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529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艾(artemisiaargyil.)是菊科蒿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用的药用植物。临床应用的艾叶,即艾的叶。我国应用艾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公元前的《诗经》中。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对于艾叶也有记载。《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艾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类、桉叶烷类、三萜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叶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止血抗凝、抗炎、抗过敏和镇痛等作用,其挥发油和水提物都有抑菌活性。目前可搜索到的相关文献与专利,均存在各种不足,如大量使用有机溶剂,除了有易燃易爆风险外,也可能有溶剂残留,给产品安全性带来隐患;或者只提取其中挥发油成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被弃置,造成药材资源的浪费。专利cn101549001b《艾叶有效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记录艾叶提取方法为:使用乙酸乙酯和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液再经色谱柱层析洗脱。其中乙酸乙酯就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可能造成刺激性的有机溶剂,会造成安全隐患。且色谱柱层析比较耗时,操作繁杂。cn104337853a《一种艾叶提取物及制备工艺》,这篇专利提出的技术方案是:用乙酸乙酯作为溶剂浸泡提取。同样有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的问题。并且浸泡法提取通常需要很大的溶剂量和较长的时间。低极性溶剂提取所得的为低极性挥发油成分,而水溶性成分被弃置,提取物不能综合反映药材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该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安全、高效地得到同时含有挥发油、黄酮等有效成分的产品;液体制剂用途广泛;质量可控并且稳定;可用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艾叶原材料,置于粉碎机中进行粗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向艾叶粉末中通入蒸汽,提取挥发油2~5小时,收集挥发油,同时得到艾叶底物,备用;

步骤二、向艾叶底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4次,每次加入乙醇溶剂的量为艾叶底物重量的8~12倍,提取时间为1~2小时;

步骤三、提取完成后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至1以上,得到浓缩液,备用;

步骤四、调节浓缩液的ph至4~5,在0~4℃温度下冷藏2~4天,过滤,得到艾叶提取储备液,备用;

步骤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挥发油和艾叶提取储备液中的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然后向艾叶提取储备液中加水稀释,并用有机溶剂溶入步骤一收集得到的挥发油,得到混合液,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混合液中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使桉油精不少于0.001mg/ml,黄酮类化合物棕矢车菊素与异泽兰黄素之和不少于0.009mg/ml,即完成中药抗菌制剂的制备。

作为本发明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步骤四所述调节浓缩液的ph采用的是稀盐酸。

作为本发明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五所述向艾叶提取储备液中加水稀释时,水的加入量为艾叶提取储备液重量的1~10倍。

作为本发明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五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下述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艾叶提取物制备工艺步骤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安全、高效地得到同时含有挥发油、黄酮等有效成分的制剂产品,该制剂具有显著的平喘、镇咳、祛痰、止血抗凝、抑菌抗炎等作用,液体制剂用途广泛,且自身具有抑菌作用,质量可控并且稳定;可用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20%乙醇为提取溶剂,可明显提高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效率,同时安全风险大大降低。浓缩液采用稀盐酸调节ph,能加快杂质聚集,缩短冷藏时间,且当ph为4.14时,黄酮保留率为94.78%。

附图说明

图1为桉油精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谱图;

图2为黄酮类化合物棕矢车菊素与异泽兰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艾叶原材料,置于粉碎机中进行粗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向艾叶粉末中通入蒸汽,提取挥发油2~5小时,收集挥发油,同时得到艾叶底物,备用;

步骤二、向艾叶底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4次,每次加入乙醇溶剂的量为艾叶底物重量的8~12倍,提取时间为1~2小时;

步骤三、提取完成后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至1以上,得到浓缩液,备用;

步骤四、采用稀盐酸调节浓缩液的ph至4~5,在0~4℃温度下冷藏2~4天,过滤,得到艾叶提取储备液,备用;

步骤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挥发油和艾叶提取储备液中的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然后向艾叶提取储备液中加水稀释,水的加入量为艾叶提取储备液重量的1~10倍,并用有机溶剂溶入步骤一收集得到的挥发油,得到混合液,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混合液中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使桉油精不少于0.001mg/ml,黄酮类化合物棕矢车菊素与异泽兰黄素之和不少于0.009mg/ml,即完成中药抗菌制剂的制备。

