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tr3受体诱导剂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53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tr3受体诱导剂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品和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TR3受体诱导剂 中的应用。TR3(Nur77)是由立早基因NR4A1编码的核受体。其在细胞浆合成后,进入核内作 为转录因子,通过其中央的DNA结合域与特定的DNA八聚体序列——Nur77/NGFI-B结合反 应元件相互作用,或与视黄醇受体RXR形成异源二聚体,结合到DNA应答元件上,调控靶基 因的转录活性,在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发挥重要作用。TR3家族成员的结构都具有核 受体的典型特征N端的转录激活区AF1,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C端配体结合区。许多外 界信号,包括各种生长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血清生长 因子)、钙离子载体、KC1、佛波酯、视黄酸家族、Tax蛋白等都能够刺激细胞,诱导或抑制TR3 的表达。TR3不但可以介导多种人肿瘤细胞的凋亡,并与多种癌症相关。TR3也是肝炎病毒 蛋白作用的靶分子之一,肝炎病毒蛋白对于TR3转录因子蛋白正常调节功能的干扰,与慢 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另外,TR3亚家族成员在血管 壁高表达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病,Nur77调控基因转录激活参与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何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值;可以推测,Nur77位于细胞核内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位于细胞核 外时转录激活功能被抑制,可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因此,调控核受体TR3表达的 化合物,可能在核受体TR3相关的癌症、肝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显示出 广阔的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 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的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作为制备TR3受体诱导剂的用途。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具有如式(I)
所述结构的双苯吡酮类化合物 其中 R1 为 OH 或 OCH3 ;R2 为 H、OCH3 或取代基团 D ;R3 为 H、OH 或 OCH3 ;R4 为 H、OH、 取代基团D、取代基团E或取代基团F ;R5为H、0H、0CH3或取代基团F,R6为H、OH或OCH3, R7 为H、OH或OCH3, R8为H、OH、OCH3、取代基团C、取代基团D或取代基团F,且R2和R3间连接
背景技术
取代基团A,R3和R4间连接取代基团B, 所述双苯吡酮类化合物为1,6,7_三羟基-2-(3_甲基丁 _2_烯)_3_甲氧 基 _8_(3_ 羟基-3_ 甲基丁基)-双苯吡酮(l,6,7-trihydroxy-2-(3-methylbut-2-en yl)-3-methoxy-8-(3-hydroxyl-3-methylbuty1)-xanthone, CF-I,如式 1 所不)、1,3,
7-三羟基-2-(3-甲基丁 -2-烯)-8- (3,7- 二甲基辛-2,5- 二烯)-双苯吡酮(1,3,7_t rihydroxy-2- (3-methylbut-2-enyl)(3,7-dimethylocta-2,5-dienyl)-xanthone, CF-2,如式2所示)、1,2-甲氧基-3,7,8-三羟基-双苯吡酮(1,2_dimethoxy-3,7,
8-trihydroxy-xanthone,CF-3,如式 3 所示)和 1,7_ 二羟基 _4-(3,7_ 二 甲基辛-2,6-二 烯)-5' -(1-羟基-1-甲基乙基)_4',5' -二氢呋喃[2',3' :3,2]_双苯吡酮(1, 7-dihydroxy-4-(_3,7-dimethylocta_2,6-dienyl)_5 ‘ -(l-hydroxy-1-methylethyl)-4',5' -dihydrofuro[2',3' :3,2]_xanthone,CC-1,如式 4 所示)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操作步骤将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
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或红芽木(Cratoxylum formosum subsp. pruniflorum)
的干燥茎粉碎成粗粉,浸入提取溶剂中冷提或在提取溶剂中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或离心除 去不溶物,再对所得提取溶液进行减压浓缩,分离得到如式(I)所述结构的双苯吡酮类化
合物。所述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为60%乙醇;所述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所述提取时间 为6小时;所述分离是采用层析分离法和/或萃取法进行分离。所述组合物中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 3-16. 7%。上述的组合物在制备TR3受体诱导剂中的应用。上述的组合物作为TR3受体诱导剂可应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癌症、肝炎或动脉粥 样硬化的食品或医药品。所述TR3受体诱导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制成散剂、片剂、胶囊剂、丸剂、 栓剂、滴丸剂、肠溶剂、注射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酊剂、膏剂或喷雾剂。如式(I)所述结构的双苯吡酮类化合物或者选择其中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 合物以不同比例进行组合,使之与适宜的赋形剂相结合,按照常规方法制成的散剂、片剂、 胶囊剂、丸剂、栓剂、滴丸剂、肠溶剂、注射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酊剂、膏剂、喷雾剂等剂 型,用于制备TR3受体诱导剂及制备预防或治疗TR3相关疾病,如血管疾病、癌症或糖尿病 的食品或医药品。口服给药制成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常用剂型时,可以选择淀粉、乳糖、蔗 糖、甘露糖、羟甲基纤维素等作为赋形剂。除赋形剂外,还可以使用月桂醇硫酸钠、硬脂酸 镁、滑石粉等作为润滑剂,糊精、结晶纤维素、玉米淀粉、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拉伯胶等 作为粘合剂,马铃薯淀粉、羟己基纤维素作为崩解剂。