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1023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及其药物制剂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ol)是在70年代初被发现并证明的化学结构新颖,且对多种肿瘤模型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与独特的作用机理[Proc.Natl.Acad.Sci.,1980,771561;J.Pharmacol.Exp.Ther.,1987,243692]的抗肿瘤药物。它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在癌细胞分裂时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其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受到阻断,起微管装配和微管稳定作用,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对卵巢癌、乳腺癌、头颈部癌、非小细胞性肺癌、前列腺癌等均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在80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开始对Paclitaxel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天然来源的紫杉烷(Taxane)类化合物中Paclitaxel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Paclitaxel的药效学、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试验证明Paclitaxel对裸鼠的人卵巢癌异种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1992年12月29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首次正式批准Paclitaxel用于初始治疗或其它化疗药物难治的转移性晚期卵巢癌的治疗,1993年12月15日FDA又批准Paclitaxel可用于治疗铂类药物难治的转移性乳腺癌。此外,美国JohnsHopkins肿瘤中心II期临床结果表明,Paclitaxel是迄今为止单一用药治疗头颈部癌效果最好的药物。
Paclitaxel分子式为C47H51NO14,分子量853.92,难溶于水及许多药用溶媒(稍溶于乙醇、甲醇,极难溶于乙醚),脂溶性强,水中溶解度仅为0.006mg/ml。自80年代起,人们即致力于改善其水溶性,首先是在Paclitaxel上连接了一些极性基团形成前体药物,如Zhao等[J.Nat.Prod.,1991,54(6)1607]通过结构改造制备Paclitaxel的水溶性前体药物,并使其在生理条件下释放出Paclitaxel达到抗癌目的。但这些前体药物因稳定性不够,一直未能商品化。近年来,人们将Paclitaxel与一些大分子的水溶性载体连接使之被“带入、水中,为解决TAX的水溶性问题开辟了溪经。
目前临床用制剂,如Paclitaxel[美国Bristol-Myers-Squibb(BMS)公司]、Anzatax(澳大利亚Faulding公司)以及中国产的紫素、泰素等均为Paclitaxel的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phor EL)-无水乙醇(50∶50,v/v)油溶液,稀释至0.3~1.2mg/ml静注。但是,处方中的Cremphor EL会引起体内组织胺释放,给药后数分钟,造成部分病人出现药物性皮疹、呼吸急促、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过敏反应。目前多采取在给药前数小时服用苯海拉明、地塞米松、安茶碱等抗组织胺剂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研究还发现,注射液中的Cremphor EL与聚氯乙烯塑料管和输液袋接触可浸提出大量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乙酯(DEHP),引起毒性,因此专家建议临床使用玻璃、聚乙烯及内衬聚乙烯的硝化甘油管为输液器具[Am.J.Hosp.Pharm.,1991,481520]。
尽管目前临床所使用的TAX制剂的副作用可以通过预用药等方法加以预防,但整个过程非常不便,且需谨慎检测用药过程。人们仍需不断的研究和开发适于临床的Paclitaxel新剂型。
1.粉针剂张海茹[CN1148957A,1997]等采取冷冻干燥法将注射规格的Paclitaxel、磷脂和胆盐的有机溶液制成粉末,使用时直接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剂溶解后静脉滴注。
2.环糊精包合物Sharma[J.Pharm.Sci.,1995,84(10)1223]、Szente[WO9614872A,1996]等用许多环糊精衍生物如羟丙基-β-CD(HP-β-CD)、羟乙-β-CD(HE-β-CD)、二甲基-β-CD(DM-β-CD)等包合Paclitaxel,均可增加Paclitaxel溶解度达2×103倍以上,且不改变其抑制细胞生长的特性。但是,Paclitaxel包合物溶液稀释时,Paclitaxel从包合物中解离进入水中,析出沉淀,包合物的载药量仍达不到临床治疗所需浓度;且环糊精不同的取代基对修饰产物的水溶性及抗癌活性有影响。
3.脂质体Sharma[Pharm.Res.,1994,11889;Cancer.Res.,1993,535877],Riondel J[In Vivo,1992,623]等利用脂质体包裹技术对提高Paclitaxel水溶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表明Paclitaxel脂质体其抗癌活性明显优于注射剂,且毒副作用减小。
4.毫微晶(Insoluble Drug Delivery,IDD)Merisko-Livers idge等[Pharm.Res.,1996,13272]用湿磨法在无菌条件下,选Pluronic F127、F108等胶联聚合物为稳定剂制备了粒径小于400nm的Paclitaxel毫微晶水性混悬液。尽管Paclitaxel的IDD微粒制剂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但不难预见,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IDD将成为研制包括Paclitaxel在内的多种难溶性药物注射剂的一种有效手段。
5.聚乙二醇衍生物聚乙二醇(PEG)是一种两亲性大分子,与疏水性药物结合后可有效增加水溶性,并能降低结合物的免疫原性。Greenwald[Bioorg.Med.Chem.Lett.,1994,42465]等将酸化的聚乙二醇与Paclitaxel在二乙丙基碳化二亚胺(DIPC)和二甲胺基吡啶在下偶联得2`-PEG杉醇酯,其溶解度≥666mg/ml,体外测定证实衍生物活性与Paclitaxel类似。Enzon公司也开发了Paclitaxel-聚乙二醇结合物PEG-paclitaxel。临床前研究表明该结合物降低了Paclitaxel的细胞毒作用。
