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在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767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在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犀草素-7-o-e-D葡萄糖醛酸苷新的医药用途,公开了木犀草素-7-0-D葡萄糖醛酸苷在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属于中医药有效成分提取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的木犀草素-7-o-e-D葡萄糖醛酸苷是菊科植物抱茎苦卖菜(熟称苦碟子)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OHOHO分子式C21H18012分子量462经检索未见该物质用于治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木犀草素-7-O-e-D葡萄糖醛酸苷在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以木犀草素-7-0-D葡萄糖醛酸苷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可加入一种或多种天然或合成的与其具有协同或辅助作用的活性成分制成。本发明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醛酸苷制备的抗痴呆疾病药物包括药物学上的任何剂型。本发明以木犀草素-7-o-e-D葡萄糖醛酸苷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抗痴呆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以下实验表明对痴呆疾病的治疗效果试验目的选用相近似的动物模型或试验方法,对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醛酸苷的抗痴呆作用进行研究,为其有效性做出科学的评价。1对海人藻酸损伤迈内特基底核致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1-1药物木犀草素-7-O-e-D葡萄糖醛酸苷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批号20071025,纯度与性状均为98%,黄色;海人藻酸为Sigma产品,批号20070914。1-2动物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体重23025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吉)2003-0001。1-3试验方法按文献^^方法制作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氯胺酮100mg/kg麻醉大鼠,将麻醉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调节固定平面使门齿比内耳连线中点低2mm,清洁头顶皮肤做正中竖切口,剥开皮下筋膜暴露顶骨,在两侧冠状缝后钻出小孔,取出碎骨屑,保持硬脑膜的完整。迈内特基底核定位坐标前囟后1.4mm,中线外侧2.4mm,硬脑膜下7.4mm。每侧用微量注射器分别注入l吗海人藻酸(正常组给生理盐水),进针速度0.2pl/min,每侧总体积l)al,注射后留针5min,以免拔针时药物溢出。术后牙托粉封固颅骨孔,缝合皮肤,三日内每日肌注青霉素GIO万单位抗感染。在术后第3天分组,开始给药。第①组为正常组,第②组为模型组,均灌胃给蒸馏水0.5ml/100g,第③组灌胃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醛酸苷。连续给药15天后进行水迷宫试验及跳台试验,试验期间继续给药。水迷宫试验连续7天,前6天,在l、2、3、4象限四个不同的入水点,测定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及游程,第7天撤掉平台,测定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在平台象限内的逗留时间。水迷宫试验结束后,进行跳台试验,记录每只鼠5min内受到电击的次数或叫错误次数,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小时后重新做测验,此即为记忆保持测验,记录第l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5min内的错误总数。跳台试验结束后快速取脑,甲醛固定,进行病理检查。1-4试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明显延长(PO.05或PO.01),第7天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明显降低(PO.05或PO.01),第1天跳台的错误次数及第2天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O.01);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7-0-0-D葡萄糖醛酸苷组大鼠第3天、第4天、第5天及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均明显缩短(PO.05或PO.01),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台上逗留时间明显增加(PO.05),大鼠第1天及第2天跳台错误次数明显降低(PO.05或PO.01),见表l、2、3、4。表1.木犀草素-7-O-p-D葡萄糖醛酸苷对海人藻酸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期(s)的影响(i^l0,x士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表2.木犀草素-7-0-(3-D葡萄糖醛酸苷对海人藻酸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游程(cm)的影响(n=10,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表4.木犀草素-7-O-p-D葡萄糖醛酸苷对海人藻酸致大鼠老年性痴呆的防治作用(跳台法,n=10,x±s)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与模型组比较:*P<0.05,病理显示正常对照组可见脑膜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淡、均匀,核膜、核仁清楚。