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及/或抗氧化活性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三聚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142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及/或抗氧化活性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三聚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三聚体、以及添加该二聚体及三聚体的饮食品;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聚体及三聚体、以及添加该二聚体及三聚体的饮食品;进而本发明还涉及该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三聚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酶抑制剂近年来,伴随日本人生活方式的欧美化,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在不断增加,根据平成11年日本国国民营养调查,有报告指出尽管能量摄取量在逐年减少,但脂质能量比超过正常比例25%,中性脂肪值、胆固醇值高的人的比例在60岁以上的人中占5~6成(日本国厚生劳动省平成11年国民营养调查结果概要临床营养2001、98(5)577-588)(日语原文厚生労働省平成11年国民栄養調查结果の概要臨床栄養2001、98(5)577-588)。
肥胖是现代社会中最重大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过剩摄取脂肪。并且已知过剩摄取脂肪不仅引起肥胖,而且还诱发起因于肥胖的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作为治疗这种肥胖的药物,在日本国内唯一批准了食欲抑制剂马吲哚(Mazindol)(注册商标),但报告其有口渴、便秘、胃部不适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临床评价1985、13(2)、p419-459,临床评价1985、13(2)、p461-515)。此外,在日本国外,具有通过脂肪酶抑制活性抑制从肠管吸收脂肪作用的Xenical(注册商标),作为肥胖改善药已在市场销售,但仍报告有脂肪便、排便次数增加、软便、下痢、腹痛等副作用(Lancet,1998,352,p.67-172)。
另一方面,作为预防肥胖的其他方法,已知通过限制饮食从而减少摄取热量是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必须进行严格的营养指导和管理,在日常生活中难于实行。因此,如果能够安全且健康地抑制餐后脂肪在体内吸收,将成为治疗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或增进健康的现实的有用的对策。
在这种背景下,安全且证明对人体有效的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开发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作为抑制餐后血清中性脂肪值升高的特定保健用食品,通过抑制胰脂肪酶从而抑制脂肪吸收的珠蛋白分解物(J.Nutr.1988,128,p.56-60;日本临床食粮学会志1999、52(2)、p.71~77;健康·营养食品研究2002、5(3)、p.131~144)、具有与三酰基甘油不同消化吸收特性的二酰基甘油(J.Am.Coll.Nutr.2000,19(6),p.789-796;Clin.Chim.Acta.2001,11(2),p.109-117)、以及从鱼油中精制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已在销售。使用这些特定保健用食品用以抑制饮食性脂肪吸收时,期望进餐时同时摄取,可以预料此时会影响饮食物的香味、风味。
此外,对于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已知有数种多酚具有活性,如已报道有来自植物树皮的单宁(日本国特公昭60-11912),在豆科植物水皂角中含有的单宁类、类黄酮类及其糖苷(日本国特开平8-259557),配合有绿茶中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抑制脂质吸收的食品(日本国特开平3-228664),含有青椒、丛生口蘑、南瓜、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羊栖菜、绿茶、乌龙茶等水提取物的脂肪酶抑制剂(日本国特开平3-219872),黄酮及黄酮醇类(日本国特开平7-61927),羟基安息香酸类(没食子酸)(日本国特开平1-102022),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日本国特开平9-40689),以罗望子(Tamarinde)的原花青素(Procyanidin)为有效成分的抗肥胖剂(日本国特开平9-291039)等。并且知道葡萄种子提取物的脂肪酶抑制作用(Nutrition,2003,19,(10),p.876-879),来自五层龙属(Salacia)植物的多酚的脂肪酶抑制作用和对大白鼠的抗肥胖作用(J.Nutr.,2002,132,p.1819-1824),乌龙茶提取物对小白鼠的抗肥胖作用(Int.J.Obes.,1999,23,p.98-105)等。
另一方面,关于乌龙茶,报告其具有降低脂质的效果,如报告每日饮用1330ml市售乌龙茶,服用6周后发现血中中性脂肪值显著降低(日本营养·食粮学会志1991、44(4)、p.251~259);以102名单纯性肥胖症男女为对象,使其连续6周经口摄取乌龙茶(2g×4/日),结果发现67%被验者体重减少1kg以上,并且发现血中中性脂肪值为高值的被验者摄取乌龙茶后有显著改善效果(日本临床营养学会杂志1998、20(1)、p.83~90)。
