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设备中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99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设备中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用于在至少一个粗纱机和多 个环锭纺纱机之间输送粗纱筒子,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具有悬挂式轨道 网或者说悬挂式导轨网,其中,悬挂车架组可以在所述轨道网中运行, 粗纱筒子能够挂入所述悬挂车架组,所述输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主悬挂 式导轨和多个支路悬挂式导轨以及位于所述主悬挂式导轨和所述支路悬 挂式导轨之间的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EP 1 478 794 Bl公开了一种在输送物品的设备中使物品列移动和 转向的系统和方法,其中,在主-主导轨和支路-主导轨之间的区域内滑 座能够借助于相互邻近的多个悬挂式导轨段运行。在该滑座内,用于输 送带有物品的悬挂车架组的输送装置能够借助于其中一个悬挂式导轨段 移动,并且能够使位于该悬挂式导轨段内的悬挂车架组移动。该滑座也 必须具有这样的机构,借助于该机构可以控制从主-主导轨进入支路-主 导轨的悬挂式导轨转辙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此出发确立这样的任务,即,为由前述机构解决的任务, 给出更适当、更简单以及更廉价的解决方案。本发明借助于本发明第一 方面中所述的特征来解决该任务。
从属方面和说明书使得其它有利细节和实施方式变得清楚。


在附图的图1至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图1以俯视图示出了处于行进状态的本发明的主题;
图2以俯视图示出了处于更换状态的本发明的主题;
图3示出了处于更换状态的本发明的主题的视图4示出了用于控制悬挂车架组的运动和固定的机构;
在附图的图5至图1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其
图5以俯视图示出了处于行进状态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6以俯视图示出了处于更换状态的图5的主题;
图7以俯视图示出了推拉元件;
图8以俯视图示出了推拉元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9以俯视图示出了具有悬挂式推拉滑座的转移装置;
图10以俯视图示出了能移位的悬挂式导轨段的一个变形方式;
图11示出了转移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其具有转辙器单元;
图12以侧视图示出图11的主题;
图13以俯视图示出具有竖琴式转辙器的转移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4以俯视图示出了具有悬挂式推拉滑座的图13的主题。
附图标记列表
图1至图4:
1、 2、 3悬挂式导轨
4悬挂车架组
5粗纱筒子
6悬挂车架组的环节
7辊子
8输送轨
9转移装置
10悬挂式轨道
11车架
12、 13滑座14马达
15、 16悬挂式导轨段 17输送辊
18可被压回的主悬挂式导轨段
19弹簧
20导杆
21传感器
22信号线路
23控制装置
24信号线路
25输送辊对的马达
26阻挡装置
27工作元件
28叉
29信号线路
30换向阀
图5至图14:
ll支路悬挂式导轨
12环锭纺纱机
13悬挂车架组
14粗纱筒子
15悬挂车架组的环节
16悬挂式辊子
17主悬挂式导轨
18、 18,、 18"转移装置
19转移装置的悬挂式轨道
110、 110'、 110''车架
11、 111'、 111''车架内的悬挂式导轨段
112车架内的滑座113"滑座内的悬挂式导轨段
114、 114'转移装置内的悬挂式导轨段
115弹簧
116导杆
117位置固定的承载台
118车架上的输送辊对
119主悬挂式导轨上的输送辊对
120悬挂保持架
121运载器
122螺杆
123螺纹套筒
124马达
125蜗轮传动装置
126蜗轮传动装置
127伸縮气缸/活塞单元
128蜗轮传动装置
129控制装置
130辅助悬挂式导轨
131推拉悬挂车架
132输送辊对
133转辙器
134开关装置
135支路导轨
136转辙器单元
137转辙器
138转辙器驱动装置