此外,还可以制成糖浆剂、乳剂、混悬 剂等。对于这些剂型,可加入矫味剂。外用剂型包括栓剂、软膏剂、外用散剂、喷雾剂、灌肠剂、乳剂等。这里所使用的固 体或液体添加剂是在本技术领域内经常使用的。对于软膏剂,选用由水、脂肪油、羊毛脂、凡 士林、甘油、蜂蜡、石蜡、树脂、高级醇、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疏水性基质或亲水性基质等在内 的添加剂。制成注射剂时,一般是用注射用蒸馏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水溶液、注射用植物油、 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必要时,可以加入适宜的等张剂、助溶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了双 苯吡酮类化合物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诱导TR3受体表达的作用,可作为TR3受体诱导 剂,并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癌症、肝炎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食品或医药品,或将上述 组合物与其他确有相关用途的化合物、提取物混合,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癌症、肝炎或动脉 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食品或医药品。


图1是红芽木中化合物CF-I CF-16 (10 μ Μ)的TR3转录活性图。图2是黄牛木中的化合物CC-I CC-5 (10 μ Μ)的TR3转录活性图。图 3 是红芽木中化合物 CF-I CF-3、CF-5 CF-8、CF-10、CF-13、CF-14、 CF-16 (1 μ Μ)的TR3转录活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 从红芽木中提取分离双苯吡酮类化合物取红芽木(Cratoxylum formosum subsp. pruniflorum)的干燥莲 5. Okg,粗碎后, 用8倍量60% (V/V)乙醇-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两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得到总 浸膏(675. Og)。取红芽木总浸膏(600g)溶解于适量水中,过滤,取滤液经大孔树脂HP-20 开放柱色谱,乙醇-水梯度洗脱。分别减压回收,得水洗脱部分(157.3g),40% (ν/ν)乙 醇-水洗脱部分(257. Og),以及90% (ν/ν)乙醇-水洗脱部分,此部分为红芽木总双苯吡 酮部位(CF,157. Og)。取90% (ν/ν)乙醇-水洗脱部分CF(117. Og),采用硅胶开放柱色谱,环己烷-乙 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8个馏分。馏分Fr.4(环己烷-乙酸乙酯v/v,9 1洗脱部分, 4. Og),经Si^phadex LH-20柱色谱,氯仿-甲醇(4 1)洗脱后,再经硅胶开放柱色谱, 环己烷-丙酮(8 2)洗脱,得到8个子馏分(Fr. 4-1 Fr. 4-8)。子馏分Fr. 4-5和 Fr. 4-6分别经S印hadexLH-20柱色谱,氯仿-甲醇(4 1)和氯仿-甲醇(1 1)洗脱 得到化合物 CF-12 (14. 2mg)和 CF-5 (12. 8mg)。子馏分 Fr. 4-7 经 S印hadex LH-20 柱色 谱,环己烷-二氯甲烷(1 1)洗脱,及硅胶开放柱色谱,氯仿-甲醇洗脱及重结晶得到 化合物 CF-10 (15. 6mg), CF_9(12. 6mg),CF-15 (11. 6mg),CF-Il (22. 5mg),CF_2(15. 3mg) CF-16 (10. 3mg)和 CF-8 (11. 7mg)。子馏分 Fr. 4-8 经 S印hadex LH-20 柱色谱,氯仿-甲醇 (1 1)洗脱,得到化合物CF-4(26.6mg)馏分Fr.6(环己烷-乙酸乙酯v/v,8 2洗脱 部分,8. Og),经硅胶开放柱色谱,环己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8个子馏分(Fr. 6-1 Fr. 6-8)。子馏分Fr. 6-3(9 1洗脱部分)经S印hadex LH-20柱色谱,环己烷-二氯 甲烷(1 1)洗脱得到化合物CF-l(180.0mg)。子馏分Fr.6_4(8 2洗脱部分)经 Sephadex LH-20柱色谱,氯仿-甲醇(3 2)洗脱,及硅胶开放柱色谱,氯仿洗脱得到化 合物 CF-6 (31. 5mg),CF-13 (21. 6mg),子馏分 Fr. 6-7 (8 2 洗脱部分)经 S印hadex LH-20 柱色谱,氯仿-甲醇(3 2)洗脱,及硅胶开放柱色谱,氯仿-甲醇(100 0,100 1)洗 脱,得到化合物CF-3 (9. 4mg)和CF-14 (13. 2mg)。子馏分Fr. 6-8 (乙酸乙酯洗脱部分)经 Sephadex LH-20柱色谱,氯仿-甲醇(3 2)洗脱,得到化合物CF-7 (14. 7mg)。通过理化常数和现代波谱学手段(MS、NMR),结合文献相关数据,鉴定了它们的结
构,如下所示。 注有*者为新化合物。化合物CF-I,黄色粉末,氯化铁显色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UV(MeOH)
λ — (log ε ) 206(4. 73),235 (4. 57),263 (4. 59),321 (4. 34) ,374(4. 15) nm ;IR(KBr) Vmax 3349 (OH),2914,1618 (C = 0) , 1481, 1292, 808cm_1, HR-ESI-MS 给出 m/z 427. 1748[M-Hr(calcd for C24H27O7,427. 1762),推测分子式 C24H28O7,计算不饱和度为 11。1H-WrGOOMHz, in acetone_d6)图谱中,δΗ13·75(1Η,s,1-0Η)提示为氢键缔合 的羟基氢信号,δΗ6. 80 (1Η, s, Η-5),6·46(1Η,s, H-4)为两个芳香氢信号,δ Η3· 96 (3H,s, 3-0CHs)为一组甲氧基氢信号,一组氢信号 δΗ3. 31(2H,d,J = 7. 2Ηζ,Η-1' ),5. 22(lH,t, J = 7. 2Hz H-2' ),1.64(3H,s,H-4' ),1. 78 (3H,s,H_5')提示为一组异戊烯基取代基。 另一组氢信号 δΗ3· 48(2H,t,J = 7· 2Hz,H-l〃 ),1. 88 (2H,t,J = 7. 2Hz,H_2 〃 ), 1. 30 (6H, s,H-4",H-5")提示为一个3-羟基-3-甲基-丁基取代基。13C-NMR(100MHz,in acetone-cQ图谱中共显示23根谱线,其中一条从高度可知为 两个碳信号的重叠,结合DEPT135可知,包括1个羰基碳信号(δ。183. 1),11个sp2杂化季 碳信号(δ c164. 4,160. 5,156. 2,154. 0,153. 4,141. 4,131. 4,131. 1,112. 0,111. 5,104. 3), 3个sp2杂化叔碳信号(δ c 123. 4,101. 1,89. 7),1个连氧季碳信号(5C 71. 2),3个亚甲基 碳信号(Sc 44. 1,22. 5,21. 9) 4个甲基碳信号(Sc 29. 6 X 2,25. 8,17. 8),1个甲氧基信号 (δ c 56. 4)。综合以上UV,IR,1H-NMR, 13C-NMR数据,分子式和不饱和度推测该化合物为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含有3个羟基取代基和两个C-5单元取代基,及一个甲氧基取代基。