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洛伐他汀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9478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洛伐他汀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缓释制剂,特别是,一种日服一次的洛伐他汀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他汀类药物为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可以阻断HMG-COA向甲基二羟戊酸转化,使肝脏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形成。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刺激缺血组织新血管的形成,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稳定粥样班块等非降脂药理作用。在各种高脂血症治疗中,除了有效地降低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外,还用于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为此,他汀类药物已成为目前市场上最畅销的一类调脂药。
洛伐他汀是第一个获准应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原料和普通片剂于1987年首先在美国上市,此后陆续在德国、加拿大、丹麦等十几个国家投入市场。我国于1996年批准此药上市,其制剂目前除片剂外,还开发了胶囊剂、颗粒剂,正在研究开发的还有滴丸和分散片等。
由于洛伐他汀对肝脏高度选择,通过肝脏时,药物几乎全部被摄取,经代谢吸收产生疗效。如果药物分成小剂量服用吸收,将增加疗效,与常规制剂相比,缓释剂型具有上述优势。因此,美国Andrx公司研制了洛伐他汀缓释片,并于2002年7月首次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Altoprev,有10mg、20mg、40mg、60mg四种规格,世界专利WO 01/34123提供了Altoprev的处方及制备技术,
公开日期2001年5月17日。
Andrx公司将Altoprev与默克公司的洛伐他汀常规片(MEVACOR)进行多项比较研究(包括药动学、药效学、安全性、耐受性等),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服用同样剂量(40mg),缓释片(Altoprev)比常规片(MEVACOR)达峰时间延长约4倍(Altoprev14.2h,MEVACOR3.3h),血药浓度波谷比值(Camx/Cmin)Altoprev约为2倍(Camx 5.5ng/ml,Cmin 2.6ng/ml),MEVACOR约为20倍(Camx 7.8ng/ml,Cmin 0.4ng/ml)0~24小时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24h),前者为后者近二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洛伐他汀缓释微丸,它能24小时内提供洛伐他汀的缓慢释放,其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口服给药后在6.0~10.0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公开了洛伐他汀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内容予以实现一种洛伐他汀缓释微丸,由载药核芯和包裹在其外的缓释衣层组成,缓释衣层与载药核芯重量份数比为3~20∶100。
本发明所述的载药核芯指载有洛伐他汀及药用辅料的惰性丸芯,惰性丸芯是采用如蔗糖、乳糖、淀粉、微晶纤维素、植物胶、蜡等,通过常规的方法制成的均匀粒径的实心球体,粒径选择20~35目;药用辅料指可作为抗粘剂的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可作粘合剂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它们在湿润时发粘,干燥后可形成非常致密膜的一类聚合物,用水或有机溶剂配制。本发明优选硬脂酸镁、滑石粉作为抗粘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粘合剂,用50~70%的乙醇配制,浓度为3~8%。
本发明所述的载药核芯的组成3~30%洛伐他汀、0~30%抗粘剂、0.5~10%黏合剂、0~5%润滑剂、30~80%惰性丸芯。
本发明提供的洛伐他汀缓释微丸是属于膜控型缓释制剂,即通过包衣膜来控制和调节剂型中药物释放速率和行为的一类释药系统。包衣膜一般由成膜材料、增塑剂、致孔剂、抗粘剂和包衣溶剂组成。本发明采用水中溶胀性成膜材料如丙烯酸树脂共聚物,这类材料由于具有高度的铰链结构,所以在水中不溶解,但由于在分子结构中存在因电离形成的电性中心而具有强烈的吸水和亲水性,能够溶胀,在包衣层形成孔道,市售德国罗姆公司的优特奇RS和优特奇RL都属于此类材料,用它们包衣,包衣内侧的药物通过这些孔道释放,通过调节两种材料配比和包覆量就可以调节释放速率。在包衣处方中还需增加增塑剂,以提高包衣材料的成膜能力,增加包衣膜的柔韧性和强度。为了防止包衣过程中的易于出现的粘结或结块现象,在处方中需加入少量的抗粘剂。
所述的缓释衣层由丙烯酸树脂共聚物与药用辅料构成,本发明采用水中溶胀型成膜材料丙烯酸树脂,首选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共聚物。药用辅料为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丁酯、甘油三醋酸酯、辛二甲酸二丁酯、葵二酸二丁酯、蓖麻油、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数种。
外包缓释薄膜衣组成为丙烯酸树脂共聚物40~95%,优选50~80%,增塑剂为3~20%,优选3~15%,致孔剂0~25%,抗粘剂3~45%。优选柠檬酸三乙酯作为增塑剂,硬脂酸镁或滑石粉作为抗粘剂。
