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805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具体地讲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治疗慢性乙肝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均无特效药物,现有的较肯定的抗病毒药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的有效率也只有40-50%,而且易引起病毒变异及耐药,反跳率也高,中药抗病毒有效但是不确切,报道的多为复方,其抑毒有效率不高也不能肯定,一种有效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目前未曾见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效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草药物的组合物;主要解决了慢性乙肝治疗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当归15-20、丹参15-20、赤芍15-20、泽兰15-20、红花3-5、人参3-5、党参15-20、茯苓15-20、麦芽15-20、陈皮5-6、草果3-4、白蔻仁1-3、砂仁1-3、薏苡仁10-20、土茯苓15-20、白花蛇舌草20-30、叶下珠15-20、蚤休6-12、虎杖3-5、大黄1-3、川木通5-6、柴胡6-8、枳壳6-8、香附5-6、川芎3-5、三棱3-6、莪术3-6、枣仁6-8。
实现本发明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为,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当归16-19、丹参16-19、赤芍16-19、泽兰16-19、红花3.5-4.5、人参3.5-4.5、党参16-19、茯苓16-19、麦芽16-19、陈皮5.2-5.8、草果3.2-3.8、白蔻仁1.5-2.5、砂仁1.5-2.5、薏苡仁12-18、土茯苓16-19、白花蛇舌草22-28、叶下珠16-19、蚤休8-10、虎杖3.5-4.5、大黄1.5-2.5、川木通5.2-5.8、柴胡6.5-7.5、枳壳6.5-7.5、香附5.2-5.8、川芎3.5-4.5、三棱3.5-5.5、莪术3.5-5.5、枣仁6.5-7.5。
实现本发明的一种最好方式为,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当归17.5、丹参17.5、赤芍17.5、泽兰17.5、红花4、人参4、党参17.5、茯苓17.5、麦芽17.5、陈皮5.5、草果3.5、白蔻仁2、砂仁2、薏苡仁15、土茯苓17.5、白花蛇舌草25、叶下珠17.5、蚤休9、虎杖4、大黄2、川木通5.5、柴胡7、枳壳7、香附5.5、川芎4、三棱4.5、莪术4.5、枣仁7。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其剂型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最好为水丸、汤剂,一般病重用汤剂,稳定病情一般用水丸巩固。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其水丸制剂是将当归、丹参、赤芍、红花、人参、党参、茯苓、麦芽、陈皮、草果、白蔻仁、砂仁、薏苡仁、土茯苓、蚤休、虎杖、大黄、川木通、柴胡、枳壳、香附、川芎、三棱、莪术、枣仁粉碎混合过100目筛备用,将泽兰、白花蛇舌草、叶下珠加2-3倍水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相当于生药2倍量待用;药汁为湿润剂,制丸模后,继续加药汁泛成所需大小的水丸,水丸每200-300粒重约30克;包装36克/瓶。
服用水丸方法每次6-10克,水冲服,每日三次,每疗程三个月;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肝炎是由嗜肝病毒引起的,但是对肝炎细胞的损害和炎症反应并非病毒的直接作用。本发明以健脾益肝、扶助正气提高免疫为基础,选用已肯定有抗肝炎病毒作用的中药为辅,通过调气、活血、通络,疏通肝内外微通道和人体排泄系统,及时清除病毒及免疫复合物,从而达到邪去正安、气调血活、护肝保肝的作用;本发明不仅能有效的改善肝炎患者的倦怠乏力、纳差抑郁、肝区不适疼痛、腹胀等症状,并能促进免疫异常的血清学指标转换及HBV-DNA的阴转,还能消减肝硬化的程度。
