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7780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以粗大豆卵磷脂为原料,加入水饱和的乙酸丁酯搅拌回流降解,减压蒸干乙酸丁酯,浓缩物加入甲醇回流溶解,甲醇层减压回收甲醇得到甲醇可溶物,将甲醇可溶物与有机溶剂配置溶液,再将有机相与含酶水溶液配置水相,混合有机相和水相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分离出有机相,用水洗涤有机相,真空脱去有机溶剂,浓缩物用无水乙醇溶解搅拌,分离出无水乙醇不溶物,真空干燥得到磷脂酰丝氨酸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用的原料为粗大豆卵磷脂,因磷脂酰胆碱含量较低而价格低廉;(2)本发明整体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制得的磷脂酰丝氨酸含量40%以上,纯度较高,对我国磷脂工业,保健食品以及药品工业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说明】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磷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又称丝氨酸磷脂,二酰甘油酰磷酸丝氨 酸,简称PS,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磷脂,通常位于细胞膜的内层,磷酯化合物中的磷酸甘油酯 类,是细胞膜组分之一,与一系列的膜功能有关。尤其在人体的神经系统,是大脑的细胞膜 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同时对大脑的各种功能(尤其是对大脑的记忆力和情绪的稳定)起 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它能影响着细胞膜的流动性、通透性,并且能激活多种酶类的代谢 和合成。现有的合成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酶法合成法,且以后者居多。化学合成法 副反应多,反应复杂,副产物复杂,分离难度非常大,如CN103351403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方 法。生物酶法具有较大优势且研究较多,如US5965413,US6492146,US7049107,US5700668, US6878532等专利文献,但是已公开的酶法合成方法都是以较高纯度的磷脂酰胆碱为原料 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如磷脂酰胆碱含量50%以上的优质磷脂),产物甚至以钙盐的形式存 在,再生步骤较为繁琐,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能耗较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的利用粗大豆卵磷脂通过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
[0004]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粗大豆卵磷脂为原料,加入水饱和的 乙酸丁酯搅拌回流降解,减压蒸干乙酸丁酯,浓缩物加入甲醇回流溶解,甲醇层减压回收甲 醇得到甲醇可溶物,将甲醇可溶物与有机溶剂配置溶液,再将有机相与含酶水溶液配置水 相,混合有机相和水相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分离出有机相,用水洗涤有机相,真空脱去有机 溶剂,浓缩物用无水乙醇溶解搅拌,分离出无水乙醇不溶物,真空干燥得到磷脂酰丝氨酸产 品。
[0005] 本发明所述粗大豆卵磷脂原料为磷脂酰胆碱含量大于或者等于10%的粗大豆卵 磷脂。
[0006] 本发明所述粗大豆卵磷脂原料与原料回流降解时所用的水饱和的乙酸丁酯的重 量体积比为1:1-1:0. 5,降解的温度为120-127°c,降解的时间为40-48小时。
[0007] 本发明所述减压蒸干乙酸丁酯后的浓缩物与加入的甲醇的重量体积比为 1:6-1:10。
[0008] 本发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者环己烷,甲醇可溶物与有机溶剂的重量体积 比为 1:5-1:8。
[0009] 本发明所述有机相与含酶水溶液的体积比为8:1-12:1,所述含酶水溶液中,L-丝 氨酸的浓度为〇· 15-0. 2g/ml,磷脂酶D的酶活为4-5U/ml,pH调节为6. 3-6. 5。
[0010] 本发明所述有机相和水相的反应温度为30-35°C,反应时间为35-40小时。
[0011] 本发明所述洗涤有机相的水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
[0012] 本发明所述真空脱去有机溶剂后的浓缩物用无水乙醇溶解搅拌的温度为 25-30°C,时间为2-5小时,浓缩物与无水乙醇重量体积比为1:7-1:10。
[0013] 本发明所述磷脂酰丝氨酸产品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大于40%。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为粗大豆卵磷脂,因磷脂酰胆碱含量较低而价格低廉; (2) 本发明整体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制得的磷脂酰丝氨酸含量40%以上,纯度 较高,对我国磷脂工业,保健食品以及药品工业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阐述本发明,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 例。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以上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和各参数所取范围,均可实 现本发明的目的。