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多,层次清楚,排列整齐,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均匀。基底核神经细胞数量多,排列比较均匀;模型组可见脑膜血管扩张,部分区域有出血,脑内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套。大脑皮质有灶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有较多的胶质细胞增生。变性神经细胞胞体变大,尼氏小体边集,坏死神经细胞核固縮,核仁不清,或核消失,胞浆染色深,细胞呈梭形。海马神经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层次清楚,排列整齐,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均匀。基底核神经核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见较多的变性、坏死细胞,噬神经细胞现象较多;木犀草素-7-0-D葡萄糖酸酸苷可见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大脑皮质的坏死灶中神经细胞基本消失,坏死区呈筛网状或有较多的胶质小结形成。海马神经细胞层次清楚,排列整齐,无明显变化。基底核神经核团细胞数未见明显减少,变性、坏死细胞数较少,噬神经细胞现象较少。病理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0-D葡萄糖醛酸苷对海人藻酸所致大鼠痴呆引起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均有一定改善作用。2对P-淀粉样蛋白致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2-1药物木犀草素-7-0-P-D葡萄糖醛酸苷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批号20071025,纯度与性状均为98%,黄色;A卩25-35为Sigma产品,批号20071209。2-2动物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体重28031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吉)2003-0001。2-3试验方法按参考文献fHJ制作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氯胺酮100mg/kg麻醉大鼠,将麻醉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调节固定平面使门齿比内耳连线中点低2mm,清洁头顶皮肤做正中竖切口,剥开皮下筋膜暴露顶骨,在两侧冠状缝后钻出小孔,取出碎骨屑,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海马区定位坐标前囟后3.5mm,中线外侧2.0mm,硬脑膜下2.7mm。每侧用微量注射器分别注入5pl(10pg)聚集肽的A卩25-35,5min内注完,注射后留针5min,以免拔针时药物溢出。正常组手术方法相同,注射同体积的盐水。术后牙托粉封固颅骨孔,缝合皮肤,三日内每日肌注青霉素G10万单位抗感染,在术后第3天分组,开始给药。第①组为正常组,第②组为模型组,均灌胃给蒸馏水0.5ml/100g,第③组灌胃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酸酸苷。连续给药15天后进行水迷宫试验及跳台试验,试验期间继续给药。水迷宫连续试验7天,前6天,在l、2、3、4象限四个不同的入水点,测定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及游程,第7天撤掉平台,测定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水迷宫试验结束后,进行跳台试验,并记录每只鼠5min内受到电击的次数或叫错误次数,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小时后重新做测验,此即为记忆保持测验,记录第1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5min内的错误总数。跳台试验结束后快速取脑进行病理检査,观察海马、皮层的病理变化。2-4试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O.05或P〈0.01),第3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明显降低(PO.05或PO.01),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O.05或PO.01),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縮短(PO.05);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醛酸苷组水迷宫第3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縮短(PO.05或P〈0.01),第4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縮短(PO.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台上逗留时间明显增加(PO.05或PO.01),大鼠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O.05或PO.Ol),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有明显延长(P<0.05),见表5、6、7、8。表5.木犀草素-7-O-P-D葡萄糖醛酸苷对(3-淀粉样蛋白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期(s)的影响(n=10,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本发明6015.59±10.15**14.22±11.03**15.70±11.73**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表6.木犀草素-7-O-p-D葡萄糖醛酸苷对卩-淀粉样蛋白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游程(cm)的影响(n=10,x±s)组别剂量(mg/kg)第l天第2天第3天组另IJ剂量(mg/kg)第4天第5天第6天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7.