在HMBC图谱中,缔合羟基氢信号δΗ 13. 75 (1-0Η)与碳信号160. 5 (C-I), 111. 5 (C-2),104. 3 (c-9a)相关,及异戊烯基的亚甲基氢信号δ Η 3. 31 (H-I')与碳信号 C-l,C-2,164.4(C-3)相关,确定该异戊烯基连接在C_2位。甲氧基氢信号δΗ 3. 96 (3_0CH3) 与C-3相关,确定该甲氧基连接在C-3位。芳香氢信号δ H 6. 46 (Η-4)与C_3,C-2, C-9a, 156.2(C-4a)相关,确定其连接在C-4位。剩下的六个芳香碳信号(δ e 154.0,153.4, 141. 4,131. 1,112.0,101. 1)为另一个苯环上的碳信号。亚甲基氢信号δΗ 3·48(Η_1"), 1.88(Η-2")与碳信号5C 131. I(C-S)相关,芳香氢信号δΗ 6. 80 (Η-5)与碳信号5C 154. 0 (C-IOa),153. 4 (C-6),141. 4 (C-7) ,112.0 (C_8a),确定该芳香氢 H-5 位于碳信号 δ0131. I(C-S)的对位,考虑到Η-5的化学位移值,确定其连接在C-5位。故该化合物被鉴 定为1,6,7-三羟基-2-(3-甲基丁 -2-烯)-3_甲氧基-8-(3-羟基-3-甲基丁基)-双苯 吡酮,经SciFinder网络检索,未发现相关报道,表明这是一个新化合物。1H-NMR和13C-NMR 数据见表1。其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CF-2,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色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UV(MeOH) Amax (log ε ) 205(4. 55) ,241 (4. 54) , 265 (4. 48) ,316(4. 24) , 379 (3. 77) nm ;IR(KBr)Vmax 3414,2923,1645,1458,1167,820cm-1 ;HR-ESI-Q-TOF-MS 给出 m/z 447. 2184[M-H]"(cacled fOrC28H31O5,447. 2177),推测分子式C28H32O5,计算不饱和度为13。1H-WrGOOMHz, in CDCl3)图谱中,δΗ 13. 65 (1Η, s,1-0Η)提示为氢键缔合的羟 基氢信号,两个相互耦合的芳香氢信号δΗ 7. 13 (1Η, d,J = 8.8Hz,Η-6),7.08 (1Η,d,J = 8. 8Hz,,H-5)提示一个邻位四取代的苯环存在,另一个芳香氢信号δΗ 6. 22 (1Η, s, Η-4)提 示一个五取代的苯环存在,一组氢信号、3. 41 (2H,d,J = 7.0Hz,H-I' ),5. 29 (lH,t,J = 7. ΟΗζ,Η-2' ),1· 74(3H,s,H-4' ),1. 83 (3H,s,H_5 ‘)提示为一组异戊烯基取代基。另一 组氢信号 δΗ 4. 24(2H,d,J = 6. 6Hz,H-l〃 ),5. 27 (1H,t,J = 6. 6Hz,H_2 〃),2. 06(2H,m, H-4〃),2. 09(2H,m,H-5〃),5. 04 (1H,t,J = 6. 4Hz,H_6 〃)1. 64 (3H,s,H_8 〃 ), 1. 86 (3H, s,H-9" ),1.57(3H,s,H-10〃 )提示为一个 3,7-二 甲基辛-2,6-二烯基取代基。13C-WR(100MHz,in CDCl3)图谱中共显示28根谱线,结合DEPT135可知,包括1个 羰基碳信号(δ c 183. 2),12 个 Sp2 杂化季碳信号(δ c 161. 9,160. 4,154. 9,151. 7,150. 9, 138. 1,134. 4,131. 8,127. 2,118. 3,108. 9,103. 8),6 个 sp2 杂化叔碳信号(δ c 123. 9, 123. 4,121. 7,121. 6,116. 4,93. 0),4 个亚甲基碳信号(δ c 39. 7,26. 4,25. 7,21. 4),5 个甲 基碳信号(S c25. 7,25. 5,17. 8,17. 6,16. 3),综合以上 UV,IR, 1H-NMR, 13C-NMR 数据,分子式 和不饱和度推测该化合物为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含有3个羟基取代基,一个C-5单 元取代基,及一个C-IO单元取代基。
在HMBC图谱中,缔合羟基氢信号δΗ 13. 65 (1-0Η)与碳信号Se 160. 4 (C-I), 108. 9 (C-2),103. 8 (C-9a)相关,及异戊烯基的亚甲基氢信号δ Η 3· 41 (H_l ‘)与碳信号 C-I, C-2,161.9(C-3)相关,确定该异戊烯基连接在C_2位。芳香氢信号δΗ 6. 22 (Η_4)与 碳信号C-3,155. 0 (C-4a),108. 9 (C-2),C-9a相关,确定其连接在C-4位。亚甲基氢信号δ Η 4.24(Η-1")明显的向低场位移,提示3,7_ 二甲基辛-2,6-二烯基可能连接在C-8位,通 过H-1"与碳信号150. 9(C-7),120. 2(C-8),118. 3(C-8a)的HMBC相关也可以确证。芳香 氢信号Sh 7. 13(H-6)与碳信号C-7,C-8相关,确定其连接在C-6位。故该化合物被鉴定 为1,3,7-三羟基-2- (3-甲基丁 -2-烯)-8- (3,7- 二甲基辛-2,5- 二烯)-双苯吡酮,经 SciFinder网络检索,未发现相关报道,表明这是一个新化合物。1H-NMR和13C-NMR数据见 表1。其结构式如下 表1 匪R Data of CF-Iand CF-2 (400MHz for 1H WR) aMeasured in. acetone_d6 bMeasured in chloroform-d” c Siganls may be interchangeable in each column.化合物CF-3,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色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的存在。UV(MeOH) λ —(log ε ) 205 (4. 78) , 238 (4. 50) , 269 (4. 41) , 281 (4. 09) , 309 (4. 23) , 372 (4. 23) nm ;IR(KBr)vmax3435,1619,1473,1293,1081,782CHT1 ;HR-ESI-Q-T0F-MS 给出 m/z 303. 0509 [M-H]_(cacled for C15H11O7, 303. 0510),推测分子式 C15H12O7,计算不饱和度为 10。 1H-NMR 谱(400MHz,in acetone_d6)中,δΗ 13. 26 (1Η,s,8-0Η)提示为氢键缔合的羟基氢信 号,两个相互耦合的芳香氢信号δΗ 7. 24,6. 79 (1Η, each, d, J = 8. 8Hz, H-6and H_5),提示 一个1,2,3,4-四取代苯环的存在,另外一个芳香氢信号δΗ 6. 73 (1Η, s, H_4)提示一个五 取代的苯环存在,δΗ 3.97、3.90(3H,each,s,3_0CH3)为两个甲氧基氢信号。在HMBC图谱中,缔合羟基氢信号δΗ 13. 26 (8-0Η)与碳信号Se 148. 9 (C-8), 141. 0(C-7),109. 5 (C-Sa)相关,及芳香氢信号δΗ 7.24(Η_6)与碳信号C_8,C_7相关,确 定相互耦合的芳香氢信号H-6和6.79(H-5)基连接在C_6,C_5位。两个甲氧基δΗ 3.97、 3. 90(3H,each,s,3-0CH3)的碳化学位移分别为δ 62. 1、61. 6,推测它们的邻位都有取代基, 同时根据Η-4 ( δ 6. 73)的化学位移值,最终确定该结构为1,2-甲氧基-3,7,8-三羟基-双 苯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2,其结构式如下表 2 NMR Data (400MHz for 1H, in acetone_d6) 化合物CF-4,棕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363 [M-H]、提示分子量为 364。