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TaHD2C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9519285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TaHD2C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小麦组蛋白去乙 酰化酶基因TaHD2C及其应用,属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高等植物生命周期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组成,其转换过程称为花期 转换(或称开花诱导)。该过程受植物自身遗传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拟南芥开花诱 导主要受四种途径的控制:即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和自主途径(Andreset al. , 2012) 〇
[0003] 植物的生长与季节相关,表现在受日照长短(光周期)的调控(Langet al.,1952)。这种植物对黑白昼夜交替变化节律的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与光周期相关的 关键基因主要有:GIGANTEA(GI),FLAVINKELCHFBOX1(FKF1),C0NSTANS(C0),FLOWERING LOCUST(FT)等(Putterill.etal.,1995;Fowleretal.,1999)〇
[0004] 赤霉素(Gibrellin,GA)是植物激素的一种,可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如:种子 萌发、植株伸长、叶形、叶绿素含量和花期转换等过程)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GA主要通过 活性GA和GA的负调控因子DELLA蛋白两个信号分支途径来影响花的发育。其中,活性GA 分支途径:可在花发育的早期诱导S0C1表达进而促进LFY的表达。GA亦可促进miR159及 其靶基因MYB33的表达(Achardetal.,2004),后者可调控LFY的表达。DELLA蛋白分支途 径:GA促进DELLA蛋白的降解从而解除对上述基因的抑制,促进开花;DELLA蛋白中的RGA, RGL1和RGL2在花发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000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是一种古老的酶家族成员,在动植物、原始细菌和 真菌中均有发现。植物中的HDACs划分为RPD3/HDA1、HD2和SIR2三个家族(Pandeyet al.,2002)。其中,HD2(HD-tuinsfamily)家族为植物所特有,已报道的HDACs有小麦组蛋 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其基因命名为TaHDAC2,DQ656602. 1。但在申请人利用盐胁迫基 因芯片深入研究中时发现,采用嵌套PCR技术扩增得到的cDNA,经Blast比对分析,其与已 知TaHDAC2有一个碱基对的差异,且蛋白序列出现差异,检索该cDNA功能以及小麦组蛋白 去乙酰化酶基因功能的相关文献,未见其具有调控植物开花期转换或产量变化等功能的报 道。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 TaHD2C及其应用。
[0007] 本发明所述的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TaHD2C,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cDNA的 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 1所示;所述基因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 2所示。
[0008] 本发明所述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TaHD2C在调控植物过表达系花期转换中 的应用。
[0009] 本发明所述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TaHD2C在通过花枝数目的调控实现影响 转基因植物产量中的应用。
[0010] 其中:所述植物优选是拟南芥或普通小麦。
[0011] 上述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TaHD2C是申请人利用盐胁迫基因芯片研究发 现,并采用嵌套PCR技术进行两轮PCR扩增得到。该基因cDNA的核苷酸序列是一条全长为 1310bp的cDNA,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由311个氨基酸组成,经Blast比对分析,发现其与 一个已登出的小麦序列(TaHDAC2) (DQ656602. 1)有一个碱基对的差异,且蛋白序列出现差 异,故确定为新的基因,并将该基因命名为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TaHD2C。
[0012] 具体包括,申请人根据小麦山融3号(SR3)全长数据库信息,分别设计引物,以SR3 根和叶的混合cDNA为模板,扩增全长序列,在拟南芥中进行功能验证。实验证明,所述小麦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TaHD2C可使拟南芥过表达系开花延迟,且不受光周期影响;与野生 型相比,过表达系花期株型的花枝数目明显减少,产量降低。以此确定含有本发明所述基因 的转基因植株可以实现对花期转换及花期株型(即花枝数目减少)的调控,达到对产量的 调控的功能。
