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工具的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751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工具的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电动工具比如锤钻或冲击钻进行钻孔时,将产生大量的碎屑以及粉尘。这些碎屑和粉尘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造成粉尘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

为改变这一状况,现有的一些电动工具采用了吸尘措施,例如专利号为CN 103182702 A的专利申请,其电动工具上设有集尘器,集尘器包括导向部和用于收集电动工具在加工工件时产生的粉尘的容器,容器通过导向部安装在电动工具上,该容器的开口部抵靠工件的待加工表面,以将产生的粉尘收集在容器内,容器上设有套有集尘袋的排出口,粉尘经排出口排到集尘袋内。但是这种类型的工具的集尘效果较差,即在使用时,粉尘会部分滞留在容器的开口部,当操作人员移动电动工具时,粉尘还是会从开口部掉落而弥漫在在周围的空气中,影响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的集尘装置,具有集尘效果好的特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工具的集尘装置,所述电动工具包括电动工具本体和安装在电动工具本体的钻头,所述集尘装置包括盒体、支撑杆组件和安装在所述电动工具本体上的支架,所述盒体通过所述支撑杆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杆组件滑动配合,所述盒体包括可拆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上设有进风口和供所述钻头贯穿的通孔,所述下盒体内设有透风的集尘部、出风口和安装在集尘部和出风口之间的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工作时,所述空气从经进风口流动至集尘部内并经出风口排出,以将粉尘收集在所述集尘部内。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控制开关和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风扇电联接,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池与所述风扇之间电联接的通断,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下盒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盒体还包括可拆连接在所述下盒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盒体上设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呈上宽下窄的锥形,所述导向通道的上端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向通道的底端与所述集尘部连通。

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盒体还设有与所述导向通道底部连通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外侧设有外螺纹。

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尘部包括集尘盒和透风的集尘袋,集尘盒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集尘袋套装在所述集尘盒内部。

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通道的外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筋,所述下盒体内设有下定位筋,所述集尘袋的边缘夹装在所述上定位筋和所述下定位筋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盒体上设有卡接孔,所述下盒体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接孔内。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上盒体远离所述电动工具本体的一侧,所述进风口的开口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所述进风口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更进一步的方案,第二通孔上设有轴承和毛刷组件,所述毛刷组件包括与所述轴承内侧可拆连接的安装筒和周向设置在所述安装筒内侧的毛刷,所述毛刷的端部与所述钻头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的集尘装置,电动工具包括电动工具本体和安装在电动工具本体的钻头,集尘装置包括盒体、支撑杆组件和安装在电动工具本体上的支架,盒体通过支撑杆组件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与支撑杆组件滑动配合,盒体包括可拆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上盒体上设有进风口和供钻头贯穿的通孔,下盒体内设有透风的集尘部、出风口和安装在集尘部和出风口之间的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工作时,空气从经进风口和通孔流动至集尘部内并经出风口排出,以将粉尘收集在集尘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工具在使用时,打开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工作以使下盒体内产生负压,外界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经进风口和通孔流入上盒体内,并流经集尘部后,从出风口排出,在流动过程中气流会带动粉尘流入到集尘部内,避免粉尘堆积在通孔壁上,可有效避免粉尘弥散在空气中,提高了粉尘的集尘效果;此外,由于上盒体与下盒体可拆连接,因此当需要清理集尘部内的粉尘时,可将下盒体拆卸下来,倾倒掉其中的粉尘,完成后将下盒体安装在上盒体上继续使用,如此一来,便于用户清理集尘部内的粉尘,操作简单方便。

风扇组件包括风扇、控制开关和电池,电池与风扇电联接,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电池与风扇之间电联接的通断,控制开关设置在下盒体的侧壁上。如此设计,用户通过控制开关即可控制风扇的运行状态,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

下盒体还包括可拆连接在下盒体底部的底座,出风口设置在底座上,风扇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与下盒体可拆连接,可便于日后用户清理风扇中的灰尘。

上盒体上设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呈上宽下窄的锥形,导向通道的上端与通孔连通,导向通道的底端与集尘部连通。导向通道的设置可便于粉尘的收集,并使粉尘易落入集尘部内,提高了集尘效果。

