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清除刺参稚参育苗池中猛水蚤的生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清除刺参稚参育苗池中猛水蚤的生物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刺参一直是传统的保健滋补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极大促进了刺参增养殖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刺参苗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猛水蚤是刺参育苗期间的主要敌害。猛水蚤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小于3mm,其大量繁殖会对稚参产生很大危害;主要表现在猛水蚤繁殖很快、活动力较强,不但与稚参争夺饵料和生存空间,还会啄伤稚参的体表,造成继发性感染和溃疡,最终导致稚参破碎、骨片脱落而解体死亡,严重时会导致全军覆灭。因此广大科研人员和从业者寻求多种方法来杀灭刺参育苗池中的猛水蚤,如使用敌百虫、灭蚤灵、中草药等杀灭猛水蚤;但上述方法不仅存在药物残留的隐患,而且使用药物后需要换水,增加了成本。因此急需发明一种新的无药物残留、效果持续时间长的方法来清除刺参育苗池中的猛水蚤,以提高刺参育苗的成活率和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除刺参稚参育苗池中猛水蚤的生物方法,以解决目前刺参育苗过程中猛水蚤引起的刺参苗种成活率低、生长差的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清除刺参稚参育苗池中猛水蚤的生物方法,在刺参稚参育苗池中放入体长O. 4cm O. 6cm的健康对虾虾苗,放苗数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1 50尾。所述的对虾虾苗是中国对虾虾苗、南美白对虾虾苗和日本对虾虾苗中的任何一种。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是利用体长O. 4cm 2cm对虾虾苗具有摄食猛水蚤的生物特性,同时不摄食和损伤刺参苗种的特点,采用生物方法来清除刺参育苗水体中的猛水蚤,与现有的药物方法相比,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无药物残留隐患、安全性高等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2012年6月2日,在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的育苗厂二号车间的5个100立方米水体刺参育苗池中,每池培育稚参50万头,体长O.1cm左右,稚参附着密度为O. 2 O. 5头/cm2,水温20 22°C,盐度30,pH8. 0,溶氧5mg/l,光照4001x,稚参培育过程中连续充气,每天投饵2-3次。
6月10日发现上述5个育苗池中均有少量猛水蚤,6月11日在3号、4号池放入体长O. 5 O. 6cm的健康南美白对虾虾苗,放入数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5尾虾苗;同时在5号、6号、7号池使用传统的敌百虫杀灭猛水蚤方法,用量为2-3mg/L。6月13日观察上述5个稚参育苗池,均未发现猛水蚤,说明使用对虾虾苗和敌百虫对清除猛水蚤效果良好。此后按常规方法培育稚参。至9月I日刺参稚参长到O. 9cm以上,使用本发明方法清除猛水蚤的3号、4号池未再发现猛水蚤,同时由于虾苗不会伤害和摄食稚参,因此刺参稚参生长良好。而使用敌百虫的5号、6号、7号池分别在7月12日、7月25日、8月3日由于发现猛水蚤再次使用敌百虫。9月I日统计各池的出苗量,具体养殖效果见表I。表I本发明方法与使用敌百虫清除水体中猛水蚤的养殖效果对比
权利要求
1.一种清除刺参稚参育苗池中猛水蚤的生物方法,在刺参稚参育苗池中放入体长O.4cm O. 6cm的健康对虾虾苗,放苗数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1 50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除刺参稚参育苗池中猛水蚤的生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虾虾苗是中国对虾虾苗、南美白对虾虾苗和日本对虾虾苗中的任何一种。
全文摘要
一种清除刺参稚参育苗池中猛水蚤的生物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在刺参稚参育苗池中放入体长0.4cm~0.6cm的健康对虾虾苗,放苗数量为每立方水体11~50尾。所述的对虾虾苗是中国对虾虾苗、南美白对虾虾苗或日本对虾虾苗中的一种。本发明是利用体长0.4cm~2cm对虾虾苗具有摄食猛水蚤的生物特性,同时不摄食和损伤刺参苗种的特点,采用生物方法来清除刺参育苗水体中的猛水蚤,与现有的药物方法相比,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无药物残留隐患、安全性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M99/00GK103039432SQ20131001433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刘崎, 刘峰, 赵欣涛, 宫明春, 关庆生, 刘淇 申请人: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