日本国厚生劳动省平成11年国民营养调查结果概要临床营养2001、98(5)577-588(日语原文厚生労働省平成11年国民栄養調查结果の概要臨床栄養2001、98(5)577-588)[非专利文献2]临床评价1985、13(2)、p.419~459[非专利文献3]临床评价1985、13(2)、p.461~515[非专利文献4]Lancet,1998,352,p.67-172[非专利文献5]J.Nutr.1988,128,p.56-60[非专利文献6]日本临床食粮学会志1999、52(2)、p.71~77[非专利文献7]健康营养食品研究2002、5(3)、p.131~144[非专利文献8]J.Am.Coll.Nutr.2000,19(6),p.789-796[非专利文献9]Clin.Chim.Acta.2001,11(2),p.109-117[非专利文献10]Nutrition,2003,19,(10),p.876-879)[非专利文献11]J.Nutr.,2002,132,p.1819-1824[非专利文献12]Int.J.Obes.,1999,23,p.98-105[非专利文献13]日本营养食粮学会志1991、44(4)、p.251~259[非专利文献14]日本临床营养学会杂志1998、20(1)、p.83~90[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公昭60-11912[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8-259557[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3-228664[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平3-219872[专利文献5]日本国特开平7-61927 日本国特开平1-102022[专利文献7]日本国特开平9-40689[专利文献8]日本国特开平9-291039发明内容上述所报道的脂肪酶抑制剂,其效果并不充分,假如某植物的提取物有效果,但只要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的量不确定,又因为来自于天然物质,所以难于维持稳定的脂肪酶抑制活性。
并且可以预料,来自不受欢迎的植物的脂肪酶抑制剂作为饮食物利用时,会对香味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来自于受欢迎的茶的脂肪酶抑制剂可以作为有效的代替材料,但试图通过饮用受欢迎的乌龙茶来降低脂质时,如果不大量饮用不会得到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即使提供单纯浓缩的乌龙茶,因为有强的苦味、涩味,且咖啡因的量也会增加,所以该方法也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对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胰脂肪酶具有高抑制活性、抑制餐后脂肪吸收及/或有助于抑制、预防肥胖的脂肪酶活性抑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来自于乌龙茶的受欢迎且不破坏香味的脂肪酶抑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该脂肪酶抑制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添加有本发明的脂肪酶抑制剂的饮食品等。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预防下述疾病的抗氧化剂,即、预防因活性氧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生活习惯病,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以及衰老、癌症等的抗氧化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饮食品等中能够准确添加有效量的脂肪酶抑制剂及/或抗氧化剂。
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三聚体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从乌龙茶中发现抑制脂肪吸收时所必需的胰脂肪酶的成分。对其中存在的各种多酚的脂肪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证明具有下述结构的表没食子儿茶素的二聚体具有强的抑制活性,所述结构为表没食子儿茶素在其苯并二氢吡喃环(Chroman ring)的6位或8位通过亚甲基聚合形成的结构,[化学式1] 化学式1中R1、R2分别独立地表示H或没食子酰基。
本发明的优选二聚体为式子化学式2表示的oolonghomobisflavan A(1)、oolonghomobisflavan B(2)、monodesgalloyl oolonghomobisflavan A(5)及didesgalloyl oolonghomobisflavan B(6)。
根据本发明,合成的新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聚体oolonghomobisflavan C(3)也具有高的脂肪酶抑制活性。
根据本发明,表没食子儿茶素在其苯并二氢吡喃环的6位及/或8位通过亚甲基聚合形成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三聚体也具有强的脂肪酶抑制活性。
化学式4中R3、R4及R5分别独立地表示H或没食子酰基。
优选表没食子儿茶素三聚体为式子化学式5表示的化合物(4)。
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三聚体的制造本发明的大部分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同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公知的方法进行合成、或精制得到。如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oolonghomobisflavan A(1)及B(2),可以根据Chem.Pharm.Bull 37(12),3255-3563(1989)所述的方法合成,monodesgalloyl oolonghomobisflavan A(5)、didesgalloyloolonghomobisflavan B(6)可以根据Chem.Pharm.Bull 37(12),3255-3563(1989)所述的方法从茶叶中得到。