139枢转杆
140偏转器
141移动装置142滑座 143转辙器 144支路 145输送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三个悬挂式导轨1、 2、 3的开始区域,悬挂式导轨1、 2、 3例如能够被分配给环锭纺纱机的筒子架列。然而,在此,悬挂式导轨l、 2、 3也可以是用于暂时存储悬挂车架组的存储装置的悬挂式导轨。
图3更详细地示出的悬挂车架组4可以驶入这些悬挂式导轨1、 2、 3,满粗纱筒子5或者空粗纱筒子的纱管能够悬挂到悬挂车架组4上。悬 挂车架组由相互柔性连接的环节6构成,从而该悬挂车架组也能眵沿曲 线行进。这些环节按照本身已知的方式借助于辊子7在向下敞开的悬挂 式导轨内引导。
如图1所示,输送轨8横向于悬挂式导轨1、 2、 3延伸,通过输送 轨8可以将悬挂车架组4输送给其中一个悬挂式导轨。为此设置了整体 上以附图标记9表示的转移装置,转移装置9具有在两个悬挂式轨道10 中在这两个悬挂式轨道下方引导的车架11。所述车架可以具有这里未进 一步示出的马达,该马达负责使得车架在悬挂式轨道上运行。两个滑座 12、 13能够借助于受控的马达14而在该车架11的下侧横向于车架行进 方向移动,滑座12、 13在其下侧设有悬挂式导轨段15、 16。
滑座12、 13能够沿相反方向在车架11内移动,这可以通过转动或 者折起来实现。然而优选的是,将滑座12、 13设置成在水平平面内移动。 滑座12可以被推到悬挂式导轨1、 2、 3的区域中。滑座12具有一对输 送辊17,该对输送辊17能够压靠在悬挂车架组4的环节6上并使得环节 6移动。
滑座13能够移动成与输送轨8对准。在滑座与输送轨对准的区域中, 输送轨具有输送轨段18,该输送轨段18能够通过滑座克服导杆20上的 至少一个弹簧19的力而被推回。的车架11,在该车架ll的当前状态下 该车架11能够在悬挂式轨道10上沿输送轨8运行。图2和图3示出处 于转移位置的车架,在该转移位置中,该车架能够将一个或者多个悬挂 车架组4从输送轨转移到其中一个悬挂式导轨1、 2、 3中,或者从其中 一个悬挂式导轨转移至输送轨。尤其如图2所示,悬挂式导轨段15、 16 这样设置在滑座12、 13内,即,在滑座展开状态下,悬挂式导轨段15、 16彼此对准并且与输送轨8和相应的悬挂式导轨对准。
通过与输送辊对17相对应的输送辊对(未示出)而驶入输送轨8的 悬挂车架组4在滑座13内经由悬挂式导轨段16引导,在滑座12内经由 悬挂式导轨段15引导,从而进入悬挂式导轨l。在此,当悬挂车架组不 再通过输送辊对在输送轨8内驱动运动时,就通过滑座12内的输送辊对 17输送该悬挂车架组。反之,例如可以将带有空粗纱纱管的悬挂车架组 4从悬挂式导轨1引入输送轨8。
具体地说,在悬挂车架组4驶入环锭纺纱机的筒子架的导轨时,必 须非常精确地保持一个或者多个悬挂车架组的最终位置,因为这对于准 确退绕粗纱来说是必需的。
在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悬挂式导轨1的端部设置有传感 器2i,在悬挂车架组4的前端抵达所规定的最终位置时,传感器21经由 信号线路22向控制装置23发送信号,控制装置23则经由信号线路24 向输送辊对17的驱动马达25发送停止信号。优选的是(未进一步示出), 传感器21设置在一个悬挂车架组11上或者各个悬挂车架组11上或者滑 座12上。
在大多数情况下粗纱总是倾斜地从粗纱筒子退绕,这经常导致对悬 挂车架组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试图使得悬挂车架组进行不允许的移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沿着悬挂车架组4的一个位置处设置阻挡装置26, 通过所述阻挡装置26使得其中一个粗纱筒子5的悬挂保持架以及进而整 个悬挂车架组固定保持在其位置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阻挡装置26包括叉28,该叉28可借助于工作 元件27移动而抵靠悬挂保持架并且包围该悬挂保持架。这里的工作元件
10被示出为活塞/气缸单元,然而该工作元件的其他形式方式也是可以想到
的。由控制装置23通过信号线路29借助于换向阀30操作所述工作元件。
或者,也可以将阻挡装置26尤其是工作元件26设置在悬挂车架11 或者滑座12上。尤其是还能够如此构造该阻挡装置,S卩,通过滑座的运 动自动地开启或者关闭该阻挡装置。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转移装置9如此构造,即,转移装置9仅能够 引导悬挂车架组4从左进入主悬挂式导轨8,以及从主悬挂式导轨8向左 引出悬挂车架组4。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将输送装置设计成这种限制不受到 干扰或者损害。如果也应该提供使得转移装置能够引导悬挂车架组4从 右进入主悬挂式导轨8以及从主悬挂式导轨8向右引出悬挂车架组4,那 么也可以设置第二转移装置,在第二转移装置内镜像对称地相应设置滑 座12、 13或设置在其内的悬挂式导轨段15、 16。
