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回收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6719发布日期:2019-04-05 22:3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药物回收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球囊导管,具体涉及一种药物回收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今天,冠脉以及外周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蓬勃迅猛的发展。从最初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oba),到金属裸支架(bms)的植入,再到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获益。尽管des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自身的再狭窄仍无法避免,而且治疗更加困难。此外des导致的血管内皮愈合延迟,支架晚期贴壁不良,支架内血栓,以及新发动脉粥样硬化,都成了影响临床预后的新问题。

药物洗脱球囊导管(deb)是在球囊扩张术或球囊成形术等介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性球囊药物释放技术,它是将抗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涂置于球囊表面,当球囊到达病变血管壁并被撑开、扩张,与血管壁内膜接触时,通过贴合血管内膜并加压快速释放、转移药物至局部血管壁内的技术,药物在局部起到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防止再狭窄。

但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在治疗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药物球囊到达病灶处后球囊扩充过程中会有药物微粒脱落并分散到血液中。分散在血液中的药物微粒随着血液的流动可能对正常血管产生毒性反应以及远端毛细血管的栓塞等不良影响,微粒数成为deb目前安全性评估主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减少或消除微粒是药物洗脱球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回收球囊导管,包括长条形导管和设于所述导管上的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较所述第一球囊靠近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第一球囊外表面涂覆有药物,所述第二球囊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二球囊近侧和远侧的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的内腔与所述第二球囊内腔隔绝,所述过滤通道内设有至少一个过滤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结构为滤网,所述滤网边缘与所述过滤通道内壁过盈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目数范围为500目~1000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目数为600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通道内设有多个过滤结构,所述多个过滤结构相邻设置,且所述多个过滤结构的过滤效率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通道内设有多个过滤结构,所述多个过滤结构相邻设置,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过滤结构中,距所述导管远端较近的所述过滤结构的过滤效率高于距所述导管远端较远的所述过滤结构的过滤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球囊上设有多个过滤通道,至少一个所述过滤通道内的过滤结构的过滤效率与任一其它过滤通道内的过滤结构的过滤效率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材料为玻璃纤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通道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球囊的最大截面面积之比为4:10~7:10。

本发明的药物洗脱球囊导管,通过在第二球囊上设置过滤通道,过滤通道的内腔与第二球囊的内腔隔绝,且过滤通道内设有过滤结构,能有效地过滤血管中的药物微粒。此外,可在第二球囊上设置多个过滤通道,增大过滤速度,或在过滤通道内设置多个过滤结构,增大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药物回收球囊导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药物回收球囊导管中导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药物回收球囊导管中第二球囊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举例说明。

在球囊导管领域,定义距离操作者近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定义靠近近端但与近端端面不重合的一侧为“近侧”,靠近远端但与远端端面不重合的一侧为“远侧”。若无特殊说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术语。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药物回收球囊导管100包括长条形导管10、设于导管10上的第一球囊20、靠近第一球囊20远端的第二球囊30,以及设于导管10近端的导管座40。第一球囊20和第二球囊30的两端均固定于导管10上,即第一球囊20及第二球囊30均包覆于导管10的外周。且第一球囊20和第二球囊30均为可压缩和可充盈膨胀的具有内腔的球囊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球囊20和第二球囊30的两端均通过热熔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导管10上。

参见图2,导管10内部具有三个内腔,具体为第一内腔11、第二内腔12和第三内腔13。其中,第一内腔11贯穿导管10的近端与远端,供导丝穿过;第二内腔12与第一球囊20内部相通,供气体或液体通过以扩张第一球囊20;第三内腔13与第二球囊30内部相通,供气体或液体通过以扩张第二球囊30。由上述描述可知,导管10近端具有三个开口,远端只有一个开口,且远端的开口只与近端三个开口中的一个开口连通。本实施例中,导管10内部的三个内腔均匀分隔导管10的内部空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三个内腔设置成不同大小,或者改变三个内腔的排布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导管管壁上,还可以开设多个与第二内腔相通的开口,这样可以加快第一球囊的充盈和泄压速度。同样地,在导管管壁上,还可以开设多个与第三内腔相通的开口,这样可以加快第二球囊的充盈和泄压速度。

