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杆、座椅装置和操作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5978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操作杆、座椅装置和操作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操作杆、座椅装置和操作部结构,特别涉及即使在该操作杆上作用有过大的载荷也不在安装该操作杆的动力传递部上作用过大的载荷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车辆等的座椅装置中,已知搭载有座面位置调节用的例如高度制动器等的动力传递部的座椅装置。在动力传递部上安装有操作杆,通过使该操作杆上下运动来驱动动力传递部,从而能够使座椅装置的座面位置升降。但是,如果以设想以上的力对操作杆进行操作,则有可能在动力传递部上也作用较大的力。
[0003]因此,近年来开发了这样的技术:通过对操作杆设置转矩限制器,使得不会对动力传递部作用预定以上的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具体而言,将操作杆划分为杆主体和把手,在该杆主体的前端和该把手的根部的单方的侧面开设有U字状弹簧槽。并且,使这两个U字状弹簧槽的槽端相互面对,在该杆主体的其前端及该把手的其根部相互进行铰链结合而组装。在操作杆中,在板宽方向上翘曲的形状的细长的薄板弹簧将其翘曲侧板面作为外侦U,内置有跨越其杆主体及把手的其U字状弹簧槽内地适当叠绕为环状并阻止解开的转矩限制器。
[0004]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下轨道(26)安装在车室的地板上,上轨道(24)能够沿着下轨道(26)前后移动地设置,底座(座垫12)配置在上轨道(24)之上,座椅升降器
(22)设置在上轨道(24)与底座(12)之间,靠背(座椅靠背14)立起设置在底座(12)的后端部。座椅升降器(22)是使底座(12)升降的部件。底座(12)的侧面被罩(42)覆盖,座椅升降器(22)设置在罩(42)的内侧,被罩(42)覆盖。在罩(42)的外侧配置有操作杆(32),该操作杆(32)的后端部(32A)朝向外侧鼓出。座椅升降器(22)的动力输入部(22G)从罩(42)的内侧向外侧贯通罩(42),操作杆(32)的后端部(32A)在罩(42)的外侧与座椅升降器(22)的动力输入轴(22G)连结。如果使用者将操作杆(32)拉起,则通过座椅升降器(22)使底座(12)上升,如果使用者将操作杆(32)压下,则通过座椅升降器(22)使底座(12)下降。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操作杆(32)延伸,所以操作杆(32)的姿势不稳定,操作杆(32)以其后端部为支点左右振动。因此,当使用者对操作杆(32)进行操作时,操作杆(32)被罩(42)干涉。即,由于操作杆(32)与罩(42)接触或者操作杆(32)与罩
(42)摩擦,所以对操作杆(32)的运动产生阻力。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 31066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 1968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如果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那样的包括转矩限制器的操作杆,则结构复杂,所以现实情况是成为抑制制造成本的妨碍。此外,在操作杆上,由于在杆主体与把手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在通常的操作时也虽然较小,但是也有把手相对于杆主体变形的情况,从而导致给操作带来不适感。
[0007]于是,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即使是简洁的构成,也抑制在动力传递部上作用设想以上的力,抑制通常操作时的不适感。
[0008]用于解决以上课题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是一种操作杆,其特征在于,向动力传递部安装的安装部、由使用者握持的柄部、和将从上述安装部至上述柄部连结的连结部一体成型,在上述连结部的避开外周部的部分设置有比其他部分脆弱的脆弱部。
[000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操作杆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具有:连结主体部,沿着相对于上述动力传递部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连结上部凸缘,从上述连结主体部的上缘部直立设置;连结下部凸缘,从上述连结主体部的下缘部直立设置;和肋部,在上述连结上部凸缘与上述连结下部凸缘之间,从上述安装部侧的端部形成至中央部,上述肋部的上述柄部侧的端部附近是上述脆弱部。
[00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操作杆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肋部密集地形成有多个圆筒状孔。
[00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操作杆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部、上述柄部及上述连结部由树脂成型,与上述肋部的上述连结下部凸缘侧的端部相比,上述肋部的上述连结上部凸缘侧的端部更远离穿过上述动力传递部的旋转轴的垂直线。
[001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2?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杆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柄部具有:柄部主体部,以与上述连结主体部连续的方式,沿着相对于上述动力传递部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柄部上部凸缘,以与上述连结上部凸缘连续的方式,从上述柄部主体部的上缘部直立设置;柄部下部凸缘,以与上述连结下部凸缘连续的方式,从上述柄部主体部的下缘部直立设置;和辅助凸缘,从上述柄部下部凸缘的下端部与上述柄部主体部大致平行地延伸。
[001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I?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杆中,上述安装部具有将上述动力传递部的整周包围的第一壁部和将上述第一壁部的整周包围的第二壁部,在上述第一壁部与上述第二壁部之间,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与该第一壁部和上述第二壁部连续的肋。
[00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是一种操作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技术方案I?6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杆;覆盖座椅主体的侧面的罩;和设置在上述罩的侧面上的多个凸部,上述操作杆设置在上述罩上,上述操作杆能够以沿着上述罩的侧面上下摇摆的方式操作,从侧面观察上述罩和上述操作杆,上述操作杆与上述多个凸部重合。
[001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操作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从上下摇摆时的支点沿着上述罩的侧面向前方延伸,上述多个凸部具有:第一凸部,在比上述支点靠前的位置形成在上述罩的侧面上,且沿上下延伸;和第二凸部,在比上述第一凸部靠前的位置形成在上述罩的侧面上,且沿上下延伸。