本发明具气血双调,攻补兼施,融健脾益气除湿、养血活血柔肝、清热解毒排毒、疏肝解郁和胃、软坚散结化瘀等为一体。所选药物无毒、副作用,适于长服、久服,方中人参、党参、茯苓、苡仁、麦芽具有益气健脾补肝的功效,符合见肝之病当先实肝的治疗原则,以当归、丹参、用芎养血补肝,促肝细胞再生,同时提高细胞免疫的功效;选泽兰、香附、红花、丹参、川木通能改善肝脏的血循环,有利于清除肝细胞的病毒和免疫复合物;所用白花蛇舌草、蚤休、叶下珠、草果、土茯苓均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另三棱、莪术既可抗肝纤维化又能预防治疗多种肿瘤。总之,本发明所选药物,具有双重和多重作用,既有健脾益肝,促肝细胞再生,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又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和预防治疗多种肿瘤的作用,也能活血通脉,清除体内的病理代谢产物。其中党参补中益气,和胃调中,慢性肝病脾虚腹胀,便糖腹泻,呃逆呕吐,纳呆气短,四肢乏力,可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具调节免疫可使免疫增强;人参亦为重要的补益药,具多方面功能,特别能增强免疫,在慢性肝病中应用十分广泛,脾虚泄泻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畏寒肢冷,免疫功能低下,血清白蛋白下降,下肢浮肿等,枣仁含酸枣仁皂甙A、B等,具养心安神,适应肝症之失眠多梦,心悸气短,易惊易恐,及神经衰弱;当归具有养血柔肝适于肝血不足之肝区隐痛,口干舌燥,皮肝干燥,目涩,视物不清等症状;现代研究亦可增强免疫功能;免疫调节作用,促进淋巴细胞生成增加吞噬功能,具有保肝恢复某些肝功能的作用;其养血活血柔肝之功能可护肝降酶、降絮浊,回缩肿大的肝脾;赤芍可凉血解毒,护肝降酶,凉血退黄,活血化瘀,抑制HBV作用,适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增强免疫;泽兰活血利水,可降低门脉高压,用于肝硬化之血臌者;红花活血化瘀,用于肝脾肿大,丹参护肝降酶,通过活血化瘀,扩张血管供给肝细胞营养、活化肝细胞,加速病灶修复,回缩肿大之肝脾;另可养血柔肝,宁心安神,清除过剩抗原,防止免疫复合物产生;白蔻仁行气化湿,温中止呕,用于肝病之腹胀,呃逆;砂仁亦可醒脾化浊,增进食欲,肝病中常风纳呆、腹胀,用之可和胃止呕;柴胡功擅疏肝解郁,入肝胆经,疏解肝瘀,为肝瘀最常用的保肝利胆药,具抗肝细胞损伤,降低ALT,恢复肝功能及修复组织损伤的作用,另可抗肝纤维化,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减轻肝细胞坏死,防止脂肪变性,抑制纤维增生,促进纤维吸收;回缩肝脾肿大;蚤休清热解毒,抑制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乙肝病毒作用,可用于各种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抑肿瘤治疗原发性肝癌;白花蛇舌草可增加免疫,抑肿瘤,保肝利胆,通腑泻热,可用于合并胆囊炎、淤胆性肝炎、重症肝炎、脂肪肝;薏苡仁健脾止泻,适用慢性肝病之脾虚便泻、泻泄;土茯苓亦有较强的抗肝炎病毒作用,可祛毒除湿,护肝降酶,茯苓健脾利水,具护肝降酶作用,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防止肝细胞坏死,适用急慢性肝炎ALT升高者,并具宁心安神之效,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对慢性肝炎可增强免疫;陈皮归肺脾经,行气和胃消食,可降酶;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疏肝;草果燥湿温中,用于久湿不化的恶心、腹腔胀、苔腻;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除痞,适于肝脾肿大;叶下珠平肝清热,利水解毒,有较肯定的抗肝炎病毒作用;川木通清热利尿,通经,对无肾功能损害之湿性、腹水者均可用之。
一、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急性毒性实验选取健康家兔10只,重量为250克;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300克,加水750毫升,煮1小时,滤取药液300毫升,相当于1克/1毫升,备用;取家兔10只,分两组,每组5只,一组采用通常的饲喂方法,另一组的每只家兔每天用上述备用液3次,每次10毫升,总剂量为30毫升,观察10天,家兔健康生存,无任何毒副反应,经解剖观察血象、肝功能,各脏器组织形态学所见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结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家兔的口服量相当于临床成人预计口服量的200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无毒、无副作用。
二、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蓄积性毒性实验选取健康家兔20只,重量为250克;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分批加水煮沸,滤取药液备用,其滤液相当于1克/1毫升。
取家兔20只,随机分成二组,每组10只,一组每只每次给服10毫升,每天三次,同时饲喂普通干饲料,另外一组用普通干饲料饲喂,观察60天,家兔均健康生存,无任何毒副反应,且体重较对照组增加,经解剖观察血象、肝功能,各脏器组织形态学所见与对照组比较无任何差异。
结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家兔蓄积性毒性实验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无积蓄、无毒、无任何副作用。
