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药发育控制基因及其在拟南芥雄性不育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851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花药发育控制基因及其在拟南芥雄性不育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调控植物花药发育从而调节育性的 基因、编码蛋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的有性生殖不仅是植物繁殖的主要途径,也是植物进化及对环境适应的基础 之一。花药是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是花粉发育的场所。花药及花粉的发育是植物基因功 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花药及花粉发育异常会引起花药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雄配子 从而导致雄性不育,雄性不育是生产上杂交制种的基础。因此对花药及花粉发育的深入研 究既有理论研究意义,又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在大多数植物中,成熟的花粉粒有两层细胞壁花粉内壁和花粉外壁;花粉外壁 在保护花粉抵抗环境压迫,细菌侵染以及细胞间识别中有重要作用。外壁的主要成分是孢 粉素类物质(sporopollenin),有较强的抗腐蚀及抗酸碱性能。花粉外壁比其他植物细胞壁 都要复杂,分为两层有蜂窝状的外壁外层(sexine)以及平坦的外壁内层(nexine),分别 有不同的组成模式。花粉外壁的成分主要由绒毡层细胞合成并分泌在药室中,沉着在小孢 子表面后形成高度复杂的网状结构。花粉外壁的形成可以追述到减数分裂期间,此时小孢子母细胞会在细胞膜外分泌 由β-1,3-葡聚糖组成的胼胝质层以取代原有的细胞壁。胼胝质具有将小孢子与花药孢 子体细胞隔离、防止细胞融合以及防止小孢子过早发育等作用。此外,胼胝质层作为初生 外壁形成的模板在随后的花粉壁发育中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初生外壁(primexine)由单 倍体小孢子在细胞膜表面形成由多糖类物质组成。其结构决定了随后花粉外壁的结构图 案,相当于花粉外壁建设的蓝图。当胼胝质或者初生外壁的合成出现缺陷时,随后的花粉壁 形成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花粉发育缺陷乃至降解。拟南芥胼胝质合成酶基因Callose Synthase 5(CalS5)在小孢子母细胞中高效表达,对四分体胼胝质层的合成起主要作用。 在该基因的敲除突变体中,小孢子周围的胼胝质合成量急剧降低,导致初生外壁合成缺陷, 随后的花粉外壁沉积也受到严重影响,这些研究表明了胼胝质层对小孢子外壁发育非常重 要。生长素在植物的花药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长素合成缺陷的yuc2 yuc6双突变中,雄蕊可以正常形成,但其发育终止,花药中只形成极少花粉并且花丝不能伸 长。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花药自身合成的生长素可以调节花药开裂和花粉成熟的过程,而 生长素的运输则可以调控了花丝的伸长。生长素响应元件DR5-GUS的染色结果显示,生长 素在这一时期的花药中有特异的积累,提示其在绒毡层发育和花粉形成早期起重要作用。 绒毡层中的内源生长素在花粉单核期累积,在烟草绒毡层中特异表达iaaL基因后,内源生 长素水平降低,引起花粉育性的降低,说明绒毡层中内源生长素对花粉发育有重要作用。因 此,生长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花药开裂、花丝伸长、绒毡层发育和花粉形成等方面都起重要 的作用。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s)、生长素/吲哚乙酸蛋白(Aux/IAAs)和SCF复合体(泛素 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组分)是三类主要的早期生长素响应蛋白,这些蛋白在生长素的信号 转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细胞中没有生长素信号进入时,ARF蛋白与Aux/IAA蛋白结合 形成异源二聚体,ARF蛋白不具有转录活性。当细胞中有生长素信号转入时,Aux/IAA蛋白 被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降解,ARF蛋白形成同源二聚体,结合在生长素调控基因启动子 的生长素响应元件(AuxREs)上,从而调节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进而引导植物的正常生长和 发育。因此ARF蛋白在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传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ARF17蛋 白缺少二聚化的结构域III和IV,其中间结构域富含kr,其可能是一个抑制型转录因子。 ARF17受miR160调控,且过量表达以后会产生子叶增生,真叶卷曲,根长及侧根数目异常、 花期前死亡和不育等表型。虽然在拟南芥中ARF17过量表达会产生多种表型,但由于缺少 ARF17的突变体,ARF17本身在植物中的功能不是很清楚。尽管对生长素极性运输和作用机理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在花药发育中生长 素的信号通路及调控花药开裂、花丝伸长、绒毡层发育和花粉形成等方面分子机制尚不清 楚。拟南芥的arfl7突变体,是单基因隐性突变,符合孟德尔方式遗传规律。该突变体呈不 育的表型,突变体中小孢子从四分体中释放后很快破裂降解。因此,ARF17在植物生命周期 中,从双倍孢子体向单倍雄配子体转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实现对拟南 芥育性的调控将有助于在模式植物上创建一个全新的雄性不育育种应用途径。