导管10的材料可选为聚氨酯、pebax、尼龙或聚乙烯材料,硬度通常为55d~72d之间,本实施例优选为硬度为72d的pebax材料。

导管10远端还包括中空的锥形结构14。锥形结构14内部具有通孔,且通孔与第一内腔11连通。锥形结构14采用硬度比导管10材料硬度低的材料制成,硬度通常在42d~55d之间,以方便球囊导管100进入体内且不会对血管造成损伤,本实施例选用硬度为42d的聚氨酯。

再次参见图1,导管10近端与导管座40相连。导管座40上安装有三个与导管10内腔连通的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以及第三接口43。其中,第一接口41与第一内腔11连通,导丝可以从第一接口41穿入至第一内腔11内;第二接口42与第二内腔12连通,通过第二接口42注射气体或液体,气体或液体可以经第二接口42进入第二内腔12并到达第一球囊20内腔,从而扩张第一球囊20;第三接口43与第三内腔13连通,通过第三接口43注射气体或液体,气体或液体可以经第三接口43进入第三内腔13并到达第二球囊30内腔内,从而扩张第二球囊30。

第一球囊20为外表面涂覆有药物且两端呈锥形的圆柱体结构,具有一个与第二内腔12连通的内腔。向球囊的内腔内注射液体或气体可以使球囊扩张,从压缩状态变成充盈状态,进行药物释放转移。为方便药物涂覆,第一球囊20优选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半顺应性球囊,材料可选为尼龙,硬度为42d。半顺应性球囊具有一定硬度,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且半顺应性球囊扩张到预定直径后仍可有较小程度的膨胀,方便涂覆于球囊外表面的药物转移到组织。

本发明不限制第一球囊20上涂覆的药物种类,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例如可以是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地塞米松、紫杉醇、紫杉酚、类紫杉、多西他赛、普罗布考、秋水仙碱、肝素、华法林钠、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前列腺素、丹酚酸、硝酸脂类药物、赖氨匹林、潘生丁、氨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磺胺嘧啶、硫酸链霉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头孢西丁、萘啶酸、吡哌酸、柔红霉素、阿霉素、卡铂、大环内酯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第二球囊30的结构大致为球形,设置于导管10上靠近第一球囊20远端的位置。如图3所示,第二球囊30上设有多个过滤通道31,过滤通道31贯穿第二球囊30的近侧和远侧,且过滤通道31的内腔与第二球囊30的内腔隔绝。过滤通道31的形成可以是通过在第二球囊30的外壁上开设两个轴向相对的孔,再取一段两端开口的中空管材穿过该轴向相对的两个孔,将管材的两端与第二球囊30外壁粘接在一起,形成过滤通道31。为方便粘接,形成过滤通道31的管材的硬度与第二球囊30的硬度不同,优选为管材硬度高于第二球囊30的硬度。多个过滤通道31可环绕导管10的纵向中心轴均匀设置在第二球囊30上,也可随机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球囊未充分扩张时,利用一段管材从球囊外表面沿轴向下压,使球囊表面产生凹陷,直至管材完全被球囊外表面包裹,此时原本位于管材两侧的球囊外表面相接触,将该接触的球囊外表面粘接固定,即形成过滤通道。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过滤通道可以是平行于导管轴向的直形通道,也可以是弯曲通道,只要过滤通道贯穿第二球囊的近侧和远侧,能保证血流顺利流过即可。

过滤通道31内设有至少一个过滤结构32。过滤结构32具有一定的过滤效率,可以允许部分尺寸的物质通过,同时阻挡部分物质。对于本发明所针对的问题,过滤结构可以允许血液和极少微小尺寸的药物微粒通过,同时阻挡大部分的药物微粒。一般情况下,血液中直径大于25微米的药物微粒才会导致血管栓塞,因此,只要保证过滤结构32能过滤掉直径大于25微米的微粒即可。

过滤结构32整体柔软,可随第二球囊30压缩,结构可以为滤网或发泡多孔材料,如滤网可以是镍钛诺丝网、聚合物编织网、复合金属聚合物编织网或玻璃纤维网。本实施例的过滤结构32选为滤网,优选为玻璃纤维材料。本实施例的滤网边缘与过滤通道31的内壁过盈配合,保证滤网不会从过滤通道31内脱落。根据目标过滤微粒的直径,滤网的目数可选为500目~1000目,本实施例优选为600目。其中,500目的滤网可阻止直径大于25微米的微粒通过,1000目的滤网则能阻止直径大于13微米的微粒通过。本实施例中600目的滤网可阻止直径大于23微米的微粒通过。

