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停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停车装置,其特征是由停车场主体和电控系统构成;停车场主体下方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内设有电机,电机由电控系统控制;停车场主体分为四个停车区,每个停车区内设有固定台和可移动停车板;每个固定台内置有自动升降杆;自动升降杆连接可移动停车板;四个固定台以电机的传动轴为中心按十字型结构设置于停车场底板上方;停车场底板设置于固定座上方,通过其底部的滑轮组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面上设有与滑轮组相互对应的圆弧滑槽;圆弧滑槽内与固定台相应的位置上设有制动开关;制动开关与自动升降杆、电机通过导电体与电控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空间资源,把车辆进行立体停放,节约土地并最大化利用的新型停车。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场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在我国的普及,车位成了一项新的建筑必备设施;目前国内国际多数城市均已寸土寸金,交通压力正逐步从动态向静态转化,“停车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公共性难题。我国传统停车场建设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据分析,传统停车场停50辆车需要1650平方米;传统停车场建设因为占地空间大,投入成本高等特点而将逐渐被取代;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对城市空间利用率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停车场由于土地成本增加,停车场逐渐向多空间,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占地少,能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又能提升停车空间,且使用方便的新型停车装置。
[0004]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
[0005]一种新型停车装置,其特征是由停车场主体和电控系统(I)构成;所述停车场主体下方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内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由电控系统(I)控制;所述停车场主体分为四个停车区,每个停车区内设有固定台(3)和可移动停车板(4);每个固定台(3)内置有自动升降杆(5);自动升降杆(5)连接可移动停车板(4);所述四个固定台
(3)以电机(2)的传动轴(6)为中心按十字型结构设置于停车场底板(7)上方;所述停车场底板(7)设置于固定底座(8)上方,通过其底部的滑轮(9)与固定底座(8)连接;所述固定底座(8)套设于电机(2)上方,停车场底板(7)的下方,与电机(2)固定连接,并固定于安装场地上;所述固定底座(8)面上设有与滑轮(9)相互对应的圆弧滑槽(10);每条圆弧滑槽
(10)内与固定台(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制动开关(11);所述制动开关(11)与自动升降杆
[5]、电机(2)通过导电体与电控系统(I)连接。
[0006]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可移动停车板(4)是通过设于后上方的凸齿滑轮组(12)与固定台(3)的齿条滑槽(13)啮合及设于后下方的滑轮组(14),经自动升降杆(5)拉动形成上下移动停车板;所述可移动停车板(4)表面上设有凹形停车区(15),凹形停车区(15)内设有防滑条(16)、轮胎限位器(17)和车辆稳固锁(18)。
[0007]在上述基础上,所述自动升降杆(5)顶部为液压折叠件(19),与可移动停车板(4)后顶部中央连接。
[0008]在上述基础上,固定台(3)与停车场底板(7)为一体件,与电机(2)的传动轴(6)套装固定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带、路边、住宅小区等分布零散地解决停车难的问题;2.存取方便,车辆存取均为无拐弯的直行方式,不倒车,所以该型车库的上车位尤其适合技术不太熟练的新手停取车,免除初学车手停车之忧;3.结构简单,安全性、可靠性高,一个车位一个系统,维修简单,维护成本低;4、占地面积少,建设费用低,无堵车现象。