6.静脉普通乳Tarr BD[Pharm. Res.,1987,4162;J.Parenter.Sci.Technol.,1987,431]等以L-α-卵磷脂(2%)、吐温-80、Pluronic F68(1.5%)及油酸乙酯(2%)为乳化剂,甘油三乙酸酯用量50%,甘油用量10%,制得乳滴平均粒径为1μm,含量为10~15mg/ml的静脉乳。将静脉乳用5%右旋糖酐稀释至体积比>15%,乳剂在4h内保持稳定,可用于静脉滴注。但Paclitaxel静脉乳的物理稳定性不好,4℃贮存6个月,出现分层,剧烈振摇后粒径可恢复至2μm左右(0.8~5μm)。而且,Paclitaxel静脉乳静注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RES)摄取,药物难以到达靶部位,并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控制乳滴粒径及稳定性非常关键,需使用特殊乳化设备,如微射流(Microfluidizer)。
7.混合胶束Alkan-onynksel H[Pharm.Res.,1994,11206]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Paclitaxel水溶性混合胶束制剂,可用于静脉注射给药。从而解决了制剂长期保存的难题。临床使用前,仅用0.02MTris-HCl缓冲液,即可进一步形成脂质体溶液,用于静脉给药。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混合胶束剂型保留了Paclitaxel的抗癌活性。
8.静注亚微乳Lundberg等[Int.J.Pharm.,1997,491]用经PEG修饰的磷脂(PEG-PE)制备Paclitaxel静注亚微乳。其平均粒径为40nm,于4℃可稳定数月。若将其用5%葡萄糖溶液分散后冻干,则冻干品可完全溶于蒸馏水中。由于加入了PEG-PE,可在乳滴外层形成立体屏障,削弱蛋白质、巨噬细胞等对乳滴的结合、摄取能力,延长循环时间。而且,当使用甘油三乙酸酯作油相时,PEG-PE可在乳滴外包裹的单层磷脂层中参与形成脂蛋白外层蛋白类似物,使乳滴稳定,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及无免疫排异性[J.Pharm. Sci.,1994,83(11)1558]。
9.毫微粒STS公司和Unimed公司开发了Paclitaxel毫粒产品(Medisperse),为粒径小于0.2μm的水密性混悬液。已于1996年进入临床研究。实验表明,药效与Taxol注射液相当,经动物实验无过敏反应发生。
10.多聚型微球加拿大Angiotech公司开发的可直接注入受影响关节的多聚型配方,能在规定时间内逐渐释放活性成分。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目前临床使用Paclitaxel制剂的副作用问题,有关研究报道、专利虽然很多,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剂的载药量低,稳定性不理想,因此难于在临床上实际推广应用。
本发明是将Paclitaxel经复合乳化剂作用制成囊池小于200nm的囊泡注射剂,囊泡注射剂载药量从5mg/ml到50mg/ml,制备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囊泡注射剂用前以0.5%葡萄糖稀释50倍,静脉滴注6小时内用完。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紫杉醇囊泡注射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紫杉醇囊泡注射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选择合适的辅料制成的紫杉醇囊泡注射剂的载药量增大,稳定性提高,并且可以降低毒副作用。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其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紫杉醇和辅料,其中辅料包括紫杉醇(Paclitaxel),大豆磷脂(SPC),聚维酮-30(PVPk15或PVPk30),波洛沙姆-188(Poloxamer188,F68),或聚乙二醇-400(PEG400)。
本发明优选的紫杉醇囊泡(Vesicle)注射剂的组成及用量如下物料 每ml注射剂含量紫杉醇(Paclitaxel) 5mg~50mg大豆磷脂(SPC)16mg~32mg聚维酮-30(PVPk15或PVPk30) 8mg~16mg波洛沙姆-188(Poloxamer188,F68) 16mg~32mg聚乙二醇-400(PEG400)100mg~300mg1,2-丙二醇 200mg~600mg乙醇 0.1ml~0.3ml注射用水余量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注射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使用的有关试剂的说明Paclitaxel(紫杉醇,深圳ZunAn有限责任公司);SPC(大豆磷脂,上海泰伟药业有限公司);PVPk15(聚维酮k15,上海化学式剂公司,日本和光株式会社进口分装)或PVPk30(聚维酮k30,上海化学式剂公司,日本和光株式会社进口分装);F68(泊洛沙姆188,美国BASF);PEG400(聚乙二醇-400,注射用);
1,2-丙二醇(注射用);乙醇(注射用)。
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一,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50~500mg,加PEG4001~3g,制得溶液I;b.大豆磷脂膜的制备取大豆磷脂160~320mg、Poloxamer188(F68)160~320mg、PVPk15(或PVPk30)80~160mg、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大豆磷脂膜,称重。
c.制备溶液II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为SPC膜重量的5%),再加1,2-丙二醇2~6g,无水乙醇1~3ml溶解得溶液II;d.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用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
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二,包括如下步聚e.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50~500mg,加PEG4001~3g,制得溶液I;f.制备溶液II取大豆磷脂160~320mg、1,2-丙二醇2~6g、Poloxamer188(F68)160~320mg、PVPk15(或PVPk30)80~160mg,用乙醇1~3ml溶解得到溶液II;g.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用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
