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540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包括至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板、垫板、定位座和定位套,定位套的上方还设有压套;垫板的中心设有通孔;定位座的中心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定位孔,定位座的顶部朝上延伸有等间隔且等径分布的多个第一转子限位爪;定位套套在定位座上并且可弹性地沿定位座上下往复移动,定位套的顶部朝上延伸有高于第一转子限位爪、等间隔且等径分布的可被转子下压的多个第二转子限位爪,第一转子限位爪与第二转子限位爪的位置相对应;压套、定位孔和通孔的中心线重合。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在转子入轴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防止转子移位,保证角度平分的一致,从而可保证转子与转子轴之间的垂直度和同心度。
【专利说明】 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入轴工装,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

【背景技术】
[0002]电机转子与转子轴进行入轴装配时,由于转子轴与电机转子之间为过盈配合,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使电机转子入轴,在现有技术中,电机转子和转子轴之间是通过压装机将转子轴压入电机转子中,这种入轴安装方式容易使转子发生歪斜移位,从而不能保证电机转子与转子轴之间的垂直度和同心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在转子入轴时,能防止转子移位,保证角度平分的一致,从而保证电机转子与转子轴之间的垂直度和同心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包括至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板、垫板、定位座和定位套,定位套的上方还设有压套;所述垫板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定位座的中心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座的顶部朝上延伸有等间隔且等径分布的多个第一转子限位爪;所述定位套套在定位座上并且可弹性地沿定位座上下往复移动,所述定位套的顶部朝上延伸有高于第一转子限位爪、等间隔且等径分布的可被转子下压的多个第二转子限位爪,所述的第一转子限位爪与第二转子限位爪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套、定位孔和通孔的中心线重合。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板锁固在底板上,所述定位座锁固在垫板上。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座的上端外圆周上向外翻折凸出形成有等间隔设置的挡台,所述定位套通过所述挡台限位,所述的多个第一转子限位爪设于所述挡台上。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台的外缘进一步朝外延伸有等间隔且等径分布分布的多个挡片,所述挡片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转子限位爪的数量相同,各所述第一转子限位爪设于所述挡片的顶面并沿顶面向上方凸出。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子限位爪、第二转子限位爪和挡片的数量均为三个。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各所述第二转子限位爪的上端设有供转子下压的抵压槽。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转子限位爪的上端设有两个相对的臂部,所述的两个臂部之间的凹部构成所述的抵压槽。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垫板和定位套之间压缩有可使定位套弹性地上下往复移动的复位弹簧。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套上设有多个上安装孔,所述垫板上对应设有多个下安装孔,还包括多个连接柱,各所述连接柱上端安装在相应的上安装孔内,下端安装在相应的下安装孔内,各所述连接柱上套有一所述复位弹簧。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安装孔是台阶孔,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伸入上安装孔内,且压缩在台阶孔的台阶和垫板之间。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结构简单,通过定位座和可弹性地沿定位座上下移动的定位套,可以对转子进行限位,从而在转子入轴时,能防止转子移位,保证角度平分的一致,从而可保证转子与转子轴之间的垂直度和同心度;由于压套的中心线与定位孔和通孔的中心线重合,从而可进一步保证转子与转子轴之间的垂直度和同心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的示意图。
[0017]图2为定位座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0019]图4为定位座的仰视图。
[0020]图5为定位套的立体图。
[0021]图6为定位套的俯视图。
[0022]图7为图6中B-B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8为定位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25]请参考图1-8,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包括至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板
1、垫板2、定位座3和定位套4,定位套4的上方还设有压套5。所述垫板2的中心设有通孔21。所述定位座3的中心设有与通孔21对应的定位孔31,所述定位座3的顶部朝上延伸有等间隔且等径分布的多个第一转子限位爪32,所述的多个第一转子限位爪32包围形成用于限位转子b的第一限位空间。所述定位套4套装在定位座3上并且可弹性地沿定位座3上下往复移动,所述定位套4的顶部朝上延伸有高于第一转子限位爪32、并且等间隔且等径分布的可被转子b下压的多个第二转子限位爪41,所述的多个第二转子限位爪41包围形成用于限位转子b的第二限位空间,所述第二限位空间大于第一限位空间,利用第一限位空间和第二限位空间可以对转子b进行很好的限位,能够有效的避免转子b发生移位。所述压套5的中心线与定位孔31和通孔21的中心线重合。
