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吡唑醚菌酯与烯酰吗啉的悬浮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5396阅读:2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悬浮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烯酰吗啉的悬浮剂。
背景技术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空间不均匀,不同区域的土地生产力差异明显。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发展,我国种地面积逐渐减少。在农作物整个生产过程中,将面临病、虫、草等众多威胁,其中病害,尤其真菌性病害,因其导致的饥荒比比皆是。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导致酿酒业濒临破产;1945~1946年爱尔兰因其主要食物马铃薯发生严重疫病而绝产,饿死几十万人;1950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大发生,造成小麦减产60亿公斤。这些例子可以得到真菌性因其种类繁多、传播迅速、危害严重,对农作物的产量构成巨大的威胁。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为了减少因真菌性病害造成的损失,使用高效农药进行防治是目前较为显著的手段。但随着单一且高效农药的频繁使用,使得许多病原菌对这些药剂产生了一定的抗性,随着抗性的逐年增加,如白粉病、炭疽、霜霉病、晚疫病等对人类的粮食和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威胁。基于此现象,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药剂的药效,降低使用量和降低成本是解决上述问题较为有效的经济手段。悬浮剂是农药原药和载体及分散剂混合,利用湿法进行超微粉碎而成的具有一定黏性可流动的悬浮体。是由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并添加适量的分散剂等助剂,通过超微粉碎比较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一种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稳定的液固态体系。悬浮剂通常是由有效成份、分散剂、增稠剂、抗沉淀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组成。有效成份的含量一般为5%~50%。平均粒径一般为3微米左右。液体悬浮剂在水中扩散良好,可直接制成喷雾液使用,悬浮剂的分散性和展着性都比较好,悬浮率高,粘附在植物体表面的能力比较强,耐雨水冲刷,因而药效较可湿性粉剂显著且也比较持久,悬浮剂具有粒子小、活性表面大、渗透力强、配药时无粉尘、成本低、药效高等特点并兼有可湿性粉剂和乳油的优点,可被水湿润,加水稀释后悬浮性好。吡唑醚菌酯,别名唑菌胺酯、百克敏,化学名称:n-{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来抑制线粒体呼吸。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主要用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的防治,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烯酰吗啉,别名安克、优润、绿捷等,化学名称:(e,z)-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吗啉,是一种新型内吸治疗性专用低毒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病菌细胞壁膜的形成,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而使病菌死亡。除游动孢子形成及孢子游动期外,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均有作用,尤其对孢子囊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阶段更敏感,若在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前用药,则可完全抑制孢子的产生。该药内吸性强,根部施药,可通过根部进入植株的各个部位;叶片喷药,可进入叶片内部。烯酰吗啉属专一防治卵菌纲真菌性病害药剂,对霜霉病、霜疫霉病、晚疫病、疫(霉)病、疫腐病、腐霉病、黑胫病等低等真菌性病害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于葡萄、荔枝、黄瓜、甜瓜、苦瓜、番茄、辣椒、马铃薯、十字花科蔬菜。为了改善农作物对真菌病害的抵抗能力,将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非复配研制悬浮剂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悬浮剂,通过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两种有效成分的杀菌组合,目的在于克服单一剂型药剂用量大,药剂抗性大等缺点,在最佳配比下,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减少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延缓药剂抗性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吡唑醚菌酯与烯酰吗啉的悬浮剂,包括有效成分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其中有效成分由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复配而成,有效成分占悬浮剂总质量的12-50%。优选的,辅助成分包括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增稠剂、载体和溶剂。优选的,含吡唑醚菌酯与烯酰吗啉的悬浮剂包括以下百分含量组分:吡唑醚菌酯2~10%、烯酰吗啉10~40%、分散剂1%~5%、润湿剂2%~5%、消泡剂0.5%~1%、增稠剂0.25%~0.5%、载体0.5%~1%、溶剂余量。优选的,分散剂为sp-sc3、sp-sc29、env1-pol871、emulsonag/trn/105、7289、602#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的,润湿剂为sp-sc3265、sp-sc3200lq、ag/trsslv、ag/trstha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的,消泡剂为b-385、b-386、b-387、afe-3168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的,载体为高岭土、白炭黑、硅藻土、膨润土、陶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蔗糖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的,含吡唑醚菌酯与烯酰吗啉的悬浮剂,制备步骤为:按重量百分比配料,置于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再用高速分散剂粉碎,控制粒径d90小于5μm。优选的,制得的含吡唑醚菌酯与烯酰吗啉的悬浮剂用于农业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是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组合后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的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加剧了病菌的死亡,延缓病菌的抗药性。2)本发明组合物药剂减少了用量,降低了药害,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在作物和土壤中的残留,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实施例中所有的农药符合农药行业的标准,均可从市场购买),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配方如下表:组分原料名称用量(质量百分比%)有效成分a吡唑醚菌酯5有效成分b烯酰吗啉20分散剂sp-sc33润湿剂sp-sc3200lq3消泡剂b-3860.5增稠剂黄原胶0.3载体白炭黑1溶剂水67.2按上述表格内的配方称重各组分,然后放入容器内搅拌混合均匀,用高速分散机粉碎,控制粒径d90小于5微米。实施例2:配方如下表:组分原料名称用量(质量百分比%)有效成分a吡唑醚菌酯8有效成分b烯酰吗啉35分散剂sp-sc33润湿剂sp-sc3200lq3消泡剂b-3860.5增稠剂黄原胶0.3载体白炭黑1溶剂水49.2按上述表格内的配方称重各组分,然后放入容器内搅拌混合均匀,用高速分散机粉碎,控制粒径d90小于5微米。实施例3:配方如下表:按上述表格内的配方称重各组分,然后放入容器内搅拌混合均匀,用高速分散机粉碎,控制粒径d90小于5微米。实施例4:配方如下表:组分原料名称用量(质量百分比%)有效成分a吡唑醚菌酯15有效成分b烯酰吗啉15分散剂sp-sc33润湿剂sp-sc3200lq3消泡剂b-3860.5增稠剂黄原胶0.3载体白炭黑1溶剂水62.2按上述表格内的配方称重各组分,然后放入容器内搅拌混合均匀,用高速分散机粉碎,控制粒径d90小于5微米。实施例5:配方如下表:按上述表格内的配方称重各组分,然后放入容器内搅拌混合均匀,用高速分散机粉碎,控制粒径d90小于5微米。实施例6:配方如下表:组分原料名称用量(质量百分比%)有效成分a吡唑醚菌酯20有效成分b烯酰吗啉20分散剂sp-sc33润湿剂sp-sc3200lq3消泡剂b-3860.5增稠剂黄原胶0.3载体白炭黑1溶剂水52.2按上述表格内的配方称重各组分,然后放入容器内搅拌混合均匀,用高速分散机粉碎,控制粒径d90小于5微米。实施例1~6所制备的悬浮剂的各项内控指标如表1所示,其热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16个实施例悬浮剂的各项内控指标表26个实施例悬浮剂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