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950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化妆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酸性糖化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育发剂是促进或刺激头发生长的产品,用于通过生发补偿头发的脱落,防止头发的绝对数量减少。一般情况下,作为头部脱发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发根和皮脂腺这些器官中的雄性激素活化、流向毛囊的血流量降低,皮脂分泌过剩、过氧化物生成引起的头皮异常、营养不良、压力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以前的育发剂是去除这些被认为是头部脱发原因的因素,或者配合具有减轻作用的物质的育发剂。例如配合维生素B、维生素E等维生素,丝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类,当药提取物、乙酰胆碱衍生物等血管扩张剂,紫草根提取物、日柏酚等抗炎剂,雌二醇等雌性激素,顶花防己碱等皮肤功能亢进剂等,用于预防和治疗脱发。
但是,尽管如上所述进行了多种尝试,但以前的育发剂其预防脱发的作用和生发作用等较弱,未必能够得到充分的生发效果。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对皮肤美容(防止皮肤老化、改善敏感性皮肤、抑制搔痒等)有效,且能够成为育发剂有效成分的物质,并提供一种含有该有效成分的化妆品。
本发明中使用的岩藻依聚糖只要能表现出皮肤美容效果(例如通过防止皮肤老化作用、改善敏感性皮肤作用、抑制搔痒作用等产生的效果)和/或育发效果(例如通过生发作用、育发作用、养发作用、防止脱发作用等产生的效果),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岩藻依聚糖,优选使用来源于藻类的岩藻依聚糖、来源于棘皮动物的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岩藻依聚糖,结构明确的岩藻依聚糖较为合适,优选使用选自下述物质中的岩藻依聚糖,即分别以下述通式(I)~(IV)表示的硫酸化糖作为构成糖的必须成分的来源于Kjellmaniellacrassifolia的U-岩藻依聚糖、F-岩藻依聚糖、G-岩藻依聚糖以及来源于冲绳海蕴(Cladosiphon okamuranus)的岩藻依聚糖。 (式中,R为OH或OSO3H,n为1以上的整数。) (式中,R为OH或OSO3H,n为1以上的整数。) (式中,R为OH或OSO3H,n为1以上的整数。) (式中,R为OH或OSO3H,n为1以上的整数。)另外,作为岩藻依聚糖,从不形成沉淀、对化妆品基质的溶解性等观点来看,优选非拉丝性岩藻依聚糖。
作为岩藻依聚糖的分解产物,可以使用例如岩藻依聚糖的酸分解产物、岩藻依聚糖的酶分解产物。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岩藻依聚糖的酸分解产物、岩藻依聚糖的酶分解产物,只要显示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即可,能够以这些物质的作用为指标进行制备。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选自下述式(V)表示的化合物、下述式(VI)表示的化合物和下述式(VII)表示的化合物中的化合物。 (式中,R为OH或OSO3H。) (式中,R为OH或OSO3H。) (式中,R为OH或OSO3H。)作为本发明化妆品的形态,例如洗剂类、乳液类、面霜类、湿布剂类、软膏类、浴用剂、浴用洗剂、洗面剂、毛发剂、育发剂和洗发剂。另外,也能够以药品、保健品、食品或饮料等形态提供。
本发明的化妆品可以用作防止老化用、改善敏感性皮肤用、抑制搔痒用、改善过敏用、改善特应性症状用化妆品等。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化妆品,提供含有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或它们的盐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的育发作用优良的育发剂,以及进一步含有通过与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一起使用能够协同增强育发作用的成分(育发作用增强成分)的育发剂。另外,所述化妆品、育发剂也可以作为食品或饮料提供。另外,作为优选的育发作用增强成分,例如米诺地尔和卡普氯铵。
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化妆品的一个最大特征在于,含有选自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这些生理作用的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其盐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本说明书中“选自”表示选择1种或2种以上的物质。
另外,本说明书中“皮肤美容作用”是指防止皮肤老化的作用、改善敏感性皮肤的作用、抑制搔痒的作用等。另外,基于这些作用产生的效果称为“皮肤美容效果”。另外,防止皮肤老化的作用是指赋予皮肤湿润感和光滑度,减少粗糙、老年斑等抑制皮肤老化的作用。皮肤美容作用可以通过例如实施例13-(8)~(10)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至少只要是对于实施例13-(8)~(10)记载的评价事项能够显示优良效果的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其盐的物质,就能够显示出所需的皮肤美容效果。
另外,“育发作用”是指生发作用、育发作用、养发作用、防止脱发作用等,另外,基于这些作用产生的效果称为“育发效果”。育发作用可以通过例如实施例13~20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选自具有所述作用的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能够显示出育发效果。
本发明中使用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只要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来源于藻类的岩藻依聚糖。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岩藻依聚糖是以岩藻糖硫酸(有时称为硫酸化岩藻糖)为构成糖的多糖的总称,也就是说,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含有岩藻糖硫酸的多糖和/或其分解产物。
作为含有岩藻糖硫酸的多糖,例如硫酸化藻聚糖、硫酸化岩藻半乳聚糖、硫酸化墨角藻甘露聚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木糖基藻聚糖、硫酸化木糖基墨角藻糖、硫酸化ascofiran、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半乳藻聚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藻聚糖等。
这些岩藻依聚糖的制备可以分别采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制备,纯化物或含有该岩藻依聚糖的物质等可以用于本发明。
例如,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海带(Laminariajaponica)、Kjellmaniella gyrata、墨角藻属(Fucus)、海蕴(Nemacystus)、冲绳海蕴(Cladosiphon okamuranus)、裙带菜属(Undari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昆布(Eckloniakurome)、茶色海藻(Eisenia bicyclis)、褐藻(Ecklonia cava)、巨藻(Giant kelp)、黑巨藻(Lessonia nigrescence)、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等海带目(Laminariales)、索藻目(Chordariales)、岩藻目(Fucales)等海藻富含适用于本发明的岩藻依聚糖,适合作为原料。另外,来源于红藻的硫酸化多糖,例如来源于饲草(マグサ)、江篱、鸡毛菜(Pterocladiella capillacea)的硫酸化多糖也具有与本发明使用的岩藻依聚糖同样的效果,可以用于本发明。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岩藻依聚糖,可以例举上述来源于藻类的岩藻依聚糖,但只要以硫酸化岩藻糖为构成成分的多糖且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使用源于棘皮动物,例如海参、海胆、海星等的岩藻依聚糖。
例如由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制备岩藻依聚糖,该岩藻依聚糖可以进一步分离成具有通式(I)所示硫酸化糖重复结构的含有葡萄糖醛酸的岩藻依聚糖(上述U-岩藻依聚糖)以及具有通式(II)所示硫酸化糖重复结构的不含葡萄糖醛酸的岩藻依聚糖(上述F-岩藻依聚糖)。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可以优选使用各种岩藻依聚糖。另外,也可以由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制备具有通式(III)所示硫酸化糖重复结构的硫酸化岩藻半乳聚糖(上述G-岩藻依聚糖)进行使用。
另外,也可以由冲绳海蕴制备具有通式(IV)所示硫酸化糖重复结构的来源于冲绳海蕴的岩藻依聚糖进行使用。