上盒体还设有与导向通道底部连通的导向管,导向管外侧设有外螺纹。如此设计,当用户不需要安装下盒体时,用户可在导向管上安装有瓶盖,瓶盖与导向管螺纹连接以收集粉尘。

集尘部包括集尘盒和透风的集尘袋,集尘盒壁上设有通气孔,集尘袋套装在集尘盒内部。带有粉尘的气流在流经集尘袋时,粉尘会落在集尘袋内,气流经通气孔排出,用户需要清理粉尘时将集尘袋取出即可,无需拆装集尘盒,操作简单方便。

导向通道的外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筋,下盒体内设有下定位筋,集尘袋的边缘夹装在上定位筋和下定位筋之间。如此设计,防止集尘袋口滑脱进入集尘盒内。

上盒体上设有卡接孔,下盒体上设有卡扣,卡扣卡接在卡接孔内。如此设计,结构简单,且拆装方便。

通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设置在上盒体远离电动工具本体的一侧,进风口的开口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进风口的底端与第一通孔连通。进风口呈锥形,在进风口的底端风速足够高,利于吹尘,特别是利于吹走刚从钻孔出来的尘屑,提高了集尘效果,另外足够高的风速也可冷却钻头,提高钻头寿命,降低钻头对人烫伤机率。

第二通孔上设有轴承和毛刷组件,毛刷组件包括与轴承内侧可拆连接的安装筒和周向设置在所述安装筒内侧的毛刷,毛刷的端部与钻头相抵。如此设计,在下盒体不使用时,毛刷组件可防止粉尘从第二通孔外泄,同时毛刷组件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通孔上,可减少毛刷与钻头的摩擦,延长了毛刷的使用寿命,毛刷筒与轴承可拆连接,便于日后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安装有集尘装置的电动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上盒体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下盒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盒体的半剖视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盒体的半剖视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部分集尘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辅助手柄、支架和导尺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图8的C-C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毛刷组件的立体图;

图14为图8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动工具包括电动工具本体1和安装在电动工具本体1上的钻头2,电动工具本体1上还安装有集尘装置,集尘装置包括盒体、支撑杆组件和支架3,支架3套装在电动工具本体1上,支撑杆组件安装在盒体与支架3之间,支撑杆组件包括支撑杆4和套装在支撑杆4上的弹簧5,支撑杆4的右端通过螺母6安装在支架3上,且支撑杆4与支架3滑动连接,支撑杆4的左端固定安装在盒体上。

盒体包括上盒体7和下盒体8,上盒体7上设有供钻头2穿过的通孔70,通孔70包括设置在盒体前后两侧的第一通孔701和第二通孔702,盒体的前侧还设有进风口71,进风口71设置在第一通孔701的上方并与第一通孔701连通,进风口的开口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也就是进风口71呈现锥形,进风口71的底端与第一通孔701连通。

上盒体7内部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有导向通道72,导向通道72呈上宽下窄的锥形,导向通道72的上端与通孔70连通,下盒体8上设有透风的集尘部、出风口81和安装在集尘部和出风口81之间的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包括风扇82、控制开关83和电池84,下盒体8上设有用于容置电池84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开口处设有盖板841,盖板841与下盒体8通过螺钉连接,以方便日后用户更换电池84;在下盒体8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容置控制开关83的容纳槽,风扇82与电池84电联接,控制开关83连接有线路板,控制开关83用于控制风扇82与电池84之间电联接的通断,以实现控制风扇82的运行状态。

为了便于以后拆装、维修和清理风扇82,下盒体8的底部还可拆连接有底座85,底座85通过卡扣或螺钉连接在下盒体8的底部,以将风扇82固定安装在下盒体8内,出风口81设置在底座85上;此外,集尘部包括集尘盒86和套装在集尘盒86上透风的集尘袋87,本实施例中的透风的集尘袋87的材质具有可透风不可透尘的特点,例如无纺布材质的集尘袋,集尘盒86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861,导向通道72的底端深入集尘袋87内。

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集尘袋87的袋口滑落入集尘盒86内,影响粉尘的收集,在导向通道72的外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筋73,下盒体8内设有下定位筋88,集尘袋的边缘夹装在上定位筋73和下定位筋88之间。为了更好的固定集尘袋口和集尘盒86,集尘盒86的上边缘向外弯折形成弯折边,集尘袋的边缘和集尘盒86的上边缘夹装在上定位筋73和下定位筋88之间,优选的,为了便于用户套装和取出集尘袋87,在集尘袋87的边缘缝制有硬质材质的把手圈,把手圈的直径大于集尘盒86的直径。

