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非感染性炎症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51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藜芦醇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非感染性炎症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藜芦醇在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非感染性炎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藜芦醇又称虎杖提取物,英文品名为Polygonum Cuspldatum P.ETrans-resveratrol,中文化学名为3,5,4’-三羟基二苯乙烯,英文化学名为3,5,4’-trihydroxy-trans-stilbene,分子式C14H12O3,分子量228.2,结构式为 白藜芦醇的药理作用,简要归纳如下1、抑制细胞DNA合成,抑制细胞增殖DNA的合成是细胞分裂增殖的必要条件,与RNA还原酶活性,DNA聚合酶活性,以及DNA产物浓度自反馈机制有关。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清除小蛋白DNA还原酶的酪氨酰基来抑制RNA还原酶的活性,抑制DNA聚合酶,和诱导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激活而分解DNA修复酶(poly-A聚合酶)等方式抑制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2、抑制氧应激转录因子,抑制细胞增殖核因子-kβ(NF-KB)、早期基因编码的核转录因子(Ap-1)被称为氧应激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其活化状态与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活性氧作为细胞对生长因子反应的第二信使,促进细胞生长。白藜芦醇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很强的捕获剂,同时它可以提高谷胱甘肽的含量,抑制细胞的活性氧,影响细胞氧化还原状态,抑制细胞增殖。
3、诱导细胞凋亡,控制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是组织更新的一种方式。若凋亡减少,就会出现病理性增殖,导致疾病。白藜芦醇可以下调Bcl-2的基因表达和上调Bax基因表达;激活MAPK激酶、P38激酶、增加内源性神经酰氨、诱导Fas受体的表达和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以及诱导线粒体通透性转变通道的开放而诱导细胞凋亡,控制细胞增殖。
4、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控制细胞增殖白藜芦醇可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诱导细胞周期S~G2的阻滞,诱导p21WAF1/C1P1的转录,使细胞周期G1~S的阻滞,从两个环节控制细胞增殖。
5、抑制环氧合酶-2(COX-2),具有镇痛抗炎作用COX-2能诱导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参与炎症反应,并且还能使伤害性受体对致病物质的敏感性提高。这是非感染性炎症红、肿、热、痛的根源。白藜芦醇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通路而抑制COX-2基因表达而发挥镇痛抗炎作用。
6、抗自由基损伤,抑制血小板凝聚和20烷合成,减少脂质过氧化物,显著地改善微循环,防治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
在国外白藜芦醇尚属一种正在研究中的新药,用于癌肿的化学预防治疗,剂量3~8mg/kg;在国内,白藜芦醇作为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开发,如“天狮活力胶囊”、”紫金胶囊”、“纳贝益生胶囊”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藜芦醇在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非感染性炎症中的使用方法,为类风湿关节炎、非感染性炎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药物。
白藜芦醇在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其使用方法为20mg/kg口服,3个月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
白藜芦醇在非感染性炎症中的应用,其使用方法为10mg/kg口服,1个月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
采用白藜芦醇作为病变修饰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优于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帕夫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对称性多关节炎,以双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受累最为常见,但是全身其他关节亦可受累,有的还伴有内脏受累。未经正确治疗可反复迁延多年,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有类癌之称。是国家医保确定的16种难治性疾病之一。本病比较常见,发病率约为0.26%~0.5%。任何年龄的人均可患病,发病高峰在40~50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因而也就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目前的治疗原则是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或病变修饰抗风湿药以控制关节病变的进展,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肿、痛、僵等症状和改善其活动功能。现在临床使用的病变修饰抗风湿药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金诺芬、青霉胺、来氟米特、环磷酰氨、环孢素A、99锝-亚甲基磷酸盐等。这些药物的缺点是不良反应重而且多,如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非甾体抗炎药的缺点是停药后症状易反跳,不能阻止关节病变进展,不良反应亦重而多,如严重的胃肠反应,胃肠出血,穿孔,以及心、血管、肝、肾毒性等,罗非昔布、保泰松等药物由于这方面的不良反应严重而退市。有鉴如此,各国学者都在大力寻找和研制高效低毒锝药物。2003年国外正在进入I期、II期临床的药物有pharmacia公司的COX-2抑制剂,戊地昔布(valdecoxib);Toyama公司的NF-kB激活抑制-iguratimod(T-614);Angiotech公司的阻断蛋白复合物激活蛋白(AP-1)的制剂-紫杉醇(paclitaxel);先灵-普芬公司的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重组人白介素-10(ilodecakin)等22。
现代研究认为,RA的发病机制可能是患者的关节软骨内的糖蛋白质、II型胶原蛋白及A型滑膜细胞表面有一段共同序列QK/RRAA与细菌或病毒的结构同源,当被这种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引起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或者是由于通过T细胞受体以及白细胞抗原(HLA)之间的模糊识别介导的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其病理特点为关节滑膜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和血管翳形成,进而形成“血管翳-软骨结合区”,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增加,蛋白多糖减少及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引起软骨破坏进而形成“血管翳-骨综合区”,引起骨的侵蚀和破坏,致关节融合、毁损、功能丧失。所谓“血管翳”是一种以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肉芽肿组织。有人将它比喻为类肿瘤样病变。病理切片显示,滑膜细胞增厚达3~7层,血管周围有大量的CD+4细胞,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研究提示,关节组织中IL-1、IL-6、IL-8、TNF-α、TGF-β、GM-CSF、M-CSF、MCP-1、MMP表达增多,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强,细胞凋亡作用减弱等。此外,炎性细胞因子、免疫复合物、补体、激肽及神经肽、蛋白酶、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等在RA的病理损害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分子生物研究显示,炎性细胞的DNA合成增加,氧应激转录因子被活化是RA分子病理的核心。