U-岩藻依聚糖和F-岩藻依聚糖在由Kjellmaniellacrassifolia按照公知方法制备岩藻依聚糖后,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活性剂等分离。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U-岩藻依聚糖和F-岩藻依聚糖的存在比按重量比约为1∶2,U-岩藻依聚糖含有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等,硫酸含量为约20重量%,F-岩藻依聚糖含有岩藻糖作为主成分,硫酸含量为约50重量%,两种物质的分子量均以约20万为中心分布(第18次糖质讨论会要旨集,第159页,1996年)。
例如将由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制备的岩藻依聚糖溶液施于DEAE-Cellulofine A-800柱上后,用含有NaCl的缓冲液按浓度梯度法进行洗脱,可以分离U-岩藻依聚糖和F-岩藻依聚糖。

图1表示其中的一个实例。也就是说,图1是表示U-岩藻依聚糖和F-岩藻依聚糖的分离的图,图中前峰为U-岩藻依聚糖,后峰为F-岩藻依聚糖。
另外,例如源于墨角藻属的岩藻依聚糖、源于海蕴的岩藻依聚糖、源于冲绳海蕴的岩藻依聚糖、源于裙带菜属的岩藻依聚糖、源于裙带菜的岩藻依聚糖、源于饲草(マクサ)的硫酸化多糖、源于江篱的硫酸化多糖、源于黑巨藻的岩藻依聚糖、源于泡叶藻的岩藻依聚糖、源于鸡毛菜的硫酸化多糖、源于其他藻类的岩藻依聚糖也可以分别按照公知的方法制备,用于本发明。
作为本发明中适用的源于棘皮动物的岩藻依聚糖,例如特开平4-91027号公报中记载的海参中含有的岩藻依聚糖,可以按照该公报中记载的方法由海参制备该岩藻依聚糖。
另外,本发明的具有皮肤美容和/或育发作用的岩藻依聚糖的分解产物可以通过酶学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制备,选择所需的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分解产物进行使用。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岩藻依聚糖的分解产物的优选制备方法,有酸分解法和酶分解法,可以通过对岩藻依聚糖进行酸分解和酶分解,制备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分解产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岩藻依聚糖的酸分解条件只要是生成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分解产物(以下称为本发明的分解产物)的条件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通过对所得分解产物的生理作用进行评价,可以确定其条件。
例如通过将岩藻依聚糖溶解或悬浊于酸中,使之反应,生成本发明的分解产物。另外,通过在反应时进行加热,可以缩短生成本发明的分解产物所必需的时间。
溶解或悬浊岩藻依聚糖的酸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盐酸、硫酸、硝酸等无机酸,枸橼酸、甲酸、醋酸、乳酸、抗坏血酸等有机酸,以及阳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纤维、阳离子交换膜等固体酸。
酸的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以0.0001~5N,更优选以0.01~1N左右的浓度使用。另外,反应温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设定为0~200℃,优选设定为20~130℃。
另外,反应时间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设定为数秒~数日。酸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最好根据本发明分解产物的产量、分解产物的聚合度适当选择。另外,制备本发明的分解产物时,优选使用枸橼酸、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酸的浓度在10mM~数M的范围内选择,加热温度在50~110℃,更优选在70~95℃的范围内选择,加热时间在数分钟~24小时的范围内选择,可以制备本发明的分解产物。作为岩藻依聚糖的酸分解产物,例如源于Kjellmaniella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的酸分解产物,该分解产物可以作为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强效新生理功能的食物纤维使用。
本发明的分解产物能够以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为指标进行分级,例如可以按照凝胶过滤法、采用分子量分级膜的分级法等对酸分解产物进行分子量分级。
作为凝胶过滤法的实例,使用Cellulofine GCL-300,可以制备例如分子量25000以上、分子量25000~10000以上、分子量10000~5000以上、分子量5000以下等任意的分子量级分,使用CellulofineGCL-25,可以将分子量为5000以下的级分制备成分子量5000~3000以上、分子量3000~2000以上、分子量2000~1000以上、分子量1000~500以上、分子量500以下等任意的分子量级分。
另外,也可以使用超滤膜进行工业分子量分级,例如可以通过使用DAICEL公司生产的FE10-FUSO382制备分子量30000以下的级分,通过使用DAICEL公司生产的FE-FUS-T653制备分子量6000以下的级分。也可以进一步使用纳米滤膜得到分子量500以下的级分,可以通过将这些凝胶过滤法、分子量分级法组合,制备任意的分子量级分。例如来源于岩藻属的岩藻依聚糖的分解产物中分子量为3万以上的级分显示强效的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在本发明中适于使用分子量为3万以上的来源于岩藻属的岩藻依聚糖。
作为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岩藻依聚糖分解产物,例如式(V)表示的化合物、式(VI)表示的化合物、式(VII)表示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按照国际公开第99/41288号说明书、国际公开第96/34004号说明书、国际申请号PCT/JP00/00965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制备。另外,以式(V)表示的化合物为基本骨架并具有其重复结构的低聚糖,和以式(VI)表示的化合物为基本骨架并具有其重复结构的低聚糖也可以分别用于本发明中。而且,以式(VII)表示的化合物为基本骨架并具有其重复结构的低聚糖也可以分别用于本发明中。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分解产物,也包括国际公开第99/41288号说明书、国际公开第96/34004号说明书、国际申请号PCT/JP00/00965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分解产物。
式(V)表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用交替单胞菌属SN-1009(FERM BP-5747)产生的内切型硫酸化多糖分解酶(F-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处理上述F-岩藻依聚糖,由其分解产物纯化得到。关于该化合物中硫酸基的含量、部位,可以由其分解产物中纯化得到任意的物质。另外,该分解产物中也含有式(V)所示化合物的聚合物,可以根据目的进行分离、纯化。
式(VI)表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用黄杆菌属SA-0082(FERM BP-5402)产生的内切型硫酸化多糖分解酶(U-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处理上述U-岩藻依聚糖,由其分解产物纯化得到。关于该化合物中硫酸基的含量、部位,可以由其分解产物中纯化得到任意的物质。另外,该分解产物中也含有以式(VI)所示化合物为基本骨架的其聚合物,可以根据目的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将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用交替单胞菌属SN-1009(FERM BP-5747)产生的F-岩藻依聚糖分解酶以及黄杆菌属SA-0082(FERM BP-5402)产生的U-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分解,除去分解产物,可以纯化上述G-岩藻依聚糖。
黄杆菌属SA-0082(FERM BP-5402)也产生特异地分解该G-岩藻依聚糖的内切型硫酸化多糖分解酶(G-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可以通过使该G-岩藻依聚糖分解酶作用于G-岩藻依聚糖,制备该G-岩藻依聚糖的分解产物,由该分解产物中根据需要纯化分解产物。式(VII)表示的化合物就是其中一个实例。关于该化合物中硫酸基的含量、部位,可以由其分解产物中纯化得到任意的物质。另外,该分解产物中也含有以式(VII)所示化合物为基本骨架的其聚合物,可以根据目的进行分离、纯化。
另外,作为式(V)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有下述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另外,作为式(VI)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有下述式(X)表示的化合物。而且,作为式(VII)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有下述式(IX)表示的化合物。
另外,上述F-岩藻依聚糖分解酶、U-岩藻依聚糖分解酶、G-岩藻依聚糖分解酶的1单位(U)定义为1分钟内分别将相当于1μmol的F-岩藻依聚糖、U-岩藻依聚糖、G-岩藻依聚糖的糖基键切断的酶量。
岩藻依聚糖的盐、其分解产物的盐可以由岩藻依聚糖或其分解产物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另外,岩藻依聚糖的分解产物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硫酸化后进行使用,硫酸化的方法可以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
