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翻转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51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轮箱翻转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齿轮箱翻转工装,其适用于齿轮箱,特别是电力机车的齿轮 箱在装配过程中的翻转。
背景技术
铁路机车的齿轮箱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翻转,传统的对齿轮箱进行翻转的 方式主要是由操作者通过手工进行翻转。由于传统的齿轮箱主要为薄壁钢板焊接结构,其质量较轻,因此在装配过程中手 工翻转齿轮箱相对比较方便。但是随着铁路高速重载的要求,货运机车齿轮箱的结构主要改为由铸铁材料铸造 形成,而铸造结构的齿轮箱的壁较厚,使得其重量都在400千克以上,即便是半箱也在200 千克以上,因此这时手工翻转齿轮箱就变得相当困难。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齿轮箱的翻转工装,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轮箱翻转工装,用于在齿轮箱在装配过程中的翻转, 以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齿轮箱翻转工装,其包括支撑支架,其具有对应放置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 述左支架上部设有左支撑孔,右支架上设有右支撑孔,所述左、右支撑孔的中心线为同轴线 设置;旋转体,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支架上,所述旋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右支撑孔 中;所述齿轮箱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旋转体上,并能随着旋转体一同旋转。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体的左端设有左转轴,右端设有右转轴,所述左、 右转轴为同一轴心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左、右支撑孔中;所述左、右转轴的其中之一设 有操作装置,通过转动操作装置来带动所述旋转体旋转,进而带动所述齿轮箱进行旋转。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体包括头尾分别相连的前、后、左、右框架,所述 左、右转轴分别连接在左、右框架的外侧;所述前、后框架之间连接有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二连杆上均连接有至少一个横梁,每个横梁的顶部呈弧形; 所述齿轮箱具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第一连杆上的横梁与第一轴孔相配合,第二连杆上 的横梁与第二轴孔相配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横梁包括金属主体,所述金属主体的上表面包覆 有保护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体的左端连接有左栓杆,右端连接有右栓杆,所述 左、右栓杆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前、后框架,所述齿轮箱的左端钩设于左栓杆上,所述右栓 杆穿设于齿轮箱中,使齿轮箱能与旋转体一同旋转。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框架与所述齿轮箱之间和/或后框架与齿轮箱之间设置有调节压块;所述调节压块包括压块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旋转体的 外侧,另一端穿过前框架和/或后框架而位于旋转体的内侧,压块固定连接在调节杆的另 一端上,所述压块可通过调节杆的旋转而前后移动,以使压块顶抵在齿轮箱的侧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后、左、右框架上方分别连接有导引件,以方便所述 齿轮箱放在所述旋转体上;其中,所述导引件包括导引板和连接在导引板外侧的筋板,所述 导引板的下部竖起设置,上部具有一个向外的开口。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操作件和连接套,所述连接 套周向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左、右转轴的其中之一上,转动所述操作件能带动所述旋转体旋 转;所述操作件为摇臂,摇臂结合在连接套的一侧;或者,所述操作件为减速箱,连接套的一端周向固定地连接右转轴或左转轴,另一端周 向固定地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电机带动减速箱工作,通过连接套带动旋转体转动;或者,所述操作件包括摇臂和减速箱,摇臂连接在减速箱的一侧,连接套的一端周向固 定地连接右转轴或左转轴,另一端周向固定地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支架或右支架的上部的前侧和/或后侧固定连接有 定位件,定位件与所述旋转体相对应;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套筒和定位销,定位销穿设于定 位套筒中,定位套筒固定连接左支架或右支架;所述旋转体在靠近定位件的一面,并在对应 定位销的位置设有一个定位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右支架上分别设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油 杯座和油杯,油杯座的一端外露,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左、右支撑孔内,所述油杯连接在油杯 座的上方。