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玉米棒两端残留颗粒的脱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3135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用于玉米棒两端残留颗粒的脱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玉米棒两端残留颗粒的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机械在农业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传统的人力劳动,达到了优质高效的效果;但是,由于玉米棒的大小、长短不一,颗粒的紧致度不同,在使用传统的自动化玉米脱粒机脱粒时,经常会出现玉米棒两端脱粒不彻底现象,在玉米棒的两端残留一些颗粒;在一些小种植户中,必须使用手工处理残余颗粒,从而严重影响玉米的脱粒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玉米棒两端残留颗粒的脱粒装置,该装置解决了玉米脱粒机脱粒后残留在玉米棒两端的颗粒需手工处理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玉米脱粒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玉米棒两端残留颗粒的脱粒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脱粒机构、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脱粒机构和驱动机构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脱粒机构包括内部开设有锥形通道的脱粒凹盘,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且所述脱粒凹盘内表面垂直设有若干尖刺部朝外的锥体。

为了保证脱粒凹盘可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脱粒凹盘外表面呈圆柱状,其外周缘套接有第一轴承,且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套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底座连接。

为了保证玉米棒两端的残留颗粒全部脱落,所述锥形通道上宽、下窄,入口宽以便于将玉米棒放入脱粒凹盘中,出口窄以便于将玉米棒两端的残留颗粒全部在垂直设置的锥体作用下脱落。

为了实现将驱动机构可转动的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内圈均套接有第二轴承,且各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均套接有第二支撑杆,并通过第二支撑杆与底座连接。

为防止齿轮或脱粒凹盘卡死,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长度可伸缩的柔性连杆,所述柔性连杆两端分别与脱粒凹盘和第二齿轮转动副连接;所述柔性连杆包括两连杆、以及连接于两连杆之间的弹性件。

为了方便转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有能够使其转动的手柄。

为了防止齿轮误伤使用人员,所述驱动机构设有外壳,所述外壳通过螺钉与底座连接。

为了便于按压脱粒凹盘内的玉米棒,所述锥形脱粒凹盘设有与其形匹配的防尘盖,同时防止扬尘。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2、该装置操作便捷、脱粒效果好;3、适用于小规模种植户使用;4、避免手工脱粒,脱粒效率高,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玉米棒两端残留颗粒的脱粒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脱粒机构2、驱动机构3和传动机构4。

脱粒机构2包括内部开设有锥形通道211的脱粒凹盘21,并能够通过传动机构4在驱动机构3的作用下转动;设有与其形匹配的防尘盖25,脱粒凹盘21的内表面垂直设有若干尖刺部朝外的锥体22,且锥形通道211的入口宽、出口窄,外表面呈圆柱状,其外周缘套接有第一轴承23,且第一轴承23外圈套接有轴承座24,轴承座24通过第一支撑杆5与底座1连接。

驱动机构3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以及罩设其外的外壳34,第一齿轮31连接有能够使其转动的手柄35;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内圈均套接有第二轴承33,且各第二轴承33内圈均套接有第二支撑杆6,并通过第二支撑杆6与底座1连接,外壳34通过螺钉11与底座1连接。

传动机构4包括长度可伸缩的柔性连杆41,柔性连杆41包括两连杆42、以及连接于两连杆42之间的弹性件43,弹性件43为条形弹簧,柔性连杆41两端分别与脱粒凹盘21和第二齿轮32转动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步骤如下:

将两端残留有颗粒的玉米棒端部从脱粒凹盘21的进口进入,通过手柄35转动第一齿轮31,从而带动第二齿轮32转动,并通过柔性连杆41带动脱粒凹盘21转动,玉米棒在脱粒凹盘21内通过带尖刺部锥体22作用下脱粒,玉米粒从脱粒凹盘21的出口流出,完成了玉米棒端部残留颗粒的脱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