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器人的配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机器人的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理想中的高仿真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科学界正在向此方向研究开发,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而且将机器人运用到很多领域,在工业中也少不了机器人的身影,这种为工业而制造的机器人称为工业机器人。
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要比传统机器人较为复杂,作为工业领域使用的机器人,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及使用操作性,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未针对这个进行细致的处理及完善,导致工业机器人使用时会有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的配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市场上还未针对这个进行细致的处理及完善,导致工业机器人使用时会有一定的限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的配重装置,包括机体、触摸传感器和碰撞器,所述机体的上端安装有摄像头,所述触摸传感器的下端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的下端安置有超声波,所述超声波的下端安置有按钮,所述碰撞器安装在机体的底部,且其下端连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机体的内部安装有配重架,所述配重架的上端连接有固定块,且其下端连接有大型配重块,所述大型配重块的上端设置有伸缩装置,且其安装在配重架上,所述伸缩装置的上端安置有小型配重块,所述小型配重块和大型配重块上均设置有调节螺钉,且其外表面上安置有螺孔。
优选的,所述配重架为圆规形,且其上端为主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大型配重块与配重架为可拆卸连接装置。
优选的,所述配重架上设置有活动轨道和悬索,且其上端设置有限位凸块。
优选的,所述大型配重块共设置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工业机器人的配重装置的结构相当的简单,在工业机器人的内部增加了配重架及配重块,另外根据机器人的特殊性,将配重架设计成圆规形,使产品具有新颖性,在机器人底部增加了大型配重块,可增加工业机器人的稳定性,配重架中间位置设置了小型配重块,可放置因重心过低而导致工业机器人灵活性下降,另外增加了伸缩装置,可根据工业机器人的大小自行调节配重装置的高度,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重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摄像头,3、触摸传感器,4、红外线发射器,5、超声波,6、按钮,7、碰撞器,8、压力传感器,9、固定块,10、配重架,11、伸缩装置,12、小型配重块,13、大型配重块,14、调节螺钉,15、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的配重装置,包括机体1、触摸传感器3和碰撞器7,机体1的上端安装有摄像头2,触摸传感器3的下端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4,红外线发射器4的下端安置有超声波5,超声波5的下端安置有按钮6,碰撞器7安装在机体1的底部,且其下端连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机体1的内部安装有配重架10,配重架10上设置有活动轨道和悬索,且其上端设置有限位凸块,配重架10的上端连接有固定块9,且其下端连接有大型配重块13,大型配重块13与配重架10为可拆卸连接装置,大型配重块13共设置有两个,大型配重块13的上端设置有伸缩装置11,且其安装在配重架10上,配重架10为圆规形,且其上端为主支撑架,伸缩装置11的上端安置有小型配重块12,小型配重块12和大型配重块13上均设置有调节螺钉14,且其外表面上安置有螺孔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工业机器人的配重装置之前,需要对整个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利用配重架10上的伸缩装置11进行调节,同时将大型配重块13安装在配重架10的底架上,以及将小型配重块12安装在配重架10的主支撑架上,利用固定块9将配重架10固定在工业机器人的内部即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