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9503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次喷胶、一次烘烤、二次喷胶以及二次烘烤。本发明方法简单,使用喷胶设备进行喷涂,节约了成本,棉层表层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增加纳米银颗粒附着力,增加制品的耐水性,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纤维制造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家纺被芯、枕芯等芯类产品换洗周期比较长,容易产生异味,由抗菌纤维制成的芯类产品能抑制细菌生长,减少异味。
[0003]纳米银单质制备技术已经成熟。纳米(nm)是继微米之后的目前最小的一种计量单位,I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纳米银,是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纳米技术出现,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少的纳米银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广谱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无任何毒性反应,对皮肤也未发现任何刺激反应,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来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
[0004]而现有涤纶纤维熔纺类抗菌处理批次数量大,处理工艺都是采用浸泡的模式,过高的银单质用量提高处理成本,导致抗菌纤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经过处理后的抗菌材料使用之后抗菌性能持续时间短。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是多个。
[0006]本发明提供的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一次喷胶:使用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棉层的正面;
[0008]一次烘烤:使用烘箱对正面喷胶后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0009]二次喷胶:使用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经过烘烤后棉层的反面;
[0010]二次烘烤:使用烘箱对反面喷胶后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0011]本发明方法方法简单,使用喷胶设备进行喷涂,节约了成本,棉层表层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增加纳米银颗粒附着力,增加制品的耐水性,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一次喷胶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3]配棉:按照配方将化纤原料和其余配料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原料后加入到料池中;
[0014]上棉:使用上料装置从料池中吸取混合原料;
[0015]开松:使用上料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开松机,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
[0016]混棉:使用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后,再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混棉机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原料混合得更均匀;
[0017]喂棉:使用混棉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混合后,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喂棉装置,接着喂棉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梳理机;
[0018]梳理:梳理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梳理操作,经过梳理的混合原料输送到铺网机;
[0019]铺网:铺网机对混合原料进行铺网操作,使得混合原料形成网状结构的棉层。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二次烘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1]成卷:使用卷绕机将长条网状结构的棉层卷制成卷筒状,即得成品。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一次烘烤中,烘箱的温度为1501:?1801。第一次烘烤温度较高,便于棉层中的水分快速去除。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二次烘烤中,烘箱的温度为1401:?1601。由于已经进行了一次烘烤,棉层已经有一定温度,第二次烘烤的温度需要适当降低。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一次喷胶以及二次喷胶中,抗菌混合液由单质银胶体抗菌液和黏合剂按体积比为1:(4?19)进行混配。抗菌混合液具有抗菌的效果,根据单质银胶体抗菌液在抗菌混合液中的浓度越高,抗菌效果越好。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单质银胶体抗菌液浓度为0.9?1.18凡,银粒子粒径为14?化鹽。细小颗粒的银粒子可以长时间地附着在棉层上。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黏合剂为含固量为40?60%的聚丙酸脂乳液。增加黏合剂,是抗菌混合液能具有黏性。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一次喷胶以及二次喷胶中,喷胶设备采用压力为2.5?^匕/⑽2的四喷头喷胶设备。增加喷头的数量,缩短加工的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发明提供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下面结合实施例,实施例中制品为抗菌型仿丝棉,对本发明作详细介绍:
[0029]实施例1
[0030]配棉:按照配方将化纤原料和其余配料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原料后加入到料池中;[0031〕 上棉:使用上料装置从料池中吸取混合原料;
[0032]开松:使用上料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开松机,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