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1、通过本工装可方便地实现齿轮箱在装配过程中的翻转,从而减轻劳动者的劳动 强度;2、本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适用于机车两轴齿轮箱,且较佳为蜗轮减速 箱。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图1是本发明的齿轮箱翻转工装的主视示意图(图中示出齿轮箱的半箱结构);图2是本发明的齿轮箱翻转工装的俯视示意图(图中示出齿轮箱的半箱结构);图3是本发明的齿轮箱翻转工装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齿轮箱翻转工装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右支架的主视示意图8是本发明的右支架的俯视示意图,即沿着图7的A向示意图;图9是沿着图7的B-B线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述的“前、后、左、右”是参照图1中的位置关系而言的。配合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齿轮箱翻转工装,其包括支撑支架和旋转 体1。支撑支架具有对应放置的左支架2和右支架3,左支架2上部设有左支撑孔21,右支 架3上设有右支撑孔31,所述左、右支撑孔21、31的中心线为同轴线设置。旋转体1可旋转 地设置在支撑支架上,旋转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右支撑孔21、31中。所述齿轮箱4可 拆卸地连接在旋转体1上,并能随着旋转体1 一同旋转。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将旋转体1的两端分别设入左、右支撑孔21、31中,接着将 齿轮箱4 (指的是半箱的齿轮箱)连接于旋转体1上,转动旋转体1,以使齿轮箱4随之旋转 并处于方便装配的位置(例如图1中的齿轮箱4转动180度的位置),待齿轮箱4翻转完成 后,将齿轮箱4从旋转体1中拆卸下来即可进行装配。其中,所述支撑支架还可包括底板5,左、右支架2、3分别安装在底板5的左、右两 端,左、右支架2、3之间的距离与旋转体1相适应,以使旋转体1能在旋转地支撑在左、右支 架2、3上,且齿轮箱4能方便地连接到旋转体1。另外,底板5还可通过螺栓等固定件而固 定连接在地面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体1的左端设有左转轴11,右端设有右转轴 12,左、右转轴11、12为同一轴心设置,且分别连接在左、右支撑孔21、31中;所述左、右转 轴11、12的其中之一设有操作装置6,通过转动操作装置6来带动旋转体1旋转,进而带动 齿轮箱4进行旋转。在此处,操作装置6连接在右转轴12上,转动操作装置6,能使旋转体 1 (连同齿轮箱4)绕着左、右转轴11、12旋转。具体是,所述旋转体1包括头尾分别相连的前、后、左、右框架13a、13b、13c、13d, 此处,旋转体1在俯视上呈长方形,所述左、右转轴11、12分别连接在左、右框架13c、13d的 外侧。当左、右转轴11、12分别设入左、右支撑孔21、31后,各框架位于左、右支架2、3之间。 其中,左转轴11与左支撑孔21之间,以及右转轴12与右支撑孔31之间还可连接衬套11a。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后框架13a、13b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14和第 二连杆15,第一、二连杆14、15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二连杆14、15上分别连接有至 少一个横梁16。在此处,第一连杆14上连接有两个横梁16,其位于第一连杆14的两端;第 二连杆15上连接有一个横梁16。每个横梁16的顶部呈弧形。所述齿轮箱4具有第一轴孔 41和第二轴孔42。第一连杆14上的横梁16与第一轴孔41相配合,第二连杆15上的横梁 16与第二轴孔42相配合。其中,横梁16的作用是将齿轮箱4顶起,避免齿轮箱4在装配 时发生不稳定而摇晃的情况,三个横梁16的设置可避免齿轮箱4发生倾斜;当然,第二连杆 15上也可连接两个横梁16,如此可进一步巩固齿轮箱4不会倾斜的稳定性。
其 中,每个横梁16包括金属主体161,金属主体161的上表面包覆有保护体162, 保护体162例如可为胶皮,如此一方面可使横梁16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另一方面可避免 齿轮箱4的轴孔41、42被横梁16碰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体1的左端连接有左栓杆17,右端连接有右 栓杆18,左栓杆1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后框架13a、13b,右栓杆18的两端也分别连接于 前、后框架13a、13b,齿轮箱4的左端钩设于左栓杆17上(如果图1中的齿轮箱4翻转180 度后,齿轮箱4的左端则压在左栓杆17上),右栓杆18穿设于齿轮箱4中,使齿轮箱4能与 旋转体1 一同旋转。具体是,前、后、左、右框架13a、13b、13c、13d均可由槽钢组成。左栓杆17的两端 为螺杆,其穿过前、后框架13a、13b后,两端的螺杆分别外露于前、后框架13a、13b,将螺母 分别连接于两端的螺杆,从而将左栓杆17固定地连接在前、后框架13a、13b之间,即使左栓 杆17安装在旋转体1上;右栓杆18的结构与左栓杆17基本相同,从而使右栓杆18借助 螺母也可安装在前、后框架13a、13b之间。