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花药发育控制基因,以补充现有雄性不育 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的不足,而此标记具备鉴定拟南芥或其他植物的雄性不育植 物的基因型的潜力;在此基因的应用方面,提供一种新的雄不育植株获得方法,即利用本发 明克隆的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转基因育种,以克服常规的杂交和回交育种方法育种的时间 长、育种效果不确定的缺陷。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提供一种分离的花药发育控制蛋白多肽,所述的多肽选 自下组a) SEQ ID No. 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b)在SEQ ID No. 2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插入1_10个氨基酸所衍生 的,且具有花药发育控制功能的蛋白。上述的花药发育控制蛋白多肽的一种优选方式为具有SEQ ID No. 2氨基酸序列的 多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提供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 选自下组a)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的多核苷酸;或b)SEQ ID No. 1 中包含 SEQ ID No. 1 中 355-660 位和 820-1068 位的多核苷酸序 列。在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的多核苷酸编码如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在另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的多核苷酸如SEQ ID No. 1所示、或者包含SEQ ID No. 1中355-660位和820-1068位的多核苷酸序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是提供一种载体,该载体含有上述的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 多核苷酸。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是提供一种遗传工程化的宿主细胞,所述的宿主细胞含有 上述的技术方案之三所述的载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是提供一种花药发育控制蛋白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 骤a)在适合表达花药发育控制蛋白的条件下,培养上述的技术方案之四所述的宿主 细胞;和b)从培养物中分离出所述的花药发育控制蛋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六是提供一种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上述的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多核苷酸转入植物细胞;和b)将步骤a)中的植物细胞再生植株。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七是提供一种上述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花药发育控制蛋 白多肽、以及上述的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多核苷酸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植物花药 的发育。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由于本文的技术的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 见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理解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做限定。图1显示了突变体背景下ARF17基因的的突变位点。黑色长方形代表外显子,基 因内黑线代表内含子。图2显示了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arfl7的不育表型。A.野生型植株果荚饱满, 可育;B.突变体植株果荚短小,完全不育;C.转基因互补植株恢复育性。图3显示了野生型与突变体的花药发育组织学观察。㈧,⑶,(C),(G),(H),⑴ 为野生型花药;(D),(E),(F),(J),(K),(L)为arfl7花药。(A)野生型第五期(B)野生型 花药第六期。(C)野生型第七期内为四分体。(D)第五期arf 17花药基本正常。(E)第六期 arfl7花药。(F)第七期arfl7花药中绒毡层空泡化,四分体形态较为异常。(G)第八期早 期的野生型花药,小孢子已从四分体中分离。(H)野生型第九期花药。小孢子进入空泡化过 程,外壁已形成。(I)第十期野生型。(J)第8期arf 17突变体的小孢子也能从四分体中分 离。(K)第九期突变体。小孢子以及绒毡层都开始降解,孢粉素积累异常。(L)第十期突变 体中小孢子已经降解。dMp,降解的小孢子;E,花药外壁;En,花药内壁;MI,中层细胞;Ms,小 孢子母细胞;Mp,小孢子;Pg,花粉;Sp,孢粉素;T,绒毡层;Tds,四分体.标尺=IOym.图4显示了野生型与arfl7突变体小孢子发育的透射电镜图像(A) - (D)野生型小孢子第六期(A),第七期(B),第九期(C)第十期(D).(E)-(H) (A)-(D)中黑框所划出区域的放大图片。(I)_(L)arf 17小孢子第六期(I),第七期(J),第九期(K)第十期(L). (M)-(P) (I)-(L)中黑框所划出区域的放大图片。 (M), (N)第六期及第七期花药切片,显示突变体小孢子母细胞及四分体的胼胝质沉积较少。 (K),(0)第九期及第十期花药切片,显示野生型中小孢子外壁骨架及顶盖结构发育正常, (L),(P) arfl7突变体中积累异常,小孢子败育。dMsp,降解的小孢子;dPg,降解的花粉;Ex, 花粉外壁;Ms,小孢子母细胞;Msp,小孢子;Pg,花粉;Tds,四分体.标尺=4μπι。图5显示了胼胝质染色及CALS5基因的表达。㈧野生型的四分体中正常的胼胝 质。(B)野生型四分体的胼胝质荧光及泪滴型的形状。(C)arf 17突变体在明场下胼胝质 层几乎观察不到。(D)紫外激发荧光显示突变体的四分体上胼胝质信号较浅。(E)半定量 RT-PCR(F)定量PCR检测CALS5在野生型及突变体花苞中的表达。Tubulin作为对照基因。图6显示了 ARF17基因的表达模式。(A). ARF17在不同组织中的定量RT-PCR结 果。Rt -M ;St 茎;Lf 叶;Inf 花序;Sdl 幼苗。B-H以ARF17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杂 交探针为anti-sense。(B).野生型花药发育第C期;D.花药发育第6期早期。E.花药发 育第6期晚期。F.花药发育第7期。G.花药发育第8期。H.花药发育第10期。I.花药 发育第6期,杂交探针为sense。Sp 造孢细胞;Msp 小孢子;T 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 Tds:四分体;Pg:花粉。图7显示了生长素响应报告基因DR5:⑶S在野生型和arfl7中的表达分析。 (A) - (E) DR5 ⑶S在野生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㈧DR5 ⑶S在野生型花药发育的第四到 第十期表达。(B)DR5::⑶S在野生型花序中的表达。(C)DR5::⑶S在野生型叶尖生长点表 达(星号所示)。(D) IAA处理后,DR5::⑶S除在野生型花药中表达外,还在花瓣、花萼等部 位表达。(E) IAA处理后,DR5::GUS在野生型叶子里的表达明显升高。(F)-(I)DR5:⑶S在 arfl7突变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F)DR5:⑶S在arfl7突变体各时期的花序中都没 有表达。(G)DR5::⑶S在arf 17突变体叶子的尖部正常表达(星号所示)。(H) IAA处理后, DR5:⑶Sarfl7在突变体各时期的花药中仍然没有表达,但在、花萼等部位表达。(I) IAA处 理后,DR5:⑶S在在arfl7突变体叶子的尖部表达大量增加。发明人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arfl7的分离和遗传分析通过外源T-DNA插入诱 变野生型拟南芥Col生态型植株,通过大量筛选得到表型稳定的突变体arf 17。该突变体的 营养生长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表型为果荚短小,内不含有种子,如图2所示。将arfl7作 为母本与野生型C0I-O父本杂交后可形成正常果荚,说明突变体雌蕊发育正常。通过杂交 F2代表型分离比分析,本发明确定arfl7是一个符合单基因控制遗传规律的隐型突变体。步骤二,分离控制拟南芥育性的ARF17基因为了分离造成该突变体不育表型的 基因,本发明采用TAIL-PCR的方法,通过对侧翼序列的测序表明,突变体中生长素响应因 子 AUXINRESPONSE FACTOR 17 (ARF17,AT1G77850)的第一个外显子上有 T-DNA 插入(图1)。进一步的连锁分析发现,所有不育植株在该位点上都是纯合插入。步骤三,ARF17基因的功能分析为证明突变体雄性不育的表型是ARF17的缺失所 导致的,本发明进行了互补实验验证。首先从野生型植株中克隆出AT1G77850基因组(包 含上游1. 5kb启动子和下游300bp在内5. OKb片段)以及编码区cDNA片段,分别构建到不 同的双元表达载体中,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入arf 17突变体Fl代,待果荚成熟后收取种 子,在平板上用T-DNA片段所含抗性进行筛选,从而得到转基因植物。经过对转基因T2代植株的背景分析,证明了该基因的突变导致了该突变体的不育表型。本发明正确的克隆了 ARF17基因(SEQ ID No. 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RF17基因包含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 子,编码一个由58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蛋白,属于生长素响应因子ARF转录因子家族(SEQ IDNo2);其中,所述SEQ ID No. 1中的355-660位为转录因子B3DNA结合区序列;所述SEQID No. 1中的820-1068位为AUXIN响应因子结构域序列。步骤四,ARF17基因调控小孢子胼胝质的合成以及花粉外壁的发育通过细胞学 光镜切片观察比较了 arfl7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整个花药发育过程,发现在花药发育第六 期,突变体中小孢子母细胞不如野生型致密,中层细胞退化程度要比野生型严重。减数分裂 完成后中,突变体四分体外的胼胝质虽然能够形成,但其形状并不是滴漏形结构并且彼此 间隙不如野生型明显,说明突变体的胼胝质形成有问题。到花药发育第九期,突变体中大多 数小孢子已经降解,而且其外壁的沉积也出现异常。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四分体时期,突 变体小孢子和胼胝质正常形成,但孢粉素沉积异常,比野生型多且大,而且小孢子周围没有 初生外壁形成(图4)。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以后,突变体小孢子未形成任何外壁结构,只有 异常的孢粉素沉积。此外,通过RT-PCR的方法,发现在arf 17突变体背景下,在花药中特异 性表达的与胼胝质合成相关的基因CALS5的表达有强烈下调。综上所述,arfl7的小孢子 由于缺乏外壁结构,导致降解,从而引起花粉败育(图5)。