[0033]混棉:使用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后,再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混棉机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原料混合得更均匀;
[0034]喂棉:使用混棉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混合后,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喂棉装置,喂棉装置将混合原料处理成均匀条状,接着喂棉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梳理机;
[0035]梳理:梳理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梳理操作,经过梳理的混合原料输送到铺网机;
[0036]铺网:铺网机对混合原料进行铺网操作,使得混合原料形成网状结构的棉层;
[0037]—次喷胶:使用压力为2.^匕/挪2恒压泵抽取抗菌混合液输送到喷胶设备,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棉层的正面;
[0038]一次烘烤:使用烘箱对正面喷涂有抗菌混合液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烘箱温度为1501,棉层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168,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0039]二次喷胶:使用压力为2.^匕/挪2恒压泵抽取抗菌混合液输送到喷胶设备,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经过一次烘烤后棉层的反面;
[0040]二次烘烤:使用烘箱对二次喷胶后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烘箱温度为1401,棉层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128,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0041]烫光:使用烫光机将棉层进行烫光操作,使得棉层的整体结构更紧凑,
[0042]使得棉层的表面更平整;
[0043]检验:使用检测设备对棉层进行异物检测,检查棉层中是否有金属、塑胶等异物的存在,如果有,则将这些异物移除,如果没有则进行下一道工序;
[0044]收卷:使用卷绕机将长条网状结构的棉层卷制成卷筒状,即得成品。
[0045]本实施例中,抗菌混合液由单质银胶体抗菌液和黏合剂按体积比为1:4进行混配,单质银胶体抗菌液浓度为0.98/1,银粒子粒径为1?%黏合剂为含固量为40%的聚丙酸脂乳液,喷胶设备采用四喷头的喷胶设备。
[0046]经检测,成品中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值为3.6,符合了 13 I 1902:2008关于抗菌防臭加工制品的评判要求(对抗菌防臭加工制品,抑菌活性值多2.0),经过水洗60次以后,成品中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值为3.1。
[0047]实施例2
[0048]配棉:按照配方将化纤原料和其余配料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原料后加入到料池中;
[0049]上棉:使用上料装置从料池中吸取混合原料;
[0050]开松:使用上料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开松机,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
[0051]混棉:使用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后,再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混棉机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原料混合得更均匀;
[0052]喂棉:使用混棉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混合后,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喂棉装置,喂棉装置将混合原料处理成均匀条状,接着喂棉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梳理机;
[0053]梳理:梳理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梳理操作,经过梳理的混合原料输送到铺网机;
[0054]铺网:铺网机对混合原料进行铺网操作,使得混合原料形成网状结构的棉层;
[0055]—次喷胶:使用压力为3.^匕/挪2恒压泵抽取抗菌混合液输送到喷胶设备,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棉层的正面;
[0056]一次烘烤:使用烘箱对正面喷涂有抗菌混合液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烘箱温度为1651,棉层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168,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0057]二次喷胶:使用压力为3.^匕/挪2恒压泵抽取抗菌混合液输送到喷胶设备,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经过一次烘烤后棉层的反面;
[0058]二次烘烤:使用烘箱对二次喷胶后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烘箱温度为1501,棉层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128,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0059]烫光:使用烫光机将棉层进行烫光操作,使得棉层的整体结构更紧凑,使得棉层的表面更平整;
[0060]检验:使用检测设备对棉层进行异物检测,检查棉层中是否有金属、塑胶等异物的存在,如果有,则将这些异物移除,如果没有则进行下一道工序;
[0061]收卷:使用卷绕机将长条网状结构的棉层卷制成卷筒状,即得成品。
[0062]本实施例中,抗菌混合液由单质银胶体抗菌液和黏合剂按体积比为1:10进行混配,单质银胶体抗菌液浓度为1.08/1,银粒子粒径为15!!!!!,黏合剂为含固量为50%的聚丙酸脂乳液,喷胶设备采用四喷头的喷胶设备。
[0063]经检测,成品中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值为3.4,符合了 13 I 1902:2008关于抗菌防臭加工制品的评判要求(对抗菌防臭加工制品,抑菌活性值多2.0),经过水洗60次以后,成品中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值为2.9。
[0064]实施例3
[0065]配棉:按照配方将化纤原料和其余配料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原料后加入到料池中;
[0066]上棉:使用上料装置从料池中吸取混合原料;
[0067]开松:使用上料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开松机,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