将上盒体7与下盒体8组装完成后,通过支撑杆组件安装在支架3上,用户使用电动工具钻孔时,将盒体的前侧面抵靠在被加工物体的表面上,打开电动工具和风扇82,钻头2开始钻孔,支撑杆组件上的弹簧5此时会按压盒体,使盒体始终紧贴在被加工物体表面,电动工具本体1带动钻头2和支架3向前推进,使支架3沿着支撑杆4的轴向移动,以保证足够的钻孔深度。钻孔过程中产生粉尘,风扇82打开后使盒体内产生负压,外界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从进风口71和第二通孔702进入上盒体7内,并经导向通道72进入集尘袋内,由于集尘袋透风,因此流动气流经集尘袋和通气孔861流向出风口81,并经出风口81排出,在气流的流动过程中,气流会带动粉尘流入到集尘袋内,避免粉尘堆积在通孔壁上,可有效避免粉尘弥散在空气中,提高了粉尘的集尘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组件结构较为简单,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重量轻;最后,由于进风口71为锥形,因此进风口的底端风速足够高,利于吹尘,特别是利于吹走刚从钻孔出来的尘屑,提高了集尘效果,另外足够高的风速也可冷却钻头2,提高钻头2寿命,降低钻头2对人烫伤机率。

为了防止带有粉尘的气流流向集尘盒86外侧,造成盒体内部的脏污,本实施例中的上定位筋73和下定位筋88均为环形定位筋,上定位筋73和下定位筋88硬密封连接。为了保证气流全部从出风口81排出,避免其流向盒体内的其他部位,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85上还设有环形的挡筋851,挡筋851与风扇的环形壳体底部密封连接,最后,上盒体7的顶盖与上盒体7本体密封连接。

此外,为了保证盒体前侧能全部抵靠在被加工物体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上盒体7的前侧还设有弹性垫,例如橡胶垫、硅胶垫等,以减少被加工物体表面不平漏尘现象和减少盒体碰伤装修墙壁。

为了便于用户倾倒集尘袋87内的粉尘,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盒体7和下盒体8可拆连接,具体的,上盒体7上设有卡接孔74,下盒体上设有卡扣89,卡扣89卡接在卡接孔74内,如此设计,结构简单,且拆装方便。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螺钉连接、粘结等方式,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盒体7还设有与导向通道72底部连通的导向管75,导向管75外侧设有外螺纹,此时用户可以拆卸下盒体8,采用与导向管外螺纹匹配的瓶盖封堵导向管75的出口,此时粉尘积存在上盒体的导向通道72内,用后打开盖子,将尘屑清理掉即可。当然,本领技术人员还可在导向管75上绑扎集尘袋或套装气球等,也可实现集尘效果。

如图1、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的左端锁定在上盒体7上,上盒体7上还设有用于解除支撑杆组件锁定状态的按钮组件9,按钮组件9包括按钮90、锁定杆91和弹性件92,弹性件92优选弹簧,弹簧套装在锁定杆91上。上盒体7上设有安装孔76,锁定杆91装配在安装孔76内,锁定杆91的底端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台910,安装孔76内壁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限位台760,锁定杆91的上端位于限位台760上方,凸台910位于限位台760下方,弹簧压装在限位台760与按钮90之间,为了防止按钮90脱离锁定杆91和便于拆装,本实施例的按钮90与锁定杆91的上端螺纹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倒扣卡接的方式实现按钮与锁定杆的紧配合,在此不再详述。

支撑杆4的左端设有凹槽40,上盒体7上设有孔,支撑杆的左端插装在孔内,按钮组件9处于初始状态时,锁定杆91上的凸台910部分位于凹槽40内,以限制支撑杆4的轴向移动,在支撑杆的右端还设有螺纹段41,螺纹段41穿过支架3后与螺母6连接,为了防止螺母6与支架3之间产生摩擦和防止支撑杆4在振动中松动,在支架3与螺母6之间还安装有弹性垫圈,螺母6外形尺寸小,利于支撑杆4相对支架3向后移动,不易碰到电动工具本体1。由于弹簧5压装在上盒体7和支架3之间,为了防止弹簧5与上盒体7之间产生摩擦损伤上盒体7表面,在弹簧5与上盒体7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圈。