木犀草素-7-O-P-D葡萄糖醛酸苷对(3-淀粉样蛋白致老年性痴呆大鼠第7天水迷宫的影响(n=10,x±s)组别剂量平台区内平台象限内穿台次数(mg/kg)时间(s)时间(s)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表8.木犀草素-7-0-p-D葡萄糖醛酸苷对p-淀粉样蛋白致大鼠老年性痴呆的防治作用(跳台法,n=10,x±s)组别剂量第l天错第2天错误第2天错(mg/kg)误次数潜伏期(秒)误次数与模型组比较*P<0.05,**PO.01病理显示正常对照组可见皮质神经细胞数多,排列均匀,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核膜、核仁清楚,偶见嗜神经细胞现象,未见胶质小结及软化灶。海马神经细胞-.—1253.12±443.16659.59±396.46417.15±278.23*一1356.30±518,62903.45±402.26821.55士512.12601210.24±338.56710,19±386.98528.49±415.51一389.81±135.20*320.42±168.37*337.18±160.91*—842.15士310.81805.38±340.45932.50±495.3160405.44±162.15*352.50±130.58*352.83士165.38*—4.70±1.25**38.23±11.3012.55士3.17**—1.58±1.0534.24±15.605.81士2.30604.68±1.04**39.27±14.511.97±2.45**——5.62±2.57*252.50±45.78*0.48±0.21**一9.20±3.18175.23±81.243.30±1.92605.50±2.80*250.42±34.25*0.60±0.27**且Rd月常型发正模本R:Lnd月纟-纟-常型发正模本常型发正模本常型发正模本数多,层次清楚,排列整齐,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核膜、核仁清楚。模型组可见皮质神经细胞数轻度减少,排列不均匀,神经元细胞退化,核固縮,深染的坏死神经细胞较多,嗜神经细胞现象多见。海马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呈节段性丢失,神经细胞排列不整齐、层次不清,可见大量的核固缩、深染的坏死细胞。木犀草素-7-0-f5-D葡萄糖醛酸苷皮层神经细胞数多,排列均匀,核固缩,深染的坏死神经细胞较少,偶见嗜神经细胞现象。海马神经细胞排列整齐,层次清楚,神经细胞数无明显减少,偶见坏死的神经细胞。病理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0-13-D葡萄糖醛酸苷组可减轻P-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脑皮层及海马的病理损害,对p-淀粉样蛋白致大鼠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对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拟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3-1药物木犀草素-7-0-D葡萄糖醛酸苷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批号20071215,纯度与性状均为98%,黄色。3-2动物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体重28032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吉)2003-0001。3-3试验方法按文献^方法制作大鼠MCAO拟血管性痴呆模型,此方法是在线栓法所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上改良的。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禁食,仰位固定,颈部备毛,用强力碘消毒后,手术剪剪开皮肤,用蚊氏钳小心钝性分离粘膜及肌层,找到并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穿线(0号丝线)备用。结扎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在颈总动脉分叉处2mm处剪一小切口,将一端加热成球形的尼龙丝线插入,在入口处用丝线将颈内动脉及尼龙丝线轻轻结扎固定,然后继续插入尼龙丝线,至划线处(20mm)处时可感觉到有一落空感,此时再将尼龙丝线稍稍撤回至刻度(18mm)处,即完成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然后及时结扎入口处颈内动脉的丝线以固定插入的尼龙线。在手术视野内洒青霉素少许,缝合皮肤,将尼龙线留在体外约lcm。2小时后,轻轻提拉留在体外的尼龙丝线至有阻力,此时实现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假手术大鼠仅结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造模成功后,可见动物出现对侧前肢倦曲或行走转圈或行走向对侧倒的体征。术后每日给予青霉素抗感染,80万单位/kg。大鼠正常饮食饮水。术后第10日开始给药。①组为正常组,②组为模型组,均灌胃给蒸镏水0.5ml/100g,第①组为正常组,第②组为模型组,均灌胃给蒸馏水0.5ml/100g,第③组灌胃木犀草素-7-0-0-D葡萄糖醛酸苷。术后第30天,进行水迷宫练习及测试,期间一直给药。学习记忆行为学与神经功能观测具体方法各组动物在从MCAO造模后第3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测动物学习记忆行为学功能。Morris水迷宫为不锈钢的圆形水池,直径200cm,高50cm,水深30cm,水温25il'C,池壁标明4个入水点,由此将水池分为4个象限,任选其中1个象限,正中放置1个直径为llcm,高29em的平台。迷宫上方装有摄像机及录像机以及显示器连接,自动录入大鼠游泳轨迹进行分析。水迷宫试验连续7天,前6天进行定位航行试验将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上下午各一次,记录其在2min内寻找平台的时间及游泳路径。若其在2min内未找到平台,则潜伏期为120s,并由实验者用手牵引其至平台上,让大鼠停留10s,再放回笼内。第7天进行空间探索试验:将大鼠从前6天训练的入水点放入水中,记录其在2min内的游泳轨迹及时间,若其在2min内未找到平台,则潜伏期为120。并分析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游泳的时间(tP)和路径(dP)与总游泳时间(tT)和总游泳路径(dT)之比。分析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水迷宫后,断头取脑,于4%甲醛溶液中固定,送病理检测。