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本发明中使用的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及其盐基于其皮肤美容作用(防止皮肤老化的作用等),作为洗剂类、乳液类、面霜类、湿布剂类、软膏类、浴用剂、浴用洗剂或洗面剂等化妆品的有效成分是有用的。另外,基于其育发作用,作为育发剂这类化妆品,例如毛发剂、育发剂、养发剂、脱发防止剂的有效成分是有用的,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以选自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或它们的盐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的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优良的化妆品。作为该化合物的有效成分,例如选自U-岩藻依聚糖、F-岩藻依聚糖、G-岩藻依聚糖、源于冲绳海蕴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的物质较为合适,本发明可以提供以这些物质为有效成分的生物化妆品。其中,作为岩藻依聚糖分解产物优选使用例如从式(V)~(VII)表示的化合物中选择的化合物。
岩藻依聚糖是含有硫酸化岩藻糖的多糖,本发明人等发现硫酸化单糖也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也就是说,本发明人等也提供含有硫酸化单糖或它们的盐为有效成分的化妆品。
该化妆品中使用的硫酸化单糖或其盐只要是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硫酸化单糖或其盐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硫酸化岩藻糖、硫酸化葡萄糖、硫酸化半乳糖、硫酸化木糖、硫酸化2-去氧葡萄糖、硫酸化甘露糖、硫酸化塔罗糖及它们的盐。
这些硫酸化单糖可以按照公知的合成方法合成,也可以由天然物中分解硫酸化多糖,并由该分解产物中纯化进行制备。另外,可以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其盐。
本发明的化妆品中,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或它们的盐的物质的含量通常优选0.0001~20重量%,更优选0.001~5重量%,进一步优选0.03~3重量%。
本发明的化妆品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制备,可以适当选择配合通常化妆品中使用的烃类、蜡类、油脂类、酯类、高级脂肪酸类、高级醇类、表面活性剂类、香料、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醇类、pH调节剂、各种药效成分等。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本发明化妆品的有效成分即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或它们的盐的物质以外的具有皮肤美容作用的成分、具有育发作用的生发成分、育发成分、养发成分、脱发防止成分等。例如作为上述具有皮肤美容作用的成分,可以例举视黄酸、α-羟基酸、视黄醇、甘油、聚乙二醇、氢氧化钾、三乙醇胺、其他糖类等,作为上述具有育发作用的成分,可以例举米诺地尔、卡普氯铵、肝素类似物质、甘油一亚油酸酯(リレ-ト)、亚油酸、各种生药提取物等。
作为本发明的化妆品中含有的岩藻依聚糖,非拉丝性的岩藻依聚糖在不形成沉淀、对化妆品基质的溶解性等方面比拉丝性的岩藻依聚糖优良,因而优选非拉丝性的岩藻依聚糖。
化妆品的形态只要能够期待获得皮肤美容作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洗剂类、乳液类、面霜类、湿布剂类、软膏类、浴用剂、浴用洗剂、洗面剂、洗发剂等。
另外,作为育发剂的化妆品形态只要能够期待获得对毛发的作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洗剂类、乳液类、乳膏类、软膏类、毛发剂、育发剂、养发剂、脱发防止剂或洗发剂。
作为本发明化妆品的一种方式的育发剂,可以涂敷或贴付在需要育发的部位进行使用。另外,本发明的育发剂也可以制成能够饮食的形态口服摄取。
本发明化妆品的使用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作为上述育发剂的使用方式,可以至少1天1次将1mL中含有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和/或它们的盐0.1ng~100mg的该育发剂数mL涂敷在需要育发的部位,或者将含有同量的湿布剂等贴付在需要育发的部位。
另外,从期待获得皮肤美容作用的观点来看,使用本发明化妆品的场合也能够以与上述育发剂同样的使用方式进行使用,从而得到所需的效果。
作为口服摄取的量,只要摄取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和/或它们的盐显示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量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每天优选0.1mg~10g,更优选2mg~5g,进一步优选10mg~2g。
另外,以前对促进或维持人的头发生长所使用的育发剂提出了各种技术,并已实际使用。
作为以前的育发剂的有效成分,已知米诺地尔(特开平9-169622号公报)、卡普氯铵(特开平9-175950号)等。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将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以及以前的育发剂的有效成分一起使用,育发作用协同增强。
也就是说,按照本发明提供含有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以及育发作用增强成分,例如以前育发剂的有效成分的育发剂。
作为上述育发作用增强成分,只要通过与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一起使用能够协同增强育发作用即可,可以按照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例如实施例19记载的方法)适当选择。作为所述育发作用增强成分,本发明中适于使用的以前的育发剂的有效成分可以例举米诺地尔以及卡普氯铵。另外,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含有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以及育发作用增强成分的育发剂中,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多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以及育发作用增强成分的含量只要是能够发挥这些物质产生的协同效果的量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在该育发剂中优选0.01~30重量%,更优选0.1~10重量%。另外,作为育发作用增强成分的含量,米诺地尔的场合,在该育发剂中优选0.1~5重量%,更优选0.5~2重量%。另一方面,卡普氯铵的场合,在该育发剂中优选0.1~10重量%,更优选0.5~5重量%。分别在上述含量范围内含有本发明中使用的上述有效成分以及育发作用增强成分的育发剂其育发作用非常优良。
另外,本发明的育发剂中也可以进一步含有能够增强米诺地尔和/或卡普氯铵的效果的物质。作为具有所述效果的物质,例如肾上腺素、四氢萘唑啉、盐酸萘唑啉等局部滞留化剂,丙二醇、1,3-丁二醇等极性溶剂,紫草根、独活、麻黄、腰果、日本人参等生药提取物,泛醇、乙醚、水溶性壳多糖衍生物等。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能够作为食品或饮料使用的化妆品。所述化妆品通过含有、添加和/或稀释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或它们的盐而成,基于其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作为例如皮肤美容用食品或饮料、脱发防止用食品或饮料、或者育发用食品或饮料是非常有用的。
本发明的皮肤美容用食品或饮料、育发用食品或饮料等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烹调、加工以及一般采用公知的食品或饮料的制备方法,只要制得的食品或饮料中含有、添加和/或稀释有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本发明使用的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即可。
另外,本方式中,“含有”是指食品或饮料等中含有本发明使用的有效成分的方式,“添加”是指在食品或饮料等的原料中添加本发明使用的有效成分的方式,“稀释”是指在本发明使用的有效成分中添加食品或饮料等原料的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皮肤美容用食品或饮料、或者育发用食品或饮料的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谷类加工品(小麦粉加工品、淀粉加工品、预混合加工品、面类、通心粉类、面包类、馅类、荞麦面类、麸子、米粉、粉条、包装饼等),油脂加工品(可塑性油脂、油炸用油、色拉油、蛋黄酱类、调味汁等),大豆加工品(豆腐类、豆酱、纳豆等),肉类加工品(火腿、熏猪肉、压缩火腿、香肠等),水产品(冷冻碎鱼肉、鱼糕、鱼卷、鱼肉山芋蒸饼、油炸鱼丸子、汆鱼丸子、饭卷、鱼肉火腿、香肠、干狐鲣、鱼子加工品、水产品罐头、煮的鱼贝等),乳制品(原料乳、乳酪、酸乳、奶油、干酪、炼乳、乳粉、冰淇淋等),蔬菜·果实加工品(馅类、果酱类、腌菜类、果类饮料、蔬菜饮料、混合饮料等),糖果类(巧克力、饼干类、甜点类、蛋糕、年糕、米糕类等),酒精饮料(日本酒、中国酒、葡萄酒、威士忌酒、日本蒸馏酒、伏特加酒、白兰地、杜松子酒、糖蜜酒、啤酒、清凉醇饮料、果酒、利口酒等),嗜好饮料(绿茶、红茶、乌龙茶、咖啡、清凉饮料、乳酸饮料等),调料(酱油、辣酱油、醋、料酒等),罐装、瓶装、袋装食品(牛肉盖饭、小锅什锦饭、红小豆饭、咖哩饭、其它各种烹调好的食品),半干燥或浓缩食品(肝酱、其它涂抹果酱的食品、荞麦·面条的汁、浓缩的汤类),干燥食品(速食面类、速食咖哩饭、速溶咖啡、果汁粉、汤粉、速食酱类、烹调好的食品、烹调好的饮料、烹调好的汤等),冷冻食品(素烧、蒸鸡蛋羹、烤鳗鱼串、汉堡包、烧麦、饺子、各种面条、鸡尾酒等),固态食品、液态食品(汤等),香料类等农产·林产加工品、畜牧加工品、水产加工品等。