很明显,对于这种相对于主悬挂式导轨从右引入或者向右引出的转 移装置,必须设置另一车架ll,该车架11相对于滑座12、 13以及设置 在滑座12、 13上的悬挂式导轨段15或者16以镜像对称的方式构成。
转移装置9沿其悬挂式轨道10的运动以及转移装置9从主悬挂式导 轨8转移至其中一个支路悬挂式导轨1、 2、 3的运动可以手动进行控制。 然而也可以设置自动控制装置,该自动控制装置确保必要转移的正常功 能序列,
下面描述根据图5至图14的实施方式。在这些俯视图中示出了环锭 纺纱机12 (仅示出了其驱动杆)的例如六个筒子架列的悬挂式导轨11的 开始区域,在此悬挂式导轨ll被称为支路悬挂式导轨。然而在此这些悬 挂式导轨也可以是暂时存储悬挂车架组13的存储装置用的悬挂式导轨。 悬挂车架组能够由粗纱机(未示出)提供,然而也可以由存储装置提供 这些悬挂车架组。
悬挂车架组13能够在悬挂式导轨1中移动,在该悬挂车架组13上 悬挂有满粗纱筒子14或者空的粗纱纱管。悬挂车架组由相互柔性连接的 环节15构成,从而悬挂车架组也能够沿着曲线行驶。这些环节以自身已 知的方式借助于辊子16在向下敞开的近似于Q形的悬挂式导轨内引导。通常每个支路悬挂式导轨11都装载有悬挂车架组13,然而每个支 路悬挂式导轨内也能够驶入多个悬挂车架组,但是随后必须将这些悬挂 车架组相互连接。
主悬挂式导轨17横向于悬挂式导轨11延伸;悬挂车架组13经由该
主悬挂式导轨17被输送到该支路悬挂式导轨11或者从支路悬挂式导轨 11送出。为此设置整体以附图标记18表示的转移装置,该转移装置18 能够沿着主悬挂式导轨在图5的双箭头方向上移动。为此目的,该转移 装置18可以设置移动机架,该移动机架也能够自动地在轨道上或者沿着 导轨移动。但是优选设置成,转移装置18具有在两个悬挂式轨道119下 方、在这些悬挂式轨道119上或者在这些悬挂式轨道119中引导的车架 110,图中以不连续的方式示出转移装置之上的悬挂式轨道。所述车架可 以具有这里未进一步示出的马达,该马达负责使得车架在悬挂式轨道19 内移动。车架110可以具有这里未详细描述的定心装置,该定心装置使 得车架110在由其操作的相应支路悬挂式导轨11上被定心且防止偏移。
在根据图5/6和图9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车架110在其下侧设有悬 挂式导轨段lll,并且车架110在其下侧的另一区域内具有滑座112,滑 座112能够借助受控马达(未示出)横向于车架行进方向移动。该滑座 在其下侧还设有悬挂式导轨段113。
滑座112能够沿图6的箭头A方向移动到主悬挂式导轨17的区域内, 以使得滑座112的悬挂式导轨段113的一个端部对准主悬挂式导轨。于 是,滑座112的悬挂式导轨段的另一端部对准位于转移装置18的车架110 下方的悬挂式导轨段111。在滑座112对准主悬挂式导轨17的区域内, 主悬挂式导轨17使多个相邻的悬挂式导轨段114中的一个通过滑座抵抗 至少一个弹簧115的力而被向回挤压。悬挂式导轨段114在导杆116上 引导,该导杆116能够在位置固定的承载台117中滑动,弹簧115也支 承在该承载台117上。当然,悬挂式导轨段114也可以抵抗弹簧115'的 力而枢转离开(如图12所示)。
在车架110中布置有与悬挂式导轨段111对准的公知的待被驱动的 输送辊对118,输送辊对118的输送辊能够侧向挤压在悬挂车架组13的环节15上并且允许悬挂车架组13移动。该输送辊对能够沿图6箭头B 的方向一直移动到位于环锭纺纱机12的前端机架或者末端机架后方且具 有悬挂车架组13的区域内,转移装置18将供应到该区域的支路悬挂式 导轨11。该输送辊对用于将带有空纱管的悬挂车架组从环锭纺纱机12的 筒子架拉出到设置在主悬挂式导轨17内的输送辊对119的作用区域内, 或者用于将带有满筒子的悬挂车架组从主悬挂式导轨移向其中一个支路 悬挂式导轨11,直到环锭纺纱机筒子架内的粗纱退绕位置。
输送辊对118设有移动装置118',移动装置118'可以使输送辊对 118移动到环锭纺纱机12的筒子架的区域中。可以将这种移动装置构造 为如随后在图7和图8中描述的运载器。
图5示出了处于一位置的转移装置18,其中,滑座112被收回并且 输送辊对118被收回,在所述位置处,转移装置18能够在悬挂式轨道19 上平行于主悬挂式导轨17移动。图6示出转移装置停靠在一位置,在所 述位置,转移装置使得能够操作所示的最左边的支路导轨11。转移装置 将滑座112驶出到转移位置中,在该转移位置,转移装置能够将悬挂车 架组13从该支路悬挂式导轨转移至主悬挂式导轨,反之亦然。在此,对 应的悬挂式导轨段114被向回挤压。尤其如该图所示,如此设置悬挂式 导轨段lll、 113,即,这些悬挂式导轨段lll、 113在滑座112的移出位 置上相互对准并且对准主悬挂式导轨17。