[0016] 实施例1 l〇〇g粗大豆卵磷脂原料(磷脂酰胆碱含量为10%),加入50ml水饱和的乙酸丁酯120°C 搅拌回流降解40小时,减压蒸干乙酸丁酯,浓缩物加入600ml甲醇回流溶解,甲醇层减压回 收甲醇得到甲醇可溶物55克。加入275ml二氯甲烷溶解甲醇可溶物,再配置含酶水溶液 34. 5ml,其中酶液中L-丝氨酸的浓度为0. 15g/ml,酶液中磷脂酶D的酶活为4U/ml,调节pH 为6. 3。混合有机相和水相,于30°C反应40小时。反应完毕分离出有机相,用275ml水洗 涤有机相,真空脱去有机溶剂得到60克浓缩物,浓缩物用420ml无水乙醇25°C溶解搅拌2 小时,分离出无水乙醇不溶物,真空干燥得到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41%的产品9g。
[0017] 实施例2 l〇〇g粗大豆卵磷脂原料(磷脂酰胆碱含量为11%),加入60ml水饱和的乙酸丁酯127°C 搅拌回流降解41小时,减压蒸干乙酸丁酯,浓缩物加入700ml甲醇回流溶解,甲醇层减压回 收甲醇得到甲醇可溶物57克。加入456ml二氯甲烷溶解甲醇可溶物,再配置含酶水溶液 38ml,其中酶液中L-丝氨酸的浓度为0. 18g/ml,酶液中磷脂酶D的酶活为4. 5U/ml,调节pH 为6. 4。混合有机相和水相,于30°C反应35小时。反应完毕分离出有机相,用650ml水洗 涤有机相,真空脱去有机溶剂得到63克浓缩物,浓缩物用504ml无水乙醇27°C溶解搅拌3 小时,分离出无水乙醇不溶物,真空干燥得到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42%的产品10g。
[0018] 实施例3 l〇〇g粗大豆卵磷脂原料(磷脂酰胆碱含量为17%),加入90ml水饱和的乙酸丁酯121°C 搅拌回流降解48小时,减压蒸干乙酸丁酯,浓缩物加入800ml甲醇回流溶解,甲醇层减压 回收甲醇得到甲醇可溶物62克。加入372ml环己烷溶解甲醇可溶物,再配置含酶水溶液 46. 5ml,其中酶液中L-丝氨酸的浓度为0. 2g/ml,酶液中磷脂酶D的酶活为4. 7U/ml,调节 pH为6. 5。混合有机相和水相,于35°C反应36小时。反应完毕分离出有机相,用496ml水 洗涤有机相,真空脱去有机溶剂得到69克浓缩物,浓缩物用552ml无水乙醇30°C溶解搅拌 4小时,分离出无水乙醇不溶物,真空干燥得到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47%的产品12g。
[0019] 实施例4
【权利要求】
1. 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粗大豆卵磷脂为原料,加入水饱和的 乙酸丁酯搅拌回流降解,减压蒸干乙酸丁酯,浓缩物加入甲醇回流溶解,甲醇层减压回收甲 醇得到甲醇可溶物,将甲醇可溶物与有机溶剂配置溶液,再将有机相与含酶水溶液配置水 相,混合有机相和水相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分离出有机相,用水洗涤有机相,真空脱去有机 溶剂,浓缩物用无水乙醇溶解搅拌,分离出无水乙醇不溶物,真空干燥得到磷脂酰丝氨酸产 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大豆卵 磷脂原料为磷脂酰胆碱含量大于或者等于10%的粗大豆卵磷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大豆卵 磷脂原料与原料回流降解时所用的水饱和的乙酸丁酯的重量体积比为1:1-1:0. 5,降解的 温度为120_127°C,降解的时间为40-48小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蒸干 乙酸丁酯后的浓缩物与加入的甲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6-1:1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 为二氯甲烷或者环己烷,甲醇可溶物与有机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5-1:8。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相与 含酶水溶液的体积比为8:1-12:1,所述含酶水溶液中,L-丝氨酸的浓度为0. 15-0. 2g/ml, 磷脂酶D的酶活为4-5U/ml,pH调节为6. 3-6. 5。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相和 水相的反应温度为30-35°C,反应时间为35-40小时。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有机 相的水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1:1- 2:1。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脱去 有机溶剂后的浓缩物用无水乙醇溶解搅拌的温度为25-30°C,时间为2-5小时,浓缩物与无 水乙醇重量体积比为1:7-1:10。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酰丝 氨酸产品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大于40%。
【文档编号】C12P13/06GK104059949SQ20141023488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杜阳吉, 梁丽敏, 刘春凤 申请人: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