结合 1H-NMR 和 13C-NMR 数 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23H24O4,计算不饱和度为12。与文献(Phytochemistry,1992,31 (1), 313-316)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3,5_三羟基-4-(3,7-二甲基 辛-2,5-二烯)-双苯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3。其结构式如下 表3 NMR Data (400MHzfor 1H, in CDC13+CD30D) 化合物CF-5,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395 [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396。结合1H-WR和13C-WR数据,推 测其分子式为C23H24O6,计算不饱和度为12。与文献(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4,12,1947-1953)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3,6,7-四-羟基-2, 4-二(3-甲基丁基-2-烯)-双苯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4。其结构式如下 表 4 NMR Data (400MHz for1H, inacetone_d6)
化合物CF-6,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395 [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396。结合 1H-NMR 禾口 13C-匪R 数据, 推测其分子式为C23H24O6,计算不饱和度为12。与文献(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8,46,688-693)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3,6,7-四羟基-2,8-二 (3-甲基丁基-2-烯)-双苯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5。其结构式如下 表 5 NMR Data(400MHz for 1H, in acetone_d6) 化合物CF-7,淡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341 [Μ-ΗΓ,ESI-MS (positve)给出 m/z 343 [M+H]+,提示分子量 为342。结合1H-NMR和13C-NMR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19H18O6,计算不饱和度为11。与文献 (Phytochemistry,1996,43 (2),513-520)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 6-二羟基-5-甲氧基-4,5-二氢-4,4,5-三甲基呋喃[2' ,3' :3,4]-双苯吡酮。1H-NMR 和13C-NMR数据见表6。其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CF-8,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341 [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342。结合 1H-NMR 和 13C-NMR 数 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19H18O6,计算不饱和度为11。与文献(Phytochemistry,1972,ll(6), 2089-2092.)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5,6_三羟基-3-甲氧 基-4- (2-甲基丁基-3-烯-2-基)-双苯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6。其结构式如 下 表 6 NMR Data of CF_7and (400MHz for 1H NMR, in acetone_d6)
a =Measured in Acetone-d6, b Measured in CDC13+CD30D化合物CF-9,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257 [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258。结合 1H-NMR 和 13C-NMR 数 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14HltlO5,计算不饱和度为10。与文献(Phytochemistry,1998,49(7), 2159-2162)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7_ 二羟基-8-甲氧基-双苯吡 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7。其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CF-10,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negative)给出 m/z 258[Μ-ΗΓ,515[2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258。结合1H-NMR 和 13C-NMR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14HltlO5,计算不饱和度为10。与文献(Planta Medica, 1999, 65 368-371)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6- 二羟基-5-甲氧基-双苯 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7。其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CF-11,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273 [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274。结合 1H-NMR 和 13C-NMR 数 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14HltlO6,计算不饱和度为10。与文献(Phytochemistry,1996,42(4), 1195-1198)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4,7-三羟基-8-甲氧基-双苯 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8。其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CF-12,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287 [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288。