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41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机头上设置有细长的防溢电极杆与机头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加热制浆过程中,当浆液受热后会发生膨胀,同时,浆液表面开始生成泡沫,在加热浆液的同时,泡沫下方的浆液会推动泡沫不断的上升,当泡沫触碰到防溢电极杆时,防溢电极传输防溢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实现豆浆机制浆时防溢,解决了浆液溢出风险的问题,也大大的降低了消费者因浆液溢出而烫伤的风险。本发明人在研制豆浆机的过程中,利用豆浆机制作饮品时,出现了如下一种现象:当浆液被加热后,开始起沫,但直至浆液溢出防溢电极也未检测到防溢信号,特别对于制作含淀粉较高的物料类饮品时。本发明人根据不断的研究发现,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是因为,现有的加热装置一般都为加热管加热,且加热装置固定于杯体的底部或者底部外壁上,造成了加热杯体内的浆液的加热能量不均衡。当浆液受热起沫后,浆液表面上泡沫的高度不一致,泡沫并不处于同一平面。因此,有可能会造成位于防溢电极杆下方的泡沫还未触碰到防溢电极杆时,杯体内其它部位的浆液泡沫已经上升到杯口,而同时,加热装置加热浆液时会存在加热惯性,此时,即使防溢电极杆下方的泡沫触碰到防溢电极杆,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浆液仍然有可能会出现溢出的风险。另外,由于豆浆机在工作过程中,粉碎刀片会带动浆液做高速的旋转运动,这就进一步的加剧了加热浆液时,浆液表面的起沫后的高度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溢检测面大、检测灵敏,可取消防溢电极杆设置,并且可有效防止浆液发生粘连、饮品煮不熟的现象出现的食品加工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杯盖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底部具有向杯体内凸起的防溢凸台,所述防溢凸台底部具有导电的防溢底面,所述防溢底面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防溢底面的边缘到杯体内侧壁的最短距离为C,其中,8mm≤C≤40mm。进一步的,所述防溢凸台侧壁具有导电的防溢侧面,所述防溢侧面与防溢底面导通且连接成一体,其中,11mm≤C≤40mm。进一步的,所述防溢底面与防溢侧面一体成型;或者,所述防溢底面与防溢侧面通过圆角过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溢凸台呈倒锥台形,所述防溢侧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为α,其中,60°≤α<9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杯体内,所述杯体内壁上设置有导电柱和套于导电柱外部的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用于隔离导电柱与杯体,所述导电柱一端连接到控制单元,另一端抵靠在防溢侧面上;或者,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底座,杯体位于底座上,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底座内,并且所述杯体内壁上设置有导电柱和套于导电柱外部的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用于隔离导电柱与杯体,所述导电柱一端连接到控制单元,另一端抵靠在防溢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杯盖包括顶盖和与顶盖连接的金属底盖,所述防溢凸台为金属底盖。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与金属底盖合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容纳腔内,所述防溢底面或者防溢侧面与控制单元通过导线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溢底面为圆形平面;或者,所述防溢底面为环形平面。进一步的,所述防溢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检测部。