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三,包括如下步聚取紫杉醇50~500mg,大豆磷脂160~320mg、1,2-丙二醇2~6g、Poloxamer188(F68)160~320mg、PEG4001~3g、PVPk15(或PVPk30)80~160mg,用乙醇1~3ml溶解后,用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的百分数是重量百分数。
按正交设计原理(因素与水平见表1)表1正交设计因素与水平
实施例1.紫杉醇囊泡(Vesicle)注射剂制备方法I1).溶液I制备取紫杉醇200mg,加PEG4001g,制得溶液I;2).大豆磷脂膜的制备取SPC160mg、Poloxamer188(F68)160mg、PVPk15(或PVPk30)80mg,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SPC膜,称重。
3).溶液II制备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为SPC膜重量的5%),水化一定时间后,再加1,2-丙二醇2g,无水乙醇1.0ml,溶解,混匀得溶液II;4).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以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5).囊泡注射剂用0.5%葡萄糖稀释,每隔一小时以激光粒径仪(NICOMP380,USA)检测囊泡大小,6小时内囊泡大小几乎不变(小于200nm)。
实施例2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II1).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200mg,加PEG4002g,制得溶液I;2).制备大豆磷脂膜称SPC160mg、Poloxamer188(F68)160mg、PVPk15(或PVPk30)80mg,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SPC膜,称重;3).制备溶液II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为SPC膜重量的5%),水化一定时间后,再加1,2-丙二醇4g,无水乙醇2.0ml,溶解,混匀得溶液II;4).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以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5).该囊泡注射剂以0.5%葡萄糖稀释,每隔一小时以激光粒径仪(NICOMP380,USA)检测囊泡大小,6小时内囊泡大小几乎不变(小于200nm)。
实施例3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III1).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200mg,加PEG4003g,制得溶液I;2).制备大豆磷脂膜取SPC160mg、Poloxamer188(F68)16mg、80mg PVPk15(或PVPk30),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SPC膜,称重;3).制备溶液II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为SPC膜重量的5%),水化一定时间后,再加1,2-丙二醇6g,无水乙醇3.0ml,溶解,混匀得溶液II;4).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用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5).该囊泡注射剂以0.5%葡萄糖稀释,每隔一小时以激光粒径仪(NICOMP380,USA)检测囊泡大小,6小时内囊泡大小几乎不变(小于200nm)。
实施例4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IV1).溶液I制备取紫杉醇200mg,加PEG4002g,制得溶液I;2).制备大豆磷脂膜取SPC 240mg、Poloxamer188(F68)240mg、PVPk15(或PVPk30)120mg,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SPC膜,称重;3).制备溶液II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为SPC膜重量的5%),水化一定时间后,再加1,2-丙二醇2g,无水乙醇3.0ml,溶解,混匀得溶液II;4).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以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30分钟加热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5).该囊泡注射剂以0.5%葡萄糖稀释,每隔一小时以激光粒径仪(NICOMP380,USA)检测囊泡大小,6小时内囊泡大小几乎不变(小于200nm)。
实施例5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V1).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200mg,加PEG4003g,制得溶液I;2).制备大豆磷脂膜取SPC 240mg、Poloxamer188(F68)240mg、PVPk15(或PVPk30)120mg,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SPC膜,称重;3).制备溶液II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为SPC膜重量的5%),水化一定时间后,再加1,2-丙二醇4g,无水乙醇1.0ml,溶解,混匀得溶液II;4).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以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5).囊泡注射剂以0.5%葡萄糖稀释,每隔一小时以激光粒径仪(NICOMP380,USA)检测囊泡大小,6小时内囊泡大小几乎不变(小于200nm)。
实施例6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VI1).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200mg,加PEG4001g,制得溶液I;2).制备大豆磷脂膜取SPC 240mg、Poloxamer188(F68)24mg、PVPk15(或PVPk30)120mg,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SPC膜,称重;3).制备溶液II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适量,水化一定时间后,再加1,2-丙二醇6g,无水乙醇2.0ml,溶解,混匀得溶液II;4).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以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5).该囊泡注射剂以0.5%葡萄糖稀释,每隔一小时以激光粒径仪(NICOMP380,USA)检测囊泡大小,6小时内囊泡大小几乎不变(小于200nm)。