作为本发明的食品或饮料,含有、添加和/或稀释有选自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其盐的物质,只要含有用于表达其生理作用的必要量即可,对其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包括片状、颗粒状、胶囊状等能够口服摄取的形状。另外,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源于藻类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作为同时具有该生理作用和食物纤维功能的健康食品原料,作为食品和饮料的制造原料是非常有用的。
本发明的皮肤美容用食品、育发用食品等中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其盐的物质的含量只要含有显示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量即可,并没有限定,优选0.001~100重量%,更优选0.01~10重量%,进一步优选0.05~5重量%。作为该皮肤美容用食品、育发用食品等,也可以将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直接作为粉末或片剂摄取。
另外,皮肤美容用饮料、育发用饮料等中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物质的含量只要含有显示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量即可,并没有限定,优选0.0001~10重量%,更优选0.005~5重量%,进一步优选0.02~2重量%。
皮肤美容用食品或饮料、育发用食品或饮料等的使用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从有效获得皮肤美容效果和/或育发效果的观点来看,最好使本发明使用的上述有效成分能够每天摄取0.1mg~10g,更优选2mg~5g,进一步优选10mg~2g。
本发明中使用的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在给大鼠口服时,确认即使1次口服给药1g/kg,也没有死亡例。
另外,剃除Harlee系土拨鼠背部的毛,将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的3%乳液连续涂敷给药5日,1日1次,每次0.05mL,给药开始后第6天按照贴付试验标准(日本皮肤科学会)进行判断,没有反应,确认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及它们的盐没有皮肤刺激性。
本发明提供的化妆品作为皮肤美容用和/或育发用化妆品是非常有用的。
将氯化钙二水合物(日本曹达社制)7.3kg溶解于自来水900升中,其次混合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粉碎物20kg。通入水蒸气使之由液体温度12℃升温40分钟达到液体温度90℃,接着搅拌条件下在90~95℃保温1小时,接着冷却,得到冷却物1100升。
接着,使用固液分离装置(West Farrier Separator公司制CNA型),对冷却物进行固液分离,制备约900升的固液分离上清液。
使用DAICEL公司制FE10-FC-FUS0382(级分分子量3万),将固液分离上清液360升浓缩至20升。接着,加入自来水20升,再浓缩至20升,这种操作进行5次,进行脱盐处理,配制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萃取液25升。
冷冻干燥该溶液1升,得到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干燥物13g。
按照上述方法由海带干燥粉碎物制备非拉丝性的源于海带的岩藻依聚糖的干燥物。另外,同样由黑巨藻(Lessonia nigrescens)的干燥粉末(商品名Sea Weed PowderAndis贸易株式会社出售)制备非拉丝性的源于黑巨藻的岩藻依聚糖干燥物。
(2)将实施例1-(1)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干燥物7g溶解于含有50mM氯化钠和10%乙醇的20mM的咪唑缓冲液(pH8.0)700ml中,通过离心分离除去不溶物。用同样的缓冲液将DEAE-Cellulofine A-800柱(φ11.4cm×48cm)平衡化,供给离心分离上清液后,用同样的缓冲液洗涤,按照氯化钠50mM至1.95M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1级分250ml)。用酚硫酸法以及咔唑硫酸法求出总糖量和糖醛酸含量,按洗脱顺序得到级分43~49、级分50~55、级分56~67。接着,通过电透析将这些级分脱盐后进行冷冻干燥,分别由级分43~49制得I级分(340mg),由级分50~55制得II级分(870mg),由级分56~67制得III级分(2.64g)。
图1表示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的DEAE-Cellulofine A-800柱洗脱曲线。图1中纵轴表示按咔唑硫酸法得到的530nm处的吸光度(图中黑圆圈)、按酚硫酸法得到的480nm处的吸光度(图中白圆圈)以及电导率(mS/cm图中白方块),横轴表示级分序号。实施例2(1)在分别注入了含有葡萄糖0.25%、蛋白胨1.0%、酵母提取物0.05%的人工海水(Jamarin Laboratory公司制)pH8.2构成的培养基600ml并灭菌(120℃,20分钟)后的2升锥形瓶中接种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 sp.)SN-1009(FERM BP-5747),在25℃下培养26小时,得到种培养液。将含有蛋白胨1.0%、酵母提取物0.02%、下述实施例2-(2)记载的硫酸化多糖0.2%以及消泡剂(信越化学工业社制KM70)0.01%的人工海水pH8.0构成的培养基20升装入30升容量的发酵罐中,在120℃下杀菌20分钟。冷却后,接种上述种培养液600ml,在每分钟10升的通气量和每分钟250转的搅拌速度的条件下,在24℃培养24小时。培养结束后,离心分离培养液,得到菌体和培养上清液。用装有排除分子量1万的全纤维的超滤器浓缩得到的培养上清液,之后用85%饱和硫酸铵盐析,通过离心分离收集生成的沉淀,对含有十分之一浓度人工海水的20mM Tris-盐酸缓冲液(pH8.2)充分透析,配制600ml选择性作用于F-岩藻依聚糖的F-岩藻依聚糖分解酶液。
(2)用装有直径1mm的筛网的切磨机(增幸产业社制)将干燥后的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 2Kg粉碎,将得到的海带碎片悬浊于20升的80%乙醇中,在25℃下搅拌3小时,用滤纸过滤后,充分洗涤残渣。将得到的残渣悬浊于加热至95℃的40升含有50mM氯化钠的20mM磷酸钠缓冲液pH6.5中,不断搅拌的同时在95℃下处理2小时,提取硫酸化多糖。
过滤提取液中的悬浊物,制得滤液后,用3.5升100mM氯化钠洗涤过滤残渣,再得到滤液。
将两次的滤液合并后,将温度降低至30℃,添加3000U的海藻酸裂合酶(Nagase生化学工业社制)后,加入乙醇4升,在25℃下搅拌24小时。其次,进行离心分离,用具备排除分子量10万的全纤维的超滤器将得到的上清液浓缩至4升,再用含有10%乙醇的100mM氯化钠继续超滤,直到着色性物质不再过滤。
通过离心分离除去非滤液中生成的沉淀,将该上清液的温度降低至5℃,用0.5N盐酸调节pH至2.0后,通过离心分离除去生成的蛋白质等沉淀,迅速用1N氢氧化钠将得到的上清液的pH调节至8.0。
其次,用装有排除分子量10万的全纤维的超滤器进行超滤,用20mM氯化钠pH8.0完全取代溶剂后,再调节pH至8.0,离心分离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得约95g的硫酸化多糖。
(3)用装有直径1mm筛网的切磨机粉碎干燥的Kjellmaniellacrassifolia 2Kg,将得到的海带碎片悬浊于20升的80%乙醇中,在25℃下搅拌3小时,用滤纸过滤后,充分洗涤残渣。将得到的残渣悬浊于含有30mL上述实施例2-(1)制得的F-岩藻依聚糖分解酶、10%乙醇、100mM氯化钠、50mM氯化钙以及50mM咪唑的20升缓冲液(pH8.2)中,在25℃下搅拌48小时。用网眼的直径为32μm的不锈钢金属网过滤该悬浊液,用含有50mM氯化钙的10%乙醇洗涤残渣。再将该残渣悬浊于10升含有50mM氯化钙的10%乙醇中,搅拌3小时后,用不锈钢金属网过滤,洗涤。再将该残渣在同样的条件下悬浊后,搅拌16小时,用直径32μm的不锈钢金属网过滤,洗涤。
收集这样得到的滤液和洗涤液,用装有排除分子量3000的全纤维的超滤器进行超滤,分离成滤液和非滤液。
用旋转式汽化器将该滤液浓缩至约3升后,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用装有排除分子量300的膜的电透析器将得到的上清液脱盐后,向该溶液中添加醋酸钙达到0.1M,离心分离除去生成的沉淀。将该上清液装入预先用50mM醋酸钙平衡后的DEAE-Cellulofine(树脂量4升),用50mM醋酸钙和50mM氯化钠充分洗涤后,按50mM~800m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这时的收集量按每1级分500ml进行。用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Analytical Biochemistry,第37卷,第197~202页(1970)〕分析收集的级分,用氯化钠浓度为约0.4M洗脱的硫酸化糖(级分序号63附近)是均一的。
然后,首先将级分序号63的溶液浓缩至150mL后,添加氯化钠使浓度达到4M,装入预先用4M氯化钠平衡后的Phenyl-Cellulofine(树脂量200mL),用4M氯化钠充分洗涤。收集非吸附性的硫酸化糖级分,用装有排除分子量300的膜的电透析器脱盐,得到脱盐液505mL。