[0068]混棉:使用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后,再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混棉机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原料混合得更均匀;
[0069]喂棉:使用混棉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混合后,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喂棉装置,喂棉装置将混合原料处理成均匀条状,接着喂棉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梳理机;
[0070]梳理:梳理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梳理操作,经过梳理的混合原料输送到铺网机;
[0071]铺网:铺网机对混合原料进行铺网操作,使得混合原料形成网状结构的棉层;
[0072]—次喷胶:使用压力为4.0kg/cm2恒压泵抽取抗菌混合液输送到喷胶设备,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棉层的正面;
[0073]一次烘烤:使用烘箱对正面喷涂有抗菌混合液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烘箱温度为180°C,棉层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16s,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0074]二次喷胶:使用压力为4.0kg/cm2恒压泵抽取抗菌混合液输送到喷胶设备,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经过一次烘烤后棉层的反面;
[0075]二次烘烤:使用烘箱对二次喷胶后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烘箱温度为160°C,棉层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12s,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0076]烫光:使用烫光机将棉层进行烫光操作,使得棉层的整体结构更紧凑,使得棉层的表面更平整;
[0077]检验:使用检测设备对棉层进行异物检测,检查棉层中是否有金属、塑胶等异物的存在,如果有,则将这些异物移除,如果没有则进行下一道工序;
[0078]收卷:使用卷绕机将长条网状结构的棉层卷制成卷筒状,即得成品。
[0079]本实施例中,抗菌混合液由单质银胶体抗菌液和黏合剂按体积比为1:19进行混配,单质银胶体抗菌液浓度为1.lg/L,银粒子粒径为16nm,黏合剂为含固量为60%的聚丙酸脂乳液,喷胶设备采用四喷头的喷胶设备。
[0080]经检测,成品中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值为3.2,符合JIS L 1902:2008关于抗菌防臭加工制品的评判要求(对抗菌防臭加工制品,抑菌活性值多2.0),经过水洗60次以后,成品中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值为2.8。
[0081]本发明方法方法简单,使用喷胶设备进行喷涂,节约了成本,棉层表层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增加纳米银颗粒附着力,增加制品的耐水性,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8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一次喷胶:使用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棉层的正面; 一次烘烤:使用烘箱对正面喷胶后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二次喷胶:使用喷胶设备将抗菌混合液喷涂到经过烘烤后棉层的反面; 二次烘烤:使用烘箱对反面喷胶后的棉层进行烘烤操作,将棉层的水分除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在一次喷胶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配棉:按照配方将化纤原料和其余配料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原料后加入到料池中; 上棉:使用上料装置从料池中吸取混合原料; 开松:使用上料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开松机,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 混棉:使用开松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开松操作后,再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混棉机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原料混合得更均匀; 喂棉:使用混棉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混合后,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喂棉装置,接着喂棉装置将混合原料输送到梳理机; 梳理:梳理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梳理操作,经过梳理的混合原料输送到铺网机; 铺网:铺网机对混合原料进行铺网操作,使得混合原料形成网状结构的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在二次烘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成卷:使用卷绕机将长条网状结构的棉层卷制成卷筒状,即得成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一次烘烤中,烘箱的温度为150°C?180°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二次烘烤中,烘箱的温度为140 °C?160 °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一次喷胶以及二次喷胶中,所述抗菌混合液由单质银胶体抗菌液和黏合剂按体积比为1: (4?19)进行混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单质银胶体抗菌液浓度为0.9?1.lg/L,银粒子粒径为14?16n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黏合剂为含固量为40?60%的聚丙酸脂乳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一次喷胶以及二次喷胶中,所述喷胶设备采用压力为2.5?4kg/cm2的四喷头喷胶设备。
【文档编号】D06B21/00GK104499229SQ20151001423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5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5年1月12日
【发明者】麻献亮 申请人:麻献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