此时,输送辊对118被移出到位于支路悬挂式导轨11中的、带有空 粗纱筒子的悬挂车架组13的区域内,在此将要代之以带有满粗纱筒子的 悬挂车架组。视输送辊对转动方向而定,将悬挂车架组从支路悬挂式导 轨输出或者输入支路悬挂式导轨。
如果在转移装置18与悬挂在环锭纺纱机12前端机架或末端机架后 方的悬挂车架组13之间的距离非常大,则可以将输送辊对118固定在车 架内,并且釆取措施以便消除该距离。
图7所示的这些装置中的一个装置包括可移出的推拉元件,该推拉 元件具有可枢转到悬挂车架组13内的一节之后或者说悬挂车架组13的 第一悬挂保持架120之后的运载器121。该运载器设置在螺杆/螺纹套筒组合件122/123的前端上,该螺杆/螺纹套筒组合件122/123的螺杆122 可以由马达124通过蜗轮传动装置125驱动。螺纹套筒123不可转动地 在其蜗轮传动装置126的蜗轮内引导,借助蜗轮传动装置126能够以大 约90°的幅度枢转该螺纹套筒123,从而将运载器121枢转到第一悬挂 保持架120之后。
图8示出运载器121如何借助于可伸縮的气缸/活塞单元127移出。 该气缸/活塞单元具有多个不可转动地相互套接引导的活塞段127'、 127'',这些活塞段127' 、 127''可以借助于马达驱动的蜗轮传动装置128 而枢转,从而使运载器121枢转。示意性地示出了气缸/活塞单元的控制 装置129。
首先,通过使运载器121枢转到位于支路悬挂式导轨11内的悬挂车 架组的面对该运载器的第一悬挂保持架120后方,而与该悬挂车架组接 合,将该悬挂挂车架从该支路悬挂式导轨牵引至输送辊对118的作用区 域,并且在那里将运载器121向回枢转。所述输送辊对的驱动使得悬挂 车架组经由悬挂式导轨段111和113而被引导到主悬挂式导轨17,在那 里通过输送辊对119抓取该悬挂车架组并且将其移出。
之后通过输送辊对119使带有满粗纱筒子的悬挂车架组13经由悬挂 式导轨段111和113引导到输送辊对118之间。当该悬挂车架组离开输 送辊对118时,通过将运载器121再次枢转到最后一个悬挂保持架后方, 将该悬挂车架组完全推入支路悬挂式导轨11。
当然,运载器121也可以枢转到螺杆/螺纹套筒组合件122/1 3或者 气缸/活塞单元127的平面内。
或者,根据图9另外规定,转移装置18具有设置在车架110下侧的 辅助悬挂式导轨130,没有悬挂保持架的推拉悬挂车架131或者辅助悬挂 车架能够移动到该辅助悬挂式导轨130内。该辅助悬挂车架的辅助悬挂 式导轨具有自己的输送辊对132,借助于输送辊对132,该辅助悬挂车架 能够通过可操作的转辙器133而被引入车架110内的悬挂式导轨段111 中。车架IIO在其驶入支路悬挂式导轨11的前端设有可励磁的电磁体, 借助于该电磁体的帮助,车架110可以与位于该支路悬挂式导轨内的悬挂车架组13连接。电磁体可以通过软性电缆供应电能。电磁体的励磁可 以通过设置在悬挂式导轨111上的开关装置134接通和关断。
推拉悬挂车架131如此之长,以致于输送辊对132和118能够将推 拉悬挂车架131向前推动一直到将要从支路悬挂式导轨11拉出的悬挂车 架组13的前端。在那里,推拉悬挂车架131连接到该悬挂车架组上,并 且通过输送辊对118的反向转动将该悬挂车架组拉出到输送辊对118的 作用区域内。在此该推拉悬挂车架的前端经由转辙器133移动到其辅助 悬挂式导轨130。随后,该推拉悬挂车架停住,以便开关装置134有机会 解除推拉悬挂车架内的电磁体的励磁并且解除该推拉悬挂车架与悬挂车 架组的连接。然后,借助于其输送辊对132使得该推拉悬挂车架完全移 入其位于辅助悬挂式导轨130内的静止位置。
随后可以切换转辙器133,并且输送辊对118可以将悬挂车架组继 续推入主悬挂式导轨17中。
按照相反的方式可以将带有满筒子的悬挂车架组从主悬挂式导轨17 移入支路悬挂式导轨11。悬挂车架组被输送辊对119、 118推动到输送辊 对118的作用区域末端。随后,推拉悬挂车架131借助于其输送辊对132 经由转辙器133而被推入悬挂式导轨段111,并且将悬挂车架组完全推入 支路悬挂式导轨ll。在此,推拉悬挂车架131的电磁体不需要励磁,其 仅以其前端部进行推动。完成后,该推拉悬挂车架返回其位于辅助悬挂 式导轨130内的静止位置。
如前所述,推拉悬挂车架131必须足够长,以使其能够桥接输送辊 对118和其中一个支路悬挂式导轨11中的悬挂车架组13的前端之间的 距离。在此如图所示,可能需要使辅助悬挂式导轨130在转移装置18、 18''中如图所示以蜿蜓方式移动。