[001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台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停车板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升降杆与液压折叠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中符号说明:电控系统1、电机2、固定台3、可移动停车板4、自动升降杆5、传动轴6、停车场底板7、固定底座8、滑轮9、圆弧滑槽10、制动开关11、凸齿滑轮组12、齿条滑槽13、滑轮组14、凹形停车区15、防滑条16、轮胎限位器17、车辆稳固锁18、液压折叠件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停车装置,其特征是由停车场主体和电控系统(I)构成;所述停车场主体下方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内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由电控系统(I)控制;所述停车场主体分为四个停车区,每个停车区内设有固定台(3)和可移动停车板(4);每个固定台(3)内置有自动升降杆(5);自动升降杆(5)连接可移动停车板(4);所述四个固定台(3)以电机(2)的传动轴(6)为中心按十字型结构设置于停车场底板(7)上方;所述停车场底板(7)设置于固定底座(8)上方,通过其底部的滑轮(9)与固定底座(8)连接;所述固定底座(8)套设于电机(2)上方,停车场底板(7)的下方,与电机(2)固定连接,并固定于安装场地上;所述固定底座(8)面上设有与滑轮(9)相互对应的圆弧滑槽(10);每条圆弧滑槽(10)内与固定台(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制动开关(11);所述制动开关(11)与自动升降杆(5)、电机(2)通过导电体与电控系统(I)连接。
[0019]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可移动停车板(4)是通过设于后上方的凸齿滑轮组(12)与固定台(3)的齿条滑槽(13)啮合及设于后下方的滑轮组(14),经自动升降杆(5)拉动形成上下移动停车板;所述可移动停车板(4)表面上设有凹形停车区(15),凹形停车区(15)内设有防滑条(16)、轮胎限位器(17)和车辆稳固锁(18)。
[0020]在上述基础上,所述自动升降杆(5)顶部为液压折叠件(19),与可移动停车板(4)后顶部中央连接。
[0021]在上述基础上,固定台(3)与停车场底板(7)为一体件,与电机(2)的传动轴(6)套装固定连接。
[0022]如图5所示,新型停车装置的运作过程以智能系统操作为例:1、停车时,车辆进入停车区取卡,相应的停车区会自动启动自动升降杆(5)缓慢降下可移动停车板(4) ;2、车辆驶入可移动停车板(4)的凹形停车区(15),直到后轮触碰轮胎限位器(17)后,熄火停车,同时车辆稳固锁(18)会自动紧缩四个轮胎;3、待乘客及驾驶员下车后,在该停车区的电控系统(I)再次读卡,启动自动升降杆(5)向上升起,从而将停放了车辆的可移动停车板(4)向上顶起,完成停放;4、取车时,在该停车区的电控系统(I)插入停车卡并缴交相应的停车费后,相应的停车区会自动启动自动升降杆(5)缓慢降下可移动停车板(4)后,并关闭所有车辆稳固锁(18),驾驶员只有退出可移动停车板(4)后,便可离开停车场;5、当车辆离开可移动停车板(4)后,自动升降杆(5)会自动升起,准备完成下一个停放任务。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停车装置,其特征是由停车场主体和电控系统(I)构成;所述停车场主体下方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内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由电控系统(I)控制;所述停车场主体分为四个停车区,每个停车区内设有固定台(3)和可移动停车板(4);每个固定台(3)内置有自动升降杆(5);自动升降杆(5)连接可移动停车板(4);所述四个固定台(3)以电机(2)的传动轴(6)为中心按十字型结构设置于停车场底板(7)上方;所述停车场底板(7)设置于固定底座(8)上方,通过其底部的滑轮(9)与固定底座(8)连接;所述固定底座(8)套设于电机(2)上方,停车场底板(7)的下方,与电机(2)固定连接,并固定于安装场地上;所述固定底座(8)面上设有与滑轮(9)相互对应的圆弧滑槽(10);每条圆弧滑槽(10)内与固定台(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制动开关(11);所述制动开关(11)与自动升降杆(5)、电机(2 )通过导电体与电控系统(I)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停车板(4)是通过设于后上方的凸齿滑轮组(12)与固定台(3)的齿条滑槽(13)啮合及设于后下方的滑轮组(14),经自动升降杆(5)拉动形成上下移动停车板;所述可移动停车板(4)表面上设有凹形停车区(15),凹形停车区(15)内设有防滑条(16)、轮胎限位器(17)和车辆稳固锁(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升降杆(5)顶部为液压折叠件(19),与可移动停车板(4)后顶部中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台(3)与停车场底板(7)为一体件,与电机(2)的传动轴(6)套装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E04H6/38GK204199821SQ201420576496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肖高明 申请人:肖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