其中,齿轮箱4的左端具有凸缘43,齿轮箱4的 右端对应于右栓杆18的位置具有一个贯通孔;在将齿轮箱4放入旋转体1后,安装左栓杆 17,使其安装在旋转体1上并对应地位于凸缘43上方;同时安装右栓杆18,使右栓杆18可 穿过前框架13a、齿轮箱4上的贯通孔和后框架13b,如此可将齿轮箱4与旋转体1组装在 一起,另外再借助于多个横梁16的支撑,使齿轮箱4在旋转体1的上下方向定位,即不会在 上下方向晃动。另外,左、右栓杆17、18两端的螺杆连接的螺母均可用套筒代替,套筒的一端具有 内螺纹孔,另一端具有呈一字型的凸柄,凸柄便于旋转套筒,从而使套筒能很方便地连接在 螺杆上。当然,套筒的一端可以不是内螺纹孔,而是光孔,使套筒的光孔与螺杆进行过盈配 合,仍能起到上述作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框架13a与齿轮箱4之间和/或后框架13b与 齿轮箱4之间设置有调节压块19,以避免齿轮箱4前后移动。在此处,前框架13a与齿轮 箱4之间设置有调节压块19,同时后框架13b与齿轮箱4之间也设置有调节压块19。具体 是,调节压块19包括压块191和调节杆192,调节杆192可例如为螺杆,调节杆192的一端 位于旋转体1的外侧,另一端穿过前框架13a(和/或后框架13b)而位于旋转体1的内侧, 压块191固定连接在调节杆192的另一端,旋转调节杆192可带动压块191前后移动,以使 压块191顶抵在齿轮箱4的侧面,进而使齿轮箱4在前后方向定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后、左、右框架13a、13b、13c、13d上方分别连 接有导引件7,以方便齿轮箱4放入旋转体1。具体是,导引件7包括导引板71,导引板71 的下部竖直设置,上部具有一个向外的开口,使得齿轮箱4沿着开口向下放入旋转体1中。 此外,导引件7还可包括筋板72,筋板72连接在导引板71的外侧,以加强导引板71的强 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操作装置6包括相互连接的操作件和连接套61, 所述连接套61周向固定地连接在左、右转轴11、12的其中之一上,在此处,连接套61与右 转轴12连接,且二者在周向上相对固定,以使转动操作件能带动旋转体1旋转;进一步而 言,右转轴12与连接套61通过键连接即可实现二者在周向上相对固定。其中,操作件可为摇臂62,摇臂62可结合在连接套61的一侧,通过手工摇动摇臂62即可使旋转体1旋转。另外,操作件也可为减速箱63,例如蜗杆减速箱与连接套61相连, 通过电机带动减速箱63工作,即可借助于连接套61带动旋转体1旋转,以进一步减少劳动 者的劳动强度;进一步而言,连接套61的一端周向固定地连接右转轴12,另一端周向固定 地连接减速箱63的输出轴,当电机带动减速箱63工作时,可带动旋转体1转动。在第三种 方式中,操作件可包括摇臂62和减速箱63,摇臂62可连接在减速箱63的一侧,此时可通过 手工摇动摇臂62,借助减速箱63与连接套61带动旋转体1转动,也可借助电机实现自动带 着旋转体1转动。
进一步而言,连接套61的外侧还可连接保护套64,保护套64的一端连接在右支架 3上,另一端为减速箱安装盘65,减速箱安装盘65与减速箱63相互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右支架2、3上分别设有润滑组件8,润滑组件8 的一端外露,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左、右支撑孔21、31内。具体是,润滑组件8包括油杯座81 和油杯82,油杯座81插设于左支架2 (或右支架3)的上端,油杯81连接在油杯座81的上 方,油杯座81的下方插入左支架2 (或右支架3),并插设于左支撑孔21 (或右支撑孔31), 以使油杯81内的油能通过油杯座81进入左支撑孔21 (或右支撑孔31),进而使左、右转轴 11、12分别在左、右支撑孔21、31内能自由地顺利地转动。所述齿轮箱可为蜗杆减速箱,这是由于蜗杆减速箱有自锁的功能,其无法反转,使 得齿轮箱的翻转操作比较安全。另外,为了避免齿轮箱4在不需翻转的时候发生翻转的情况,还可在左支架2或右 支架3 (此处为右支架3)的上部的前侧(和/或后侧)固定连接有定位件,定位件与旋转 体1相对应,定位件用来防止旋转体1和齿轮箱4的翻转。具体是,定位件包括定位套筒91和定位销92,定位销92穿设于定位套筒91中,定 位套筒91固定连接右支架3 ;所述旋转体1在靠近定位件的一面,并在对应定位销92的位 置设有一个定位孔;在避免齿轮箱4发生翻转的状态下,可使定位销92的一端连接于定位 套筒91,另一端连接于定位孔中,由于定位套筒91处于固定状态,因此旋转体1通过定位销 92的顶抵而不会发生翻转;当需要齿轮箱4翻转时,拔出定位销92,转动操作装置6即可。 进一步而言,定位套筒91可通过连接板93与右支架3固定连接,连接板93的一侧还可设 置连接筋94,以加强定位套筒91的连接强度。其中,在旋转体1的左转轴11的右端可连接有定位套111,右转轴12的左端也可 连接有定位套121,通过定位套111、121分别与左、右支架2、3的顶抵,可使旋转体1在左右 方向上进行定位,避免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可以 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包括支撑支架,其具有对应放置的左支架( 和右支架(3),所述左支架上部设有左支撑孔 (21),右支架上设有右支撑孔(31),所述左、右支撑孔的中心线为同轴线设置;旋转体(1),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支架上,所述旋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右支撑 