第二球囊30为可进行较大程度形变的顺应性球囊,即当球囊扩张到预定直径后仍可继续充盈扩张,紧贴组织内壁,以充分支撑过滤通道31内的过滤结构32,使过滤结构32稳定。第二球囊30的材料可选为硬度在30d~42d范围内的聚氨酯或乳胶材料,本实施例优选为硬度为30d的聚氨酯材料。

本实施例的过滤通道31截面为圆形,在其它实施例中,过滤通道的截面还可以是椭圆形、香蕉形等,也可以为任意多边形。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球囊上也可只设置一个过滤通道,过滤通道内可相邻设置多个过滤结构,且多个过滤结构的过滤效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过滤结构为滤网时,单个过滤通道内的多个滤网目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滤网目数不同时,优选为靠近导管远端的滤网目数大于靠近导管近端的滤网目数,靠近导管远端的滤网可以过滤直径更小的微粒,通过层级多次过滤,提高过滤效率。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球囊上的多个过滤通道的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更进一步地,多个过滤通道内设置的过滤结构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多个过滤通道内设置的过滤结构中,至少一个过滤通道内的过滤结构的过滤效率与其它过滤通道内的过滤结构的过滤效率不同。如当采用滤网作为过滤结构时,至少一个过滤通道内的滤网的目数与任一其它过滤通道内的滤网的目数不同。

为保证第二球囊30的支撑性和过滤结构32的过滤效率,过滤通道31的截面面积之和与第二球囊30的最大截面面积之比为4:10~7:10。当该比值大于7:10时,第二球囊30的支撑性能会变差,过滤结构32稳定性变差;若该比值小于4:10,则过滤通道31过小,从而限制设于过滤通道31内的过滤结构选择,只能选择过滤效率较低的过滤结构,降低过滤效率。本实施例优选过滤通道31的截面面积之和与第二球囊30最大截面面积之比为5:10。

为方便指示药物回收球囊导管100进入人体后的位置,导管10上还设有两个显影环,具体为位于第一球囊20内的第一显影环21和位于第二球囊30内的第二显影环33。两个显影环均由具有显影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钽或金。显影环可以位于球囊内部任何不堵住与球囊内腔相通的导管内腔开口的位置,优选为位于球囊内部中间位置,可通过锻压的方式将显影环固定于导管10的外周。

本发明的药物回收球囊导管100在使用前,第一球囊20和第二球囊30以及位于第二球囊上的过滤结构32均处于压缩状态。使用本实施例的药物回收球囊导管100时,沿着导丝将球囊导管100递送到指定位置,保证涂覆药物的第一球囊20药物球囊到达血管病灶处,且球囊导管100的递送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即血液从第一球囊20流向第二球囊30,使得第一球囊20扩张后脱落的药物微粒能顺着血流经过第二球囊30上的过滤结构32,保证过滤结构32顺利将药物微粒拦截;然后,通过第三接口43向第三内腔13内注射充盈液使第二球囊30先扩张,使过滤结构32做好过滤药物微粒的准备,再通过第二接口42向第二内腔12内注射充盈液使第一球囊20扩张,使涂覆于第一球囊20上的药物转载至病变位置;随即再通过第二接口42抽出第一球囊20内的充盈液,使第一球囊20先泄压,第二球囊30仍保持扩张状态一段时间,以保证脱落于血液中的药物微粒被拦截于过滤结构32上;接着再通过第三接口43抽出第二球囊30内的充盈液,使第二球囊30泄压,此时,被过滤结构32拦截的药物微粒仍保留在第二球囊30的过滤通道31内;最后撤出球囊导管100,将过滤的药物微粒随第二球囊30一同撤出。

本发明的药物回收球囊导管可在第二球囊上设置多个过滤通道,并在过滤通道内设置可以过滤药物微粒的过滤结构,利用多个过滤通道内的过滤结构过滤药物微粒,大大增快了微粒的过滤速率,并且第二球囊不需要暂时性地封堵血管,在药物释放和过滤微粒的整个过程中,血液都保持流动畅通,药物微粒不会沉积,也避免了施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在第二球囊的过滤通道内设置多个目数由近远渐大的过滤结构,通过层级过滤,增大过滤效率。并且,过滤通道内过滤结构因安装在第二球囊上,尺寸足够大,过滤微粒的过程中也不会发生堵塞。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部分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部分结构做简单替换,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的做的非实质性改变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