结合1H-WR和13C-WR数据,推 测其分子式为C15H12O6,计算不饱和度为10。与文献(Phytochemistry 1993,33,809-812)中 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6_ 二羟基-7,8-二甲氧基-双苯吡酮。1H-NMR 和13C-NMR数据见表8。其结构式如下 表8 匪R Data of CF-Il and CF_12(400MHz for 1H WR) a =Measured in Acetone-d6, b Measured in CDC13+CD30D.化合物CF-13,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色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273 [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274。结合1H-WR 和13C-WR 数据, 推测其分子式为C14HltlO6,计算不饱和度为10。与文献(Planta Medica,2002,68,49-54)中 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3,6_三羟基-5-甲氧基-双苯吡酮,。1H-NMR 和13C-NMR数据见表9。其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CF-14,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色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257 [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258。结合1H-WR和13C-WR数据,推 测其分子式为C14HltlO5,计算不饱和度为10。与文献(Acta Chemica Scandinavica SeriesB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1987, B41 (3), 210-212)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5- 二羟基-6-甲氧基-双苯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9。其
结构式如下

表9 匪R Data of CF_13and CF-14(400MHz for 1H)
:Measured in DMS0_dfi, :Measured in Acetone_dfi化合物CF-15,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227 [Μ-ΗΓ,455 [2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228。结合 1H-NMR 和13C-NMR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13H8O4,计算不饱和度为10。与文献(Journal of ChemicalCrystallography,2005,35 (1),23-25)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 为1,7-二羟基-双苯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10。其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CF-16,黄色粉末,三氯化铁显示呈阳性,提示有酚羟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给出 m/z 243 [Μ-ΗΓ,提示分子量为 244。结合 1H-NMR 和 13C-NMR 数 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13H8O5,计算不饱和度为10。与文献(Phytochemistry,1996,42(4) 1195-1198)中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4,7-三羟基-双苯吡酮。1H-NMR 和13C-NMR数据见表10。其结构式如下 表 10 匪R Data of CF_15and CF-16 (,400MHz for 1H) a =Measured in CDC13+CD30D,b Measured in Acetone-d6.实施例2 从黄牛木中提取分离双苯吡酮类化合物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的干燥茎(6Kg), 用60% (V/V)乙醇-水加热回流提取,浓缩提取物,分别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等体 积萃取3次,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即黄牛木总双苯吡酮部位(142. 5g),经硅胶柱色谱,环 己烷-丙酮(98 2-0 100)梯度洗脱,得到10个子馏分(Fr. 1 Fr. 10)。从子馏分 Fr. 2 (95 5洗脱部分,1.9g),中析出结晶,过滤后,在环己烷-丙酮中经过重结晶得到化 合物 CC-5(187mg)。子馏分 Fr.4(9 1 洗脱部分,17. 5g),Fr. 5 (85 15 洗脱部分,9. 6g)和 Fr. 6中的不溶物在甲醇中重结晶得到化合物CC-3(210mg),CC_4(830mg)和CC_2(145mg)。 子馏分Fr.3(9 1洗脱部分,14. 7g)经硅胶中低压柱色谱,环己烷-丙酮(9 1-7 1) 梯度洗脱得到9个子馏分(Fr. 3-1 Fr. 3-9)。子馏分Fr. 3-7 (7 1洗脱部分,630mg)中 析出结晶,过滤后得到化合物CC-I (67mg)。通过理化常数和现代波谱学手段(MS、NMR),结合文献相关数据,鉴定了它们的结
构,如下所示。
18 注有*者为新化合物。化合物CC-1,黄色粉末,[a]o +9.0 (c 0. 568,acetone)。UV(CH30H)入 max(log e ) 378 (3. 68),323 (4. 08),266 (4. 40),241 (4. 36),231 (4. 39),204 (4. 38) ;IR(KBr) vmax3283cm_1 提示结构中有羟基存在,leeScnf1提示结构中有羰基存在。ESI-MS (positive)、给出m/ z487 [M+Na]+,ESI-MS (negative)给出 m/z 463 [M-HF,推出化合物分子量为 464。HR-TOF-MS 给出m/z 487. 2083([M+Na]+,计算值为487. 2097),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28H3206,计算其不 饱和度为13。'H-NMR(400MHz, in DMS0_d6)显示32个氢信号,结合HSQC图谱,确认其中含1 个缔合合酚羟基氢信号S 12. 96 (1H,s),1个酚羟基氢信号S 9. 91 (1H,s),1个羟基氢信 号 8 4. 68 (1H, s),3 个芳香氢信号[8 7. 38 (1H, d, J = 9. 0Hz),7. 38 (1H, d, J = 3. 0Hz), 7. 25 (1H, dd,J = 9. 0,3. 0Hz) ],2 个烯次甲基氢信号[S 5. 20 (1H, brt),8 4. 94 (1H, brt)], 1个连氧次甲基氢信号[6 4. 70 (1H, m)],4组亚甲基氢信号[6 3. 30 (2H, m),3. 07 (2H,m), 1. 95 (2H, m),1. 89 (2H, m) ],5 组甲基氢信号[Sl.77 (3H, s),8 1. 