实施例7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VII1).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200mg,加PEG4003g,制得溶液I;2).制备大豆磷脂膜取SPC 320mg、Poloxamer188(F68)320mg、PVPk15(或PVPk30)160mg,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SPC膜,称重;3).制备溶液II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为SPC膜重量的5%),水化一定时间后,再加1,2-丙二醇2g,无水乙醇2.0ml,溶解,混匀得溶液II;4).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用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5).囊泡注射剂以0.5%葡萄糖稀释,每隔一小时以激光粒径仪(NICOMP380,USA)检测囊泡大小,6小时内囊泡大小几乎不变(小于200nm)。
实施例8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VIII1).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200mg,加PEG4001g,制得溶液I;2).制备大豆磷脂膜取SPC 320mg、Poloxamer188(F68)320mg、PVPk15(或PVPk30)160mg,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SPC膜,称重;3).制备溶液II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为SPC膜重量的5%),水化一定时间后,再加1,2-丙二醇4g,无水乙醇3.0ml,溶解,混匀得溶液II;
4).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用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5).囊泡注射剂以0.5%葡萄糖稀释,每隔一小时以激光粒径仪(NICOMP380,USA)检测囊泡大小,6小时内囊泡大小几乎不变(小于200nm)。
实施例9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制备方法IX1).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200mg,加PEG4002g,制得溶液I;2).制备大豆磷脂膜取SPC 320mg、Poloxamer188(F68)320mg、PVPk15(或PVPk30)160mg,加乙醇100ml,加热至50℃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SPC膜,称重;3).制备溶液II于SPC膜中加注射用水(为SPC膜重量的5%),水化一定时间后,再加1,2-丙二醇6g,无水乙醇1.0ml,溶解,混匀得溶液II;4).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以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30分钟加热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5).囊泡注射剂以0.5%葡萄糖稀释,每隔一小时以激光粒径仪(NICOMP380,USA)检测囊泡大小,6小时内囊泡大小几乎不变(小于200nm)。
权利要求
1.一种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其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紫杉醇和辅料,其中辅料包括紫杉醇,大豆磷脂,聚维酮-15或聚维酮-30,波洛沙姆-188,或聚乙二醇-40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组成和含量物料 每ml注射剂含量紫杉醇Paclitaxel 5mg~50mg大豆磷脂SPC 16mg~32mg聚维酮-15或聚维酮-30 8mg~16mg波洛沙姆-188 16mg~32mg聚乙二醇-400 100mg~300mg1,2-丙二醇 200mg~600mg乙醇 0.1ml~0.3ml注射用水 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紫杉醇囊泡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50~500mg,加1~3g聚乙二醇-400,制得溶液I;b.大豆磷脂膜的制备取大豆磷脂160~320mg、160~320mg波洛沙姆-188、80~160mg聚维酮-15或聚维酮-30,用乙醇100ml溶解后,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抽干得大豆磷脂膜;c.制备溶液II称大豆磷脂膜400~800mg,加注射用水20~40mg,混合后,再加1,2-丙二醇2~6g,无水乙醇1~3ml溶解得溶液II;d.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用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紫杉醇囊泡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e.制备溶液I取紫杉醇50~500mg,加1~3g聚乙二醇-400,制得溶液I;f.制备溶液II取大豆磷脂160~320mg、1,2-丙二醇1~6g、160~320mg波洛沙姆-188、80~160mg聚维酮-15或聚维酮-30,用乙醇1~3ml溶解得到溶液II;g.将溶液II与溶液I混和,搅拌均匀后,用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紫杉醇囊泡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紫杉醇50~500mg,大豆磷脂160~320mg、1,2-丙二醇1~6g、160~320mg波洛沙姆-188、1~3g聚乙二醇-400、80~160mg聚维酮-15或聚维酮-30,用乙醇1~3ml溶解后,用注射用水调至终体积10ml,混匀,分别灌封于1ml安瓿,100℃加热30分钟灭菌,制得紫杉醇囊泡注射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杉醇囊泡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囊泡注射剂由紫杉醇和辅料组成,使用的辅料涉及SPC(大豆磷脂)、PVP
文档编号A61K31/337GK1526387SQ03105048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3日
发明者白骅, 顾茂健, 白 骅 申请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