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27731阅读:来源:国知局
2、电刷盘24、多个电刷25、后述电枢32以及后述换向器33容纳在由机壳21和后罩23构成的壳体的内部。
[0038]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后罩23具有第一后壁部231和第一周壁部232。第一后壁部231在电刷盘24的后侧沿与中心轴线9正交的方向呈大致圆板状扩展。在第一后壁部231的中央设置有保持后轴承部28的后轴承保持部233。第一周壁部232从第一后壁部231的外周部朝向前侧呈大致圆筒状延伸。
[0039]第一周壁部232具有贯通孔234和缺口 235。如图3所示,贯通孔234在第一周壁部232的下端部附近沿上下贯通第一周壁部232。并且,如图4所示,缺口 235在比贯通孔234靠上侧的位置沿径向贯通第一周壁部23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中心轴线9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即在相对于中心轴线9与贯通孔234相距大约90°的位置配置有缺口 235。
[0040]电刷盘24配置在第一后壁部231的前侧,而且电刷盘24配置在第一周壁部232的径向内侧。电刷盘24的材料例如使用了作为绝缘体的树脂。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电刷盘24具有第二后壁部241和第二周壁部242。第二后壁部241在第一后壁部231的前侧沿与中心轴线9正交的方向呈大致圆板状扩展。在第二后壁部241的中央设置有用于配置后轴承保持部233或后述换向器33的圆孔243。第二周壁部242从第二后壁部241的外周部朝向前侧呈大致圆筒状延伸。
[0041]多个电刷25被电刷盘24保持。各电刷25为与后述换向器33接触的导体。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电刷25配置在第二后壁部241的前侧,而且配置在第二周壁部242的径向内侧。由此,抑制了液滴附着到电刷25。各电刷25具有与换向器33的换向片331接触的接触面251。并且,各电刷25通过存在于各电刷25与第二周壁部242之间的弹簧252被向径向内侧施力。由此,接触面251被向换向片331按压。其结果是,电刷25与换向片331电导通。
[0042]连接器部件26为支承将电刷25与外部电源相连的引线的部件。连接器部件26的材料例如使用了作为绝缘体的树脂。连接器部件26配置在电刷盘24的径向外侧。并且,连接器部件26以嵌入后罩23的缺口 235内的状态固定到后罩23。
[0043]并且,连接器部件26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连通孔261。连通孔261沿径向贯通连接器部件26。从外部电源延伸的引线穿过连接器部件26的连通孔261与电刷25连接。
[0044]前轴承部27以及后轴承部28为将旋转部3侧的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机构。本实施方式的前轴承部27以及后轴承部28例如使用了使内圈和外圈隔着球体相对旋转的球轴承。前轴承部27的外圈固定于机壳21的前轴承保持部213。后轴承部28的外圈固定于后罩23的后轴承保持部233。并且,如轴承部27以及后轴承部28的各内圈固定于轴31。但是,也可取代球轴承而使用滑动轴承或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
[0045]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轴31、电枢32以及换向器33。
[0046]轴31沿前后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中心轴线9配置。轴31被前轴承部27以及后轴承部28支承为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并且,轴31具有比机壳21的前壁部211朝向前方突出的头部311。在头部311安装有成为驱动对象的部件,例如叶轮。
[0047]电枢32配置于多个磁铁22的径向内侧。电枢32具有电枢铁芯41和线圈42。电枢铁芯41例如由层叠钢板形成。电枢铁芯41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411和从铁芯背部41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齿412。轴31被压入到铁芯背部411的径向内侧。多个齿412沿周向以相等间隔排列。线圈42由卷绕于齿412的导线构成。
[0048]换向器33在比电枢32靠后侧的位置固定于轴31。在换向器33的外周面沿周向以相等间隔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多个换向片331。并且,从线圈42引出的导线与各换向片331电连接。