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部为防溢检测部,所述防溢检测部与防溢底面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检测部为防溢检测部,所述防溢检测部与防溢底面之间为绝缘连接,所述防溢检测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或者,所述检测部为温度检测部,所述温度检测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本申请人根据研究发现,现有的豆浆机加热装置加热浆液时存在加热不均衡的现象,当浆液受热起沫后,由于加热的浆液存在受热不均衡性,杯体内泡沫上升的高度会存在不一致性,液面上泡沫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当浆液起沫时,现有的防溢电极杆由于端部的横截面积小,有可能检测不到防溢信号,致使浆液产生溢出的可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由于杯盖底部具有向杯体内凸起的防溢凸台,且防溢凸台的底面为导电的防溢底面,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防溢检测面积更大,即使杯体内泡沫上升的高度不均衡,泡沫表面存在凹凸不平,杯体内任意点最高位置的泡沫仍会与防溢底面接触,并且,由于防溢底面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因此,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对浆液进行加热,大大的降低了浆液溢出的风险,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防溢电极杆,防溢信号的检测更加灵敏。同时,防溢底面为面状结构,当泡沫上升并接触至防溢底面时,由于受到防溢底面的阻挡及泡沫下方浆液受热的推力作用,泡沫会被挤压而破裂,使得防溢底面具有消泡的作用,并且由于泡沫能够被及时的消灭,也相应提升了防溢反应的时间,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后,即使加热装置仍具有热惯性作用继续对浆液进行加热,由于防溢底面具有良好的消泡效果,大大的延缓了浆液从杯体内溢出的可能。另外,本申请人根据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当所述防溢底面的边缘到杯体内侧壁的最短距离8mm≤C≤40mm时,本实用新型的防溢底面可以有效防止粘连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保证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制作的饮品不会出现煮不熟的现象,保证了消费者食品健康安全。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可以取消防溢电极杆的设置,从而整机清洗更加方便,不存在清洗死角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1、杯盖2和控制单元3,所述杯体1上设置加热装置(图中未画出),所述杯盖2底部具有向杯体1内凸起的防溢凸台21,所述防溢凸台21的底面为导电的防溢底面22,所述防溢底面22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杯盖2包括顶盖23和与顶盖23连接的底盖,所述防溢凸台21为底盖,且防溢底面22为底盖的底部外表面。所述顶盖23与底盖合围形成有容纳腔20,所述控制单元3设置于容纳腔20内,位于容纳腔20内,所述底盖上设置有接线端子(图中未画出),接线端子与控制单元3通过导线4电连接,实现防溢底面22与控制单元的电导通。本申请人根据研究发现,现有的豆浆机加热装置加热浆液时存在加热不均衡的现象,当浆液受热起沫后,由于加热的浆液存在受热不均衡性,杯体内泡沫上升的高度会存在不一致性,液面上泡沫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当浆液起沫时,现有的防溢电极杆由于横截面小,有可能检测不到防溢信号,致使浆液产生溢出的可能。但本实施例中,由于杯盖底部具有向杯体内凸起的防溢凸台,且防溢凸台的底面为导电的防溢底面,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的防溢检测面积更大,即使杯体内泡沫上升的高度不均衡,泡沫表面存在凹凸不平,杯体内任意点最高位置的泡沫仍会与防溢底面接触,并且,由于防溢底面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因此,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对浆液进行加热,大大的降低了浆液溢出的风险,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防溢电极杆,防溢信号的检测更加灵敏。同时,防溢底面为面状结构,当泡沫上升并接触至防溢底面时,由于受到防溢底面的阻挡及泡沫下方浆液受热的推力作用,泡沫会被挤压而破裂,使得防溢底面具有消泡的作用,并且由于泡沫能够被及时的消灭,也相应提升了防溢反应的时间,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后,即使加热装置仍具有热惯性作用继续对浆液进行加热,由于防溢底面具有良好的消泡效果,大大的延缓了浆液从杯体内溢出的可能。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可以取消防溢电极杆的设置,从而整机清洗更加方便,不存在清洗死角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溢底面的边缘到杯体内侧壁的最短距离为C,其中要求,8mm≤C≤40mm。