3-4试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3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4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O.05),第7天大鼠空间探索的tP/tT及dP/dT均明显降低(PO.05或PO.01);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醛酸苷第4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縮短(P<0.05),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縮短(P0.05),第7天大鼠空间探索的tP/tT及dP/dT均明显增加(PO.05或PO.Ol),见表9、10、11。表9.木犀草素-7-O-p-D葡萄糖醛酸苷对MCAO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期(s)的影响(n=10,x±s)组别剂量(mg/kg)第1天第2天第3天正常组一44.18±20.6928.48土13.669.18±4.42*模型组一63,79±21,0742.58±14.5018.70±7.45本发明6046.23±13.1627.67±11.2213.26±9.13组另!J剂量(mg/kg)第4天第5夭第6天正常组一9.83±5.19*6.10±2.56*6.89±3.1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11.木犀草素-7-0-p-D葡萄糖醛酸苷对MCAO拟血管性痴呆大鼠tP/tT及dP/dT的影响(n=10,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病理显示假手术组可见脑膜血管正常,无扩张、充血现象。皮质神经细胞数多,排列均匀,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均匀,核膜、核仁清楚,偶见嗜神经现象。海马神经细胞数多,胞体大、核大,核仁清楚;模型组可见皮质神经细胞数减少,多数神经细胞呈固縮、深染的三角形,核膜、核仁不清,多见神经细胞空泡变性,嗜神经现象较多,可见软化灶及胶质小结形成。海马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层次不清,排列不整,噬神经细胞现象较多,多见深染、固縮的三角形细胞;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醛酸苷14组可见皮质神经细胞数无明显减少,核固缩、深染的三角形神经细胞及嗜神经细胞现象较模型组减少,未见软化灶及胶质小结。海马神经细胞数无明显减少,变性、坏死细胞比模型组少,可见嗜神经细胞现象。病理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0-0-D葡萄糖醛酸苷可不同程度地减轻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病理性变化,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4-1药物木犀草素-7-0-f3-D葡萄糖醛酸苷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批号20071025,纯度与性状均为98%,黄色。4-2动物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体重35045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吉)2003-0001。4-3试验方法根据参考文献[911]制作栓塞液,Wistar大鼠无菌自然干燥的血凝块研碎分级过筛,选直径100200目的微粒溶于生理盐水中,制成2mg/ml的悬浊液即栓塞液。按参考文献[1()]制作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用20%的乌拉糖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颈中切开皮肤,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用动脉夹暂时夹闭颈总动脉,从颈外动脉处逆行穿刺插管注入0.3ml栓塞液(正常对照组给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结扎颈外动脉,放开颈总动脉夹,使栓子通过颈内动脉进入颅内至大脑各动脉,造成多灶性脑梗塞。术后3天分组,给药。①组为正常组,②组为模型组,均灌胃给蒸馏水0.5ml/100g,第③组灌胃木犀草素-7-0-P-D葡萄糖醛酸苷。连续给药15天后进行水迷宫试验及跳台试验,试验期间继续给药。水迷宫试验连续7天,前6天,在l、2、3、4象限四个不同的入水点,测定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及游程,第7天撤掉平台,测定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及在平台象限内的逗留时间。水迷宫试验结束后,进行跳台试验,记录每只鼠5min内受到电击的次数或叫错误次数,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小时后重新做测验,此即为记忆保持测验,记录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5min内的错误次数。跳台试验结束后快速取脑固定,进行病理检查。4-4试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1天至第3天、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象限的逗留时间及平台区象限内的游程占总游程的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O.05或PO.01),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O.Ol),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减少(PO.05);与模型组比,木犀草素-7-0-P-D葡萄糖醛酸苷组第2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均不同程度地缩短(PO.05或P<0.01),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见表12、13、14、15。表12.