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混纺高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54181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2]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导向轴一和导向轴二可使布料能顺利输入到乳液箱中或者从乳液箱中输出,导向作用好。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纤维混纺高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34]1、本面料中加强层的主要成分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又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二氧化钛、交联剂、氧化镁、氧化锌和去离子水,可使加强层具有阻燃、耐水性强、屏蔽紫外光的特性,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使用,功能性强。
[0035]2、本制备方法中通过对基布层浸乳、烘干、烘焙和定形等处理,使基布层和加强层快速固定在一起,可实现连续不间断的生产作业,生产效率高。
[0036]3、本浸乳机中通过行程开关将信号传递给PLC可编程控制器,使第三电磁阀处于打开,储液桶中的浸乳液通过补液管补充到乳液箱中,悬浮块随着液面逐渐升高,并和行程开关接触,行程开关将信号传递给PLC可编程控制器,使第三电磁阀处于关闭,可使其液面高度始终保持一致,补液方便。
[0037]4、通过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PLC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警铃,警铃发出报警,提醒直观。
[0038]5、通过导向轴一和导向轴二可使布料能顺利输入到乳液箱中或者从乳液箱中输出,导向作用好。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本发明拆去部分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3是本发明拆去部分零件的剖视图。
[0042]图中,1、机架;2、转轴二 ;3、PLC可编程控制器;4、导向轴一 ;5、转轴一 ;6、第一棍筒;7、第三辊筒;8、第二辊筒;9、导向轴二 ;10、乳液箱;11、第一气缸;12、第一滑块;13、第一导轨;14、安装架;15、导向杆;16、悬浮块;16a、工作部;17、安装板;18、行程开关;19、补液管;20、过滤网;21、第三电磁阀;22、储液桶;23、警铃;24、液位传感器;25、第四电磁阀;26、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4]本纤维混纺高弹面料,包括基布层,基布层两侧均具有加强层,加强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水性聚氨酯树脂55?75份、聚氯乙烯树脂10?18份、消泡剂3?6份、二氧化钛0.6?1份、交联剂2?8份、氧化镁2?3.5份、氧化锌2?4.5份和去离子水20?30份,采用该组分,加强层的主要成分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又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二氧化钛、交联剂、氧化镁、氧化锌和去离子水,可使加强层具有阻燃、耐水性强、屏蔽紫外光的特性,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使用,功能性强。
[0045]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水性聚氨酯树脂65份、聚氯乙烯树脂14份、消泡剂4份、二氧化钛0.8份、交联剂5份、氧化镁3份、氧化锌3.2份和去离子水25份,采用该组分,可使加强层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性能,组分合理;当然,也可以采用这种实施方案,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水性聚氨酯树脂55份、聚氯乙烯树脂10份、消泡剂3份、二氧化钛0.6份、交联剂2份、氧化镁2份、氧化锌2份和去离子水20份;当然,也可以采用该种实施方案,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水性聚氨酯树脂75份、聚氯乙烯树脂18份、消泡剂6份、二氧化钛1份、交联剂8份、氧化镁3.5份、氧化锌4.5份和去离子水30份。
[0046]基布层由天然棉纤维和陶氏纤维交织而成,天然棉纤维和陶氏纤维的重量份比为17:25或19:22,在本实施例中,天然棉纤维和陶氏纤维的重量份比为17:25 ;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消泡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交联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采用该结构,基布层通过两种纤维交织而成,结合了两种纤维各自具有的功能特性,可使基布层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弹力。
[0047]制备方法的实施例一:
[0048]本纤维混纺高弹面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49]a、按以上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
[0050]b、将水性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消泡剂、二氧化钛、交联剂、氧化镁、氧化锌和去离子水添加到反应釜中,反应时间lOmin,制得浸乳液;
[0051]c、将浸乳液倒入浸乳机中,将基布层采用浸乳方法,采用二浸二乳工艺,乳余率68%,浸乳液层即为加强层;
[0052]d、将浸乳后的基布层放入烘箱中,热烘温度为80°C,烘干时间为15min ;
[0053]e、将烘干后的基布层放入焙烘机中,焙烘温度为130°C,焙烘时间为5min ;
[0054]f、将焙烘后的基布层放入面料定形机中,定形温度160°C,制得纤维混纺高弹面料。
[0055]如图1所示,在步骤c中的浸乳机,包括机架1、第一辊筒6、第二辊筒8、第三辊筒7和乳液箱10,第一辊筒6、第二辊筒8和第三辊筒7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7位于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相连触,第三辊筒7和第一辊筒6之间、第三辊筒7和第二辊筒8之间均具有供布料通过的间隙;第三辊筒7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1上,乳液箱10固定在机架1上,乳液箱1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乳液箱10上端具有开口,乳液箱10位于第一辊筒6下方,乳液箱10内设置有转轴一 5和转轴二 2,转轴一 5位于第一棍筒6下方,转轴二 2位于第二棍筒8下方,机架1上还设置有能对乳液箱10自动补液的补液机构。
[0056]如图3所示,补液机构包括储液桶22和补液管19,储液桶22固定在机架1上,储液桶2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且储液桶22位于乳液箱10上方,补液管19一端和储液桶22相连通,补液管19另一端能位于乳液箱10内,补液管19中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1和过滤网20,第三电磁阀21位于储液桶22和过滤网20之间,补液管19中还设置有排污管26,排污管26位于第三电磁阀21和过滤网20之间,排污管26中设置有第四电磁阀25。
[0057]如图1、图3所示,储液桶22上还设置有报警机构,报警机构包括警铃23、液位传感器24和PLC可编程控制器3,液位传感器24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液位传感器24设置在储液桶22内,且液位传感器24与储液桶22最下部距离为2?5cm,在本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24与储液桶22最下部距离为3cm ;警铃23固定在储液桶22外,警铃2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储液桶22外;警铃23和液位传感器24均与该PLC可编程控制器3相连。
[0058]如图3所示,机架1上还设置有能控制第三电磁阀21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悬浮块16、导向杆15和行程开关18,导向杆15竖直设置在乳液箱10内,行程开关18通过安装板17固定在导向杆15上端,安装板1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向杆15的上端,行程开关1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板17上;悬浮块16套设在导向杆15上,且能沿导向杆15上下移动,悬浮块16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16a,工作部16a能和行程开关18相连触,行程开关18和第三电磁阀21均与该PLC可编程控制器3相连,PLC可编程控制器3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行程开关18、警铃23和传感器的程序为现有的,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编辑。
[0059]如图1、图2所不,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1、第一导轨13和第一滑块12,第一导轨13竖直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导轨1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滑块12设置在第一导轨13上,通过第一导轨13可对第一滑块12上下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第一气缸11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11的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块12相固连,第一气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