本发明人研究发现,相比于现有技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由于防溢底面为面状结构,防溢底面上的任意一点均可以对浆沫进行防溢检测,食品加工机的加热装置通电加热时,杯体内的浆沫沿杯壁爬升至防溢底面,当防溢底面检测到浆沫后,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由于浆沫具有粘性,若防溢底面的边缘到杯体内侧壁的距离C小于8mm时,粘覆于杯壁与防溢底面之间的浆沫由于间距小,浆沫抱紧力强,浆沫分子之间粘性力大于浆沫自身的重力,抱团的浆沫无法自动断开,即使杯体内的蒸汽对抱团的浆沫团进行熏蒸也无法冲破浆沫,造成杯壁与防溢底面导通,形成浆沫粘连现象。粘连现象将导致控制单元一直默认为防溢底面检测到防溢信号,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不对浆液进行加热,最终有可能会导致浆液出现煮不熟的现象,对消费者的食品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另外,对于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来说,由于防溢底面的面积大,与泡沫接触的机率增大,从而防溢检测更加灵敏,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可取消防溢电极杆的设置。但若防溢底面的边缘到杯体内侧壁的距离C较大时,相应防溢底面的面积会减小,从而防溢底面与泡沫触碰的机率降低,防溢检测的灵敏度也会降低,故无法达到本实施例取消防溢电极杆设置的初衷。因此,本发明人根据研究发现,若C大于40mm时,本实施例防溢底面检测防溢信号的灵敏度将大大降低。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底盖也可以为金属底盖,此时,金属底盖的侧面为环形的防溢侧面,所述防溢侧面与防溢底面导通且一体成型。由于金属底盖的侧面也为导电部件,也能够起到防溢检测的作用。因此,此时,要求11mm≤C≤40mm。本发明人根据研究发现,若C小于11mm时,由于防溢侧面与杯体内壁之间容易夹持浆沫,位于该空间内的浆沫与杯壁及防溢侧面的接触面积大,夹持于该空间内的浆沫粘性贴覆力更大,更不容易消泡、消沫,防溢侧面与杯体内壁之间更容易发生粘连现象。而将C设置为至少大于11mm,即相应增大防溢侧面与杯体内壁的间距,加大后,浆沫在受到自身重力及杯体内蒸汽熏蒸的情况下会比较容易消泡、消沫,从而不容易出现粘连的现象。同样,若C大于40mm,也不符合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取消防溢电极杆设置的初衷。需要说明的是,防溢侧面可以为环形侧面,也可以呈部分环形,防溢侧面与防溢底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连接等方式连接成一体,防溢侧面与防溢底面连接时连接处可以通过圆角过渡,使外观显得更加美观,且清洗时不容易伤手。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溢底面为平面或者近似平面结构,近似平面是指防溢底面包含表面为小曲率的弧面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防溢底面可以位于杯盖的中心,也可以相对杯盖偏心。若底盖为金属底盖时,防溢底面为金属底盖的底部外表面,当然,底盖也可以为不导电的塑料件,此时,可以在底盖的底部外表面固定安装金属的防溢面,并且将金属的防溢面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也能起到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本实施例中导电的防溢底面不限于金属材质,其它具有导电功能的材质对于本实施例的防溢底面也可以适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变换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盖为金属底盖,所述金属底盖的侧面为防溢侧面26,所述金属底盖呈倒锥形,所述防溢侧面26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为α,其中,60°≤α<90°。另外,所述防溢底面22的底部设置有向杯体1内凸起的检测部220,所述检测部220与防溢底面22连接成一体,所述检测部220包括与防溢底面22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221和设置于安装支架221上的检测体222,所述检测体222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所述安装支架221为绝缘件,用于将防溢底面22与检测体222隔离开。本实施例中的检测体为防溢电极,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具有两个用于检测浆液的防溢装置,因此防溢检测更加可靠。并且,当制作豆类饮品,如豆浆时,通过程序控制,可主要利用检测体来检测防溢信号,实现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动作,此时,也可以程序控制防溢底面不起检测作用,但防溢底面仍然可以起到消泡的作用。当制作含淀粉较多的物料饮品时,由于淀粉溶水量少的特性,即使利用检测体来检测防溢信号,仍有可能会存在无法检测的情况,此时,防溢底面可以充分的保证能够检测到防溢信号,防止浆液出现溢出的可能。