[001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操作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和上述第二凸部的上端上下错开地配置。
[001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操作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一边向前方延伸一边向上弯曲,上述第二凸部的上端比上述第一凸部的上端向上错开地配置。
[001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在技术方案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和上述第二凸部的下端上下错开地配置。
[001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操作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从上下摇摆时的支点沿着上述罩的侧面向前方延伸,上述操作杆能够从初始位置上下摆动,并且被施力以向该初始位置返回,上述多个凸部沿上下延伸,在上述操作杆处于上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上述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隐藏在上述操作杆的里侧,该凸部的一部分从上述操作杆向下伸出而露出。
[002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操作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从上下摇摆时的支点沿着上述罩的侧面向前方延伸,上述操作杆能够从初始位置上下摆动,上述多个凸部沿上下延伸,从侧面观察上述罩和上述操作杆,在上述操作杆摇摆到最上方的情况下,上述操作杆也与上述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重合。
[002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4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操作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从上下摇摆时的支点沿着上述罩的侧面向前方延伸,上述操作杆能够从初始位置上下摇摆,上述多个凸部沿上下延伸,从侧面观察上述罩和上述操作杆,在上述操作杆摇摆到最下方的情况下,上述操作杆也与上述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重合。
[002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5是一种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座椅主体;和技术方案7?1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部结构。
[0023]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将安装部与柄部连结的连结部中的避开外周部的部分设置有比其他部分脆弱的脆弱部,所以即使在操作杆上作用有较大的载荷,通过脆弱部变形,也能够抑制该较大的载荷传递到动力传递部。
[0024]由于该脆弱部形成在连结部中的避开外周部的部分,所以在连结部的外周部分不会形成由于脆弱部而产生的间隙,还能够抑制在通常操作时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0025]并且,由于这样的安装部、柄部及连结部一体成型,所以能够提供比以往简洁的构成的操作杆。
[0026]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在连结上部凸缘和连结下部凸缘之间,从安装部侧的连结主体部的端部到连结主体部的中央部形成有肋部,所以能够提高连结部与安装部的接合部分的强度。在通常操作时,虽然无论如何应力都集中在该连结部与安装部的接合部分,但因为提高了该部分的强度,所以能够抑制在通常操作时变形。
[0027]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在肋部密集地形成有多个圆柱状孔,所以能够在确保肋部的强度的同时,抑制操作杆的材料的使用量。
[0028]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肋部的连结上部凸缘侧的端部比肋部的连结下部凸缘侧的端部距穿过动力传递部的旋转轴的垂直线更远,所以当脆弱部变形时相对于与旋转轴正交的平面扭转的力经由安装部作用在动力传递部上。因此,抑制了在脆弱部变形时作用在动力传递部上的力,能够进一步抑制较大的力传递至动力传递部。
[0029]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在柄部设置有从柄部下部凸缘的下端部与柄部主体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辅助凸缘,所以利用该辅助凸缘能够提高柄部整体的刚性,能够提尚柄部的强度。
[0030]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将动力传递部的整周包围的第一壁部与将第一壁部的整周包围的第二壁部之间,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与该第一壁部和上述第二壁部连续的肋,所以能够提高安装部自身的刚性,在通常操作时能够顺畅地进行对于动力传递部的力的传递。
[0031]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由于在罩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凸部,所以能够抑制操作杆以较大的范围与罩的侧面接触。因此,能够减小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作用在操作杆上的摩擦力,能够使操作杆稳定且顺畅地运动。
[0032]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由于操作杆从支点向前方延伸,并且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比支点靠前的位置沿前后排列,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操作杆以较大的范围与罩的侧面接触。由此,能够使操作杆更顺畅地运动。
[0033]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由于第一凸部的上端和第二凸部的上端上下错开地配置,所以形成有第一凸部的上下方向的范围与形成有第二凸部的上下方向的范围不同。由此,能够扩大操作杆不与罩的侧面接触的范围,能够扩大能够使操作杆顺畅地运动的范围。
[0034]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由于第二凸部的上端比第一凸部的上端向上错开地配置,所以即使操作杆在向前方延伸的同时向上弯曲,操作杆也与第二凸部重合。由此,能够扩大操作杆不与罩的侧面接触的范围,能够扩大能够使操作杆顺畅地运动的范围。
[0035]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由于第一凸部的下端和第二凸部的下端上下错开地配置,所以形成有第一凸部的上下方向的范围与形成有第二凸部的上下方向的范围不同。由此,能够扩大操作杆不与罩的侧面接触的范围,能够扩大能够使操作杆顺畅地运动的范围。
[0036]根据技术方案12的发明,在操作杆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隐藏在操作杆的里侧,同时该凸部的一部分从操作杆的下缘向下伸出,所以该凸部不易变得醒目。因此,罩的外观和审美性提高。
[0037]根据技术方案13的发明,即使在操作杆摇摆到最上方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