三、临床实验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在县级以上的医院进行临床应用试验,其临床典型病例如下
于某某,男,32岁,2000年1月24日初诊,于市人民医院确诊为乙肝,时查ALT224U/L、AST109U/L,HBSAg(+),B超慢性肝病,脾大;后每次服用本发明的水丸10克,水冲服,每日三次,服用三个疗程,至2001年7月18日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B超肝回声略多,HBV-DNA定性、定量(-),自觉症状消除。
张某某,男,47岁,1994年1月15日初诊为慢性乙肝、脾大、肝硬化,时查ALT80U/L,AST60U/L,HBSAg(+)抗-HBe(+)抗-HBe(+),给予本发明的的水丸,每日6克,水冲服,每日三次,服用四个疗程,至2002年11月12日复查,肝功能正常,抗-HBe(+)抗-HBe(+),HBV-DNA定性、定时(-),B超排除肝硬化,自觉无不适。
张某某,女,26岁,1999年11月15日初诊为“乙型肝炎”,时查ALT450U/L,AST770U/L,HBSAg(+)。给予本发明的水丸,每日8克,水冲服,每日三次,服用四个疗程,至2002年12月9日复查肝功能正常,抗-HBe(+)抗-HBe(+),HBV-DNA定性、定量(-),自觉症状消失。
王某某,女,23岁,2000年9月23日初诊为乙型肝炎,时查ALT787U/LAST820U/L γ-GT125U/L TBIL 43μmol/L。给予本发明的水丸,每日7克,水冲服,每日三次,服用二个疗程,至2002年10月15日,复查肝功正常,HBSAg(+) 抗-HBe(+),HBV-DAN定性、定量均(-),自觉无不适。
张某某,男,45岁,1998年4月4日初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症见肢体乏力,肝区不适,腹胀,脾肿大肋下可及约2cm质韧、轻压通,时查肝功TTT9,ALT97U/L,HBSAg(1)抗-HBc(+)抗-HBe(+)。给予本发明的水丸,每次6克,每天3次,服药三个疗程。至2002年10月15日,自觉症状消失,复查肝功正常,HBSAg(+)、抗-HBe(+),HBV-DAN定性、定量均(-)。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临床资料,216例肝病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会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23-64岁,平均42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3.8年;对照级98例,男59例,女39例,年龄21-63岁,平均41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3.7年。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口服本发明的水丸,3次/天,6-10克/次;对照组患者口服常规保肝药(复方益肝灵、肝泰乐、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均未用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两组病人均三个月为一处疗程。
观测指标观察患乾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发腹胀、肝区疼痛、肝肿大、脾肿大、慢性肝病血容等,疗程开始后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V-DNA)的变化。
1、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拟定的慢性肝炎疗效判断标准制定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或缩小,无压痛,肝区无叩击痛,肝功能恢复正常。
有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痛,肝区无明显叩击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或较原值下降50%以上者。
无效自觉症状及肝功能无明显改善。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综合疗效[n(%)] 表1
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n(%)] 表2
治疗后肝功能结果比较治疗肝功能结果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HBSAg、HBV-DNA变化比较治疗后HBSAg、HBV-DNA变化结果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1,称取当归17.5g、丹参17.5g、赤芍17.5g、泽兰17.5g、红花4g、人参4g、党参17.5g、茯苓17.5g、麦芽17.5g、陈皮5.5g、草果3.5g、白蔻仁2g、砂仁2g、薏苡仁15g、土茯苓17.5g、白花蛇舌草25g、叶下珠17.5g、蚤休9g、虎杖4g、大黄2g、川木通5.5g、柴胡7g、枳壳7g、香附5.5g、川芎4g、三棱4.5g、莪术4.5g、枣仁7g,按常规工艺煎煮后制成汤剂。
