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并噁嗪并吡唑类及开环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46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苯并噁嗪并吡唑类及开环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并噁嗪并吡唑类化合物或其开环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血栓形成是脑卒中等致残和致死率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是涉及血管、血液、血流诸因素的病变过程,血栓形成与凝血系统、内皮细胞功能和细胞黏附功能异常等有关。抗血栓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和以内皮细胞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血小板GPIIb/llIa受体拮抗剂有单克隆抗体阿昔单抗(abciximab),合成肽类受体拮抗剂如埃替巴肽(印tifibatide);非肽类受体拮抗剂如环七肽替罗非班(tirofiban)和非肽拟似物拉米非班(lanifiban)。脑卒中发生后,闭塞血管在短期内再通有可能恢复脑功能,但是超过一定时间的持续缺血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细胞损伤。在不可逆损伤的缺血中心部位的周围则是可生存的半暗带,在一定时间后即便恢复血供仍有一部分会发生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会导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神经细胞钙内流、自由基产生等各种相关性因子,特别是自由基的产生被认为是造成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缺血状态时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统亢进可以导致自由基的产生增加,构成细胞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会引起细胞膜的损伤,都会加重脑细胞的功能障碍。脑神经保护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环节,日本最新的脑卒中治疗指南中首次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推荐使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为脑卒中的治疗注入了新的生机。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建议使用具有脑保护作用的药物依达拉奉。临床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对脑梗塞急性期(发生72小时以内)患者的预后改善有效,尤其是在发病24小时以内疗效更为显著。
背景技术
:<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formula>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苯并噁嗪并吡唑类化合物和其开环化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一种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式I式II式III。<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formula>其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上述化合物与一般药学上常用的酸或碱反应生成的无其他副作用并能够增加化合物物化性能(如水溶性等)的一般意义上的盐,其中所述的酸或碱常选用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磷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醋酸、枸嫁酸、酒石酸、苯甲酸、苯磺酸、萘磺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钾等。一种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化合物A在强碱性条件下与乙酰乙酸酯反应制备出化合物B,而化合物B在氯化氢气体的作用下关环即可得到式I化合物。其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formula>其中R为C14的烷基,优选乙基。在上述式I化合物制备方法的其础上,将式I化合物在碱性条件开环即可得到式III化合物,其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其中r的意义同上。一种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化合物M在强碱性条件下与乙酰乙酸酯反应制备出化合物N,而化合物N在氯化氢气体的作用下关环即得。其反应方程式如下CN乙酰乙酸酯MN式n在上述式II化合物制备方法的其础上,进一步将式II化合物在水和浓盐酸的条件下反应,即可制得式I化合物,其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N乙酰乙酸酯NH2—MN式^-''式j本发明的式ni化合物也可以将化合物d直接与乙酰乙酸酯在醇钠作用下关环制得,其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OCH-<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formula>式III通过以上的制备方法可以看出,本发明三个化合物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式II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2)可直接制得式I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1),而式I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可制得式ni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3),而式in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关环则可制得式i化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应用在治疗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DPPH自由基试验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筛选抗氧化剂的简便方法。其原理是利用DPPH溶液在517nm处的特征吸收峰,当有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时,由于自由基清除剂与DPPH单电子配对而使其吸收逐渐消失,其褪色程度与其接受的电子数成定量关系,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可以通过清除DPPH的量来评价,因而可用分光法进行定量分析。DPPH标准曲线精密称取DPPH,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95X乙醇定容至100ml,在517nm测定其吸收值(A)。