46 (3H, s),8 1. 43 (3H, s), 1. 17 (3H, s),8 1. 10 (3H, s) ]。13C_WR(100MHz,in DMS0_d6)图谱共显示 28 根谱线, 结合DEPT135和HSQC图谱可知包括1个羰基碳信号(S 179. 9),11个sp2杂化季碳信号 (8 165. 4,154. 7,154. 2,153. 8,148. 9,134. 6,130. 5,120. 0,107. 1,102. 7,101. 1),其中 5 个为连氧季碳,5个sp2杂化叔碳信号(8 124. 2,123. 9,121. 5,118. 7,107. 8),1个连氧季碳 信号(5 70. 1),1个连氧叔碳信号(5 91. 1),4个亚甲基碳信号(5 38. 9,26. 2,25. 9,21. 4) 5 个甲基碳信号(6 26. 1,25. 2,24.0,17. 3,15. 8)。综合1H-NMR、13C_NMR数据、分子式和不饱 和度,可以推测该化合物为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含有三个羟基。iH-NMR图谱中在6 12. 96 (1H, s,1-0H)处存在一个缔合羟基信号,6 9. 91(1H, s, 7-0H)处存在一个游离酚羟基信号,HMBC谱中S9.91/C-6,C-7,C-8的相关证明了它连接在 C-7 上。在 8 7. 38 (1H, d, J = 9. 0Hz,H-5),7. 25 (1H, dd, J = 9. 0,3. 0Hz,H_6)和 7. 38 (1H, d,J = 3.0Hz,H-8)处三个芳香质子信号表明结构中的一个苯环具有ABX偶合系统。HMBC 谱中 5 7. 38/C-6, C-7, C_8a,C-10a, 7. 25/C-7,C_8,C-10a, 7. 38/C-6,C-7, C_9,C_8a,C-10a的相关证明了它们应归属为H-5,H-6和H-8。咕和13C-NMR图谱中6 H3. 07(2H,m,H-4' )/ c 26. 2 (C-4 ' ),4. 70(1H,m,H-5' )/91. 1 (C-5 ' ),1. 17 (3H,s,H_7 ' )/26. 1 (C-7 '), 1. 10 (3H, s, H-8' )/24. 0(C-8' ), 6 c 70. l(C-6' ), 8H 4.68(1H, s,6' _0H)表明结构 中存在一个五碳单元。HMBC谱中可见下列相关H-4' /C-2,C-6',H_5' /C_3,H_7' / C-5',C-6',C-8',H-8' /C-5',C_6',C_7'和 6' -0H/C-6'由此可推断出这个五碳 单元是一个连接着1-羟基-1-甲基乙基取代基的二氢呋喃环片段,二氢呋喃环连接在双苯 吡酮母核的C-2和C-3上,1-羟基-1-甲基乙基连接在二氢吡喃环的C-2'上。咕和13C-NMR 图谱中 SH 3. 30(2H,m,H-l〃 ) / 8 c 21. 4(C-1" ), 5. 20(lH,br t,H_2" )/121.5(C_2"), 1. 89 (2H, m, H-4 “ )/38.9(C_4 “ ),1. 95 (2H,m,H_5 “ )/25.9(C_5 “ ) ,4. 94 (1H, br t, H-6 “ )/123.9(C-6 “ ),1.46 (3H,s,H_8 “ )/25.2(C_8 “ ),1.77(3H,s, H-9 “ )/15. 8(C-9 “ ),1. 43(3H,s,H-10 “ )/17.3(C_10 “ ),8 c 134. 6 (C-3 “), 130. 5 (C-7")表明结构中存在一个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取代基。并根据HMBC谱 中H-1 “与C-3,C-4和C-4a相关推断其连接在C-4上。综合HSQC和HMBC图谱,对该化合物的全部碳信号和氢信号进行了归属。经 SciFinder网络检索,未发现相关报道,表明这是一个新的的双苯吡酮类化合物,命名为1, 7-二羟基-4-(3,7-二甲基辛-2,6-二烯)-5' _(1_羟基-1-甲基乙基)_4' ,5' 二氢呋 喃[2' ,3' :3,2]_双苯吡酮,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11,其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CC-2,黄色固体。UVX =。H nm 366,322,259,243,203。IR(KBr) vmax3349cm"1提示结构中有羟基存在,1645cm"1提示结构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 给出 m/z 465[M+H]+,ESI-MS (negative)给出 m/z 463 [M-H]、推出化合物分子量为 464。 结合i-NMR和13C-NMR数据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28H3206,计算其不饱和度为13。与文献 (Phytochemistry, 2006,67,470-474)报道的数据进行比较,基本一致。故该化合物被鉴定 为雀笼木酮B,cochinchinone B。i-NMR和13C_NMR数据见表11,其结构式如下
20 Measured in DMS0_d6, bMeasured in acetone_d6.化合物CC-3,黄色针晶,UVX nm: 383,381,317,267,235,202。IR(KBr)vmi3282CHT1提示结构中有羟基存在,1644CHT1提示结构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给 出 m/z 403[M+Na]+,ESI-MS (negative)给出 m/z 379 [M-H]、推出化合物分子量为 380。 结合i-NMR和13C-NMR数据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23H2405,计算其不饱和度为12。与文献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96,44,232-234)报道的数据比较,基本一 致,故该化合物被鉴定为1,3,7_三羟基-2,4-二(3-甲基丁基-2-烯)-双苯吡酮。i-NMR 和13C-NMR数据见表12,其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CC-4,黄色针晶,UVX nm :363,316,260,243,204。IR(KBr)vmax 3356cm—1提示结构中有羟基存在,1648CHT1提示结构中有羰基存在。ESI-MS (positive)给出 m/z 433[M+Na]+,ESI-MS(negative)给出 m/z 409[M-HF,推出化合物分子量为 410。结合 i-NMR和13C-NMR数据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24H2606,计算其不饱和度为12。与文献(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6,20,1332-1337)报道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该化合物被鉴定 为印度尼西亚藤黄酮B,dulcisxanthone B。W-NMR和13C_NMR数据见表12,其结构式如下 表12 NMR data of CC_3and CC_4(400MHz for NMR,in acetone_d6), 化合物CC-5,黄色方晶,UV(CH30H)nm 314, 258, 243, 204 ;IR(KBr)vmax 3402cm-1 提示结构中有羟基存在,1600CHT1提示结构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给出m/z 447[M+Na]ESI-MS(negative)给出 m/z 423[M-H]、推出化合物分子量为 424。