将得到的脱盐液中40mL装入用含有10%乙醇的0.2M氯化钠平衡后的Cellulofine GCL-90柱(4.1cm×87cm)中,进行凝胶过滤。收集按每1级分9.2mL进行。
按照酚硫酸法〔Analytical Chemistry,第28卷,第350页(1956)〕对总级分进行总糖量的分析。
结果,由于硫酸化糖形成了1个峰,收集其峰的中央部分,即级分序号63~70,用装有排除分子量300的膜的电透析器脱盐后,冷冻干燥,得到112mg下述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的干燥品。以下将该化合物称为7-12SFd-F。 (4)向实施例1-(2)制得的III级分(F-岩藻依聚糖)的2.5%水溶液80mL中添加1M Tris-盐酸缓冲液(pH7.6)16mL、1M CaCl2水溶液16mL、4M NaCl水溶液24mL、实施例2-(1)得到的F-岩藻依聚糖分解酶8mL、蒸馏水176mL,在30℃下加热3小时。用旋转式汽化器将该酶处理F-岩藻依聚糖溶液浓缩至酶处理F-岩藻依聚糖的最终浓度达到2%,之后在蒸馏水中进行透析操作,制得2%酶处理F-岩藻依聚糖水溶液。用HPLC(柱SB 802.5,柱温度35℃,移动相50mM NaCl,流速0.5mL/min,检测RI ATT=8)分析该试样。结果得知试样中的约40%为式(VIII)记载的7-12SFd-F。
(2)将上述冷冻干燥物15g溶解于含有培养国际公开第97/26896号说明书记载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SA-0082(FERM BP-5402)由该培养物得到的内切型硫酸化多糖分解酶(U-岩藻依聚糖分解酶)9U以及400mM氯化钠的1.5升50mM Tris-盐酸缓冲液中,在25℃下反应6天后,用蒸发器浓缩至约300ml。将浓缩液加入到排除分子量3500的透析管中彻底透析,将残留在透析管内的液体装入用50mM氯化钠平衡后的4升DEAE-Cellulofine A-800中,用50mM氯化钠充分洗涤后,按照50~650m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再用650mM的氯化钠充分洗脱同一柱。收集洗脱级分中用650mM氯化钠洗脱出的级分作为硫酸化岩藻半乳聚糖级分,用排除分子量10万的超滤器浓缩后,用10mM的氯化钠更换溶液,冷冻干燥得到非拉丝性的硫酸化岩藻半乳聚糖的冷冻干燥物0.85g。得到的硫酸化岩藻半乳聚糖(G-岩藻依聚糖)含有半乳糖和岩藻糖作为构成糖,其摩尔比为约2∶1。
(3)为了生产G-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将含有葡萄糖0.1%、蛋白胨1.0%、酵母提取物0.05%的人工海水(Jamarin Laboratory公司制)pH7.5构成的培养基600ml在120℃灭菌20分钟后,在该培养基中接种黄杆菌属SA-0082(FERM BP-5402),在24℃下培养23小时,得到种培养液。将含有按实施例3-(1)的方法制得的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级分0.2%、蛋白胨2.0%、酵母提取物0.01%以及消泡剂(KM70,信越化学工业制)0.01%的人工海水(pH7.5)构成的培养基20升装入30升容量的发酵罐中,在120℃下杀菌20分钟。冷却后,接种上述种培养液600ml,在每分钟10升的通气量和每分钟125转的搅拌速度的条件下,在24℃培养23小时。培养结束后,离心分离培养液,得到菌体。
将得到的菌体悬浊于1200mL含有0.4M氯化钠的10mM Tris-盐酸缓冲液(pH8.0)中,超声波粉碎后,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菌体提取液。用相同缓冲液对得到的菌体提取液进行充分透析,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向得到的上清液中添加硫酸铵使最终浓度达到90%饱和,离心分离收集生成的沉淀。将得到的沉淀溶解于150mL含有50mM氯化钠的10mM Tris-盐酸缓冲液(pH8.0)中,用相同的缓冲液进行充分透析,离心分离。将得到的上清液装入用相同缓冲液平衡后的500mL DEAE-Cephalose FF(Amasiam Pharmasia社制)柱中,用相同缓冲液洗涤后,按照50mM至600m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收集活性级分。
用含有0.1M氯化钠的10mM Tris-盐酸缓冲液(pH8.0)对得到的活性级分进行充分透析,装入用相同缓冲液平衡后的100mL DEAE-Cellulofine A-800(Tisso社制)柱中,用相同缓冲液洗涤后,按0.1M至0.4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收集活性级分。向得到的活性级分中添加氯化钠使之达到4M,装入用含有4M氯化钠的10mMTris-盐酸缓冲液(pH8.0)平衡后的20mL Phenyl-Cellulofine(Tisso社制)柱中,用相同缓冲液洗涤后,按照4M至1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洗脱后,再用含有1M氯化钠的10mM Tris-盐酸缓冲液(pH8.0)充分洗脱,收集活性级分。向得到的活性级分中添加氯化钠使之达到3M,装入用含有3M氯化钠的10mM Tris-盐酸缓冲液(pH8.0)平衡后的10mL Phenyl-Cellulofine(Tisso社制)柱中,用相同缓冲液洗涤后,按照3M至0.5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后,再用含有0.5M氯化钠的10mM Tris-盐酸缓冲液(pH8.0)充分洗脱,收集活性级分。使用这样得到的纯化酶作为G-岩藻依聚糖分解酶。
(4)使上述纯化G-岩藻依聚糖分解酶作用于实施例3-(2)记载的G-岩藻依聚糖,制备低分子化物。也就是说,将1.94g的G-岩藻依聚糖溶解于含有0.2M氯化钠的25mM Tris-盐酸缓冲液(pH8.0)后,加入186mU的G-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在25℃下使之反应6天。用蒸发器将反应液浓缩至80mL,采用Cellulofine GCL-1000(Tisso社制)的柱(4×90cm)进行分子量分级。收集分子量15000以下的级分,作为G-岩藻依聚糖酶消化物级分。
(5)用蒸发器将上述G-岩藻依聚糖酶消化物级分浓缩至500mL后,通过电透析装置进行脱盐,装入预先用含有10mM氯化钠的10mM咪唑-盐酸缓冲液(pH8)平衡后的1升DEAE-Cellulofine A-800(Tisso社制)柱中,用相同缓冲液洗涤后,按照10mM至900m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洗脱级分每次收集61mL,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每一级分的糖含量。用270mM左右的氯化钠洗脱的级分形成了糖含量的峰,因此收集这些级分作为270mM洗脱级分(a)。
另外,关于上述270mM洗脱级分(a),添加水使之达到与含有150mM氯化钠的10mM咪唑-盐酸缓冲液(pH8)相同的导电度,装入预先用含有150mM氯化钠的10mM咪唑-盐酸缓冲液(pH8)平衡后的200mLDEAE-Cellulofine A-800(Tisso社制)柱中,用相同缓冲液洗涤后,采用150mM至300m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洗脱级分每次收集12mL,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每一级分的糖含量。收集用160mM至180mM左右的氯化钠洗脱的级分,用Speed Back(Savant Instruments社制)浓缩至2mL后,装入预先用10%乙醇平衡后的200mLCellulofine GCL-25(Tisso社制)柱中,用相同溶液洗脱。洗脱级分每次收集2mL,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每一级分的糖含量。收集糖含量形成峰的级分,作为(D)。
对于上述(D)级分,采用电透析装置进行脱盐后,冷冻干燥,分析糖组成和分子量。另外,按照常规方法用重水取代后,采用NMR分析进行结构解析。(D)的物理性质分子量13581H-NMR(D2O)δ;5.19(1H,d,J=4.3Hz,F1-1-H),4.93(1H,d,J=3.7Hz,F2-1-H),4.62(1H,与HOD重复,G1-1-H),4.59(1H,与HOD重复,G2-1-H),4.54(1H,d-d,J=10.6,2.7Hz,F1-3-H),4.46(1H,d,J=7.6Hz,G3-1-H),4.46(1H,m,F2-3-H),4.41(1H,br-s,G2-4-H),4.41(1H,d,J=7.6Hz,G4-1-H),4.37(1H,q,J=6.4Hz,F2-5-H),4.27(1H,m,G2-3-H),4.24(1H,br-s,G3-4-H),4.21(1H,m,G3-3-H),4.19(1H,m,G4-3-H),4.15(1H,br-s,G4-4-H),4.13(1H,q,J=6.7Hz,F1-5-H),4.09(1H,d,J=2.7Hz,F1-4-H),4.04(1H,d,J=2.8Hz,F2-4-H),3.98(1H,m,G2-6-H)、3.96(1H,d-d,J=10.6,4.3Hz,F1-2-H),3.93(1H,m,G3-6-H),3.88(1H,br-s,G1-4-H),3.86(1H,m,G2-5-H),3.81(1H,m,G2-6-H),3.81(1H,m,F2-2-H),3.80(1H,m,G3-5-H),3.80(1H,m,G3-6-H),3.66(1H,m,G1-3-H),3.65(1H,m,G2-2-H),3.64(1H,m,G1-6-H),3.64(1H,m,G4-6-H),3.61(1H,m,G4-5-H),3.58(1H,m,G1-2-H),3.56(1H,m,G1-6-H),3.56(1H,m,G4-6-H),3.55(1H,m,G4-2-H),3.54(1H,m,G1-5-H),3.54(1H,m,G3-2-H),1.20(3H,d,J=6.7,F1-6-H),1.14(3H,d,J=6.4,F2-6-H)糖组成(摩尔比)L-岩藻糖∶D-半乳糖=2∶4硫酸基 5分子另外,1H-NMR的峰所归属的序号如下述式(IX)所示。以下,将该化合物称为6-5SFd-G。

向超滤内液中添加34U的实施例3-(2)记载的U-岩藻依聚糖分解酶,在25℃下搅拌2天,进行装有排除分子量10万的全纤维的超滤,在添加水的同时进行超滤。