[0026]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座3的上端外圆周上向外翻折凸出形成挡台33,所述定位套4通过所述挡台33限位,所述的多个第一转子限位爪32设于所述挡台33上。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挡台33的外缘进一步朝外延伸有等间隔且等径分布分布的多个挡片34,所述挡片34的数量与第一转子限位爪32的数量相同,各所述第一转子限位爪32设于一所述挡片34的顶面并沿顶面向上方凸出。所述第一转子限位爪32、第二转子限位爪41和挡片34的数量均有三个,采用三个第一转子限位爪32、第二转子限位爪41可以保证定位座4和定位套4结构简单的同时,还能保证对转子b的限位效果,能够有效的防止其发生移位。
[0027]各所述第二转子限位爪41的上端设有供转子b下压的抵压槽41a。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转子限位爪41的上端设有两个相对的臂部41b,所述的两个臂部41b之间的凹部构成所述抵压槽41a。采用抵压槽41a和连接部可以避免转子b的爪片移位,能够对转子b起到进一步的限位作用。
[0028]所述垫板2和定位套4之间压缩有可使定位套4弹性地上下往复移动的复位弹簧6。所述定位套4上设有多个上安装孔42,所述垫板2上设有位于通孔21周围的多个下安装孔22,下安装孔22与上安装孔42对应,各上安装孔42和相应的下安装孔22通过连接柱7连接,各所述连接柱7上套有一所述复位弹簧6。所述上安装孔42是台阶孔,所述复位弹簧6的上端伸入上安装孔42内,且压缩在台阶孔的台阶和垫板2之间。
[0029]所述垫板2锁固在底板I上,所述定位座3锁固在垫板2上。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底板I上设有多个第一锁固通孔11,所述垫板2上设有多个第二锁固通孔23,所述定位座3底部设有多个锁固盲孔35,各所述第一锁固通孔11与相应的第二锁固通孔23和锁固盲孔35对应连通并通过螺钉8连接,以达到垫板2、定位座3和底板I紧固连接的目的。
[0030]在转子轴a安装到转子b内的过程中,需预先将转子b放在第一限位空间和第二限位空间内,再将转子轴a的上端安装在压套5内,将转子轴a的下端插入转子b内,然后利用外力下压压套5,直至转子轴a与转子b安装完成。在转子轴a与转子b结合时,转子b的爪片会伸入抵压槽41a内并下压第二转子限位爪41,使得定位套4沿定位座3下移,所述复位弹簧6压缩,当接触下压力时,所述定位套4在复位弹簧6的弹力下复位。由于转子b被限位在由等间隔等径分布的第一转子限位爪3包围形成的第一限位空间内以及由等间隔等径分布第二转子限位爪41包围形成的第二限位空间内,从而在转子轴a与转子b的安装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转子b移位,保证角度平分的一致,从而能够保证转子b与转子轴a之间的垂直度和同心度。另外,所述压套5的中心线与定位孔31和通孔21的中心线重合,从而能够使得转子轴a始终能够保持在竖直方向,从而能够保证转子b与转子轴a之间的垂直度和同心度。
[0031]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板(I)、垫板(2)、定位座(3)和定位套(4),定位套(4)的上方还设有压套(5);所述垫板(2)的中心设有通孔(21);所述定位座(3)的中心设有与通孔(21)对应的定位孔(31),所述定位座(3)的顶部朝上延伸有等间隔且等径分布的多个第一转子限位爪(32);所述定位套(4)套在定位座(3)上并且可弹性地沿定位座(3)上下往复移动,所述定位套(4)的顶部朝上延伸有高于第一转子限位爪(32)、等间隔且等径分布的可被转子下压的多个第二转子限位爪(41),所述的第一转子限位爪(32)与第二转子限位爪(4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套(5)、定位孔(31)和通孔(21)的中心线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锁固在底板⑴上,所述定位座(3)锁固在垫板⑵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3)的上端外圆周上向外翻折凸出形成挡台(33),所述定位套(4)通过所述挡台(33)限位,所述的多个第一转子限位爪(32)设于所述挡台(33)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台(33)的外缘进一步朝外延伸有等间隔且等径分布分布的多个挡片(34),所述挡片(34)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转子限位爪(32)的数量相同,各所述第一转子限位爪(32)设于所述挡片(34)的顶面并沿顶面向上方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限位爪(32)、第二转子限位爪(41)和挡片(34)的数量均为三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转子限位爪(41)的上端设有供转子下压的抵压槽(41a)。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子限位爪(41)的上端设有两个相对的臂部(41b),所述的两个臂部(41b)之间的凹部构成所述的抵压槽(41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和定位套(4)之间压缩有可使定位套(4)弹性地上下往复移动的复位弹簧(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4)上设有多个上安装孔(42),所述垫板(2)上对应设有多个下安装孔(22),还包括多个连接柱(7),各所述连接柱(7)上端安装在相应的上安装孔(42)内,下端安装在相应的下安装孔(22)内,各所述连接柱(7)上套有一所述复位弹簧(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自动化的转子入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孔(42)是台阶孔,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伸入上安装孔(42)内,且压缩在台阶孔的台阶和垫板(2)之间。
【文档编号】H02K15/02GK204089522SQ20142061776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王巧福 申请人:广西玉柴博耐特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