实施例2,称取当归16g、丹参16g、赤芍16g、红花3.5g、人参3.5g、党参16g、茯苓16g、麦芽16g、陈皮5.2g、草果3.2g、白蔻仁1.5g、砂仁1.5g、薏苡仁12g、蚤休8g、虎杖3.5g、大黄1.5g、川木通5.2g、柴胡6.5g、枳壳6.5g、香附5.2g、川芎3.5g、三棱3.5g、莪术3.5g、枣仁6.5g,粉碎混合过100目筛备用,将泽兰16g、白花蛇舌草22g、土茯苓16g、叶下珠16g加2-3倍水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约生药2倍量待用;药汁为湿润剂,制丸模后,继续加药汁泛成所需大小的水丸,水丸每200-300粒,约30克;包装36克/瓶。
实施例3,称取当归19g、丹参19g、赤芍19g、泽兰19g、红花4.5g、人参4.5g、党参19g、茯苓19g、麦芽19g、陈皮5.8g、草果3.8g、白蔻仁2.5g、砂仁2.5g、薏苡仁18g、土茯苓19g、白花蛇舌草28g、叶下珠19g、蚤休10g、虎杖4.5g、大黄2.5g、川木通5.8g、柴胡7.5g、枳壳7.5g、香附5.8g、川芎4.5g、三棱5.5g、莪术5.5g、枣仁7.5g,按常规工艺制成散剂。
实施例4,称取当归15g、丹参15g、赤芍15g、泽兰15g、红花3g、人参3g、党参15g、茯苓15g、麦芽15g、陈皮5g、草果3g、白蔻仁1g、砂仁1g、薏苡仁10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20g、叶下珠15g、蚤休6g、虎杖3g、大黄1g、川木通5g、柴胡6g、枳壳6g、香附5g、川芎3g、三棱3g、莪术3g、枣仁6g,按常规工艺制成袋剂。
实施例5,称取当归20g、丹参20g、赤芍20g、泽兰20g、红花5g、人参5g、党参20g、茯苓20g、麦芽20g、陈皮6g、草果4g、白蔻仁3g、砂仁3g、薏苡仁20g、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30g、叶下珠20g、蚤休12g、虎杖5g、大黄3g、川木通6g、柴胡8g、枳壳8g、香附6g、川芎5g、三棱6g、莪术6g、枣仁8g,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当归15-20、丹参15-20、赤芍15-20、泽兰15-20、红花3-5、人参3-5、党参15-20、茯苓15-20、麦芽15-20、陈皮5-6、草果3-4、白蔻仁1-3、砂仁1-3、薏苡仁10-20、土茯苓15-20、白花蛇舌草20-30、叶下珠15-20、蚤休6-12、虎杖3-5、大黄1-3、川木通5-6、柴胡6-8、枳壳6-8、香附5-6、川芎3-5、三棱3-6、莪术3-6、枣仁6-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当归16-19、丹参16-19、赤芍16-19、泽兰16-19、红花3.5-4.5、人参3.5-4.5、党参16-19、茯苓16-19、麦芽16-19、陈皮5.2-5.8、草果3.2-3.8、白蔻仁1.5-2.5、砂仁1.5-2.5、薏苡仁12-18、土茯苓16-19、白花蛇舌草22-28、叶下珠16-19、蚤休8-10、虎杖3.5-4.5、大黄1.5-2.5、川木通5.2-5.8、柴胡6.5-7.5、枳壳6.5-7.5、香附5.2-5.8、川芎3.5-4.5、三棱3.5-5.5、莪术3.5-5.5、枣仁6.5-7.5。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当归17.5、丹参17.5、赤芍17.5、泽兰17.5、红花4、人参4、党参17.5、茯苓17.5、麦芽17.5、陈皮5.5、草果3.5、白蔻仁2、砂仁2、薏苡仁15、土茯苓17.5、白花蛇舌草25、叶下珠17.5、蚤休9、虎杖4、大黄2、川木通5.5、柴胡7、枳壳7、香附5.5、川芎4、三棱4.5、莪术4.5、枣仁7。
4.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丸剂、汤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当归15-20、丹参15-20、赤芍15-20、泽兰15-20、红花3-5、人参3-5、党参15-20、茯苓15-20、麦芽15-20、陈皮5-6、草果3-4、白蔻仁1-3、砂仁1-3、薏苡仁10-20、土茯苓15-20、白花蛇舌草20-30、叶下珠15-20、蚤休6-12、虎杖3-5、大黄1-3、川木通5-6、柴胡6-8、枳壳6-8、香附5-6、川芎3-5、三棱3-6、莪术3-6、枣仁6-8,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有效的治疗慢性乙肝的中成药。
文档编号A61P31/12GK1430991SQ0311186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9日
发明者王辅民 申请人:王辅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