步骤五,ARF17基因在花药中高表达ARF17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包括 根、茎、叶、小的花苞和幼苗,但是在小的花苞中的表达较其它组织比明显较高。为更详细的 了解ARF17在花药中的时空表达,我们进行了原位杂交试验。我们设计了 5’端的原位探针 进行检测。原位杂交实验表明ARF17在花药发育的第六期前期开始高表达,杂交信号特异 性地在绒毡层和小孢子母细胞中,而到了第六期的后期,表达有所减弱,但仍然在绒毡层, 小孢子母细胞中表达,而正义链探针在花药发育的第六期没有杂交信号。到了四分体时期 和第八期,ARF17只在绒毡层有微弱表达(图6)。ARF17在花药中的表达谱与其功能较一 致,在花药发育的第六期控制了花药发育所需关键基因的表达。其突变后也导致第六期花 药结构异常。步骤六,ARF17参与花药生长素信号转导ARF家族转录因子能和结合在有生长素 诱导元件基因的启动子上,启动基因表达,在生长素信号传导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为研究 ARF17在花药生长素信号途径中的作用,我们用杂交的方法将DR5 GUS导入突变体中。含有 DR5 GUS的野生型花药和叶的尖部都能观察到GUS基因的活性,突变体的叶尖部位DR5 GUS 基因表达正常,说明突变体中成功导入了 DR5::⑶S基因(图7)。但在arf 17突变体花药中 未能检测到GUS表达,说明arf 17花药中生长素信号途径受到影响。我们进一步对野生型 和突变体进行外源生长素处理,结果显示施加外源生长素以后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叶,花萼 和花瓣等部位的DR5 ⑶S基因表达明显上升,而突变体花药中仍未检测到DR5 ⑶S基因的 表达,说明arfl7突变体除花药外,其它组织的生长素信号正常。总结这些数据,突变体花 药中DR5:⑶S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因为生长素信号转导过程受到影响,而ARF17则可能 是生长素控制花药生长信号途径中的关键因子。粮食供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植物的生殖器官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食物的 主要来源。由于雄性不育品种为农业生产上异花授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控制作物的 雄性生殖发育对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应用ARF17基因调控植物育性成为可能。有益效果在本发明提供的ARF17基因为一种拟南芥雄性不育的调控基因,与先前报道的其 他雄性不育调控基因不同,为新发现的特异性的雄性不育分子标记,以此标记可鉴定拟南 芥或其他植物的雄性不育植物的基因型。在此基因的应用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新的雄不育植株获得方法,即利用本发明克 隆的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转基因育种,克服了常规的杂交和回交育种方法育种的时间长、 育种效果不确定的缺陷。利用本发明的ARF17基因,通过反义敲除的手段还能提供一种新的雄性不育植株
获得方法。在本发明对ARF17基因的研究过程中还揭示,它是一个生长素响应因子ARF转录 因子,该基因通过调节CALS5基因的表达调控了胼胝质的合成过程以及后续的花粉发育过 程,突变体发育后期花粉完全败育。ARF17是在花药发育6-9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基因,也是 目前报道的第一个与生长素转导途径相关的参与小孢子外壁发育形成的转录因子。利用该 发育生物学的调控因子,可以进一步为控制胼胝质形成和花粉壁发育过程提供可供选择的 手段。如本文所用,术语“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性生殖器官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雄配子 (花粉)。如本文所用,术语“单基因隐型突变体”是指突变体受到单个基因的控制,其遗传 分离比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如本文所用,术语“生长素响应因子ARF转录因子”是指一系列编码在核内调控基 因表达并能结合在生长素诱导元件启动子上的调控基因如本文所用,术语“T-DNA插入突变”是指利用转基因的方法把外源DNA片段插入 目的植物从而使其基因突变的方法。如本文所用,术语“TAIL-PCR”是指利用依照目标序列旁的已知序列的3个较高退 火温度的嵌套特异性引物和一系列较短且Tm值较低的随机简并引物组合,通过3轮热不对 称的温度循环分级反应来进行PCR扩增,获得已知序列的侧翼序列。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经过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从拟南芥分离出控制花药发育的调控蛋白ARF17, 其调控了雄性小孢子的发育过程。本发明已经证实,通过调节ARF17的活性可以产生花粉 败育的植物,所以开发和利用此基因进行人工创制不育系等农业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经济 效益。如本文所用,ARF17蛋白多肽是用标准的蛋白纯化技术纯化的ARF17蛋白,纯的 多肽在非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能产生单一的主带。本发明的多肽可以是重组多肽,天然 多肽,合成多肽,优选重组多肽。该多肽可以是糖基化的,或是非糖基化的。本发明还包括 ARF17蛋白的片段,衍生物和类似物。如本文所用,术语“片段”,“衍生物”和“类似物”是指基 本上保持本发明的天然ARF17蛋白相同生物学功能和活性的多肽。本发明中,术语“ARF17 多肽”指具有ARF17蛋白相同功能的SEQ ID No. 2的多肽或其他变异形式。这些变异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若干个氨基酸的缺失,插入或取代,以及在C末端或N末端添加数个氨基 酸。