从而造成两个相邻的导体之间绝缘性能下降甚至造成短路。

【发明内容】

[0007]鉴于以上情形,期望提供在避免漏电发生的同时实现设备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多组引脚,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中每个引脚包括用于电连接到外部设备的第一端部以及与主板焊接的第二端部,并且其中至少一对相邻引脚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同。
[0009]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相邻两个引脚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
[0010]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相邻两个引脚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0.47mm?0.6mm范围中的任意值。
[0011]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所述相邻两个引脚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0.5mm。
[0012]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在每一组引脚内,相邻两个引脚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两个相邻组的引脚间,相邻两个引脚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并且
[0013]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
[0014]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0015]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每组引脚包括三个相邻的引脚。
[0016]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一距离为0.4_?0.5_范围中的任意值,所述第二距离为0.5mm?0.6mm范围中的任意值。
[0017]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一距离为0.4_,所述第二距离为0.5mm。
[001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扩展坞,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连接器;主板,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多组引脚,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中每个引脚包括用于电连接到外部设备的第一端部以及与主板焊接的第二端部,并且其中至少一对相邻引脚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同。
[0019]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连接器;以及主板,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多组引脚,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中每个引脚包括用于电连接到外部设备的第一端部以及与主板焊接的第二端部,并且其中至少一对相邻引脚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同。
[0020]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通过将第一端部处和第二端部处的至少一对相邻引脚间的距离设置为不同,可以灵活地在避免CAF与设备小型化之间进行折中处理,从而能够在确保避免引脚之间的CAF出现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尤其是电连接器的非焊接端(出口端))。更进一步地,通过在电连接器中的每两个引脚之间增加接地引脚,能够有效的减小引脚之间引入的串扰。更优选地,通过将引脚的组间距离设置得与引脚的组内距离不同,一般使得引脚的组间距离小于引脚的组内距离,可以使产品小型化,而同时有效减小不同差分对之间的干扰。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内部引脚的示意图;
[0022]图2A-2C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PC1-E接口的测试数据的曲线图;
[0023]图3A-3D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USB3.0接口的测试数据的曲线图;
[0024]图4A-4E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DP1.2接口的测试数据的曲线图;
[0025]图5A-5E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USB3.1接口的测试数据的曲线图;以及
[0026]图6A-6B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雷电(thunderbolt)接口的测试数据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0028]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具体配置。
[002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是用于连接两个电子器件(如,两个印刷电路板)的器件,并传输电流或信号。因此,事实上,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例如两个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中的引脚与第二电连接器中的引脚彼此配合以电连接这两个印刷电路板。由于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在结构上是类似和对应的,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仅对于第一电连接器(下文中将简称为电连接器)进行描述。
[0030]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内部引脚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未图示)和多组引脚。
[0031]绝缘本体可以包括绝缘体以及壳体。
[0032]绝缘体也常称为基座(base)或安装板(insert),它的作用是使引脚按所需要的位置和间距排列,并保证引脚之间和引脚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能。良好的绝缘电阻、耐电压性能以及易加工性是选择绝缘材料加工成绝缘体的基本要求。
[0033]壳体也称为外壳,是电连接器的外罩,它为内装的绝缘安装板和引脚提供机械保护,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