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文档序号:495383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包含6个串联重复TCF4转录因子的7TFP质粒采用慢病毒转移的方式转染宿主细胞形成稳定细胞株,并种植于96孔培养板,过夜贴壁后更换培养基,并加入待测样品,取出上述培养板,加入细胞裂解液,取上清液,测定药物处理前后细胞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强度,荧光素酶基因增强,即说明待测样品为筛选的得到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准确的检测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解决了了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降低了成本,具有简单,高效、低成本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药物,在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治 疗中存在重要的应用前景。一些重要的抑制剂业已进入临床阶段研究。比如,SAHA和FK228 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CTCL的治疗,VPA也已进入临床II /III研究阶段。然而,要想获 得更多、更为有效的新型药物,必须有更加有效的筛选方案。
[0003] 在特定的结肠癌细胞中,HDAC可影响转录因子TCF4的转录活性。当采用小分子 化合物抑制HDAC活性时,TCF4的转录活性明显升高,其转录活性可以通过报告基因(荧光 素酶或者EGFP)加以测定。对一些已知HDAC抑制剂的分析均获得了一致的结果。此外,我 们采用RNAi技术干扰HDAC基因表达(同样达到抑制HDAC活性的目的),TCF4的转录活性 也明显升高。然而,在其它细胞如食管癌细胞中则没有这个效应。因此,在这个特定的结肠 癌细胞中,TCF4基因的表达可以反映出HDAC抑制剂的效应。
[0004] 目前获准的专利或发表论文中,在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时直接采用 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的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或者是采用P21基因启动子 驱动报告基因来进行筛选。尽管目前已知的多数抑制剂可以激活P2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 但这不是全部抑制剂均有的共同之处。因此,采用P21启动子筛选可能出现假阴性问题。另 夕卜,和P21启动子一样,采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的启动子也可能不是特异的表现,存在 假阳性的问题。因此,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本发明将TCF4反应元件分别与荧光素酶 基因(可通过法学反应测定荧光素酶基因表达强度)连接构建慢病毒报告载体,同时构建 不含TCF4反应元件的对照载体。将两种报告载体通过慢病毒转移至特定的结肠癌细胞中, 获得稳定表达报告基因的细胞株。在对(小分子)药物库进行筛选时,利用荧光素酶基因 报告体系进行精确筛选,可获得具有抑制HDAC活性的抑制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临床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需求,针对现有筛选 利用P21基因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来进行筛选,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可能,旨在提供一 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具有简单,高效、低成本的特点。
[0006]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1)将质粒转染宿主细胞形成稳定细胞株;
[0009] 2)将获得的细胞株种植于96孔培养板,过夜贴壁后更换培养基,并加入待测样 品;
[0010] 3)取出上述培养板,加入细胞裂解液,取上清液,测定药物处理前后细胞的荧光素 酶基因表达强度,荧光素酶基因增强,即说明待测样品为筛选的得到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抑制剂。
[0011] 所述的质粒为7TFP质粒,包含6个串联重复TCF4转录因子;
[0012] 所述的质粒转染采用慢病毒转移的方式;
[0013] 所述的宿主细胞为结肠癌细胞HCT116,同时还可以为EK293细胞或SW480细胞;
[0014] 所述的结肠癌细胞株可以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
[0015] 本发明所述的结肠癌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TCF4基因表达呈负相 关,即当高表达HDAC时,TCF4转录活性降低,而当HDAC活性被抑制后,TCF4转录活性显著 增加。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7] 1)特异性,在特定的结肠癌细胞中,HDAC与TCF4基因表达呈负相关:即抑制HDAC 后TCF4的转录活性明显上升,而对TCF4的转录活性检测可以采用其特异的反应元件来驱 动报告基因来加以展示。因此,我们的筛选方案具有特异性。