步骤五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步骤五中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1)桉油精

色谱柱:agilentinertsilods-3(250mm×4.6mm,5μm);

流动相:乙腈-水(70∶30,v/v);

检测波长:203nm;

流速:1.0ml/min;

柱温:30℃;

进样量:5~10μl。

谱图如图1所示。

(2)黄酮类

色谱柱:agilentinertsilods-3(250mm×4.6mm,5μm);

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37∶63,v/v);

检测波长:330nm;

流速:1.0ml/min;

柱温:25℃;

进样量:5~10μl。

谱图如图2所示。

本发明得到的抗菌制剂需冷藏保存,无法保证冷藏条件时需加入防腐剂,如质量浓度为1%的苯氧乙醇、1%nikkogoardol等。

实施例1:

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艾叶原材料,置于粉碎机中进行粗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向艾叶粉末中通入蒸汽,提取挥发油2小时,收集挥发油,同时得到艾叶底物,备用;

步骤二、向艾叶底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入乙醇溶剂的量为艾叶底物重量的8倍,提取时间为1小时;

步骤三、提取完成后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得到浓缩液,备用;

步骤四、采用稀盐酸调节浓缩液的ph至4.15,在0~4℃温度下冷藏2天,过滤,得到艾叶提取储备液,备用;

步骤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挥发油和艾叶提取储备液中的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然后向艾叶提取储备液中加水稀释,并用有机溶剂乙醇溶入步骤一收集得到的挥发油,得到混合液,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混合液中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使桉油精不少于0.001mg/ml,黄酮类化合物棕矢车菊素与异泽兰黄素之和不少于0.009mg/ml,即完成中药抗菌制剂的制备。

经检测,本发明得到的产品中,桉油精不少于0.0012mg/ml,黄酮类化合物棕矢车菊素与异泽兰黄素之和为0.0168mg/ml。

实施例2:

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艾叶原材料,置于粉碎机中进行粗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向艾叶粉末中通入蒸汽,提取挥发油3小时,收集挥发油,同时得到艾叶底物,备用;

步骤二、向艾叶底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4次,每次加入乙醇溶剂的量为艾叶底物重量的10倍,提取时间为1.5小时;

步骤三、提取完成后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得到浓缩液,备用;

步骤四、采用稀盐酸调节浓缩液的ph至4.50,在0~4℃温度下冷藏4天,过滤,得到艾叶提取储备液,备用;

步骤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挥发油和艾叶提取储备液中的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然后向艾叶提取储备液中加水稀释,并用有机溶剂乙醇溶入步骤一收集得到的挥发油,得到混合液,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混合液中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使桉油精不少于0.001mg/ml,黄酮类化合物棕矢车菊素与异泽兰黄素之和不少于0.009mg/ml,即完成中药抗菌制剂的制备。

经检测,本发明得到的产品中,桉油精不少于0.0011mg/ml,黄酮类化合物棕矢车菊素与异泽兰黄素之和为0.0154mg/ml。

实施例3:

一种从艾叶中提取制备中药抗菌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艾叶原材料,置于粉碎机中进行粗粉碎,得到艾叶粉末,向艾叶粉末中通入蒸汽,提取挥发油5小时,收集挥发油,同时得到艾叶底物,备用;

步骤二、向艾叶底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入乙醇溶剂的量为艾叶底物重量的8倍,提取时间为2小时;

步骤三、提取完成后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到1以上,得到浓缩液,备用;

步骤四、采用稀盐酸调节浓缩液的ph至4.88,在0~4℃温度下冷藏3天,过滤,得到艾叶提取储备液,备用;

步骤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挥发油和艾叶提取储备液中的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然后向艾叶提取储备液中加水稀释,并用有机溶剂丙二醇溶入步骤一收集得到的挥发油,得到混合液,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混合液中桉油精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使桉油精不少于0.001mg/ml,黄酮类化合物棕矢车菊素与异泽兰黄素之和不少于0.009mg/ml,即完成中药抗菌制剂的制备。

经检测,本发明得到的产品中,桉油精不少于0.0013mg/ml,黄酮类化合物棕矢车菊素与异泽兰黄素之和为0.0158mg/m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