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19917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质体和脂质体药物传输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制备的产品,特 别涉及极微小脂质体。
【背景技术】
[0002]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由成膜脂类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具有类似生物膜双分 子层的超分子结构(微囊),具有外层亲水和内层疏水的双层结构。其大小通常在几十纳 米到几十微米。脂质体作为药物传输载体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专利CN 1237957C、CN 101371828B、CN 101579312B)。与非载药脂质体药物制剂相比,载药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 治疗效果并且降低药物在体内传输过程中的毒性。它把药物分子嵌入、吸附或包裹在脂质 体内,通过强化的渗透和保持效应(Enhanced Permeation and Retention,EPR效应)将药 物输送到病灶组织,使病灶区药物浓度增高,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明显降低毒副作用。
[0003] 载药脂质体的突出优点在于:其一,它是以磷脂分子为基础载体材料。因而生理相 容性好,可以在体内生物降解且没有免疫反应。其二,脂质体载药增强了负载药物在体内的 稳定性,实现对负载药物的缓控释放。由于药物受到类脂双分子层膜的保护,在进入体内之 后,药物可以免受机体酶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降解。其三,在脂质体表面修饰配体识别分子可 实现主动地、特异性靶向给药,从而改善药物的治疗指数。常见的配体有:糖、植物凝血素、 肽类激素、半抗原、抗体等。
[0004] 决定脂质体药物的几个主要物化特征是:脂质体在体内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对 药物分子的包封率和药物释放率、以及脂质体粒径大小及尺寸分布。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及 尺寸分布影响着脂质体在体内毛细血管、细胞外基质的渗透率和在组织内的保持效应,从 而影响脂质体药物在体内的传输和药物释放性能。在肿瘤病变组织内普遍存在着细胞增 生、毛细血管增生、毛细血管和淋巴微管异化等情况,小的粒径和窄的粒径分布有利于提高 脂质体药物在体内和肿瘤组织中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快速渗透到达病灶部位给药而增强 疗效。快速给药不但能使药物迅速到达治疗靶标,而且能够缩短脂质体药物在体内的输运 时间,可进一步降低药物被机体酶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降解损耗,并且降低毒副作用。
[0005] 通常的脂质体制备方法有脂膜水化法,超声分散法,两相注入法,超临界法等。目 前广泛使用的方法为脂膜水化法和超声分散法。脂膜水化法是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溶于 有机溶剂,然后将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旋转减压蒸干有机溶剂,从而在烧瓶内壁上挂上一 层类脂分子膜。随后加入缓冲溶液,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得到脂质体。如此制得 的脂质体粒径在0. 2-5 ym之间,需要在后续步骤中将其在压力下多次通过具有100-200nm 孔径的滤膜,从而制备成为平均粒径为100_200nm的均匀的脂质体。如果在旋转减压蒸干 有机溶剂获得类脂分子膜后,加入缓冲液,将该溶液经超声波处理也能制备脂质体。超声分 散法是制备小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但是所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布不均匀,相当部分的脂质 体粒径超过l〇〇nm。而且,强烈的超声波易引起药物的降解,制得的溶液中还会混有超声探 头产生的微小金属残渣。因此,在载药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领域,需要一种高效制备小粒径 (小于IOOnm)脂质体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微小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由该方法制备的微 小脂质体。所制得的脂质体粒径小而且分布窄。
[0007]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微小脂质体用于脂质体药物传输的用途。
[0008]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微小载药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由该方法制备的 药物传输体系。
[0009]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脂质体和微小载药脂质体,其粒径小而且分布 窄。
[0010]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11] -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 (1)制备类脂分子与客体分子的混合溶液;