木犀草素-7-O-p-D葡萄糖醛酸苷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期(s)的影响(n=10,x±s)组另U剂量(mg/kg)第1天第2天第3天正常组一44.33±14.6918.45±13.66*9.10±4.09*模型组一63.71±15.0732.50±10.5019.72士10.41本发明6049.34士15.4419,86±10.15*1U3±7.22*组别剂量(mg/kg)第4天第5天第6天正常组一9.14土4.23*6.10±2.56*6.89±3.15*模型组一16.48±5.3111.83±5.0514.54±5.47本发明6010.22±5.36*7.40±2.38*6.96±3.36*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表13.木犀草素-7-0-(3-D葡萄糖醛酸苷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游程(cm)的影响(n=10,x±s)组另lj剂量(mg/kg)第l天第2天第3天正常组一1012.36土408.68*526.85±332.17*255.67±128.45*模型组一1522.95±415.05939.45±391.68493.21±230.05本发明601365.74±327.72597.19±236.07*276.83±129.21*组别剂量(mg/kg)第4天第5天第6天正常组一294.51±142.95163.85±66.92*195.43±92.88*模型组一464,52±178.82312.23±121.65367.55±126.61本发明60285.35±108.53*180.75±102.78*193.2U102.12*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14.木犀草素-7-0-(3-D葡萄糖醛酸苷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老年性痴呆大鼠第7天水迷宫的影响(n=10,x±s)组别剂量平台区内平台象限内穿台次数(mg/kg)时间(s)时间(s)正常组一5.59土1.61*46.17±6.60*17.48±2.45**模型组一3.38±1.1235.87±7.129,12±3.13本发明605.46±1.31*48.53±5.79*15.60±4.09*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表15.木犀草素-7-O-p-D葡萄糖醛酸苷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大鼠老年性痴呆的防治作用(跳台法,n=10,x±s)组别剂量第l天错第2天错误第2天错(mg/kg)误次数潜伏期(秒)误次数正常组一4.32±2.33**242.43±61.54*0.72士0.35**模型组一7.87±1.24150.12±53.412.56士1.35本发明604.70±1.28*234.15±51.45*0.80±0.63*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病理显示正常组可见脑膜为正常结构,无明显扩张、充血。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数多,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淡,核膜、核仁清楚。海马神经细胞数多,排列整齐,层次清楚,胞体大、核大,核仁清楚。皮层、海马无软化灶及胶质小结;模型组可见部分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大脑皮质及基底节多发、散在灶状坏死,坏死神经细胞核固缩,染色深,核仁不清,局部区域有较多的胶质细胞增生,胶质小结形成。海马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噬神经细胞现象明显增加,局部区域神经细胞节段性坏死,坏死细胞深染,细胞核消失;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醛酸苷组均可见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大脑皮质及基底节可见多发、散在坏死灶,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有较多的胶质小结形成。海马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局部区域神经细胞节段性消失,噬神经细胞现象较多。病理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0-D葡萄糖醛酸苷14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所致大鼠痴呆的病理改变无明显减轻作用。结论在海人藻酸损伤迈内特基底核致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明显延长(PO.05或PO.01),第7天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明显降低(PO.05或PO.01),第l天跳台的错误次数及第2天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O.01);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7-0-3-D葡萄糖醛酸苷组大鼠第3天、第4天、第5天及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均明显縮短(PO.05或PO.01),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台上逗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大鼠第1天及第2天跳台错误次数明显降低(P0.05或PO.01);病理显示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醛酸苷组对海人藻酸所致大鼠痴呆引起的脑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P-淀粉样蛋白致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O.05或PO.01),第3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明显降低(P〈0.05或P〈0.01),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O.05或PO.Ol),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缩短(PO.05);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7-0-0-D葡萄糖醛酸苷组水迷宫第3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縮短(P0.05或PO.Ol),第4