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座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59781阅读:来源:国知局
,即便蒙皮材料的卡合部在横向上从弹性部件的外侧靠近蒙皮连接部件,由于弹性部件在宽度方向上并不在蒙皮连接部件的外侧,因此可进一步简化蒙皮材料的连接操作。
[0056]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弹性部件是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弯曲的部位的S形弹簧,在所述弹性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可以使所述中部以及所述S形弹簧的多个弯曲部中的向远离所述凹部的方向突出的弯曲部配置在相同位置。
[0057]在本文中,术语“相同位置”是指一部分中部和一部分弯曲部位于同一位置上。
[0058]凭借这种结构,举例来说,同凹部沿纵向延伸的结构相比,由于中部设置在S形弹簧的开口部位,因此可以提高位于S形弹簧开口部的开口空间内的那一部分座椅缓冲垫的刚性。
[0059]如果上述结构还包括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呈在从所述座椅缓冲垫的一端至所述座椅缓冲垫的另一端的方向上延伸的长条状,,从所述座椅缓冲垫的下侧支承所述座椅缓冲垫,则弹性部件可设置在蒙皮连接部件的一部分的正后方。
[0060]凭借这种结构,即便在座椅缓冲垫的蒙皮连接部件附近施加有局部载荷,弹性部件也可抑制该蒙皮连接部件的下沉。这样,可避免因蒙皮连接部件的下沉而引起卡合部脱离蒙皮连接部件。
[0061]依据实现第三发明目的的本发明,交通工具座椅包括椅座和座椅靠背。该椅座包括座椅缓冲垫和弹性部件。该座椅缓冲垫具有插入线束部件的通孔。该弹性部件呈在从所述座椅缓冲垫的一端至所述座椅缓冲垫的另一端的方向上延伸的长条状,从所述座椅缓冲垫的下侧支承所述座椅缓冲垫,其中该弹性部件和该通孔与弹性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竖直平面相交(弹性部件和通孔被一个在弹性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竖直平面穿过)。
[0062]凭借这种结构,由于弹性部件支承通孔的附近部位,因此可抑制座椅缓冲垫的通孔的变形,并可减小施加给线束部件的载荷。
[0063]在上述结构中,从下侧观察,所述通孔未与所述弹性部件重叠。
[0064]凭借这种结构,因为弹性部件不会妨碍将线束部件插入到通孔内的操作,因此可简化这一插入操作。此外,由于通孔和弹性部件彼此间并不重叠,因此可抑制线束部件与弹性部件之间的干涉。
[0065]在上述结构中,弹性部件沿通孔的外周边(周缘)延伸。
[0066]这种结构可利用弹性部件更好地支承通孔的周围部位。
[0067]在上述结构中,弹性部件是具有多个在宽度方向上弯折的部位的S形弹簧。
[0068]凭借这种结构,可由S形弹簧较好地支承座椅缓冲垫。
[0069]上述结构包括前侧S形弹簧及后侧S形弹簧。这些S形弹簧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具有间隔。而通孔设置在对应于前侧S形弹簧的位置上,此外,前侧弹簧的位于通孔周围的部位朝向后侧开口。
[0070]凭借这种结构,由于通孔设置在对应于前侧S形弹簧的位置上,同施加有来自乘坐者的较大载荷的后侧S形弹簧相比,该位置收到的来自乘坐者的载荷要微乎其微,因此可以减小施加给线束部件的载荷,同时抑制通孔变形。此外,由于通孔周围的那部分前侧S形弹簧朝后侧开口,这样即便在座椅缓冲垫的后部因乘坐者的载荷而深深下陷时通孔和通孔内的线束被向后拉扯移动,也可抑制线束部件与S-形弹簧之间的干涉。
[0071]在上述结构中,通孔的结构可以如下:通孔的下侧开口大于通孔的上侧开口。
[0072]凭借这种结构,举例来说,同通孔沿竖直线延伸的结构相比,可将座椅缓冲垫的重量减小对应于通孔下侧扩展部的一定量。此外,举例来说,同扩大通孔的上侧孔以降低重量的结构相比,由于通孔的上侧孔较小,因此可以降低乘坐者坐在座椅缓冲垫上时因感觉到通孔的存在而产生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73]图1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0074]图2为嵌入到该车辆座椅中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0075]图3示出了卡合孔周围结构及缓冲弹簧,其包括:(a)卡合孔周围结构及缓冲弹簧的立体图,以及(b)卡合孔周围结构及缓冲弹簧的俯视图;