该多肽的变异形式包括同源序列、保守性变异体、等位变异体、天然变异体、诱导变异 体,在高或低的严紧度条件下能与ARF17杂交的DNA所编码的蛋白,以及利用抗ARF17的抗 血清获得的多肽或蛋白。发明还提供ARF17蛋白或多肽的类似物,这些类似物与天然ARF17 蛋白的差别可以是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也可以是不影响序列的修饰差异,或者兼而有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如分子克隆操 作手册,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常规无机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购自上海化学试剂 厂,限制性内切酶购自上海皓嘉生物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原位探针制备试剂盒 购自美国Roche公司,MMLV逆转录酶、Taq DNA聚合酶等其余分子生物学试剂均购自美国 Promega公司。Eppendorf梯度式PCR扩增仪购自德国Eppendorf公司,荧光PCR仪为美国 ABI公司产品。实施例11.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 arfl7,原始野生型为 Columbia (Col) 生态型(上海师范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保存)。2.拟南芥材料栽培条件拟南芥在0. 1 %的琼脂糖中4°C春化2-4天后培养在黑 土;蛭石;珍珠岩(1:6: 0. 25)的混合土中。培养时在其上层罩一层塑料膜以保持湿 度,当拟南芥萌发出子叶后去掉塑料层。光照时间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湿度保持在 60-70%,温度控制在22-25°C,光照强度为50 μ ΕπΓ、—1,营养液为PNS (表1)。表1. PNS母液成分和1升1 X PNS配方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离的花药发育控制蛋白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选自下组a)SEQ ID No. 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b)在SEQID No. 2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插入1_10个氨基酸所衍生的,且 具有花药发育控制功能的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为SEQID No. 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3.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a)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的多核苷酸;或b)包含SEQID No. 1中355-660位和820-1068位的多核苷酸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核苷酸编码如SEQID No. 2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核苷酸的序列如SEQID No. 1所示、或者包含SEQ ID No. 1中355-660位和820-1068位的多核苷酸序列。
6.一种载体,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核苷酸。
7.一种遗传工程化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宿主细胞含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 载体。
8.—种花药发育控制蛋白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适合表达花药发育控制蛋白的条件下,培养权利要求7所述的宿主细胞;和b)从培养物中分离出所述的花药发育控制蛋白。
9.一种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核苷酸转入植物细胞;和b)将步骤a)中的植物细胞再生植株。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药发育控制蛋白多肽、以及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核苷酸的 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植物花药的发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药发育控制基因及其在拟南芥雄性不育中的应用。从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arf17,克隆并鉴定了控制拟南芥育性的基因ARF17,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遗传互补实验证明野生型中的ARF17基因可以恢复突变体的雄性不育表型。氨基酸序列分析实验表明ARF17是一个ARF(AUXIN RESPONSE FACTOR)家族的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拟南芥中,该基因的突变导致雄性完全败育。该基因在阐述控制胼胝质合成和外壁形成关键基因的转录来调控植物育性方面,以及杂交制种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C12N15/63GK102140132SQ20101061852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朱骏, 杨仲南, 杨俊 申请人:上海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