本发明优选优特奇RS-100和优特奇RL-100,两者配比为50~100%∶50~0%。聚合物的包覆量为载药核芯的5~15%。
本发明其体外释放特征为1~3小时释放0~30%,3~6小时释放20~60%,6~8小时释放50~90%,12小时释放80%以上。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洛伐他汀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载药核芯的制备(1)洛伐他汀与药用辅料配制成混悬液;载药核芯中的药用辅料和洛伐他汀需经微粉化,粒径达70μm以下。
(2)丸芯置于流化沸腾颗粒包衣机的储料罐中,由底部通入热空气,使惰性丸芯处于流化状态,将步骤(1)的混悬液通过底部喷嘴雾化后喷入,使混悬液喷涂于惰性丸芯上,并干燥;流化沸腾颗粒包衣机的工作参数为送风温度设置36~38℃;风机送风频率40~50HZ;喷嘴雾化压力1.5~3.0bar。
二、缓释衣层的制备(1)将缓释材料和药用辅料配制成固体含量5~15%的包衣混悬液;(2)载药核芯置于流化沸腾颗粒包衣机的储料罐中,由底部通入热空气,使载药核芯处于流化状态,将上述包衣混悬液通过底部喷嘴雾化后喷入,使混悬液喷涂于载药核芯上,并干燥;流化沸腾颗粒包衣机的工作参数同上。
洛伐他汀作为内服显效的药物,停药后血脂又会逐惭恢复到服药前水平,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某些先天缺陷所致的脂质代谢异常者,可能需终身服药。由于人体内TC合成,呈昼夜节律性,在午夜至清晨之间合成最旺盛,服用洛伐他汀缓释胶囊可以确保在此时间段有足够的有效血药浓度。对于饮食不规律患者(如上夜班的工作者、旅行者及飞行员)、需多餐的糖尿病人,洛伐他汀缓释胶囊提供了更有益的治疗效果。
洛伐他汀缓释胶囊采用缓释微丸制备工艺,与缓释片相比,释药规律的重现性、一致性更好,释药不易发生突释;由于药物在胃肠表面分布面积增大,使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同时减少由于药物局部过浓造成的胃肠刺激性。由于缓释微丸不受胃排空因素的影响,可减小用药人群的个体间或自身差异。通过缓释技术,使药物缓慢释放,避免了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作用。而且,缓释胶囊一日一次,每次一粒,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图1为洛伐他汀缓释胶囊与进口缓释片释放度曲线;图2为洛伐他汀缓释微丸与缓释片Altoprev单次给药体内血药时曲线(AUC0~24h)。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为解释性的决不意味着它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制成1000粒胶囊)上药处方洛伐他汀 20g惰性丸芯(25-30目)160g滑石粉 1g硬脂酸镁 1g聚维酮 6g50%乙醇 120ml包衣处方尤特奇RS-100 18g尤特奇RL-100 2g柠檬酸三乙酯 2g滑石粉 4.5g乙醇 332ml制备方法(一)上药(1)粘合剂配制按处方取聚维酮K-30,加到50%乙醇中,浸泡搅拌使溶解后,经80目筛网滤过。
待粘附的含药粉末配制将洛伐他汀和滑石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2)将惰性丸芯置包衣锅中,低速转动,并进入热空气预热10分钟左右,调整到工作转速后,将步骤(1)的粘合剂通过喷枪对滚动的丸芯喷雾使之润湿,并向其中周期性地撒入步骤(2)待粘附含药粉末,使之粘附在微丸上。
(3)工作参数包衣锅转速30转/分,送风温度设置40℃,物料温度30~35℃,喷枪雾化压力1.5~3.0bar。包衣机由陕西宝鸡诺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200/400型包衣机。
(二)包衣(1)包衣混悬液制备按包衣处方,将尤特奇RS-100和尤特奇RL-100加适量的乙醇使溶解(可预先浸泡过夜),加入柠檬酸三乙酯,搅拌均匀。取滑石粉加入剩余乙醇中,经超声匀化5~10分钟后,将其倒入上述乙醇溶液中,搅匀并经80目筛网滤过。
(2)将载药核芯置包衣锅中,通热空气预热后,将包衣混悬液通过喷枪对滚动的核芯喷雾包衣,并干燥。
(3)包衣锅工作条件同上,本例包衣增重11.8%。
实施例2上药处方洛伐他汀 20g惰性丸芯(25-30目) 160g滑石粉1g硬脂酸镁 1g聚维酮6g70%乙醇 136ml包农处方尤特奇RS-100 18g尤特奇RL-100 2g柠檬酸三乙酯 2g硬脂酸镁 4g乙醇 500ml(一)上药(1)将上药处方除丸芯外的各组份配制成混悬液;(2)将惰性丸芯置包衣锅中,以低转速转动并通入热空气预热10分钟左右,调整到工作转速,将步骤(1)的混悬液通过喷枪雾化后喷入,使混悬液喷涂于惰性丸芯上,并干燥。
(3)包衣锅工作参数同例1。
(二)包衣(1)衣混悬液制备同例1。
(2)上述制得的载药丸核芯置流化床储料罐中,以进风温度35℃,预热10分钟左右,在设定的操作参数下,调节蠕动泵速度,将上述包衣混悬液以合适的供液速率,连续对流化的小丸喷雾包衣,并干燥。包衣终点采用增重法判断。本例包衣增重13.0%。
(3)化床由医联新药研究所制作的小型流化沸腾颗粒包衣机(底喷式)JHQ-100型,工作参数送风风机频率40~50Hz,送风温度设定36~38℃,喷咀雾化压力1.5~3.0bar。
实施例3上药处方洛伐他汀20g丸芯(20~25目) 130g聚维酮 7g50%乙醇115ml包衣处方尤特奇RS-10018g尤特奇RL-1002g柠檬酸三乙酯2.0g硬脂酸镁4.0g乙醇325ml(一)上药(1)将上药处方除丸芯外的各组份配制成混悬液。
(2)将惰性丸芯置流化床储料罐中,同实施例2(二)(2)操作,直至洛伐他汀上药量达到要求。
(3)流化床工作参数同例2(二)(3)。
(二)包衣同实施例2(二),本例包衣增重9.7%。
实施例4释放度实验取实施例1,2,3中制得的缓释微丸,编号为样品1,2,3和Altoprev依照释放度测试方法(2005年版二部附录X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装置,介质体积900毫升,转数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1,2,6,8,12,24小时分别取溶液测定,不同时间的洛伐他汀释放累积(%)见表1。