[0076]图4为沿图3 (a)中的1_1线截取的剖视图;
[0077]图5示出了从横向内侧观察到的侧架,并包括:(a)侧架的侧视图,以及(b)由图5(a)的箭头II指出的那一部分的剖视图;
[0078]图6为嵌入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中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0079]图7为从底侧看的座椅缓冲塾和粗糖覆盖物的立体图;
[0080]图8为S-形弹簧以及从底侧看的座椅缓冲垫的仰视图;
[0081]图9包括:(a)蒙皮连接线缆周围部分的放大仰视图,以及(b)沿图9(a)中的II1-1II线截取的剖视图;
[0082]图10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从底侧看的蒙皮连接线缆的仰视图;
[0083]图11包括:(a)沿正交于横向的平面截取的依据第二改进实施例的蒙皮连接线缆的剖视图,以及(b)沿图11(a)在的IV-1V线截取的剖视图;
[0084]图12为嵌入到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内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0085]图13包括:(a)从底侧看到的座椅缓冲垫的立体图,以及通孔周围部分的剖视图;
[0086]图14为从底侧看到的S-形弹簧以及座椅缓冲垫的仰视图;
[0087]图15为从底侧看到的蒙皮连接部件以及蒙皮材料的立体图;
[0088]图16为通孔设置在位于S-形弹簧前后方向宽度外侧的位置上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9]下面,必要时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
[0090]第一实施例
[0091]参照图1至图5,介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下文中,将主要介绍作为交通工具实例的车辆座椅的整体结构。在此之后,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典型特征。
[0092]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S为应用在汽车中的驾驶员座椅,并且主要包括椅座S1、座椅靠背S2和头枕S3。
[0093]图2所示的座椅框架F嵌入在椅座SI和座椅靠背S2中。该座椅框架F主要包括:构成椅座SI框架的椅座架F1、以及构成座椅靠背S2框架的座椅靠背架F2。椅座SI的构造如下:椅座架Fl上覆盖着由诸如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制成的座椅缓冲垫,以及由合成革或织物制成的蒙皮材料。座椅靠背S2的构造如下:座椅靠背架F2上覆盖着缓冲材料制成的座椅靠背垫,以及由合成革或织物制成的蒙皮。
[0094]椅座架Fl是大致为矩形结构形状的框架,且安装在多个滑动器SL上。多个滑动器SL分别由设置在汽车地板上的一对左、右滑轨SR支承,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可相对于滑轨SR滑动。这样,车辆座椅S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是可调节的。
[0095]座椅靠背架F2的下部通过座椅靠背倾角调节机构RL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椅座架Fl的后部。这样,座椅靠背F2在前后方向上可相对于椅座SI倾斜。
[0096]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以及上/下方向以乘坐在未通过座椅靠背倾角调节机构RL使座椅靠背S2被平放状态下的车辆座椅S上的乘坐者的视角为基准。
[0097]下面,将详细介绍椅座架Fl。
[0098]该椅座架Fl主要包括一对左、右侧架10、连接在左右侧架10之间的两个缓冲弹簧20 (弹性部件的实例)、连接这两个侧架10前部的盘架30、以及连接这两个侧架10后部的连接管40。
[0099]左、右侧架10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由金属制成的框架。左、右侧架10在横向上彼此具有间隔。如图3至图5所示,左、右侧架10包括:在横向上彼此面对设置的左、右侧壁11、作为凸缘部实例的上凸缘部12、以及下凸缘部13。