结合1H-WR 和13C-NMR数据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25H2806,计算其不饱和度为12。与文献(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1970,23,2539-2543)报道的数据比较,基本一致,故该化合物被鉴 定为倒捻子素,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13,其结构式如下 表 13 NMR data of CC—5 (400MHz for NMR, in acetone_d6)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得的双苯吡酮类化合物对TR3mRNA表达的影响本实施例采用RT-PCR进行分析。NIH-H460肺癌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 (5X 105cells/well),贴壁培养过夜,并且饥饿12h后,加药培养。按总RNA提取试剂盒说明 提取并纯化细胞系的总RNA。并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说明将细胞总RNA的mRNA转录成cDNA。 PCR 条件20ii L 体系中 cDNA 4u L, 10XPCR buffer, 25mmol/L MgCl2, lOmmol/L dNTPs, 每次加 TR3 引物 10iimol/L,Taq 酶 1U,反应在 PCR 仪中进行。94 °C 4min,94°C 30sec, 56°C 30sec,72°C 30sec,35 个循环。PCR 引物序列TR3 上游 5 ' -TCA TGGACG GCT ACA CAG-3 ‘,下游 5' -GTA GGC ATG GAA TAG CTC-3' ; 3-actin 上游 5' -CTGGAG AAG AGC TAC GAG-3 ‘,下游5' -TGA TGG AGT TGA AGG TAG-3 ‘。实验结果显示双苯吡酮类化合物 可以诱导TR3mRNA的表达,并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图1_3是实施例1所得的强心苷类 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TR3的mRNA表达的影响图。其中,化合物CF1、CF2、CF3、CF5、CF6、 CF7、CF8、CF10、CF13、CF14、CF16在1 P M浓度下即可诱导TR3mRNA的表达,活性强度与阳 性对照药TPA相当,提示上述双苯吡酮类化合物为TR3的诱导剂。实施例4 本发明双苯吡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实施例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选融合度在80%,对数 期生长的细胞,用胰酶消化,转移,离心,去上清液,用新配制的含10 % FBS (灭活的小牛胎 血清)的DMEM培养液混悬。各种细胞以1. 0 X 104/孔接种于96孔培养板均同时依次加入5 个不同稀释度的待筛样品药液,每个稀释度重复3个孔,同时平行做相同浓度的溶剂对照, 及不加药的阴性对照,37°C培养72小时,MTT染色,DMS0脱色,测定0D57(I,计算肿瘤生长抑 制率IR(%)=(空白0D平均值-给药组0D平均值)/空白0D平均值X100。实验结果 参见表14。结果显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红芽木和黄牛木总双苯吡酮部位和13个双 苯吡酮类化合物对人体的4种肿瘤细胞乳腺癌细胞MCF-7 ;非小肺癌细胞H-460 ;肝癌细 m HepG2 ;SMMC-7221的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14 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抑瘤实验数据 实施例5 红芽木总双苯吡酮部位颗粒剂的制备取实施例1所得红芽木总双苯吡酮部位5g与淀粉25g混合,加水制成软材,过12 目筛进行造粒,干燥后得到颗粒剂。本颗粒剂中,每300mg中含总双苯吡酮部位50mg。实施例6 黄牛木和红芽木总双苯吡酮部位混合片剂的制备取实施例2所得黄牛木总双苯吡酮部位和实施例1所得红芽木总双苯吡酮部位各 5g与羧甲基纤维素钠36g及滑石粉4g混合,混合物用单冲压片机打成直径6mm,重量500mg 的片。本片剂中每片含总双苯吡酮部位lOOmg。实施例7 :1,6,7-三羟基-2-(3-甲基丁 _2_烯)_3_甲氧基_8_ (3_羟基_3_甲基 丁基)-双苯吡酮(CF-1)片剂的制备取1,6,7_三羟基-2-(3_甲基丁-2-烯)_3_甲氧基-8_(3-羟基-3-甲基丁 基)“双苯吡酮(CF-1) lg与微晶纤维素27g及硬脂酸镁2g混合,混合物用单冲压片机打成 直径6mm,重量300mg的片。本片剂中每片含1,6,7-三羟基-2-(3-甲基丁 _2_烯)_3_甲 氧基-8- (3-羟基-3-甲基丁基)-双苯吡酮10mg。实施例8 :1,7_ 二羟基-4_(3,7-二甲基辛-2,6_ 二烯)_5' _(1_羟基甲基 乙基)-4',5' -二氢呋喃[2',3' :3,2]_双苯吡酮(CC-1)胶囊剂的制备取1,7_ 二羟基-4-(3,7_ 二 甲基辛-2,6-二烯)_5 ‘ _(1_ 羟基 甲基乙 基)_4',5' -二氢呋喃[2',3' :3,2]_双苯吡酮(CC-l)lg与乳糖27g、硬脂酸镁2g混 合,以每300mg填充胶囊。本胶囊剂中,每个胶囊含1,7- 二羟基-4- (3,7- 二甲基辛-2,6- 二烯)-5 ‘ - (1 -羟 基-1-甲基乙基)-4' ,5' -二氢呋喃[2‘ ,3' :3,2]_双苯吡酮10mg。实施例9 :1,3,7_ 三羟基-2_(3-甲基丁 _2_ 烯)_8_(3,7_ 二 甲基辛-2,5_ 二 烯)_双苯吡酮(CF-2)和1,2_甲氧基-3,7,8-三羟基-双苯吡酮(CF-3)混合胶囊剂的制 备取1,3,7-三羟基-2-(3-甲基丁-2-烯)-8-(3,7-二 甲基辛-2,5-二烯)_ 双苯吡酮(CF-2)和1,2_甲氧基_3,7,8_三羟基-双苯吡酮(CF-3)各lg与乳糖25g、硬脂酸镁 3g混合,以每300mg填充胶囊。本胶囊剂中,每个胶囊含双苯吡酮类化合物20mg。实施例10 :1,2-甲氧基_3,7,8_三羟基-双苯吡酮(CF-3)和1,5,6_三羟基_3_甲 氧基-4-(2-甲基丁基-3-烯-2-基)-双苯吡酮(CF-8)复方泡腾片的制备取1,2_甲氧基-3,7,8-三羟基-双苯吡酮(CF-3)和1,5,6_三羟基-3-甲氧 基-4-(2-甲基丁基-3-烯-2-基)-双苯吡酮(CF-8)各2g,加硼酸6g,淀粉10g,碳酸氢 纳4g,微晶纤维素12g和滑石粉4g混合,混合物用单冲压片机打成直径6mm,重量400mg的 片。本片剂中每片含1,2_甲氧基_3,7,8_三羟基-双苯吡酮和1,5,6_三羟基-3-甲氧 基-4- (2-甲基丁基-3-烯-2-基)-双苯吡酮40mg。实施例11 红芽木总双苯吡酮部位CF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1)试验动物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8 10周龄,体重180 220g。(2)饲料机制颗粒饲料,基础饲料配方面粉20% (质量百分含量,下同)、米粉 2%、玉米20%、麸皮25%、豆料20%、骨粉2%、鱼粉2% ;高脂饲料配方4%胆固醇、10% 猪油、0. 2%甲基硫氧嘧啶、86%基础饲料。(3)仪器与试剂日本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里奥LE0-1430VP扫描 电镜,胆固醇(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化学纯);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总胆固醇测定试剂 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 物制品研究所。