[0013]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溶液与主体分子溶液混合,制备得到脂质体。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脂质体,所述脂质体为单室脂质 体,所述单室脂质体粒径分布在15-100nm范围之内,特别地,在20-80nm范围之内,更进一 步地,在20-50nm范围之内。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的用途,其用于药物传输。所 述药物包括脂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和两亲性药物。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原位制备载药脂质体的方法(被动载药,方法一),其特征在 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 (1)制备类脂分子、客体分子、药物分子相混合的溶液;
[0018] (2)将所得混合溶液与主体分子溶液混合制备得到载药脂质体。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原位制备载药脂质体的方法(被动载药,方法二),其特征在 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 (1)制备类脂分子与客体分子的混合溶液;
[0021] (2)制备药物分子与客体分子的混合溶液;
[0022] (3)将上述两种混合溶液与主体分子溶液混合制备载药脂质体。
[002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两种原位制备载药脂质体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载药脂 质体。所述脂质体为单室脂质体,所述单室脂质体粒径分布在15-100nm范围之内,特别地, 在20-80nm范围之内,更进一步地,在20-50nm范围之内。其中所述药物可为脂溶性药物、 水溶性药物或两亲性药物及其盐,优选的所述药物为脂溶性药物。所述药物被嵌入脂质体 双层膜中、结合在双层膜上或者包裹在脂质体内囊。
[002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主动载药法制备载药脂质体的方法(方法三),其特征在 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 (1)制备脂质体:
[0026] a)制备类脂分子与客体分子的混合溶液;
[0027] b)将步骤a)中得到的类脂分子与客体分子的混合溶液与主体分子溶液混合,制 备得到脂质体;
[0028] (2)采用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醋酸钙梯度法等使药物分子或其盐包裹进脂 质体内囊。
[0029] 上述主动载药法中的药物为脂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或两亲性药物及其盐,优选 的所述药物为水溶性药物或两亲性药物。所述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适用于弱碱性的药 物,所述醋酸钙梯度法适用于弱酸性的药物。
[0030] 上述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醋酸钙梯度法等主动载药法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已 知的方法。例如所述PH梯度法具体为:将药物分子或其盐溶解于与步骤(1)得到的脂质体 PH值相同的缓冲液中,然后与脂质体混合,通过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使其高于或低于所制 备的脂质体缓冲液的PH值,从而使药物分子经过pH值梯度进入脂质体内囊。
[003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主动载药法制备得到的载药脂质体,所述脂质体为单 室脂质体,所述单室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在15-100nm范围之内,特别地,在20-80nm范围之 内,更进一步地,在20-50nm范围之内。其中所述药物为脂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或两亲性 药物及其盐,其被包裹在脂质体内囊中。
[0032] 本发明所述的类脂分子(lipid)为形成脂质体(Liposome)的所有类脂。其可为 单一物质也可以为混合物。所述类脂分子包括:能够形成双分子层膜材的类脂(例如磷脂 等),以及任选的附加剂。
[0033]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类脂分子可为:中性类脂、负电性类脂、正电性类脂或其混合 物。所述混合物可为中性类脂和负电性类脂的混合物、中性类脂和正电性类脂的混合物;或 者中性类脂、负电性类脂和正电性类脂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性类脂和负电性类 脂的混合物中,所述中性类脂所占比例为50-99. 99%,优选70-99. 9%,更优选90-99%;所 述负电性类脂所占比例为〇. 01-50 %,优选0. 1 % -30 %,更优选1 % -10 %。所述中性类脂 和正电性类脂的混合物中,所述中性类脂所占比例为50-99. 99%,优选70-99. 9%,更优选 90-99 %;所述正电性类脂所占比例为0. 01-50 %,优选0. 1 % -30 %,更优选1 % -10 %。所述 中性类脂、负电性类脂和正电性类脂的混合物中,所述中性类脂所占比例为40-99. 98%,优 选60-99. 8 %,更优选80-98 %,所述负电性类脂所占比例为0. 01-30 %,优选0. 1 % -20 %, 更优选1% -10%,所述正电性类脂的比例为0.01-30 %,优选0. 1% -20%,更优选 1%-10%。所述比例为摩尔比。
[0034] 根据本发明,所述中性类脂包括中性磷脂,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 醇胺、磷脂酰肌醇、中性合成磷脂等。具体分子包括:大豆卵磷脂(SPC)、氢化大豆卵磷脂 (HSPC)、二癸酰基卵磷脂(DDPC)、二月桂酰基卵磷脂(DLPC)、二肉豆蔻酰基卵磷脂(DMPC)、 二棕榈酰基卵磷脂(DPPC)、二硬脂酰基卵磷脂(DSPC)、二油酰基卵磷脂(DOPC)、二油酰基 卵磷脂(DOPC)、二芥酰基卵磷脂(DEPC)、1_肉豆蔻酰基-2-棕榈酰基卵磷脂(MPPC)、1_肉 豆蔻酰基-2-硬脂酰基卵磷脂(MSPC)U-棕榈酰基-2-肉豆蔻酰基卵磷脂(PMPC)U-棕 榈酰基-2-硬脂酰基卵磷脂(PSPC)、1_硬脂酰基-2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