收集滤液后,用蒸发器浓缩至1.5升后,采用脱盐装置完全脱碳,装入预先用含有30mM氯化钠的5mM咪唑-盐酸缓冲液(pH6.5)平衡后的3升DEAE-Cellulofine A-800(Tisso社制)柱中,用6升相同缓冲液洗涤后,按照30mM至500m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洗脱需要的液量为48升。洗脱液每次收集180mL,采用酚硫酸法测定其糖含量。另外,同时测定232nm处的吸光度。由于130mM至170mM氯化钠的洗脱级分形成了一个峰,因此收集这些级分,用脱盐装置进行脱盐后,冷冻干燥,得到5.85g的低聚糖。该低聚糖通过质量分析确认分子量为1128,通过NMR分析确认为下述式(X)表示的化合物。以下,将该化合物称为6-2SFd-U。

在搅拌的同时,向该岩藻依聚糖溶液46升中添加将1g棕榈油(花王社制化妆品用)溶解于1升乙醇中制得的棕榈油溶液1升,再添加1升甘油,制得化妆水。另外,对于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得化妆水。
(2)向实施例5-(1)制得的岩藻依聚糖溶液中添加明胶和香料使最终浓度达到0.02%,得到使用明胶的化妆水。另外,同样添加胶原得到使用胶原的化妆水。另外,对于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得化妆水。
(3)向实施例5-(1)制得的岩藻依聚糖中添加香料,制得毛发剂。另外,对于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也同样制得毛发剂。
按照上述方法,由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的干燥粉末(商品名Algin GoldAndis贸易株式会社出售)制得非拉丝性的来源于泡叶藻的岩藻依聚糖。
(2)按照实施例10-(1)记载的方法由干燥江篱50g制得源于江篱的硫酸化多糖4.4g。另外,同样由干燥鸡毛菜(Pterocladiellacapillacea)制得源于鸡毛菜的硫酸化多糖1.0g。
(3)-①将市售的干燥黑巨藻粉末1kg悬浊于10升的80%乙醇中后,在25℃下搅拌3小时,用滤纸过滤。将得到的残渣悬浊于20升含有100mM氯化钠的30mM磷酸钠缓冲液(pH6.5)中,在95℃下处理2小时后,用孔径106μm的不锈钢制筛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加入100g活性炭、2.4升乙醇、6000U海藻酸裂合酶K,在25℃下搅拌22小时后,离心分离。将得到的上清液用装有排除分子量10万的全纤维的超滤器浓缩至1.2升后,离心分离除去不溶物,在5℃下放置24小时。离心分离除去生成的沉淀,通过超滤器对得到的上清液进行溶液交换,得到100mM氯化钠溶液。将该溶液冷却至4℃以下后,用盐酸将pH调节为2.0,离心分离除去生成的沉淀。用氢氧化钠将得到的上清液的pH调节为8.0,浓缩至2升后,通过超滤器溶液交换为20mM氯化钠溶液。离心分离除去该溶液中的不溶物后,冷冻干燥,得到非拉丝性的源于黑巨藻的岩藻依聚糖级分的干燥物41g。
(3)-②将上述冷冻干燥物6g溶解于含有100mM氯化钠的60mL的20mM咪唑-盐酸缓冲液(pH6)中,装入预先用相同缓冲液平衡后的5升DEAE-Cellulofine A-800中,用10升相同缓冲液洗涤后,按照100~1600mM氯化钠的浓度梯度进行洗脱。洗脱使用的液量为13升,收集按每1级分500mL进行。分别将洗脱级分中250mM、530mM和700mM左右的氯化钠洗脱级分每500mL用纯水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将冷冻干燥物分别命名为DEAE33级分、DEAE37级分、DEAE40级分,分别得到57mg、24mg和62mg。
(2)使Fucophilus fucoidanolyticus SI-1234(FERM P-17517)产生的岩藻依聚糖分解酶作用于该岩藻依聚糖,对得到的酶分解产物进行NMR、MASS等的仪器分析,结果判断出该岩藻依聚糖是以上述通式(IV)的结构为重复单元的岩藻依聚糖。另外,该岩藻依聚糖是以35∶10~44∶10的摩尔比含有岩藻糖和葡萄糖醛酸的岩藻依聚糖,其平均分子量为约100万。
结果如表1所示。另外,在表中对于毛的长度用5例的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对于皮肤颜色用以对照组的色调为100时色调黑度的5例平均值表示。
观察到对照组处于明显向静止期转移的状态,皮肤颜色向白色转移。另一方面,岩藻依聚糖给药组维持成长期,皮肤颜色比对照组显灰色。毛的长度是岩藻依聚糖给药组比对照组长。也就是说,确认岩藻依聚糖给药组有育发效果。
表1毛的长度(mm) 皮肤颜色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6.86±0.20 125的岩藻依聚糖给药组(N=5)对照组(N=5) 6.38±0.19 100平均值±标准误差C3H/He小鼠多用于评价育毛效果。5周龄时的毛发相当于成长期,是毛和毛囊旺盛成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毛囊细胞中色素和酶的分泌旺盛,因此可见皮肤颜色发黑。但是,如果毛发的状态开始由成长期向静止期转移,则毛停止生长,毛囊变小,分泌功能衰退。因此,可见皮肤颜色逐渐变淡,由粉色转变为发白。毛发的循环原本是生理性循环,但是如果能够维持成长期,则生长的毛发的比例增加,作为育发剂是有用的(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045-54,1983)。
另外,对于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
(2)由日本SLC社购入雄性C3H/He小鼠,预饲养后在8周龄用于实验。用理发剪子剪掉小鼠背部的毛。
将实施例1-(1)制得的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用乙醇悬浊溶解至3%浓度,涂敷于小鼠背部的上述剃毛部位,每只200μL。对照组同样涂敷乙醇。给药为1日1次,连续进行。
从给药开始后经时观察给药部位,使皮肤色调的变化评分化进行判断。也就是说,评分化的标准如下所述,评分0皮肤颜色没有变化,评分1皮肤颜色转变为青色,评分2皮肤颜色转变为青黑~灰色,评分3可见毛发生成,评分4几乎恢复到剃毛前的状态。
求出各组评分的平均值,其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相对于对照组,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给药组早期观察到皮肤颜色变化,促进毛发发育,最终达到毛发生成。也就是说,能够确认育发效果。另外,对于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
表2给药时间(周)5 678910评分平均值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 00.3 1.7 2.0 2.3 3.0的岩藻依聚糖给药组(N=3)对照组(N=3)0001.0 1.0 2.0(3)由日本SLC社购入雄性C3H/He小鼠,预饲养后在8周龄用于实验。用理发剪子将小鼠背部的毛剪掉后,再用剃刀剃毛。
使用实施例1-(1)制得的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或者实施例2-(3)制得的7-12SFd-F,采用与实施例13-(2)同样的方法对其育发效果进行试验。
求出各组评分的平均值,其结果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相对于对照组,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给药组、7-12SFd-F给药组均在早期观察到皮肤颜色变化,促进毛发发育,最终达到毛发生成。另外,7-12SFd-F给药组较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给药组在较早时期就可见皮肤颜色的变化。另外,对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
表3给药时间(天) 89 10 11 12评分平均值7-12SFd-F给药组(N=8)00.40.51.11.8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00 0.40.71.3的岩藻依聚糖给药组(N=7)对照组(N=8) 00 0 0.50.6(4)由日本SLC社购入雄性C3H/He小鼠,预饲养后在5周龄用于实验。将实施例2-(3)制得的7-12SFd-F用乙醇悬浊溶解至3%浓度,涂敷于小鼠的背部,每只200μL。对照组同样涂敷乙醇。给药为1日1次,连续进行8天。给药开始第9天脱血致死后将皮肤剥离,通过图象解析软件对里侧皮肤颜色进行解析处理。
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的数字表示5例的平均值±标准误差。表中的*符号表示相对于对照组,以5%以下的显著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皮肤色调表示以白色为0,以黑色为100时的色调程度。
观察到对照组处于明显向静止期转移的状态,皮肤颜色向白色转移。另一方面,7-12SFd-F给药组维持成长期,皮肤颜色比对照组显灰色。基于上述内容可知,7-12SFd-F显示后期成长期维持作用,即与实施例13-(1)同样显示育发作用。另外,对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
表4皮肤色调7-12SFd-F给药组(N=5) 24.8±0.61*对照组(N=5) 20.9±1.19平均值±标准误差*p<0.05(5)由日本SLC社购入雄性C3H/He小鼠,预饲养后在8周龄用于实验。用理发剪子将小鼠背部的毛剪掉后,再用剃刀剃毛。将实施例2-(3)制得的7-12SFd-F用乙醇悬浊溶解至3%浓度,涂敷于小鼠背部的上述剃毛部位,每只200μL。对照组同样涂敷乙醇。给药为1日1次,连续进行。测定给药开始之日(剃毛的第二天)后第21天毛发生成的面积,用相对于剃毛面积的比例(%)表示。
结果如表5所示。表中的数字表示7~8例的平均值±标准误差。
与对照组相比,7-12SFd-F给药组明显促进由静止期转移至成长期,达到毛发生成的比例多。另外,对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
表5毛发生成比例(%)(毛发生成面积/剃毛面积)7-12SFd-F给药组(N=7) 31.8±12.8对照组(N=8) 12.0±4.17平均值±标准误差