如图10所示,为了避免因主悬挂式导轨17的悬挂式导轨段114发 生故障而导致设备阻塞,可以将配属于每个环锭纺纱机12的能移位的所 述悬挂式导轨段114设置在各自独立的支路导轨135内,该支路导轨135 经由可切换的转辙器135'与主悬挂式导轨连接。
在图11和图12详细示出的转移装置18'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车架
15110'设有转辙器单元136 (其具有多个转辙器137),转辙器单元136以 可围绕水平轴线枢转的方式安装在该转移装置的车架上,并且可以从下 方枢转成与主娃挂式导轨17对准。为清楚起见未在图11中示出主悬挂 式导轨的在此被压回或者说枢转回的导轨段。
该转辙器单元的转辙器的数量比环锭纺纱机12的每组支路悬挂式 导轨11的数量少一个,通过向上枢转转辙器单元136,使其转辙器支路 与车架110'下侧的悬挂式导轨段111'对准,悬挂式导轨段111'自身与环 锭纺纱机12的支路悬挂式导轨11对准。如下所述,可以通过转辙器驱 动装置138单独操作各个转辙器137。转辙器驱动装置138也可以由操作
人员手动调节,当然也可以为此设置自动电子智能控制装置。
如图12所示,在向上枢转转辙器单元136时,主悬挂式导轨17的
能移位的导轨段可以抵抗复位弹簧的力而从其对准主悬挂式导轨的位置 移出或者枢转出,从而使得该转辙器单元能够到达其位置。为此,该转 辙器单元设有俾转器M0。
转辙器单元136被安装成可以借助于这里未示出的流体或电子工作 元件从图12以虚线示出的静止位置自下方枢转成与车架110'中的主悬挂 式导轨17对准。在向上枢转期间,转辙器单元136将主悬挂式导轨的可 在枢转杆139上移动的导轨段从其对准主悬挂式导轨的位置挤出。通过 相应地设置转辙器单元136中的一个转辙器137的位置,能够在其中一 个支路悬挂式导轨11与主悬挂式导轨17之间建立连接,经由该连接可 以将悬挂车架组从支路悬挂式导轨移动到主悬挂式导轨中,反之亦然。
为了输送悬挂车架组13,设置了数量与环锭纺纱机12的支路悬挂 式导轨的数量相当的输送辊对118,输送辊对118被布置成共同设置在车 架110'内的滑座142中,该滑座142可借助于优选被构造为可伸縮的气 缸/活塞单元的移动装置141进行移动。图12示出输送辊对118能够沿 箭头C的方向移至虚线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输送辊对118被供应至环 锭纺纱机12的筒子架中的悬挂车架组13。可根据支路悬挂式导轨(其悬 挂车架组将要由该输送辊对118驱动)单独控制该滑座内的输送辊对118。 然而,代替这种输送辊滑座,也可以使用如图5和图6所示的可单独驱
16动的输送辊对118或者如图7和图8所示的运载器121。
在根据图13和图14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转辙器137'没有设置在可 枢转的转辙器单元中,而是沿着设置在车架iio"下侧的悬挂式导轨段 111''设置在转移装置18''的车架内。在这里,主悬挂式导轨17不具有 任何能移位的悬挂式导轨段,而是为每组支路悬挂式导轨11仅设置一个 转辙器143。当转移装置18''处于转移位置时(如图13和图14所示), 该转辙器的支路144对准输送轨145的输入端,该输送轨145在车架110'' 内通向转辙器137'。
在图14的实施方式中,输送辊对118未被安装在车架的能移位的滑 座内,而是如图9固定安装在车架110''内。为了将悬挂车架组从支路悬 挂式导轨11带入该输送辊的区域中,在此设置结合图9说明的推拉悬挂 车架131。推拉悬挂车架131可以从其设置在车架110''的右侧的辅助悬 挂式导轨130经由转辙器143驶入输送轨145或者从输送轨145驶出, 以便如上所述那样从筒子架区域拉出悬挂车架组13或者将悬挂车架组13 移入该筒子架区域。
这些组合方式表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示和所述的实施方式,而 是可以根据纺纱设备当前情况的需要,适当地进行组合。
具体地说,如果支路悬挂式导轨是环锭纺纱机的筒子架导轨,则必 须非常准确地保持并维持悬挂车架组13的最终位置,这是因为这对于粗 纱的准确退绕是必需的。通常,粗纱倾斜地从悬挂车架组内的筒子退绕, 从而对悬挂车架组产生拉力,这种拉力试图使得这些悬挂车架组移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支路悬挂式导轨11能够至少在其长度范围内具 有小坡度,并且由此使位于其内的悬挂车架组压靠支路悬挂式导轨的关 闭的后端部。按照这种方式抵消粗纱的拉力。
或者,悬挂车架组13可以借助于在其悬挂保持架或者另外一节前下 沉的球形止动销保持在其位置上。 一个另选方式设置成,借助于位置固 定的磁体吸紧悬挂车架组13,悬挂车架组13以其铁质部分与磁体保持有 效连接。所述磁体可以是永磁体,其保持力可以通过输送辊对118或者 推拉悬挂车架131 (图9、图14)的拉力来克服。但是,该磁体也可以被