[0049]从外部电源提供的驱动电流经由引线、电刷25以及换向片331流向线圈42。若向线圈42提供驱动电流,则在齿412产生磁通。并且,通过齿412与磁铁22之间的磁吸引力和磁斥力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并且,若换向器33旋转,则各电刷25的接触面251依次与多个换向片331接触。由此,依次向多个线圈42提供驱动电流。其结果是,旋转部3连续旋转。
[0050]<2-2.关于排液结构>
[0051]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I的排液结构进行说明。
[0052]图5是后罩23、电刷盘24以及连接器部件26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连接器部件26具有一对凸部51。一对凸部51从连接器部件26的周向的两端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另一方面,电刷盘24的第二周壁部242具有一对凹部52。一对凸部51分别嵌入到一对凹部52中。
[0053]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51的周向两端面中的至少一方和凸部51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与凹部52的表面接触。也就是说,凸部51与凹部52在连续的多个表面接触。并且,凸部51的轴向两端面与机壳21或后罩23接触。由此,抑制了液滴从连接器部件26与电刷盘24之间的边界部进入到径向内侧。
[0054]图6是连接器部件26的俯视图。图7是从前表面侧观察到的连接器部件26的图。图8是连接器部件26的仰视图。如图6至图8所示,在连接器部件26的外表面设置有流路槽60。若水滴等液滴附着到连接器部件26的外表面,则该液滴由于重力以及表面张力集中到流路槽60内。
[0055]流路槽60具有上轴向槽61、前周向槽62、下轴向槽63以及后周向槽64。如图6以及图7所示,上轴向槽61在连接器部件26的上表面沿轴向延伸。如图6至图8所示,前周向槽62在连接器部件26的前侧的表面沿周向且上下方向延伸。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下轴向槽63在连接器部件26的下表面沿轴向延伸。并且,如图6以及图8所示,后周向槽64在连接器部件26的后侧的表面沿周向且上下方向延伸。
[0056]集中到流路槽60内的液滴由于重力而朝向下轴向槽63侧流动。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轴向槽61、前周向槽62、下轴向槽63以及后周向槽64呈环状相连。因此,无论集中到上轴向槽61内的液滴流到前周向槽62以及后周向槽64中的哪一方,都会到达下轴向槽63。由此,液滴能够高效地集中到下轴向槽63内。
[0057]并且,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部件26的凸部51的基端部511位于比电刷盘24的第二周壁部242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抑制了液滴滞留在第二周壁部242与凸部51之间的边界。如图5中的虚线箭头91所示,附着于第二周壁部242的外周面的液滴沿凸部51的基端部511流向上轴向槽61侧。
[0058]并且,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部件26在流路槽60的径向内侧具有内侧堤防面65。内侧堤防面65从流路槽60的径向内侧的边缘朝向径向内侧扩展。并且,内侧堤防面65与机壳21或后罩23接触。由此,抑制了液滴从流路槽60进入到径向内侧。
[0059]并且,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部件26在上轴向槽61的径向内侧具有锥形面66。锥形面66以高度随着从上轴向槽61的径向内侧的边缘朝向径向内侧而增大的方式倾斜。因此,即使集中到上轴向槽61内的液滴从上轴向槽61溢出,该液滴也会借助锥形面66返回到上轴向槽61。由此,进一步抑制了液滴进入到径向内侧。
[0060]如图5所示,锥形面66位于比后罩23的第一周壁部23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如图5中的虚线箭头91所示,从第二周壁部242的外周面流向凸部51的基端部511的液滴经由第一周壁部232与锥形面66之间集中到上轴向槽61内。
[0061]并且,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轴向槽61具有径向宽度随着靠近前侧而扩大的部分。该部分的流路阻力越靠近后方越大。因此,如图6中的虚线箭头92所示,集中到上轴向槽61内的液滴被向前侧引导。并且,从上轴向槽61流向前侧的液滴经由前周向槽62流向下轴向槽63。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