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扣拨钗式锤钻共有中间轴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965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扣拨钗式锤钻共有中间轴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用于电锤传递动力和实现锤钻功能转换的外扣拨钗式锤钻共有中间轴总成结构。
以往,锤钻功能兼备的电锤,不设中间轴,多用锤钻分离设计。即锤钻自成体系,各自进行力的传递和功能的转换。因此,整机结构复杂,机内外配置部件繁多,产品成本居高难下。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套集电锤动力传递和锤钻功能转换于一身的电锤锤钻共有中间轴总成结构,以取代电锤原有的锤钻分离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扣拨钗式锤钻共有中间轴,由安装机内中间轴组件、锤击拨钗和功能选择拨钗组成。中间轴组件主要包括主轴、斜齿轮、凸轮、小齿轮等部件。主轴以轴承纵向固定于机壳轴承座。后端斜齿轮与电机斜齿轴啮合,前端小齿轮与输出轴大齿轮可移动啮合。小齿轮与凸轮可移动的套接于主轴。两侧弹簧将两者对应面铣有的工作槽,推入各自对应的主轴固定销。锤击拨钗呈 形,首尾成89°夹角,以轴承横向固定主轴后下方左右机壳轴承座上。头部插入凸轮套下端;凹形尾部外扣上方工作轴锤击活塞尾端凹槽。功能选择拨钗置于凸轮与小齿轮之间,控制两者与主轴固定销的离合。该拨钗固定于左侧机壳,与机外功能选择旋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集动力传递与锤钻功能转换于一轴,简化锤钻线路,降低生产成本。也便于安装和维修。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附


图1外扣拨钗式总成结构总装图(用以参考)附图2锤钻共有中间轴总成爆炸图参照附图2中间轴组件主要包括主轴(5)、斜齿轮(2)、凸轮(3、4)、小齿轮(7)等部件。主轴以轴承纵向固定于机壳轴承座。后端斜齿轮与电机斜齿轴(1)啮合,前端小齿轮与输出轴大齿轮(10)可移动啮合。小齿轮与凸轮可移动的套接于主轴。两侧弹簧将两者对应面铣有的工作槽,推入各自对应的主轴固定销。
锤击拨钗(8)呈 形,首尾成89°夹角,以轴承横向固定主轴后下方左右机壳轴承座上。头部插入凸轮套下端;凹形尾部外扣上方工作轴锤击活塞尾端凹槽(9)。
功能选择拨钗(6)置于凸轮与小齿轮之间,控制两者与主轴固定销的离合。该拨钗固定于左侧机壳,与机外功能选择旋钮相连。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锤传递动力和实现锤钻功能转换的外扣拨钗式锤钻共有中间轴总成结构,由安装机内的中间轴组件、锤击拨钗和功能选择拨钗组成,其特征在于中间轴组件包括的主轴以轴承纵向固定于机壳轴承座,后端斜齿轮与电机斜齿轴啮合,前端小齿轮与输出轴大齿轮可移动啮合,小齿轮与凸轮可移动的套接于主轴,两侧弹簧将两者对应面铣有的工作槽,推入各自对应的主轴固定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扣拨钗式锤钻共有中间轴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锤击拨钗呈 形,首尾成89°夹角,以轴承横向固定于主轴后下方左右机壳轴承座上,头部插接凸轮套下端,凹形尾部外扣上方工作轴锤击活塞尾端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扣拨钗式锤钻共有中间轴总成结构,其特征还在于功能选择拨钗置于凸轮与小齿轮之间,控制两者与主轴固定销的离合,该拨钗固定于左侧机壳,与机外功能选择旋钮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电锤传递动力和实现锤钻功能转换的外扣拨钗式锤钻共有中间轴总成结构。由安装机内中间轴组件、锤击拨钗和功能选择拨钗组成。中间轴组件包括的主轴以轴承纵向固定于机壳轴承座,后端斜齿轮与电机斜齿轴啮合,前端小齿轮与输出轴大齿轮可移动啮合,小齿轮与凸轮可移动的套接于主轴,两侧弹簧将其工作槽,推入各自对应的主轴固定销。锤击拨钗呈“”形,首尾成89°夹角,以轴承横向固定主轴后下方左右机壳轴承座上,头部插接凸轮套下端,凹形尾部外扣上方工作轴锤击活塞尾端凹槽。功能选择拨钗置于凸轮与小齿轮之间,该拨钗固定于左侧机壳,与机外功能选择旋钮相连。
文档编号B25D17/00GK2528585SQ0122760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8日
发明者田松宪 申请人:杭州东方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