[0018] 2)成本低,由于阳性药物可改变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强度至上百倍,因此在检 测时可将十个药物分别处理细胞后合并检测,仍可以有效判断是否存在阳性药物。合并检 测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 图1抑制剂对TCF4转录活性的影响;
[0020] 图2嘌呤霉素筛选的细胞克隆;
[0021] 图3基因组DNA中7TFP整合的PCR证实。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 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 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 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均落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0023] 实施例1
[002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NaB)的筛选方法,用曲古柳菌素(TSA)作为阳 性对照。
[0025] 实验材料:7TFP质粒来自Addgene,其序列60-161为TCF4反应元件。
[0026] 试验方法:分别将质粒7TFP通过慢病毒转移的方式转染结肠癌细胞形成稳定细 胞株TCF4+LUC,将所获得的TCF4+LUC细胞种植于96孔板,IO 4细胞/孔,过夜贴壁后更换培 养基,加入含NaB (浓度分别为0. 2, I. 0和5. OmM)和TSA (浓度分别为0. 1,0. 4和I. 0 μ M) 进行处理24小时,以未加药物处理的细胞为对照。取出培养板,吸取培养基,加入细胞裂解 液,37°裂解30分钟后取裂解液上清进行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荧光素酶活性。
[0027] 实验结果:经过测定发现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强,说明TCF4的转录活性增强,根 据当高表达HDAC时,TCF4转录活性降低,而当HDAC活性被抑制后,TCF4转录活性显著增 加的机理,表示抑制剂NaB和TSA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对 TCF4转录活性抑制影响如图1。
[0028] 实施例2慢病毒的包装及细胞感染
[0029] 将7TFP质粒利用PstI (35)和NheI (174)双酶切再后利用核酸酶切平自连,转化 大肠杆菌,利用PCR方法筛选获得去除TCF4反应元件从而获得对照质粒7TFP-Con。
[0030] 常规方法培养包装细胞人胚肾293FT。将其种植于6孔板,待60%满底时进行脂 质体转染。质粒组合八:71卩卩+?]\?2丄+?8?412 ;8:71卩?-(:〇11+?]\?2丄+?8?412。三种质粒按 1: 1:1混合进行转染。转染48小时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含慢病毒颗粒)备用。
[0031] 常规方法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将其种植于6孔板,待60%满底时加入含病毒 的上清液感染4小时,换液后继续培养24小时。将培养基更换为含嘌呤霉素(2 μ g/mL)的 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至细胞克隆团块出现图2。培养单个细胞克隆,分别命名为TCF4+Luc 细胞和Con-Luc细胞,各四个克隆株。为了证实慢病毒介导的外源DNA整合,提取细胞基因 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病毒感染后所获得的HCT116细胞能扩增出特异条带图3。
[0032] 实施例3已知HDAC抑制剂的效应
[0033] 分别将TCF4+Luc细胞和Con-Luc细胞种植于96孔板,待60 %满底时加入 TSA(IyM)处理24小时。去培养基后裂解细胞测定荧光素酶活性。以每个细胞的TSA/N确 定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结果显示TCF4+Luc细胞均可被TSA激活,而Con-Luc细胞无显著 反应,如表1所示:
[0034] 表1荧光素酶活性测定
[0035]

【权利要求】
1. 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将质粒转染宿主细胞形成稳定细胞株; 2) 将获得的细胞株种植于96孔培养板,过夜贴壁后更换培养基,并加入待测样品; 3) 取出上述培养板,加入细胞裂解液,取上清液,测定药物处理前后细胞的荧光素酶基 因表达强度,荧光素酶基因增强,即说明待测样品为筛选的得到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 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质粒为HFP质粒,包含6个串联重复TCF4转录因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1)所述的质粒转染采用慢病毒转移的方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宿主细胞为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EK293或SW480。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用于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用途。
【文档编号】C12Q1/02GK104388538SQ201410672070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章波, 庞学利, 黄钢, 何刚, 徐小峰, 宋敏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