[0013]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克隆得到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 TaHD2C,通过根瘤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将该基因转入拟南芥。实验确认,TaHD2C基因过表 达后明显推迟了植物的开花时间,并通过调控拟南芥花期转换及花期株型发育来控制拟南 芥产量。该结果有望在缩短农作物育种年限及产量提升上提供帮助和支持,进一步为作物 品质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0014] 图1 :长日照下,生长29d的拟南芥过表达系植株生长状态及叶片数目。
[0015] 其中0E1和0E2 :拟南芥过表达系1和2;WT:野生型拟南芥对照。
[0016] A:长日照下,生长29d的拟南芥过表达系植株,其中,WT已抽薹,过表达系未抽 薹;
[0017] B:长日照下,生长29d的过表达系叶片数目,过表达系叶片数明显多于野生型。
[0018] 图2 :短日照下,生长62d的拟南芥过表达系(0E1和0E2)及野生型亲本(WT)。
[0019] 其中0E1和0E2 :拟南芥过表达系1和2;WT:野生型拟南芥对照。显示WT已抽薹, 过表达系未抽薹。
[0020] A:野生型亲本及过表达系俯视图。B:野生型亲本及过表达系直视图。
[0021] 图3 :拟南芥过表达系光周期途径相关marker基因Real-timePCR表达图谱。
[0022] 其中0E1和0E2 :拟南芥过表达系1和2;WT:野生型拟南芥对照。
[0023] A: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FTmRNA转录水平下调极显著;AP1、LFY、S0C1基因表达量 下调与WT呈显著差异。B:转录水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C0、CIB1、FKF1和GI的转录水 平没有明显的上调或下调,PIF4的转录显著下调。C:转录水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CCA1、 LHY和T0C1在过表达系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
[0024] 图4 :拟南芥过表达系自主和春化途径相关marker基因Real-timePCR表达图谱。
[0025] 其中0E1和0E2 :拟南芥过表达系1和2;WT:野生型拟南芥对照。
[0026] A:春化途径相关FLC基因表达;B:花器官发育相关AP2_likeSNZ基因的表达;C: 春化途径相关基因VRN2,VIN3变化不明显;D:自主途径相关基因FPA、FY、FLD转录水平没 有明显变化,PRP39转录显著上调。
[0027] 图5:拟南芥过表达系赤霉素合成及转导途径相关marker基因表达。
[0028] 其中0E1和0E2:拟南芥过表达系1和2;WT:野生型拟南芥对照。
[0029]A:转录水平上,赤霉素合成与代谢相关的GA3oxl显著上调,GA20oxl显著下调,说 明GA合成水平的升高;B:赤霉素受体GIDla基因转录调控;C: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负调 控因子RGL1、RGL3和RGA基因的转录显著下调,结果显示,DELLA蛋白在转录水平受到抑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实施例用于阐明本发明,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例中未注明的具体实 验方法,均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或按产品制造生产厂商的使用说明操作。
[0031] 实施例1、小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TaHD2C的克隆
[0032] 1. 1小麦RNA提取
[0033] 1)将30_50mg小麦组织材料放入液氮预冷的研钵中,在液氮中充分研磨成粉末;
[0034] 2)将粉末状RNA提取样品小心快速的转移到液氮预冷的2ml离心管中,加入适量 的1. 5mlInvitrogen公司的TRIzol提取液,融化后,用加样枪反复吸吹,剧烈振荡混勾样 品,使样品充分裂解,室温放置5分钟;
[0035] 3) 12, 000g 4Γ离心5分钟;
[0036] 4)小心吸取上清液,移入新的2ml离心管中;
[0037] 5)加入0· 2ml氯仿(chloroform),盖紧离心管盖,用力震荡,室温静置10min;
[0038] 6) 4°C,12, 000g离心 15min;
[0039] 7)从离心机中小心取出离心管,此时匀浆液分为三层(无色的上清液、中间的白 色蛋白层及带有颜色的下层有机相)。吸取上清液转移至另一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 500μ1的异丙醇(1:1体积),充分混匀,_20°C,沉淀30min或过夜;
[0040] 8) 4°C,12,OOOrpm离心 10min,小心弃去上清液;
[0041] 9)RNA沉淀用1ml的75%乙醇洗涤。4°C,8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
[0042] 10)重复用75 %乙醇洗涤一次RNA沉淀;
[0043] 11)去上清,RNA沉淀于无菌操作台上瞭干约10_15min,RNA略显透明,加入适当体 积(30-50μ1)的RNase-free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