根据RA的发病机制,白藜芦醇的抑制细胞DNA合成、抑制氧应激转录因子、诱导细胞凋亡、诱发细胞周期阻滞的药理作用,有利用抑制或控制细胞的增殖,阻断血管翳的形成。和现在公认的药物治疗RA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中的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的作用机理相似。MTX、LEF不仅能有效的改善病情,而且能阻止或修复骨与关节的损害。白藜芦醇的抑制COX-2和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血小板凝聚和20烷合成,减少脂质过氧化物,显著地改善微循环,防治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地药理作用,和现在用于治疗RA改善症状地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双氯芬酸、奈丁美酮、洛索洛芬等)和活血化淤的中草药的作用机理相似。综上所述,白藜芦醇的多靶位作用,对RA具有标本兼治的药理作用。
白藜芦醇作为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非感染性炎症,优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
非感染性炎症包括各种风湿性疾病所致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组织撞伤、扭伤、手术损伤、牙痛、痛经等。换句话说,非感染性炎症是指各种化学、机械或热刺激能激活外周的伤害感受器,引起组织充血水肿、疼痛等。例如P物质,直接由损害的有髓鞘的A纤维和无髓鞘的C神经纤维释放,直接或间接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血管扩张或形成水肿。P物质激活磷脂酶A2从而产生花生四烯酸,再由环氧合酶(COX)转化为前列腺素(PG)。PG可使伤害性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P物质)的敏感性提高,引起疼痛。另一方面PG又能引起局部及全身炎症(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组织充血、水肿,引起炎症),甚至发热。
自100多年前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水杨酸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以来,现在已有数十种结构不完全相同,但其功能均相似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其作用机制都是能抑制COX,只是对这个酶的两个同工酶(COX-1和COX-2)的抑制程度有差别。这类药物对胃肠、肾脏、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功能等的不良反应都比较常见,近些年来欧美国家又上市了以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为代表的新型镇痛抗炎药。它们虽然降低了胃肠道的严重不良反应,而对心血管、肾脏的不良反应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多而增多。去年10月,全球宣布停止使用罗非昔布(万络),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抗生素,或叫植物补体(phytoalexin)。自虎杖、葡萄皮、花生、桑植等72种植物中可提取获得。使用25umol(5.7mg/kg)18周,没有显示有任何不良反应。Bhat研究显示给小鼠喂食白藜芦醇300mg/kg,120天,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II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是研究药物治疗RA的经典实验。将80只Waist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药物(8mg/kg,16mg/kg,32mg/kg)3个剂量和阳性药物(来氟米特0.4mg/kg/d,甲氨蝶呤0.3mg/kg/w,帕夫林30mg/kg/d)对照8个组进行实验,实验前大鼠适用性喂养2周,随后于腹腔注入3.5%水合氯醛(10ml/kg)麻醉,每只大鼠分8~10个点皮内注射含可溶性II型胶原蛋白(c-1188)0.5mg的弗氏完全佐剂1ml,1周后行第2次注射含同样胶原剂量的弗氏不完全佐剂1ml。致炎以后d10开始改药,连续28天。然后处死动物,进行足爪容积测定,迟发变态反应检测、抗II型胶原抗体检测、后足踝关节病理检测,结果显示16mg/kg以上剂量的白藜芦醇处理的大鼠不仅能抑制抗II型胶原抗体的产生和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炎症,而且能显著改善关节病理损害,比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帕夫林处理效果更好,证明白藜芦醇对RA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实施例2、用于治疗非感染性炎症白藜芦醇从理论和实践均证明能抑制COX,特别是抑制COX-2,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其强度大于阿司匹林,稍弱于吲哚美辛。它的抗氧化、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对于心血管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可望将白藜芦醇作为治疗非感染性炎症的药物会优于现有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权利要求
1.白藜芦醇在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为20mg/kg口服,3个月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
2.白藜芦醇在非感染性炎症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为10mg/kg口服,1个月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藜芦醇在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非感染性炎症中的应用。其使用方法为分别为20mg/kg口服,3个月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和10mg/kg口服,1个月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采用白藜芦醇作为病变修饰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优于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帕夫林;白藜芦醇作为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非感染性炎症,优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
文档编号A61P19/00GK1843339SQ20051003143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
发明者高洁生, 高戈 申请人:中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