(6)采用与实施例13-(5)同样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1)制得的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后述实施例16-(2)制得的F-rich岩藻依聚糖,确认其育发效果。结果如表6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岩藻依聚糖给药组、F-rich岩藻依聚糖给药组达到毛发生成的比例高。
表6毛发生成比例(%)(毛发生成面积/剃毛面积)岩藻依聚糖给药组(N=6)44.4±10.6F-rich岩藻依聚糖给药组(N=6) 45.6±9.6对照组(N=6) 26.7±7.5平均值±标准误差(7)由日本SLC社购入雄性C3H/He小鼠,预饲养后在8周龄用于实验。用理发剪子将小鼠背部的毛剪掉后,再用剃刀剃毛。将实施例2-(3)制得的7-12SFd-F用乙醇悬浊溶解至3%浓度,涂敷于小鼠背部的上述剃毛部位,每只200μL。对照组同样涂敷乙醇。给药为1日1次,连续进行。给药开始之日(剃毛的第二天)起第21天脱血致死后,剥离背部皮肤,用匀浆机制得提取液。用RochesDiagnostics株式会社制的试验用试剂盒测定背部皮肤提取液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G-6-PDH活性),并用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试验用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ALP活性)。另外,已知G-6-PDH和ALP在可见育发效果的组织中其酶活性上升。
其结果如表7所示。表中的数字表示7~8例的平均值±标准误差。与对照组相比,7-12SFd-F给药组皮肤组织中的酶活性显著上升,表明促进由静止期向成长期转移。也就是说,确认有育发效果。另外,对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表7G-6-PDH活性ALP活性(IU/g组织)(IU/g组织)7-12SFd-F给药组(N=7)1.22±0.260.35±0.08对照组(N=8) 0.84±0.180.22±0.06平均值±标准误差(8)比较实施例5-(1)记载的含有本发明的源于Kjellmaniella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的化妆水以及不含有岩藻依聚糖的对照的化妆水,对20~35岁的成年女性25人进行盲目功能检查。结果,判断为较有效的人数如表8所示。
表8皮肤的湿润度 皮肤的光滑度 皮肤的张力本发明的化妆水 211916对照的化妆水 5 6 9以上结果表明配合岩藻依聚糖的化妆水在皮肤的湿润度、光滑度、张力各项均显示优良的检查结果,是具有皮肤美容作用的化妆品。
另外,对含有其它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的化妆水,分别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皮肤美容效果。
(9)制备含有实施例1-(1)记载的源于Kjellmaniella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200mg的50mL容量的清凉饮料(麦芽糖溶液3%、梅粉末0.05%、1/5柠檬透明果汁0.2%、枸橼酸酐0.02%),讨论该饮料的皮肤美容效果。每日饮用1瓶该饮料,饮用3个月后,确认抑制了皮肤的搔痒、眼的搔痒,老年斑减少。另外,还确认毛发增多,抑制了白发的发展。而且,也改善了干燥皮肤。
另外,对含有其它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的饮料,分别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皮肤美容效果、育发效果。
(10)使用实施例1-(1)记载的源于Kjellmaniella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制备以下成分的乳液。另外,“份”表示重量份。液体石蜡 23.0份肉豆蔻酸异丙酯5.0份凡士林6.0份蜂蜡 5.0份硬脂酸2.0份二十二烷醇1.0份单硬脂酸脱水山梨醇酯 3.0份聚氧乙烯(20)单硬脂酸脱水山梨醇酯 3.0份1,3-丁二醇 3.0份对羟基苯甲酸酯0.3份岩藻依聚糖1.0份香料 适量蒸馏水余量让敏感性皮肤的人6名使用上述乳液,早晚2次,连续使用3个月,完全没有出现炎症等不理想的现象,皮肤状态也全部得以改善。
(2)采用与实施例13-(3)同样的方法,对实施例14-(1)制备的硫酸化葡萄糖的育发效果进行讨论。其中,硫酸化葡萄糖溶解于50%乙醇中达到3%,涂敷于小鼠的背部,1日1次,每次200μL。对照组仅涂敷50%乙醇。结果如表9所示,相对于对照组,硫酸化葡萄糖给药组早期观察到皮肤颜色变化,促进毛发发育,最终达到毛发生成。另外,对硫酸化岩藻糖、硫酸化甘露糖、硫酸化半乳糖、硫酸化木糖、硫酸化2-去氧葡萄糖、硫酸化塔罗糖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
表9给药时间(天) 11 12 13 14 15评分平均值硫酸化葡萄糖给药组(N=5) 0.60.61.01.61.8对照组(N=5) 0.20.40.60.81.0
将实施例1-(1)记载的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以及实施例2-(3)记载的7-12SFd-F溶解于RPMI-1640培养基中,配制成给定浓度的20倍浓度溶液。向培养体系中加入20分之1的量。对照组加入相同量的培养基。另外,各添加试样的给定浓度如表10所示,分别用每1mL培养基的浓度(mg/mL)表示。触须的培养使用组织培养皿Falcon 3037(Becton Dickinson Labware社制),在中央的孔中装入0.7mL添加有20%FCS的RPMI-1640培养基,并敷上灭菌后的不锈钢网(池田理化株式会社制)和拭镜纸(T.C.Ks株式会社制)。将触须置于其上进行培养。源于Kjellmaniella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和7-12SFd-F预先添加到培养基中。培养在35℃、5%CO2存在下进行6天。触须的长度在培养开始前和结束后,在显微镜下使用测径规测定到0.1mm的位数。对于各试样浓度的一组,使用3~5根触须进行测定。伸长的长度用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另外,显著性差异检验进行Student′s t-test,相对于对照组求出P值。其结果如表10所示。表10添加试样 浓度检测数触须的伸长(mm) P值(mg/mL) 平均值±标准误差0.01 31.33±0.88 0.587-12SFd-F0.131.67±0.88 0.381 42.75±0.63 0.04源于 0.141.25±0.95 0.67KjellmaniellaCrassifolia的1 42.50±0.50 0.05岩藻依聚糖对照 0 50.80±0.49 -结果,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和7-12SFd-F与对照相比,能够浓度依存性地使小鼠的触须伸长。也就是说,确认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和7-12SFd-F具有育发效果。另外,对于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
(2)由日本SLC社购入出生后2日龄的雄性C3H/He小鼠以及母鼠,在9日龄用于实验,采用与实施例15-(1)同样的方法,对实施例1-(1)记载的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以及实施例2-(3)记载的7-12SFd-F的育发效果进行考察。其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添加试样浓度检测数 触须的伸长(mm) P值(mg/mL) 平均值±标准误差0.001 5 0.34±0.10 0.127-12SFd-F 0.01 5 0.66±0.16 0.020.1 5 0.51±0.10 0.01源于Kjellmaniella 0.01 5 0.62±0.17 0.03Crassifolia的 0.1 5 0.80±0.17 0.01岩藻依聚糖对照0 5 0.10±0.10 -
结果,使用9日龄小鼠的触须时,源于Kjellmaniella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和7-12SFd-F与对照相比,同样显著使小鼠的触须伸长。也就是说,确认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岩藻依聚糖和7-12SFd-F具有育发效果。另外,对于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
(2)将干燥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 500g粉碎,用10L的80%乙醇洗涤后,在50升含有1mM氯化钾的10%乙醇中,在25℃下搅拌3天,用网眼直径32μm的不锈钢金属网过滤,得到滤液约45升。将该滤液34升在80℃下加热3小时后,冷却至50℃。保持液体温度50℃的同时将其用排除分子量1万的超滤OMEGA过滤片(filtron社制)浓缩。接着,用加温至50℃的蒸馏水5升进行脱盐,加入同样的蒸馏水200mL洗涤流路2次并回收,得到浓缩液1.5升。将其冷冻干燥,得到8.2g的F-rich岩藻依聚糖。
(3)由日本SLC社购入出生后2日龄的雄性C3H/He小鼠以及母鼠,在14日龄用于实验,采用与实施例15-(1)同样的方法,对实施例16-(1)记载的岩藻依聚糖Bf以及实施例16-(2)记载的F-rich岩藻依聚糖的育发效果进行考察。触须的长度在培养开始前和结束后,在显微镜下使用测径规测定到0.1mm的位数,伸长的长度用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另外,显著性差异检验进行Student′s t-test,相对于对照组求出P值。其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添加试样浓度 检测数触须的伸长(mm) P值(mg/mL) 平均值±标准误差岩藻依聚糖Bf0.01 60.62±0.180.030.1 60.82±0.180.01F-rich岩藻依聚糖0.01 60.68±0.220.030.1 60.65±0.120.01对照060.10±0.10 -结果,岩藻依聚糖Bf和F-rich岩藻依聚糖与对照相比,显著使小鼠的触须伸长。也就是说,能够确认具有育发效果。另外,对于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同样的育发效果。
