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用翻内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74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鞋用翻内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鞋工序中,把逢合、粘连后向外面的鞋内里翻面转入鞋内的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制鞋用翻内里装置,包含有支架、工作台,支架上装设有可移动行程的压制头,压制头下方两侧设有一对窄边边缘平行的撑板。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鞋用翻内里装置,当把逢合、粘连后向外的鞋内面及鞋内底所形成套状,套装在窄边边缘平行的撑板上,压制头移动行程抵触鞋头向鞋内伸入,把套状的鞋内里裹住压制头翻转过来,使逢合、粘连后向外面的鞋内里及鞋内底翻转入鞋内部,此可节省大量手工翻内里的操作者,克服人工翻内里作业生产率不稳的缺陷。采用此自动化装置后,使流水线作业程序更简便,加工效率平稳、均匀,增进工作时效,而且该装置操作简单,生产速度快,翻转作业程序中鞋面受力平稳,产品质量得以保证,有效提高成品率。
压制头17行程的移动还可通过丝杆或液压装置实现。
工作台22上铰接两个窄边边缘平行的撑板19,压制头17位居两撑板19中间上方,两条撑板19板面外侧与顶端覆盖皮带18,皮带18两端分别连接设在工作台22上的弹簧卷23,而撑板19靠近固定轴24外部设有定位气缸口28,定位气缸28的控制杆29连接在撑板19上。两撑板19之间的外侧设有两导正杆20,导正杆20与工作台22连接处设有调整板21,以调整两导正杆20间开口的间距与倾斜度,以便不同大小、尺寸、规格的鞋套上导正杆20制作时,适合把鞋面绷紧。
控制杆29也可通过齿轮滑动、杠杆作用或液压装置驱动。
操作时,向外的鞋内面及鞋内底逢合、粘连后所形成套状,把内里向外翻的套状鞋套装在两导正杆20与平行的撑板19上,鞋头对压制头17,此时给出一个信号,可通过按钮或脚踏板开关提供出电信号,信号传入压缩气体源27上的控制阀26,导通压缩气体源27与定位气缸28间的导气管25,定位气缸28的控制杆29向边缘平行撑板19外侧拉撑,使两平行撑板19外撑把鞋绷紧;此时控制阀26导通压缩气体源27与压制气缸13间的导气管25,使压制气缸13推进压制头17向绷紧的鞋头抵压,从鞋头开始翻转面过程中,压制头17移动行程抵触鞋头向鞋内伸入,把套状的鞋内里裹住压制头17翻转过来,使逢合、粘连后向外面的鞋内里及鞋内底翻转入鞋内部,此时鞋头、鞋外表面紧贴皮带18,皮带18两端的弹簧23拉伸;当翻转进程完成,压制头17抬启,皮带18两端的弹簧卷23复位,把翻转好的鞋从皮带18中拉顶出来。翻转过程中皮带18紧贴鞋面,以保护翻转工作中鞋面不被划伤、不起皱。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实施例。
权利要求1.制鞋用翻内里装置,包含有支架(16)、工作台(22),其特征在于支架(16)上装设有可移动行程的压制头(17),压制头(17)下方两侧设有一对窄边边缘平行的撑板(19)。
2.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制头(17)设为空心圈状,撑板(19)端部连接在工作台(22),两撑板(19)另一端及外侧面覆盖皮带(18),皮带(18)两端各连接弹簧卷(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窄边边缘平行撑板(19)板面外侧各设有可推拉撑板(19)摆动的控制杆(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撑板(19)之间设有一组导正杆(20),导正杆(20)与工作台连接处有调整板(21)。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制头(17)平移方向设有的定位杆(14),压制头(17)与定位杆(14)连接固定座(15)。
专利摘要一种制鞋用翻内里装置,替代人工翻鞋内里工作,使制鞋流水线生产效率平稳、均匀,含有支架、工作台,支架上装设有可移动行程的压制头,压制头下方两侧设有一对窄边边缘平行的撑板,当把缝合、粘连后向外的鞋内面及鞋内底所形成套状,套装在窄边边缘平行的撑板上,压制头移动行程抵触鞋头向鞋内伸入,把套状的鞋内里裹住压制头翻转过来,使缝合、粘连后向外面的鞋内里及鞋内底翻转入鞋内部,该装置操作简单,生产速度快,翻转作业程序中鞋面受力平稳,产品质量得以保证,有效提高成品率。
文档编号A43D8/00GK2599963SQ032240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7日
发明者陈世永 申请人:陈世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