17实施为电磁体,其可以通过该设备的控制装置驱动。
本发明主题不仅由所述和所示的单个特征和权利要求的主题来体 现,而且也由它们的相互组合来体现。
只要单独的权利要求及其组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来说是新的, 那么所有在该书面材料内公开的说明和特征,特别是在附图中示出的立 体构造都作为发明本质而请求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用于在至少一个粗纱机和多个环锭纺纱机之间输送粗纱筒子,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具有悬挂式导轨网,输送所述粗纱筒子的悬挂车架组能够在所述悬挂式导轨网中移动,所述输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主悬挂式导轨、和多个支路悬挂式导轨、以及位于所述主悬挂式导轨和所述支路悬挂式导轨之间的转移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18)具有以如下方式设置在能移位的滑座(112)内的转移用悬挂式导轨段(113),即,在所述滑座(112)驶出时,所述转移用悬挂式导轨段(113)在一侧对准所述主悬挂式导轨(17)而在另一侧对准一转移用悬挂式导轨段(111),该转移用悬挂式导轨段(111)在所述转移装置(18)位于转移位置时对准其中一个所述支路悬挂式导轨(11)并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移装置(18)中。
2. —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用于在至少一个粗纱机和多个环锭纺 纱机之间输送粗纱筒子,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具有悬挂式导轨网,输送 所述粗纱筒子的悬挂车架组能够在所述悬挂式导轨网中移动,所述输送 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主悬挂式导轨、和多个支路悬挂式导轨、以及位于所述主悬挂式导轨和所述支路悬挂式导轨之间的转移装置,所述输送装置 的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18')具有n-l个能操作的转辙器(137、 137'),所述转辙器的支路(lll')与n个支路悬挂式导轨(11)彼此对 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辙器(137) 设置在转辙器单元(136)内,所述转辙器单元设置在所述转移装置(18') 上并且能被移动成对准所述主悬挂式导轨(17)。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辙器 (137')设置在所述转移装置(18'')内,并且位于输送轨(145)内,在所述转移装置位于所述转移位置时,所述输送轨(145)对准所述主悬 挂式导轨(17)内的转辙器(143)的支路(144)。
5. 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辙器单元(136)或者所述转移装置(18'')具有在数量上以及在彼此间的间 距上均与所述坏锭纺纱机(12)的所述支路悬挂式导轨(11)相匹配的 多个转辙器(137、 137,)和支路(111,')。
6. 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悬挂 式导轨(17)在具有转移用轨道段(13)的滑座(112)或者能移位的转 辙器单元(136)能够对准所述主悬挂式导轨的位置上,具有能够从对准 所述主悬挂式导轨(17)的位置移开的一个或者多个悬挂式导轨段(114、 114,)。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能移位或者能枢 转的滑座(112)、或者能枢转的转辙器单元(136)设有偏转器(140), 所述偏转器将所述悬挂式导轨段(114、 114')从其静止位置挤出。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 (18、 18'、 18'')具有至少一个输送辊对(118),所述输送辊对允许悬挂车架组从支路悬挂式导轨(11)移出或者将悬挂车架组移入所述支路 悬挂式导轨(11)。.