当需要将支撑杆组件从上盒体7上拆卸下来时,向下按压按钮90,此时凸台910向下运动,并脱离凹槽40,支撑杆4可从孔内抽出,完成拆卸,安装时,向下按压按钮90,此时凸台910向下运动,支撑杆4插装在孔内,松开按钮90,在弹簧的反弹作用下,凸台910向上运动并位于凹槽40内,以防止支撑杆4脱出。

在支撑杆4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扁位42,例如1个、2个、3个等,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设有1个扁位42,其横截面呈现D形,支架3与支撑杆4滑动配合的孔为D形,以此防止在电动工具使用过程中支撑杆4发生转动。

如图11所示,为了便于用户操作,本实施例的集尘装置还包括辅助手柄10,支架3通过螺栓11安装在辅助手柄10上,使用时,用户可以抓握辅助手柄10,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及钻孔的准确度。

除此之外,如图2、图8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架3上还安装有导尺13,上盒体7上设有与导尺13间隙配合的导向孔77,导尺13的后端与支架3间隙配合,螺栓11将支架3锁紧在辅助手柄10上后,其螺栓头的下端面将导尺13压紧在支架3上,以防止其发生轴向窜动,导尺13的前端插装在导向孔77内,并可在导向孔77内往复移动。使用时,用户调节导尺13前端与上盒体7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使其与要钻孔的深度相等,且钻头2的前端面与上盒体7前侧面持平,当钻孔深度达到时,此时导尺13的前端抵靠在被加工物体的表面,支架3停止移动,即钻头2无法向前推进,提示用户达到加工深度,避免用户钻孔过深。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可设置成指示钻头加工深度的深度计,用户通过观察支架的移动距离来判断钻头的加工深度。

如图2所示,螺母6上设有内六角孔61,导尺13为与内六角孔61相匹配的六棱柱体,当需要拆装支撑杆4时,导尺13插入内六角孔61内,以将螺母6从支撑杆4拆卸下来,安装时,也可使用导尺13将螺母旋紧在支撑杆4上,无需用户借助其他六角扳手,操作简单方便,通用性强,当支撑杆4拆卸后,用户可将螺母6和垫片安装在支撑杆4上,以防止丢失。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其他直径小于内六角孔的棒体拆装螺母,其均可达到本实用优选实施例的基本效果,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导尺13的前端直径小于钻头2的直径,用户可将导尺13的前端穿过盒体上通孔70并伸入钻孔内,将钻孔内的粉尘扒出,使粉尘落入集尘袋87中。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包装和运输,用户可将本实用新型中可将集尘装置拆装为若干个零件,包括上盒体7、下盒体8、支撑杆4、弹簧5、导尺13、支架3、手柄10等,以减小包装体积,且也便于用户组装。

如图13至1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通孔702上还安装有轴承14和毛刷组件,毛刷组件包括安装筒15和设置在安装筒15内周侧前端的毛刷16,轴承14为球轴承,第二通孔702内壁上设有限位台阶703,螺钉将轴承14的外圈限定在限位台阶703与螺钉头部之间,以固定轴承,安装筒15安装在轴承14的内圈上,并与轴承14的内圈过盈配合,毛刷16的尾部与安装筒15的内壁固定连接,端部与钻头2相抵,以将钻头2的沟槽填平,阻挡灰尘从此处外泄。当不使用下盒体8时,钻头2旋转时,钻头上的沟槽带动毛刷16旋转,球轴承内圈在毛刷16的径向力作用下旋转,由于钻头2后期的推进速度较慢,因此毛刷16几乎相对于钻头2上的沟槽相对静止,在毛刷组件旋转中,灰尘碰到毛刷16,会因毛刷16的旋转而将粉尘挡封回去,起到粉尘不外泄作用。

为了便于后期安装筒15的拆装,本实施例的安装筒15的后端部外壁上设有定位台阶151,定位台阶151与轴承14的内圈后端面相抵,如此设计,也便于安装筒15的定位,防止其发生轴向窜动。另外,为了避免粉尘进入轴承14内部,影响轴承14内圈的转动,在轴承14前侧焊有防尘垫片17,以防尘粉尘进入轴承14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