孔中;所述齿轮箱(4)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旋转体(1)上,并能随着旋转体一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1)的左端设有左 转轴(11),右端设有右转轴(12),所述左、右转轴为同一轴心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左、 右支撑孔01、31)中;所述左、右转轴的其中之一设有操作装置(6),通过转动操作装置来 带动所述旋转体旋转,进而带动所述齿轮箱(4)进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包括头尾分别相 连的前、后、左、右框架(13a、13b、13c、13d),所述左、右转轴(11,12)分别连接在左、右框架 (13c、13d)的外侧;所述前、后框架(13a、13b)之间连接有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 杆(15),第一、二连杆上均连接有至少一个横梁(16),每个横梁的顶部呈弧形;所述齿轮箱 具有第一轴孔(41)和第二轴孔(42);第一连杆(14)上的横梁(16)与第一轴孔(41)相配 合,第二连杆(1 上的横梁(16)与第二轴孔0 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梁(16)包括金属 主体(161),所述金属主体的上表面包覆有保护体(16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1)的左端连接 有左栓杆(17),右端连接有右栓杆(18),所述左、右栓杆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前、后框架 (13a、1 ),所述齿轮箱的左端钩设于左栓杆上,所述右栓杆穿设于齿轮箱中,使齿轮 箱能与旋转体一同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13a)与所述齿 轮箱⑷之间和/或后框架(Hb)与齿轮箱⑷之间设置有调节压块(19);所述调节压块 (19)包括压块(191)和调节杆(192),所述调节杆(192)的一端位于所述旋转体(1)的外 侧,另一端穿过前框架和/或后框架而位于旋转体的内侧,压块(191)固定连接在调节杆的 另一端上,所述压块可通过调节杆的旋转而前后移动,以使压块顶抵在齿轮箱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左、右框架(13a、 13b、13c、13d)上方分别连接有导引件(7),以方便所述齿轮箱放在所述旋转体(1)上;其 中,所述导引件(7)包括导引板(71)和连接在导引板外侧的筋板(72),所述导引板(71)的 下部竖起设置,上部具有一个向外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6)包括相互连 接的操作件和连接套(61),所述连接套(61)周向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左、右转轴(11、12)的 其中之一上,转动所述操作件能带动所述旋转体旋转;所述操作件为摇臂(62),摇臂结合在连接套(61)的一侧;或者,所述操作件为减速箱(63),连接套(61)的一端周向固定地连接右转轴(1 或左转轴 (11),另一端周向固定地连接减速箱(6 的输出轴,电机带动减速箱工作,通过连接套带 动旋转体转动;或者,所述操作件包括摇臂(6 和减速箱(63),摇臂连接在减速箱的一侧,连接套的一端周 向固定地连接右转轴或左转轴,另一端周向固定地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 或右支架(3) 的上部的前侧和/或后侧固定连接有定位件,定位件与所述旋转体(1)相对应;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套筒(91)和定位销(92),定位销(92)穿设于定位套筒(91)中, 定位套筒(91)固定连接左支架或右支架(3);所述旋转体(1)在靠近定位件的一面,并在 对应定位销(9 的位置设有一个定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齿轮箱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架 上分别设有润滑组件(8),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油杯座(81)和油杯(82),油杯座的一端外露, 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左、右支撑孔01、31)内,所述油杯连接在油杯座的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箱翻转工装,其包括支撑支架,其具有对应放置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上部设有左支撑孔,右支架上设有右支撑孔,所述左、右支撑孔的中心线为同轴线设置;旋转体,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支架上,所述旋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右支撑孔中;所述齿轮箱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旋转体上,并能随着旋转体一同旋转。通过本发明的工装可方便地实现齿轮箱在装配过程中的翻转,从而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5H1/06GK102133751SQ20101010239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2日
发明者武怀礼, 郭吉星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