表l不同浓度DPPH溶液吸收值<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DPPH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其线性方程为y=0.219x-0.0285;r=0.9994。DPPH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DPPH,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95X乙醇定容至100ml,即配成DPPH溶液。试药溶液制备精密称取试药,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95X乙醇20ml溶解后,调pH7.5左右,再用95^乙醇定容至100ml。试药-DPPH溶液的吸收值测定取DPPH溶液5.0ml,试药溶液2.0ml,放置于10ml容量瓶中,充分震摇并在室温约25'C反应一定时间,在517nm处测吸收值(A)。试药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E(mgDPPH/mg)计算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试药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V(mmolDPPH/mmo1)计算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表230min清除DPPH自由基测试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表3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液吸收值测定值(DPPH:5.080mg/100m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抗DPPH自由基能力V(ramolDPPH/mrao1)与反应时间(min)关系如图2所示。抗DPPH自由基试验结果表明,30min内试药清除DPPH能力,化合物3最大,l个分子化合物3能够清除1.942个分子DPra自由基;比依达拉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强,l个依达拉奉清除l.657个分子DPPH自由基。化合物1和化合物2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反应时间相关,随作反应时间延长,化合物1和化合物2逐渐水解成化合物3,因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渐渐增强,化合物l在30min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是化合物3的八分之一;在反应150min时化合物1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化合物3相当。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机理如下式所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9</formula>化合物l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合物l组(10、5、2.5mg/kg)和阳性对照依达拉奉组(10mg/kg)。小鼠用戊巴比妥钠60mg/kg腹腔注射麻醉,麻醉程度不够动物轻度乙醚吸入。小鼠仰位固定,切开颈部正中皮肤,钝性分离肌层,暴露两侧颈总动脉,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穿线,顺着双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各置一直径为0.20mm的细钢丝,以4号丝线合并迷走神经颈总动脉以及细钢丝完全结扎,结扎时间为60s。时间到后将细钢丝抽去,再灌注2min。记录存活2min的小鼠数,存活不足2min小鼠剔除。迅速取脑置冰盐水中。假手术组同样手术,分离但不结扎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将脑在冰盐水中漂洗去除血污,去除软脑膜、嗅球、脑干及小脑,吸干并称重。按脑重生理盐水=1:9(体积比)加入生理盐水。在冰浴中匀桨(转速10000rpm,10s/次,共5次,每次间隔30s),制成10^匀浆。匀浆置冷冻离心机离心,3500rpmX10min。取上清液冻存备用。取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以生理盐水l:9稀释,按试剂盒测定方法,用考马斯亮蓝显色方法测定总蛋白含量,测定波长595nm。MDA测定根据测定试剂盒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脑组织MDA含量,测定波长532nm。SOD测定根据测定试剂盒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脑组织SOD活力,测定波长550nm。表4化合物l对缺血-再灌注小鼠成活率、脑匀浆MDA含量和SOD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P<O.01;与假手术组比较aP<O.05;与模型组比较bP<O.05;与依达拉奉组比较eP<0.05小鼠脑缺血后再灌注2min,5mg/kg剂量化合物1组小鼠成活率(60.0%)与10mg/kg依达拉奉组(66,7%)及模型组(57.1%)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10mg/kg剂量化合物1组,动物存活率有大幅度的提高(90.9%)。与10mg/kg依达拉奉组(6.55±1.90nmolMDA/mg蛋白质)相比,2.5mg/kg化合物l组(6.41±3.04nmolMDA/mg蛋白质)、5mg/kg化合物1组(5.03±2.39nmolMDA/mg蛋白质)和10mg/kg化合物1组(6.80±1.30nmolMDA/mg蛋白质)降低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作用相同,没有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9.25±3.33nmolMDA/mg蛋白质)相比,5mg/kg化合物1组、10mg/kg化合物1组和10mg/kg依达拉奉组,降低丙二醛作用显著,有统计学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mg/kg化合物l剂量组的SOD活性高于模型组和依达拉奉组,与模型组和依达拉奉组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小鼠脑缺血后再灌注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具有显著的脑神经保护作用,效果优于依达拉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自由基损伤相关。图i是DPra标准曲线图2是抗DPPH自由基能力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制备2-甲基-苯并[d][1,3]噁嗪[5-b]吡唑-5-酮(化合物1)2—肼基苯甲酸乙酯盐酸盐制备o9在20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浓盐酸600ml,碎冰500ml,2—氨基苯甲酸乙酯82.5g(0.5mo1),搅拌至完全溶解。冰盐浴至—7一3'C,滴加亚硝酸钠溶液34.5g(0.5mo1)溶于水150ml,滴加完毕,搅拌10min,得橙黄色澄清溶液,溶液待用。在50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氯化亚锡350g,浓盐酸10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冰盐浴冷却-5'C,滴加上述重氮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小时,过滤,滤饼用大量NaCl饱和溶液洗涤,再用冷15%盐酸洗涤,干燥得2—肼基苯甲酸乙酯盐酸盐42g。