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栓抽吸导管球囊装置。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危及人们健康及生命的头号杀手。近些年随着介入技术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不断应用,尤其是球囊扩张技术、支架植入技术、血栓抽吸技术、血管内超声技术等不断应用及革新,大大降低了冠心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扩张球囊、血管内超声、抽吸导管这些器械,以更有利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任。
随着介入技术在冠心病诊治临床中的不断应用,介入技术中的器械如:扩张球囊、支架、抽吸导管、血管内超声等,也不断的更新、改进。使得手术的更加便利,减少对患者的血管不必要的损伤,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
目前介入临床实践中,对于需要行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一般流程是,先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判断病变如果需要球囊扩张处理,术者首先需要撤出血管内超声,接着再将球囊送入冠脉血管内,根据影响学的显示及前面所述血管内超声判断需要进行球囊扩张的位置进行扩张,而后撤出扩张球囊,再将血管内超声送入冠脉血管再次判断扩张后情况,根据扩张后情况判断使用支架大小。在上述操作中,血管内超声两次进入体内,两次撤出体内,扩张球囊一次进入,一次撤出,共计六次出入冠脉血管及路径血管,无形中增加了血管壁损伤的风险。并且增加了手术时间,为手术风险埋下隐患。
对于需要抽吸血栓的病变,目前操作首先进行血栓抽吸,而后撤出抽吸导管,再放入球囊进行扩张,最后撤出球囊。在这一过程需要说明两点,第一点,和上述对血管壁的损伤一样,仍是操作重复的问题;第二点,对于需要血栓抽吸的病变,说明血栓符合较重,这种病变在抽出血栓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球囊扩张,才会减少冠脉血管无血流或慢血流的风险。我们现在的操作在撤出抽吸导管后,再次将球囊送入血管内进行扩张,明显延长了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栓抽吸导管球囊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餐盘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栓抽吸导管球囊装置,包括指引导丝、球囊及血栓抽吸导管;所述球囊连接有扩张导管;所述血栓抽吸导管、扩张导管与指引导丝并行设置。
所述扩张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压力泵接口。
所述血栓抽吸导管的一端设置有负压接口。
所述球囊与所述扩张导管密闭连接。
所述血栓抽吸导管的血栓入口一端设置于所述球囊之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抽吸血栓后瞬间进行球囊扩张,在介入操作中无需撤出导丝,有效缩短操作时间,显著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了冠脉血管无血流或慢血流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指引导丝;2:球囊;3:血栓抽吸导管;4:扩张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指引导丝1、球囊2及血栓抽吸导管3;所述球囊2连接有扩张导管4;所述血栓抽吸导管3、扩张导管4与指引导丝1并行设置,并尽量减少所占用的血管内空间,方便操作。
所述扩张导管4的一端设置有压力泵接口,用以连接压力泵进行球囊扩张。也就是扩张导管4的一端密闭连接有球囊2,另一端设置压力泵接口,用以连接压力泵。
所述血栓抽吸导管3的一端设置有抽吸血栓的负压接口,用于连接血栓抽吸的仪器设备。另一端设置于血管内,用于直接对血栓进行抽吸。
所述球囊2与所述扩张导管4密闭连接,以进行压力泵增加或者减压进行血管扩张。
所述血栓抽吸导管3的血栓抽吸端口设置于所述球囊2之前。也就是说,血栓抽吸端口沿着指引导丝1先于球囊2进入血管,或者二者同时进入血管,目的在于利用血栓抽吸导管3对血栓进行抽吸后,迅速利用球囊2对血管进行扩张。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具备目前临床中应用的血管内超声导丝一切功能的指引导丝1,以及和这根血管内超声指引导丝1并行的一根球囊(该球囊的设置不能影响血管内超声以及血栓抽吸的功能)。这里的球囊包括了球囊2以及与其密闭连接的扩张导管4。实际上,这里的球囊2通过扩张导管4连接的压力泵对球囊进行增压扩张,从而实现对血管扩张的功能。
在此之前,为了能在抽吸血栓后瞬间进行球囊扩张,需要先对血栓进行抽吸,利用血栓抽吸导管3进行抽吸,血栓沿着血栓抽吸导管3吸出后,领用球囊2进行血管扩张,然后再进行支架放置等工作。
通过本实施例的设计将血管内血栓抽吸和球囊扩张连个过程结合在一起,一次进入冠脉血管内,发现问题血管,对血栓进行抽吸后,无需撤出,立即予以球囊扩张,而后判断病变选择支架大小,后撤出血管内球囊。这样仅仅需要一次进入、一次撤出,大大减少的对血管壁的损伤,并且在扩张定位上相对较撤出血管内超声后凭借再次影像的记忆定位要准备的多,还节约了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抽吸血栓后瞬间进行球囊扩张,在介入操作中无需撤出导丝,有效缩短操作时间,显著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了冠脉血管无血流或慢血流风险。
该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何种变化,凡是与本申请具有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