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三聚体可以根据下述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即、可以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造,即在甲醇、乙醇等溶剂中,优选在甲醇中,在盐酸、硫酸等酸存在下,优选在0.01N盐酸存在的条件下,使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7)等黄烷-3-醇(Flavan-3-ol)类与甲醛反应。对于反应温度,只要原料和生成物稳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室温下进行。或者也可以通过使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7)等黄烷-3-醇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进行加热而制造,对于加热反应条件,只要原料和生成物稳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150~200℃,更优选在180℃下,优选加热1~30分钟,更优选加热15分钟。反应溶液中的甲醛浓度优选为3~37w/v%。生成的生成物,可选择性地进行酯化、水解等衍生化反应。
上述三聚体的制造方法也适于制造二聚体。如实施例3所示,包括新型homobisflavan C(3)的数个二聚体均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制造。
脂肪酶抑制活性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特别是胰脂肪酶抑制活性。
脂肪酶抑制活性的测定,可以根据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以往申请中所记载的任一种脂肪酶活性评价方法进行,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如可通过使用荧光性4-甲基伞形酮油酸酯作基质,测定脂肪酶反应生成的4-甲基伞形酮的荧光来实施。用对脂肪酶活性产生50%抑制的试料量IC50表示也可以通过常法进行。
如实施例1所示,相对于公知的脂肪酶抑制剂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7)的胰脂肪酶IC50,本发明化合物显示的值非常低。
因此,与以往已知的来自于天然的脂肪酶抑制剂相比,使用少量的本发明的脂肪酶抑制剂,就能够抑制餐后脂肪吸收、抑制血中中性脂肪上升及/或防止肥胖。因本发明化合物来自于天然物质,安全性高,适合日常及/或长期摄取发挥其效果。同时,来自于乌龙茶的本发明的化合物,非常受欢迎。
抗氧化剂活性本发明者进一步发现,本发明的二聚体及三聚体也具有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是体内生成的一种活性氧,在生物体内用于杀菌等,不仅如此,还在生物体内无选择地发生强氧化反应。有人认为这种作用如通过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会引起生物体衰老、致癌等疾病(如参照南山堂“医学大辞典第18版”1998年1月16日发行、p329)。此外,如在食品中发生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可使食品变坏,并且也可产生食品变坏气味。因此,能够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化合物具有的有益特性是能够预防因活性氧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生活习惯病,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以及衰老、癌症等。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消除活性,根据实施例5所述方法测定。即、由黄嘌呤氧化酶产生O2-,使用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作捕集剂,利用ESR进行测定。在本发明化合物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其结果用抑制50%的O2-生成量的试料量IC50表示。
根据实施例5可知,相对于公知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消除剂化合物(7)的IC50,本发明化合物的值非常低。
因此,与以往来自于天然物质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消除剂相比较,使用少量的本发明化合物就能够预防因活性氧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生活习惯病,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以及衰老、癌症等。并且因本发明化合物来自于天然物质,其安全性高,可以长期摄取发挥其效果。
添加脂肪酶抑制剂及/或抗氧化剂的饮食品通过添加本发明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或三聚体增强茶多酚,能够制造具有下述作用的饮食品。即、具有降低中性脂肪、防止脂质过氧化、防止衰老、预防肥胖等作用,以及预防因活性氧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生活习惯病,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及衰老、癌症等作用的饮食品。
添加本发明化合物的饮料,例如为清凉饮料、茶饮料、液体强壮剂、健康饮料、营养补助饮料、运动饮料、碳酸饮料等(包括这些饮料的浓缩原液及调制用粉末);食品为如口香糖、糖果、果冻、片剂保健食品(Tablet)、健康食品、营养补助食品、营养补充剂(Supplement)等。
含有脂肪酶抑制剂及/或抗氧化剂的医药组合物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或三聚体,能够制造具有下述作用的医药品,即、具有降低中性脂肪等作用,以及预防因活性氧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生活习惯病,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及衰老、癌症等作用的医药品。