1_(2—乙氧羰基苯基)一3—甲基吡唑一5—酮的制备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盐酸2—肼基苯甲酸乙酯11g(0.051mo1),乙酰乙酸甲酯6.1g(0.0526mol),甲醇100ml,搅拌下加入50%甲醇钠5.5g(0.05lmol)溶于甲醇50ml的溶液,搅拌10min后,加热回流反应6h,趁热过滤,固体用甲醇20ml洗涤,回收甲醇剩体积约50ml,搅拌下倒入冰水200ml中,析出固体,过滤水洗涤,得到浅黄色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浅黄色结晶9.1g,收率74%。2-甲基-苯并[d][l,3]噁嗪[5-b]吡唑-5-酮(化合物l)的制备O<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formula>1—(2—乙氧羰基苯基)一3—甲基吡唑—5—酮24.6g(O.lmol),四氢呋喃300ml,搅拌下通入氯化氢气体至饱和,室温搅拌过夜反应,过滤,四氢呋喃洗涤固体,用10%乙醇重结晶,得到类白色结晶12g,收率60%。lH陽NMR(S):8.62ppm,lH,d;7.63ppm,lH,t;7.54ppm,lH,d;7.23ppm,lH,d;6.05ppm,lH,s;2.59,3H,s。IR:3400cm—、3034cm-1,2998cm一1,1722cm—、1639cm—1,1549cm一1。实施例2制备2-甲基-5-亚胺基-苯并[d][1,3]噁嗪[5-b]吡唑(化合物2)2—肼基苯甲腈盐酸盐的制备<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formula>在20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浓盐酸600ml,碎冰500ml,2—氨基苯腈59g(0.5mo1),搅拌至完全溶解。冰盐浴至-7—3°C,滴加亚硝酸钠溶液34.5g(0.5mol)溶于水150ml,滴加完毕,搅拌10min,得橙黄色澄清溶液,溶液待用。在50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氯化亚锡350g,浓盐酸10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冰盐浴冷却-5'C,滴加上述重氮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小时,过滤,滤饼用大量NaCl饱和溶液洗涤,再用冷15X盐酸洗涤,干燥得2—肼基苯甲腈盐酸盐36g。l一(2—氰基苯基)一3—甲基吡唑一5—酮的制备<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formula>—0《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盐酸2—肼基苯甲腈8.5g(0.05mo1),乙酰乙酸甲酯6g(0.05mol),甲醇100ml,搅拌下加入50%甲醇钠5.5g(0.051mol)溶于甲醇50ml的溶液,搅拌10min后,加热回流反应6h,趁热过滤,固体用甲醇20ml洗涤,回收甲醇剩体积约50ml,搅拌下倒入冰水200ml中,析出固体,过滤水洗涤,得到浅黄色固体7g。2-甲基-5-亚胺基-苯并[d][1,3]噁嗪[S-b]吡唾(化合物2)的制备1—(2—腈基苯基)一3—甲基吡唑一5—酮20g(O.lmol),无水四氢呋喃200ml,搅拌下通入干燥氯化氢气体至饱和,室温搅拌过夜反应,真空浓縮至干,加入无水四氢呋喃100ml,无水乙酸钠10g,室温搅拌lh,过滤,真空浓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类白色结晶13g(M/Z[M+l]+,200;[M+Na]+,222)。实施例3制备1—(2—羧基苯基)一3—甲基吡唑一5—酮(化合物3)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盐酸2—肼基苯甲酸10g(0.053mol)(制备方法参考OrganicSyntheses,Coll.Vol.3,p475,1955),乙酰乙酸乙酯7g(0.054mol),甲醇100ml,搅拌下加入50X甲醇钠7g(0.065mol)溶于甲醇50ml的溶液,搅拌10min后,加热回流反应6h,趁热过滤,固体用甲醇20ml洗涤,回收甲醇至干,用10%盐酸重结晶得到盐酸1一(2—羧基苯基)一3—甲基吡唑一5—酮6.5g,收率48%。lH-NMR(S):8.23ppm,lH,d;7.75ppm,lH,t;7.45ppm,lH,d;7.32ppm,d;2.56ppm,2H,s;1.08,3H,s。实施例4制备2-甲基-苯并[d][1,3]噁嗪[5-b]吡唑-5-酮(化合物1)在250反应瓶中,加入2-甲基-5-亚胺基-苯并[d][1,3]噁嗪[5-b]吡唑6g,水110ml,浓盐酸10ml,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加入活性碳3g,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分别用冷水和10%乙醇水溶液洗涤,得到白色结晶2-甲基-苯并[d][1,3]噁嗪[5-b]吡唑-5-酮3g。lH-NMR(S):8.62ppm,lH,d;7.6^ppm,lH,t;7.54ppm,lH,d;7.23ppm,lH,d;6.05ppm,lH,s;2.59,3H,s。IR:3400cm一1,3034cm一1,2998cm-1,1722cm一1,1639cm_1,1549cm—'。(2—羧基苯基)一3—甲基吡唑一5—酮(化合物3)<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formula>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2-甲基-苯并[d][1,3]噁嗪[5-b]吡唑-5-酮10g,水50ml,乙醇20ml,氢氧化钠2g,加热回流反应lh,加浓盐酸20ml,冷却结晶,得到1—(2_羧基苯基)一3—甲基吡唑一5—酮3.1g。,s;1.08,3H,s。权利要求1、一种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式I式II式III。2、一种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oo乙酰乙酸酯-—<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其中R为C14的垸基。3、一种式in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OQ其中R为C14的垸基。4、一种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5、一种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formula>6、一种式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formula>7、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噁嗪并吡唑类化合物式I、式II和开环化合物式III,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式I、式II和式II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文档编号A61K31/4152GK101318968SQ20081002231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发明者宇任,孙桂荣,苏国强,高义才申请人: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中瑞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