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输送辊对 (118)安装在可移位的共用的滑座(142)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 (18、 18'、 18")具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允许悬挂车架组从支路悬挂式导轨(11)移出或者将悬挂车架组移入支路悬挂式导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 装置(122、 123; 127; 132)包括推拉元件(121; 131),所述推拉元件 能够与将要驶入支路悬挂式导轨(11)或者从支路悬挂式导轨驶出的悬 挂车架组(13)的端部建立力配合或者形状配合的连接,以便将所述悬 挂车架组移动至规定位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元件 具有可线性运动的运载器(121)。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 被构造为螺纹传动装置(122/123)。
1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 被构造为可伸縮的气缸/活塞单元(127),其可选地具有多个活塞段(127, 、 127,')。
15.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元件 被构造为柔性的推拉悬挂车架(131),所述推拉悬挂车架能够从以节约 空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移装置(18、 18'')内的辅助悬挂式导轨(130) 经由所述转辙器(133)移入所述转移装置内的其中一个所述悬挂式导轨 段(111、 lll')中或从该悬挂导轨段(111、 lll')移出。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 (18、 18' 、 18'')具有至少一个用以移动所述转移装置自身的驱动装置,以移动所述转移装置的滑座(112、 142)或者说用以移动并驱动所述至 少一个输送装置(118)或者说用以使所述转移装置的转辙器单元(136) 枢转。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能移 位的主悬挂式导轨段(114、 114')能够借助于具有推动或枢转驱动装置 的滑座(112).或者转辙器单元(136)移动。
1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支路悬挂式导轨(11)上设置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将驶入的所述悬 挂车架组(13)保持在其位置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悬挂 式导轨(11)在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内具有一坡度,悬挂车架组(13) 借助于该坡度而滚动至其完全驶入位置或者保持在该位置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 由磁体形成,所述磁体与悬挂车架组(13)的铁质部分建立有效连接。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 包括与悬挂车架组(13)建立有效连接的球形止动销。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为了降低输送带有粗纱筒子(14)和粗纱筒子纱管的悬挂车架组(13)的悬挂式导轨系统内的转辙器的费用而提出了一种转移装置(18),该转移装置能够平行于主悬挂式导轨(17)移动并且包括滑座(112),该滑座能够在该转移装置内横向于其前进方向如此移动,即,设置在该滑座内的转移用悬挂式导轨段(113)对准主悬挂式导轨(17)并且转移用悬挂式导轨段(113)对准设置在转移装置(18)内的转移用悬挂式导轨段(111)。通过所述转移用悬挂式导轨段(111、113),悬挂车架组能够沿两个方向在主悬挂式导轨和悬挂式导轨支路(11)之间转移。
文档编号D01H9/00GK101641466SQ200880008954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3日
发明者卡尔-海因茨·麦克 申请人: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