(4)实验方法动物分组与给药实验从5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2只大鼠,饲喂基础饲料,作为正 常对照组(A)。其余38只饲喂高脂饲料1个月后,随机抽样检测2只大鼠主动脉,以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造模成功,将其余36只饲喂高脂饲料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 即高脂模型组(B)、低剂量组,0. 5g/kg(C)、高剂量组,2g/kg(D)。用药组灌胃相应剂量的药 物,同时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均灌胃等量蒸馏水。灌胃量为每只大鼠0. 5ml/d,共8周。观察指标大鼠注射2%戊巴比妥纳45mg/kg腹腔麻醉,切开颈部分离颈动脉,插 管取血2. 5mL,分离血清,按各检测试剂盒的操作方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主动脉组织学观察打开胸腔分离主动脉,剥去外膜脂肪,从主动脉弓处剪 5mmX 8mm大小1块,用PBS缓冲液洗净表面后,立即投入2. 5%戊二醛固定液中,接着用PBS 缓冲液漂洗后,用锇酸固定,再用PBS缓冲液充分漂洗,然后分别用50%、70%、90%、 100% (V/V)乙醇逐级脱水共4次,用乙酸异戊酯置换乙醇后,将样品移入临界点干燥仪用 液态C02干燥,样品干燥后在离子溅射仪中镀膜,最后扫描电镜观察。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采用(x士s)表示,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5)实验结果 实验第8周末,高脂饲料组(B组)血清TC、TG、LDL-C水平比正常对照组(A组) 明显升高,各用药组与高脂饲料组(B组)比较,均能使血清TC、TG、LDL-C含量降低,高剂量 组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作用优于低剂量组,在降低TC、TG、LDL-C的同时,升高HDL-C, 表明有明显的调血脂的作用(P < 0. 01),结果见表15。
表15治疗后各组大鼠血脂比较(mmol/L,x士s) 注与A组比较,*P < 0. 01,与B组比较,AP < 0.01各组大鼠扫描电镜结果比较,正常组见主动脉内膜表面光滑,完整,内皮细胞的纵 嵴呈规则性排列,有方向性,内皮细胞无隆起与剥脱,细胞间连接紧密,表面无沉积物。模型 组见主动脉内膜表面多处不光滑,病变显著,呈多样化,细胞排列变得不规则,方向性改变, 内皮细胞间连接遭破坏,表面可见松网状或虫蚀样改变,表面有大量沉积物,内皮细胞萎 缩、增生、隆起、脱落,形成的纵嵴低平。加红芽木总双苯吡酮部位(CF)高剂量组见主动脉 内膜呈修复状态,表面较光滑,内皮细胞排列的纵嵴较粗大,但较模型组规则,有方向性,内 皮细胞隆起明显,连接尚紧密,偶见脱落的内皮细胞,表面可见少量黏附的小颗粒,但无大 量沉积物,也未见松网状或虫蚀样改变。低剂量组见主动脉内膜表面不光滑,内皮细胞的纵 嵴呈不规则性排列,无方向性,内皮细胞呈隆起、增生、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呈柳叶状、葡 萄状等改变,细胞间连接较疏松,表面有大量沉积物。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具有如式(I)所述结构的双苯吡酮类化合物其中R1为OH或OCH3;R2为H、OCH3或取代基团D;R3为H、OH或OCH3;R4为H、OH、取代基团D、取代基团E或取代基团F;R5为H、OH、OCH3或取代基团F,R6为H、OH或OCH3,R7为H、OH或OCH3,R8为H、OH、OCH3、取代基团C、取代基团D或取代基团F,且R2和R3间连接取代基团A,R3和R4间连接取代基团B,FSA00000148963500011.tif,FSA00000148963500012.ti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苯吡酮类化合物为1,6,7_三羟 基-2-(3-甲基丁 -2-烯)-3_甲氧基-8-(3-羟基-3-甲基丁基)_双苯吡酮、1,3,7-三羟 基-2- (3-甲基丁 -2-烯)-8- (3,7- 二甲基辛-2,5- 二烯)-双苯吡酮、1,2-甲氧基-3,7, 8-三羟基-双苯吡酮和1,7-二羟基-4-(3,7- 二甲基辛-2,6- 二烯)_5' -(1-羟基-1-甲 基乙基)-4',5' -二氢呋喃[2',3' :3,2]_双苯吡酮中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按 以下操作步骤将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木或红芽木的干燥茎粉碎成粗粉,浸入提取溶 剂中冷提或在提取溶剂中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或离心除去不溶物,再对所得提取溶液进行 减压浓缩,分离得到如式(I)所述结构的双苯吡酮类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为60%乙醇; 所述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所述提取时间为6小时;所述分离是采用层析分离法和/或萃取 法进行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的质 量百分含量为3. 3-16.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TR3受体诱导剂中的应用。
7.—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作为TR3受体诱导剂应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癌症、 肝炎或动脉粥样硬化的食品或医药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TR3受体诱导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 载体混合制成散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栓剂、滴丸剂、肠溶剂、注射剂、糖浆剂、乳剂、混悬 剂、酊剂、膏剂或喷雾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制备TR3受体诱导剂的应用,属于医药品和食品领域。所述的组合物作为TR3受体诱导剂应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癌症、肝炎或动脉粥样硬化的食品或医药品,可制成散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栓剂、滴丸剂、肠溶剂、注射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酊剂、膏剂或喷雾剂。本发明基于机理TR3可能是筛选抗肿瘤及心脑血管药物的一个理想的分子靶点,发现并发展具有选择性调控TR3表达途径的化合物或有此先进治疗特点的药物组合具有现实的意义。
文档编号A61P3/10GK101889998SQ20101019147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姚新生, 张晓坤, 张雪, 戴毅, 段营辉, 王光辉, 陈杰波, 陈海峰, 靳三林 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