表13添加试样 浓度 检测数 触须的伸长(mm) P值(mg/mL)平均值±标准误差F-rich岩藻依聚糖 0.0151.72±0.420.02源于裙带菜的 0.0150.62±0.300.54岩藻依聚糖源于墨角藻的 0.0151.40±0.380.04岩藻依聚糖源于海蕴的0.0150.74±0.240.31岩藻依聚糖源于冲绳海蕴的0.0150.90±0.250.17岩藻依聚糖对照 0 60.38±0.23 -
结果,这些岩藻依聚糖与对照相比,显著使小鼠的触须伸长。另外,F-rich岩藻依聚糖以及源于墨角藻的岩藻依聚糖特别优良地使小鼠的触须伸长。也就是说,能够确认根据岩藻依聚糖的种类使小鼠触须伸长的作用存在强弱之分,源于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的F-rich岩藻依聚糖以及源于墨角藻的岩藻依聚糖与其它相比具有强的育发效果。另外,对于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同样的试验,能够确认育发效果。
表14添加试样 浓度 检测数 触须的伸长(mm) P值(mg/mL)平均值±标准误差硫酸化葡萄糖 0.190.39±0.11 0.8901 81.31±0.31 0.004对照 0 18 0.42±0.13 -结果,硫酸化葡萄糖1mg/mL与对照相比,显著使小鼠的触须伸长。也就是说,能够确认在该实验体系中硫酸化葡萄糖具有育发效果。另外,能够确认实施例14记载的各硫酸化单糖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市售育发剂——育发剂A的有效成分卡普氯铵的涂敷给药产生的育发效果在本实验体系中没有得到确认,因此认为与对照组没有差异。但是,岩藻依聚糖Bf与卡普氯铵的联合给药组早期可观察到皮肤颜色的变化,达到毛发生成。毛发生成比例比对照组高。确认显示60%以上毛发生成比例的个体在对照组和卡普氯铵给药组中均没有,与此相对岩藻依聚糖Bf联合给药组则6例中有3例。
另一方面,市售育发剂B的有效成分米诺地尔通过以1%的浓度涂敷确认具有育发效果,早期观察到皮肤颜色的变化,达到毛发生成。采用0.1%的浓度则效果较弱。而且,岩藻依聚糖Bf与米诺地尔的联合给药组确认存在促进育发效果的趋势。也就是说,实验结束时显示60%以上毛发生成比例的个体在米诺地尔1%给药组为6例中有4例,与此相对岩藻依聚糖Bf联合给药组6例均呈现良好的毛发生成状态。另一方面,效果弱的米诺地尔0.1%给药组为6例中有1例,与此相对岩藻依聚糖Bf联合给药组为6例中有3例。
由以上内容可知,通过使用岩藻依聚糖Bf以及米诺地尔或卡普氯铵,育发作用协同地增强。另外,对其它岩藻依聚糖、岩藻依聚糖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等进行同样的试验,得到同样的结果。
表15添加试样的浓度毛发生成比例(%) 60%以上毛发(毛发生成面积/剃毛面积) 生成的个体数卡普氯铵0.5%23.9±4.90/6卡普氯铵0.5%+ 55.4±11.1 3/6岩藻依聚糖Bf 3%米诺地尔1% 69.1±13.9 4/6米诺地尔1%+ 92.2±2.56/6岩藻依聚糖Bf 3%米诺地尔0.1%42.9±5.51/6米诺地尔0.1%+ 48.2±10.0 3/6岩藻依聚糖Bf 3%对照组 29.2±9.20/6平均值±标准误差实施例20由日本SLC社购入雄性C3H/He小鼠,预饲养后在8周龄用于实验。用理发剪子将小鼠背部的毛剪掉后,再用剃刀剃毛。将实施例16-(1)记载的岩藻依聚糖Bf混合到软膏基质〔(亲水软膏(丸石制药社制)〕中达到3%浓度(岩藻依聚糖软膏),涂敷于小鼠背部的上述剃毛部位,每只0.2g。对照组仅涂敷软膏基质。给药为1日1次,连续进行。由给药开始之日(剃毛的第二天)起经时观察给药部位,使皮肤色调的变化评分化进行判断。也就是说,评分化的标准如下所述,评分0没有变化,评分1皮肤颜色转变为青色,评分2皮肤颜色转变为青黑~灰色,评分3可见毛发生成,评分4几乎恢复到剃毛前的状态。各组的评分如表16所示,用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另外,测定剃毛后第21天毛发生成的面积,用相对于剃毛面积的比例(%)表示。显著性差异检验进行Student′s t-test,相对于对照组求出P值。其结果如表17所示。另外,表中的毛发生成比例用每组6只的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
其结果,确认涂布岩藻依聚糖软膏具有显著的育发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到早期的皮肤色的变化,直至发毛。另外,在实施结束时,全部大致回复到剃毛前的状态。另外,制备含各实施例记载的岩藻依聚糖及其分解物的同样的软膏,进行同样的试验,确认有同样的育毛效果。
表16剃毛后的天数9 101112 131415评分(平均值±标准误差)岩藻依聚糖软膏组(N=6)0.0±0.0 0.7±0.2 1.0±0.0 1.5±0.2 2.0±0.0 2.7±0.2 3.0±0.0对照组(N=6)0.0±0.0 0.2±0.2 0.4±0.2 1.2±0.2 1.6±0.2 1.8±0.4 2.4±0.0平均值±标准误差表17毛发生成比例(%) P值(毛发生成面积/剃毛面积)岩藻依聚糖软膏组(N=6) 95.4±2.9 P<0.0001对照组(N=6)31.3±5.7 -平均值±标准误差保藏的生物材料(1)保藏机构的名称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生命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日本国茨城县筑波市东1丁目1番3号(邮政编码305)(2)保藏的微生物(i)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 sp.)SN-1009原保藏日 平成8年2月13日移送至国际保藏的请求日平成8年11月15日保藏号FERM BP-5747(ii)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SA-0082原保藏日 平成7年3月29日移送至国际保藏的请求日平成8年2月15保藏号FERM BP-5402工业实用性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或其盐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的安全性优良的生物化妆品。另外,还提供以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或其盐的物质为有效成分的能够用作皮肤美容用食品或饮料、以及育发用食品或饮料等的化妆品,这些食品或饮料作为具有皮肤美容作用和/或育发作用的功能性食品或饮料是有用的。特别是以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或其盐的物质为有效成分的饮料能够作为饮用的化妆品、育发剂日常摄取,对于维持皮肤美容、防止皮肤老化、预防皮肤老化、维持毛发·养发·增发等是非常有用的。
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使用的上述有效成分以及以前的育发剂的有效成分(育发作用增强成分),育发作用能够协同地增强,因此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含有上述有效成分以及育发作用增强成分的与以前相比具有非常优良的育发作用的育发剂。
权利要求
1.一种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含有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和它们的盐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岩藻依聚糖是从以下述通式(I)~(IV)表示的硫酸化糖作为构成糖的必须成分的岩藻依聚糖中选择的岩藻依聚糖, 式中,R为OH或OSO3H,n为1以上的整数; 式中,R为OH或OSO3H,n为1以上的整数; 式中,R为OH或OSO3H,n为1以上的整数; 式中,R为OH或OSO3H,n为1以上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岩藻依聚糖为非拉丝性岩藻依聚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分解产物是从下述式(V)~(VII)表示的化合物中选择的化合物, 式中,R为OH或OSO3H; 式中,R为OH或OSO3H; 式中,R为OH或OSO3H。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化妆品,为洗剂类、乳液类、膏霜类、湿布剂类、软膏类、浴用剂、浴用洗剂、洗面剂、毛发剂、育发剂或洗发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妆品,为育发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妆品,进一步含有育发作用增强成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妆品,育发作用增强成分为米诺地尔和/或卡普氯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作为食品或饮料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发现了对皮肤美容(防止皮肤老化、改善敏感性皮肤、抑制搔痒等)有效,且能够成为育发剂有效成分的物质,并提供一种含有该有效成分的化妆品。具体而言,提供一种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含有选自岩藻依聚糖、其分解产物、硫酸化单糖或其盐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
文档编号A61Q19/00GK1433295SQ00818724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30日
发明者水谷滋利, 出口寿寿, 小林英二, 西山英治, 佐川裕章, 加藤郁之进 申请人: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