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肥胖药物中的用图

文档序号:821146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肥胖药物中的用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肥胖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 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到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正 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15%-8%,女性约占20%-25%。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 例相应增加。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 (m2)]大于24者称为肥胖症。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明确病因者称为 继发性肥胖症。
[0003]中医认为肥胖病的起因,有四大方面:(1)、先天禀赋有关,如陈修园说:"大抵素 禀之盛",即现代医学所述的遗传因素;(2)、嗜食膏粱厚味,饮食超量,营养成分,供过于求, 即《黄帝内经》所述"肥贵人,膏粱之疾也";(3)、嗜卧少动,使体能消耗明显降低,致营养过 剩,使脂肪充于肌肤而致肥胖;(4)、脏腑功能失调,肝郁气滞、脾虚失运、肾虚气化失职,内 伤久病,痰浊内生,或外受湿邪,使痰湿蓄积体内而肥胖。
[0004] 根据病因确定治法,减肥大法当以健脾益气、化痰祛湿、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补益 肾气、润肠通便为主,辅以行气消食、降脂消痰、疏理三焦等法,从而调解整个机体功能,力口 速体内多余的脂肪分解,达到减肥消胖之目的。
[0005]中医对肥胖的辨证分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脾虚湿阻:体肥壅肿、倦卧少动、胸闷气短、纳差腹满、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0006]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除湿。
[0007] (2)、脾肾两虚:形体肥胖、疲倦乏力、腰背酸痛、头晕气短、畏寒肢冷、阳痿阴冷、下 肢浮肿、舌淡体胖、脉沉细。
[0008] 治法:益气健脾,温阳益肾。
[0009](3)、肝郁气滞:形体肥胖、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时有呃逆、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 多梦、舌质暗红、苔白、脉弦细。
[0010] 治法:行气解郁,活血化瘀。
[0011](4)、阴虚内热:体质肥胖、头痛眩晕、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血压升高、肢体麻木、五 心烦热、舌尖红少苔或薄、脉弦细。
[0012] 治法:化痰降池,滋阴清热。
[0013] (5)、胃热湿阻:形肥体健、多食易饥、胃脘滞闷、口舌干燥、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 红苔黄、脉滑数。
[0014] 治法:泻热通腑,利湿化浊。

【发明内容】

[001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肥胖药物中的用途, 工开一种对肥胖有较好治疗效果的中药制剂,并发明相应的制造工艺可以将该中药在保证 疗效的前提下制成方便易用的成品制剂。
[0016]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发明人在配伍组方的同时,就充分考虑到现代制药工艺批 量、快速生产的特点,通过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调整药材的量和种类,最终发明了一个全 新的中药组方和其制备工艺,完美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该中药组方为(以重量份计): 猪苓13-27份、决明子6-18份、漏芦5-17份、白术17-31份、生地21-35份、大腹皮5-19 份、黄芪19-33份、茯苓16-32份、泽泻5-17份、苍术6-18份、玉米须6-20份、陈皮5-15份、 荷叶6-18份、人参3-11份、蜈蚣1-7份、甘草6-14份。
[0017] 三个优选组方配比分别为: 配比1 :猪苓20份、决明子12份、漏芦11份、白术24份、生地28份、大腹皮12份、黄芪 26份、茯苓24份、泽泻11份、苍术12份、玉米须13份、陈皮10份、荷叶12份、人参7份、蜈 蚣4份、甘草10份。
[0018] 配比2:猪苓22份、决明子13份、漏芦12份、白术26份、生地27份、大腹皮13份、 黄芪25份、茯苓23份、泽泻12份、苍术13份、玉米须15份、陈皮11份、荷叶14份、人参6 份、蜈蚁5份、甘草11份。
[0019]配比3:猪苓21份、决明子11份、漏芦13份、白术23份、生地29份、大腹皮15份、 黄芪28份、茯苓25份、泽泻12份、苍术13份、玉米须14份、陈皮11份、荷叶13份、人参7 份、蜈蚁5份、甘草12份。
[0020]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为以下步骤: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各味中药材,分别洗净,烘干,粉碎,备用; (2) 、取大腹皮、苍术、玉米须、陈皮分别研磨,过120目筛,混合得细粉a,备用; (3) 、取猪苓和一半重量的茯苓、白术,分别炒制,研磨,过120目筛,混合得细粉b,备 用; (4)、取生地、黄芪、泽泻、漏芦、决明子、荷叶、人参、蜈蚣、甘草和剩余一般重量的茯苓、 白术,混合,加7-11倍的蒸馏水,浸泡12-24小时,回流煎煮3次,每次1-3小时,过滤,混合 3次滤液,减压浓缩至60°C时所测相对密度为1. 28-1. 35,然后减压干燥得干浸膏,将干浸 膏粉碎,研磨,过120目筛,得细粉c,备用; (5) 、将细粉a、细粉b、细粉c混合均匀,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 术制成临床所需求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散剂、丸剂、颗粒剂等剂型。
[0021] 本发明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猪苓:本品为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直直。味甘、淡,性平;归脾、胃、肺、肾经; 利水渗湿,利尿消肿。
[0022] 决明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 肝、大肠经;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0023] 漏芦: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胃经;清热解毒,消痈, 下乳,舒筋通脉。
[0024]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 湿利水,止汗,安胎。
[0025] 生地: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清 热凉血,养阴,生津。
[0026] 大腹皮: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 经;下气宽中,行水消肿。
[0027]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 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0028]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 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0029] 泽泻: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消肿, 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0030] 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 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0031] 玉米须:本品为未本科棺物玉蜀黍的花梓和梓头。味甘,性平;归肾、肝、胆经;利 尿消肿,平肝利胆。
[0032]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 气健脾,燥湿化痰。
[0033] 荷叶: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清热解暑,升发 清阳,凉血止血。
[0034]人参: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 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0035]蜈蚣: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味辛,性温;归肝经;息风镇痉,功 毒散结,通络止痛。
[0036]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37]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 本发明中药组方是以白术、生地、黄芪、茯苓为君药,渗湿利水、清热凉血、利尿托毒;以 猪苓、玉米须、大腹皮、荷叶为臣药,健脾渗湿、利尿消肿、升发清阳;以决明子、漏芦、苍术、 蜈蚣为佐药,润肠通便、舒筋通脉、燥湿健脾、功毒散结;以泽泻、陈皮、人参为使药,利水消 肿、燥湿化痰、补脾益肺;以甘草调和诸药性,使诸药配伍,相辅相成,协同作用,共同达到 渗湿利水、利尿消肿、益气健脾、泻热通腑、化痰降浊等功效,对肥胖症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 果。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在治疗肥胖症方面具有效果好、标本兼治、调制 结合、健康减肥等技术优势;并且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剂药效稳定、普遍适应性好、 易于推广应用。
[0039]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动物毒性试验: (一)、急性毒性试验 1、受试药品: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和制备工艺生产的颗粒剂,折合生药含量为〇. 285g生 药/g颗粒,按1:5加纯化水,制成稀糊。
[0040] 2、试验动物:普通级NIH小鼠,体重22g±4g,雌雄各半,雌性小鼠均无孕。
[0041] 3、小鼠灌胃中药颗粒剂调制的稀糊,当灌胃剂量达到749. 3g生药/kg剂量时,给 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 5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 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
[0042] 4、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中药颗粒剂的最大给药量为749. 3g生药/kg/d (LD5CI> 749. 3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