将本发明化合物作为医药使用时,可以提供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液剂、注射剂、皮肤用液剂、乳剂、软膏等形式。
添加脂肪酶抑制剂及/或抗氧化剂的化妆品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或三聚体,能够制造具有防止脂质过氧化、防止衰老、美白作用等作用的化妆品。
添加本发明化合物的化妆品,例如为面部用、皮肤用、头发用的霜(Cream)、露(Lotion)、凝胶、摩丝、香波、护发素等。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将其提取精制品、合成品单独用于饮食品、医药品组合物或化妆品中,也可以以含有1种以上本发明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形式添加到饮食品中。
因此,如果从茶叶等原料中提取的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本发明的化合物,对于其提取混合物,不用分离各成分,能够作为本申请的脂肪酶抑制剂使用。
通过添加乌龙茶的多酚或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或三聚体中脂肪酶抑制活性高的成分,可以提供不会破坏香味、受欢迎且以预防肥胖、促进健康为目的的饮料。
本发明化合物及饮食品也具有抗氧化活性,并有助于防止脂质过氧化、预防衰老。


图1表示评价脂肪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样品的化学结构式。
图2为oolonghomobisflavan C(3)的1H-NMR光谱。
图3为oolonghomobisflavan C(3)的13C-NMR光谱。
图4为三聚体(4)的1H-NMR光谱。
图5为三聚体(4)的13C-NMR光谱。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只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脂肪酶抑制活性的测定脂肪酶活性的测定,通过下述步骤实施,即、使用荧光性4-甲基伞形酮油酸酯(4-UMO)作基质,测定酶反应生成的4-甲基伞形酮的荧光。
测定时,缓冲液使用含有150mM NaCl、1.36mM CaCl2的13mM Tris-HCl(pH8.0),基质4-UMO(Sigma-Aldrich co.公司制)为将制备成的0.1M的DMSO溶液用上述缓冲液稀释1000倍后使用,脂肪酶为将猪胰脂肪酶(Sigma公司制)用上述缓冲液制备成400U/ml溶液,以供酶测定使用。
酶反应是在25℃条件下,在96孔微型板上添加并混合50μl的4-UMO缓冲溶液、25μl蒸馏水(或试料水溶液),然后添加25μl脂肪酶缓冲液溶液使反应开始,反应进行30分钟后,添加100μl的0.1M柠檬酸缓冲液(pH4.2)终止反应。反应生成的4-甲基伞形酮的荧光(激发波长355nm、荧光波长460nm)用荧光分析仪(Labsystems公司制Fluoroskan Asent CF)测定。
被检试料的抑制活性,以相对于对照(蒸馏水)的活性产生50%抑制的试料量IC50(μl)求出。
实施例2 测定样品根据论文Chem.Pharm.Bull 37(12),3255-3563(1989)合成oolonghomobisflavan A(1)、oolonghomobisflavan B(2)。根据Chem.Pharm.Bull 37(12),3255-3563(1989)所述方法从茶叶中提取精制monodesgalloyloolonghomobisflavan A(5)及didesgalloyl oolonghomobisflavan B(6),或者也可以通过鞣酸酶水解从oolonghomobisflavan A(1)、oolonghomobisflavanB(2)中得到。新型化合物oolonghomobisflavan C(3)及三聚体(4),利用实施例3及4的方法合成精制以后,通过仪器分析确认为图1的结构。(-)-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EGCG、化合物7),从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购入。
实施例3 oolonghomobisflavan(OHBF)类的合成及精制A合成使100mg(-)-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溶解于含有0.01N HCl和18.5%甲醛的2ml甲醇中,室温下搅拌1小时。反应结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制。
B制备型HPLC的条件柱子Develosil C30-UG-5(2cmφ×25cm、野村化学株式会社)流动相A0.1%TFA/H2O、B90%CH3CN、0.1%TFA/H2O、6ml/min梯度程序B 10%→40%(0~40min)、B 40%iso(40~60min)检测A 280nm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制备型HPLC,得到的OHBF-A、OHBF-B、OHBF-C及3聚体分别为24.2mg、17.2mg、5.6mg及13.8mg。采用micromass Q-TOF测定各化合物的MS,在正离子模式下,确认OHBF-A、OHBF-B、OHBF-C及三聚体分别在m/z 929、929、929、139的[M+H]+离子峰。OHBF-A、OHBF-B与Chem.Pharm.Bull 37(12),3255-3563(1989)所述的光谱数据一致,能够确认为图1的化学式1和2的结构。对于OHBF-C及3聚体,采用DMX-750光谱仪(BRUKER BIOSPIN)进行1H-NMR、13C-NMR、1H{13C}-HSQC、1H{13C}-HMBC、TOCSY、DQF-COSY的NMR测定,证明为图1的化学式3和4的结构。OHBF-C的1H-NMR及13C-NMR光谱如图2及图3所示,三聚体的1H-NMR及13C-NMR光谱如图4及图5所示。
实施例4 oolonghomobisflavan类及其3聚体的脂肪酶抑制活性OHBF类的2聚体、3聚体的6种化合物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脂肪酶抑制活性按照实施例1进行测定,其结果如表1所示。此外,图1记载有以供评价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在苯并二氢吡喃环的3位上没食子酰基形成酯键的黄烷-3-醇的2聚体,如oolonghomobisflavan A、B、C及3聚体,与EGCG相比具有强有力的脂肪酶抑制活性,由此表明EGCG聚合形成的2聚体及3聚体可作为脂肪酶抑制剂有效利用。
