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降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03525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降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肺胃蕴热所致咽喉肿痛,发热烦躁,大便秘结,小儿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等疾患的清降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清降丸用于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疗效很好,但存在着体积大,吞服困难,口感差,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不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丸剂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方合理,选药精良,生物利用度高,崩解快,分散好,口感适宜,吸收完全,疗效显著增加的微粉化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肺胃蕴热所致咽喉肿痛,发热烦躁,大便秘结,小儿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等疾患的制剂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种目的是在于提供清降片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肺胃蕴热所致咽喉肿痛,发热烦躁,大便秘结,小儿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等疾患的制剂药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药物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百分比)
蚕砂7.93%大黄7.93%青黛3.97%玄参7.93%皂角子7.93%赤芍7.93%板蓝根7.93%麦冬7.93%连翘7.93%牡丹皮5.15%地黄7.93%甘草2.62%白茅根7.93%金银花7.93%薄荷脑0.2%川贝母0.83%制作清降制剂药物,如说明书附图所示,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是1、分取各位中药材,依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加工炮制加工成普通中药饮片。
2、将前处理后的原药材薄荷脑研细,备用。
3、将蚕砂、大黄、青黛、川贝母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
4、将玄参、皂角子用80%乙醇,温度78℃提取二次,每次1.5h,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膏(相对密度1.30~1.35)。
5、将白茅根、金银花、赤勺、板兰根、麦冬、连翘、牡丹皮、地黄、甘草分别100℃水煮二次,每次1.5h提取液浓缩成膏(相对密度1.35~1.40)。
6、将水膏30%,醇膏5%合并加入蚕砂等,细粉占54.75%及10.25%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加入薄荷脑粉末,混合均匀,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制剂标准制成片剂、散剂、栓剂、颗粒剂、膜剂、胶囊剂、微囊剂、滴丸剂、气雾剂、膏剂、酒剂、糖浆剂、口服液剂、茶剂、涂膜剂、贴剂。
本发明药物制剂可用于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肺胃蕴热所致咽喉肿痛,发热烦躁,大便秘结,小儿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等疾患的治疗,临床疗效(临床报告附后)显著优于清降丸。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在于上述16味中药的合理配伍,及其传统的和高新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微粉化先进技术,仪器设备和提取、分离、萃取的手段。由于上述提及的原药材,中药饮片或中间体经过微粉化处理技术,使药物颗粒极度细化,形成颗粒尺寸小于100nm体积较丸剂缩小数倍,便于吞服,依从性好,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图1是清降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按前述组分、百分比制成清降片(用量为重量份)蚕砂20.84g、大黄20.84g、青黛10.42g、玄参20.84g、皂角子20.84g、赤芍20.84g、板蓝根20.84g、 麦冬20.84g、连翘20.84g、牡丹皮13.54g、地黄20.84g、甘草6.88g、 白茅根20.84g、金银花20.84g、薄荷脑0.052g、川贝母2.18g1000片1、分取各位中药材,依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加工炮制加工成普通中药饮片。
以下在GMP净化车间操作;2、将前处理后的原药材薄荷脑研细,备用。
3、将蚕砂、大黄、青黛、川贝母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
4、将玄参、皂角子用80%乙醇,温度78℃提取二次,每次1.5h,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膏(相对密度1.30~1.35)。
5、将白茅根、金银花、赤勺、板兰根、麦冬、连翘、牡丹皮、地黄、甘草分别100℃水煮二次,每次1.5h提取液浓缩成膏(相对密度1.35~1.40)。
6、将水膏30%,醇膏5%合并加入蚕砂等,细粉占54.75%及10.25%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加入薄荷脑粉末,混合均匀,依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制剂通则制成,素片加入糖衣或薄膜衣混合液制成糖衣片和各种颜色的薄膜包衣片剂,每片重量0.125g六岁患者每日服用三次,每次3片。
清降片体积较丸剂缩小数倍,便于吞服,依从性好,疗效很好(见清降片治疗儿童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m临床报告附后)。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清降制剂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下述百分比的微粉化原料制成的药剂蚕砂7.93%、大黄7.93%、青黛3.97%、玄参7.93%、皂角子7.93%、赤芍7.93%、板蓝根7.93%、麦冬7.93%、连翘7.93%、牡丹皮5.15%、地黄7.93%、甘草2.62%、白茅根7.93%、金银花7.93%、薄荷脑0.2%、川贝母0.83%,并采用下述方法制成分取各位中药材,依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加工炮制加工成普通中药饮片,将前处理后的原药材薄荷脑研细,备用,将蚕砂、大黄、青黛、川贝母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将玄参、皂角子用80%乙醇,温度78℃提取二次,每次1.5h,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膏(相对密度1.30~1.35),将白茅根、金银花、赤勺、板兰根、麦冬、连翘、牡丹皮、地黄、甘草分别100℃水煮二次,每次1.5h提取液浓缩成膏(相对密度1.35~1.40),将水膏30%,醇膏5%合并加入蚕砂等,细粉占54.75%及10.25%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加入薄荷脑粉末,混合均匀,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制剂标准制成药物制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清降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丸剂、散剂、栓剂、片剂、颗粒剂、膜剂、胶囊剂、微囊剂、滴丸剂、气雾剂、注射剂、膏剂、酒剂、糖浆剂、口服液剂、茶剂、涂膜剂、贴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清降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蚕砂、大黄、青黛、玄参、皂角子、赤芍、板蓝根、麦冬、连翘、牡丹皮、地黄、甘草、白茅根、金银花、薄荷脑、川贝母,分取各位中药材,将蚕砂、大黄、青黛、川贝母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将玄参、皂角子用80%乙醇,温度78℃提取二次,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将白茅根、金银花、赤勺、板兰根、麦冬、连翘、牡丹皮、地黄、甘草分别100℃水煮二次,提取液浓缩成膏,将水膏30%,醇膏5%合并加入蚕砂等,细粉占54.75%及10.25%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加入薄荷脑粉末,混合均匀,制成药物制剂。
文档编号A61P11/00GK1478520SQ03129980
公开日2004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4日
发明者李永仓 申请人: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