[0100]上凸缘部12和下凸缘部13在横向(左右方向)上分别从侧壁11的上、下端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此外,两个缓冲弹簧20与上凸缘部12连接,并使这些缓冲弹簧20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具有间隔。
[0101]如此,由于缓冲弹簧20安装在从侧壁11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的上凸缘部12上,例如同缓冲弹簧直接安装在侧壁上的结构相比,可以在侧壁11的内侧与该侧壁11邻近的位置处设置随后介绍的高度调节机构50,并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确定侧壁11的形状。此夕卜,由于缓冲弹簧20不是与下凸缘部13连接,而是与在向下载荷作用下不容易变形的上凸缘部12连接,因此可通过缓冲弹簧实现对于乘坐者的良好支承。
[0102]更具体而言,在上凸缘部12上形成有卡合孔12A,12B,缓冲弹簧20的大致呈C形的卡合部21 (在下文中介绍)与卡合孔12A,12B卡合。各卡合孔12A,12B包括第一卡合孔Al, BI以及第二卡合孔A2,B2。该第一、第二卡合孔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0103]关于细节,第一卡合孔Al,BI是让缓冲弹簧20的卡合部21从上凸缘部12的下表面向上表面方向穿过的孔。在卡合部21安装在卡合孔12A,12B中的状态下,第一卡合孔Al,BI与卡合部21的近端部21b (即:连接倾斜部23的连接部)的位置对应(卡合)。第二卡合孔A2,B2是让缓冲弹簧20的卡合部21从上凸缘部12的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插入的孔。在卡合部21安装在卡合孔12A,12B上的状态下,第二卡合孔A2,B2与卡合部21的端部21a的位置对应。
[0104]关于更多细节,在卡合部21安装在卡合孔12A,12B中的状态下,卡合部21的端部21a在横向上朝向内侧弯折(参见图3(b))。换句话说,卡合部21的端部21a朝向远离假想线LA,LB的一侧弯曲(弯折)。该假想线连接第一卡合孔Al,BI和第二卡合孔A2,B2。这样,可以在缓冲弹簧20与侧架10之间保持良好的结合。
[0105]此外,后侧卡合孔12B的第二卡合孔B2的后端部B21(即:远离第一卡合孔BI的端部)在横向上朝向外侧延伸形成。换句话说,第二卡合孔B2的后端部B21朝向远离假想线LB的另一侧方向(即:与卡合部21的端部21a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0106]如上所述,由于卡合部21的端部21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卡合孔B2的后端部B21的延伸方向(走向)彼此相反,因此卡合部21的端部21a与第二卡合孔B2的后端部B21彼此远离对方。这样,可以在缓冲弹簧20与侧架10之间保持良好的结合。
[0107]此外,由于卡合部21的端部21a在横向上朝向内侧延伸,这样卡合部21可形成C形结构,从而可容易地实现缓冲弹簧20与第一卡合孔Al,BI以及第二卡合孔A2,B2之间的连接操作。
[0108]此外,在第一^^合孔Al,BI与第二卡合孔A2,B2之间形成有凹部12C。凹部12C大致为半圆筒形结构形状,并从第—^合孔Al,BI延伸至第二卡合孔A2,B2。
[0109]如此,由于在第一卡合孔Al与第二卡合孔A2之间形成凹部12C,在第一卡合孔BI与第二卡合孔B2之间形成凹部12C,因此可减小缓冲弹簧20向上突出于上凸缘部12上表面的缓冲弹簧20突出量(参见图4)。这样,可缩小车辆座椅S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0110]此外,上凸缘部12具有前侧部12D和后侧部12E。其中,前侧部12上形成有前侧卡合孔12A,而后侧部12上形成有后侧卡合孔12B,而且前侧部12D的横向宽度大于后侧部12E的横向宽度。
[0111]如此,由于上凸缘部12前侧部12D的横向宽度大于其后侧部12E的横向宽度,因此可提高上凸缘部12前侧部12D的刚性。这样,即便从乘坐者向前侧缓冲弹簧20施加较大的载荷时,也可由加宽的上凸缘部12前侧部12D较好地承受来自前侧缓冲弹簧20A的这一载荷。
[0112]此外,在侧架10的侧壁11上焊接有作为加强部件实例的加强杆60。该加强杆60具有弯曲形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更具体而言,该加强杆60包括第一弯曲部61和第二弯曲部62。其中,第一弯曲部具有朝向横向内侧开口的大致为U形的结构。而第二弯曲部则从第一弯曲部61的后端部相继延伸,并具有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