其中,确认特别是脂肪酶抑制活性强的oolonghomobisflavan A、B存在于乌龙茶叶中。
表1各种多酚的脂肪酶抑制活性[表1]

实施例5 活性氧消除活性对一种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消除活性进行评价。
方法制备(1)2mM次黄嘌呤溶液(溶解于pH为7.4的0.1M磷酸缓冲液)、(2)5.5m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溶液(溶解于pH为7.4的0.1M磷酸缓冲液),然后将5.0ml溶液(1)、3.5ml溶液(2)及1.5ml的Labotech公司制造的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DMPO)混合,作为试药1。将50μl试药1加入1.5ml的微量试管内,37℃培养4分钟,再加入20μl样品的甲醇溶液,进一步加入50μl的0.4unit/ml黄嘌呤氧化酶,搅拌10秒钟。将反应液注入压积管内,放入ESR装置内,加入黄嘌呤氧化酶60秒后开始磁场扫描。ESR测定条件如下所示,即、Power4mW、C.Field335.5mT、SwWid(±)5mT、SwTime1min、ModWid0.1mT、Amp160、Time C0.1sec、Temperature20℃。
将DMPO-OOH的ESR信号中最低磁场侧的信号高度与内标Mn2+信号的高度比(S/M)作为O2-量,如下式所示计算消除活性。
O2-消除活性(%)=100-[100×(样品存在下的S/M)/(样品不存在下的S/M)]结果oolonghomobisflavan A、B、C(二聚体)及三聚体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消除作用,消除50%的O2-的浓度(IC50)用μM计算。使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比较对照,与EGCG相比,证明oolonghomobisflavan类(二聚体、三聚体)的O2-消除活性强。
表2超氧物自由基的消除活性[表2]

权利要求
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聚体,其用下式化学式1表示。[化学式1]
2.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三聚体,其用下式化学式2表示。[化学式2]
3.脂肪酶抑制剂,其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在其苯并二氢吡喃环的6位或8位通过亚甲基聚合形成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或表没食子儿茶素在其苯并二氢吡喃环的6位及/或8位通过亚甲基聚合形成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三聚体,其中二聚体用化学式3表示,三聚体用化学式4表示,[化学式3] 化学式3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H或没食子酰基,[化学式4] 化学式4中R3、R4及R5分别独立地表示H或没食子酰基。
4.抗氧化剂,其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在其苯并二氢吡喃环的6位或8位通过亚甲基聚合形成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或表没食子儿茶素在其苯并二氢吡喃环的6位及/或8位通过亚甲基聚合形成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三聚体,其中二聚体用化学式5表示,三聚体用化学式6表示,[化学式5] 化学式5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H或没食子酰基,[化学式6] 化学式6中R3、R4及R5分别独立地表示H或没食子酰基。
5.饮食品,其添加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或三聚体。
6.茶饮料,其添加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或三聚体。
7.医药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表没食子儿茶素二聚体及/或三聚体。
8.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聚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酸存在的条件下使黄烷-3-醇类和甲醛反应。
9.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三聚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酸存在的条件下使黄烷-3-醇类和甲醛反应。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对胰脂肪酶具有高抑制活性、抑制餐后脂肪吸收及/或有助于抑制、预防肥胖的脂肪酶活性抑制剂,以及添加该抑制剂的饮食品,或者提供来自于茶的受欢迎且不破坏香味的脂肪酶抑制剂;此外,本发明的课题还提供该脂肪酶抑制剂的制造方法;进而本发明的课题还提供抗氧化剂。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手段,在饮食物中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的二聚体(oolonghomobisflavan类)或三聚体,由此可以抑制餐后脂肪吸收,并得到抗氧化作用。本发明化合物的制造,可以通过使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甲醛在酸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而实现。
文档编号A23L1/30GK1989123SQ20058002518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
发明者中井正晃, 福井祐子, 浅见纯生 申请人:三得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