表1洛伐他汀缓释胶囊释放度实验结果

实施例5 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采用HPLC方法,研究了6只Beagle犬口服洛伐他汀缓释胶囊(剂量80mg/只)后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并以进口洛伐他汀缓释片(Altoprev)作为对照(自身交叉给药)。测定了6只Beagle犬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洛伐他汀的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其中达峰时间(Tpeak)和最大峰浓度(Cmax)均以实测值表示,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统计矩法计算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洛伐他汀缓释胶囊和进口洛伐他汀释片的Cmax分别为101.52±35.76ng/ml和87.90±64.66ng/ml,6只Beagle犬的平均时间—血药浓度曲线见图1;药代动力学参数中生物半衰期(t1/2ke)分别为15.05±3.38h和19.88±8.37h,Tpeak分别为8.33±1.51h和8.33±0.82h,AUC0~t分别为1545.81±539.58(ng/ml)*h和1836.22±898.60(ng/ml)*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经显著性检验处理,与对照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洛伐他汀缓释胶囊相当于洛伐他汀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F0~t为95.48%。
表2缓释胶囊和缓释片的主要药代参数显著性比较。(n=6)

权利要求
1.一种洛伐他汀缓释微丸,由载药核芯和包裹在其外的缓释衣层组成,缓释衣层与载药核芯重量份数比为3~20∶100;其中所述的载药核芯指载有洛伐他汀及药用辅料的惰性丸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丸,其中载药核芯中的药用辅料包括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滑石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数种;它们分别作为抗粘剂、粘合剂和润滑剂;载药核芯中的惰性丸芯粒径20~35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释微丸,其中载药核芯的组成3.0~30%洛伐他汀,0~30%抗粘剂,0.5~10%黏合剂,0~5%润滑剂和30~80%惰性丸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缓释衣层由缓释材料丙烯酸树脂共聚物与药用辅料构成,丙烯酸树脂共聚物首选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共聚物;药用辅料为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丁酯、甘油三醋酸酯、辛二甲酸二丁酯、葵二酸二丁酯、蓖麻油、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数种;它们分别作为增塑剂、致孔剂和抗粘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丸,其中载药核芯中的药用辅料和洛伐他汀需经微粉化,粒径达70μ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缓释微丸,其中缓释衣层组成为40~95%丙烯酸树脂共聚物,3~15%增塑剂,0~25%致孔剂,3~45%抗粘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丸,其体外释放特征为1~3小时释放0~30%,3~6小时释放20~60%,6~8小时释放50~90%,12小时释放80%以上。
8.权利要求1所述洛伐他汀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将洛伐他汀与药用赋形剂配制成上药混悬液;(2)将缓释材料和药用辅料配制成包衣混悬液;(3)将惰性丸芯置于流化沸腾颗粒包衣机的储料罐中,由底部通入热空气,使之处于流化状态,将步骤(1)的混悬液通过底部喷嘴雾化后喷入,使混悬液喷涂于惰性丸芯上,并干燥;(4)用步骤(2)的包衣混悬液继续对载药核芯喷雾包衣,并干燥;(5)流化沸腾颗粒包衣机的工作参数为送风温度设置36~38℃;风机送风频率40~50HZ;喷嘴雾化压力1.5~3.0bar。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洛伐他汀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载有洛伐他汀及药用辅料的载药核芯和包裹在其外的缓释衣层构成,缓释衣层与载药核芯重量份数比为3~20∶100。采用流化工艺上药和包衣。本发明制得的洛伐他汀缓释微丸为日服一次的缓释制剂,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微丸释药可持续达12小时。动物体内药代试验结果显示,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延长至6~10小时,缓释微丸可持续释药24小时,血药浓度平稳,具有安全、高效、低毒、服用方便等特点,可用于血脂代谢紊乱的治疗。
文档编号A61P3/06GK1732925SQ20051001470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日
发明者陈志华, 杨志强, 王杏林, 张俊伟 申请人:天津药物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