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縮短(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台上逗留时间明显增加(PO.05或PO.01),大鼠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O.05或P<0.01),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有明显延长(PO.05);病理显示木犀草素-7-D葡萄糖醛酸苷组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3-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脑皮层及海马的病理损害,对p-淀粉样蛋白致大鼠老年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拟血管性痴呆模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3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4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O.05),第7天大鼠空间探索的tP/tT及dP/dT均明显降低(P<0.05或PO.01);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7-0-P-D葡萄糖醛酸苷组第4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縮短(PO.05),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縮短(P〈0.05)'第7天大鼠空间探索的tP/tT及dP/dT均明显增加(PO.05或PO.01);病理显示木犀草素-7-0-0-D葡萄糖醛酸苷均可减轻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病理性变化,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1天至第3天、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象限的逗留时间及平台区象限内的游程占总游程的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O.05或P《.01),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1),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减少(PO.05);与模型组比,木犀草素-7-0-e-D葡萄糖醛酸苷组第2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均不同程度地缩短(P<0.05或PO.Ol),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病理显示木犀草素-7-0-P-D葡萄糖醛酸苷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所致大鼠痴呆的病理改变无明显的减轻作用。在大鼠脑原代神经细胞培养实验,木犀草素-7-0-D葡萄糖醛酸苷对过氧化氢(H202)及氯化钾(KC1)所致大鼠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为纯中药制剂,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治疗痴呆疾病效果显著o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以木犀草素-7-0-3-D葡萄糖醛酸苷作为主要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医药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性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制成适用于临床上使用的不同剂型的药物组合物,例如将其配制成可供静脉内、肌肉内、腹腔内、皮下、脑脊髓腔内等注射给药的注射剂,或者制成适于口服给药的片剂、颗粒剂、滴丸、冲剂、液体制剂、粉末剂、丸剂、胶囊剂和悬浮剂,以及适用于局部给药的喷雾剂、气雾剂、霜剂、软膏和栓剂。本发明公开的用于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是由0.1-100%的木犀草素-7-o-e-D葡萄糖醛酸苷和99.9-0%药用辅料组成药物制剂。为了制备适于胃肠道外途径要的溶液剂,例如可使用蒸馏水、注射用水、等渗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或者低溶液(例如1-lOOmM)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作为载体或赋形剂。为了制备适于口服给药的片剂、粉末剂、悬浮剂或胶囊剂,可以使用蔗糖、半乳糖、玉米淀粉、明胶、脂质、微晶纤维素、滑石粉等作为载体或赋形剂。在这些适于口服给药的制剂中,还可含有其他适当的添加剂,例如增溶剂、崩解剂、润滑剂、吸收促进剂、防腐剂、矫味剂、稀释剂、吸附剂、赋形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着色剂等。最好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制成给药途径是静脉内或肌肉内注射适于这些给药途径的注射液,例如注射剂、冻干粉针剂等。权利要求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在制备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2、木犀草素-7-0-5-D葡萄糖醛酸苷制备的抗痴呆疾病药物包括药物学上的任何剂型。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新的医药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制剂为纯中药制剂,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效果显著。文档编号A61P25/28GK101301302SQ20081005087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25日优先权日2008年6月25日发明者姜瑞芝,睢大员,陈英红,高其品申请人: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华玉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