当然,在制作含淀粉较多的物料饮品时,也可以程序控制检测体不起检测作用,而防溢底面起检测防溢信号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当制作小容量的浆液饮品时,有可能浆沫上升的高度无法到达防溢底面的高度,此时,防溢底面可能检测不到防溢信号,而在防溢底面上设置向杯体内凸起的检测部,则可以实现制作小容量的饮品时,无法检测到防溢信号的问题,并且,本发明人根据研究发现,检测部的端部到防溢底面的高度H至少需要达到20mm,若小于20mm,仍是有可能检测不到防溢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溢底面为圆形平面。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防溢凸台设置成倒锥形,防溢侧面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本申请人根据研究发现,将防溢侧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设置为60°~90°之间时,更有利于防止防溢侧面与杯体内壁之间出现粘连的现象。当然,在保证防溢侧面与杯体内壁不发生粘连的情况下,防溢侧面也可以与水平面呈垂直状态,即倾斜角为90°的情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检测部也可以是在防溢底面的底部与防溢底面连接成一体的凸起结构,比如在防溢底面的底部粘贴或磁吸一导电的检测部,或者检测部与防溢底面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此时,检测部不与控制单元单独的电连接。在该结构下,检测部与防溢底面电导通,且为防溢底面检测防溢信号的一部分,用于提前检测泡沫信号,进一步的增加防溢的安全性能。同时,特别对于制作单人饮用的饮品时,由于浆液量较少,泡沫有可能无法上升至触碰防溢底面,制作时间可能较长,此时,若防溢底面无法下降,则无法检测到防溢信号。并且当浆液量较少时,也完全不需要泡沫直到触碰防溢底面才进行防溢检测,这样大大的浪费电量的使用。此时,在防溢底面底部设置一检测部,可以大大的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部可以与防溢底面通过连接的方式或者加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也可以为可拆卸结构,实现清洗方便。另外,检测部也可以为温度检测部,实现与防溢底面具有不同的功能,此时,温度检测部需要与控制单元单独的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换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实施三:如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底座5,杯体1位于底座5上,所述控制单元3设置于底座5内,并且所述杯体1内壁上设置有导电柱6和套于导电柱6外部的绝缘套7,所述绝缘套7用于隔离导电柱6与杯体1,所述杯体1外侧设有把手8,所述导电柱6一端在位于把手8内通过导线4连接到控制单元3,另一端抵靠在防溢凸台21的外侧壁上,即防溢侧面上,实现防溢底面22与控制单元3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溢底面22为环形平面,所述杯盖上设置有贯穿孔27,所述贯穿孔27贯穿防溢底面22设置,且位于防溢底面22的中心。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导电柱与防溢凸台的抵触配合为弹性配合,比如在导电柱上设置弹性元件(图中未画出),当杯盖安装于杯体上时,防溢凸台抵压导电柱使得导电柱推动弹性元件成压缩状态,当杯盖取下时,导电柱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状态。这样的安装结构,在既保证了杯盖的方便拆取,也保证了防溢底面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化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溢凸台21的底部中心具有向杯体内延伸的安装部28,所述防溢底面22与安装部28的外表面通过圆弧过渡,且所述安装部28内侧形成有用于安装电机9的安装腔29,此时,食品加工机为一种豆浆机,该杯盖为豆浆机的机头。豆浆机的杯体1包括内杯体11及杯体外壳12,控制单元3设置于内杯体11与杯体外壳12之间的夹层内。防溢底面22与控制单元3的电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三相同。对于本结构的豆浆机来说,防溢底面与控制单元电连接,防溢底面可以用于检测防溢信号,相比于现有结构的豆浆机来说,本实施例完全不需要设置防溢电极杆,不仅降低了整机的成本,防溢度面检测防溢信号的灵敏度也会更高,并且,机头的清洗也更加的方便,不会存在清洗死角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安装部的外表面需要与防溢底面绝缘,以防止安装部的外表面与防溢底面导通,从而无法正常的进行饮品制浆。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既可为是电机下置式结构,也可以是电机上置式结构。并且,本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可以是豆浆机,也可以是具有加热功能的食品料理机。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