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2670发布日期:2018-10-19 23:0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TPE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材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由于电缆带电,所以安装需要特别谨慎。

目前,生产线材的厂商必须根据厂家的需要进行线材的裁断加工。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切割机进行线材的切断加工,一次只能切割一条线材,而且需要人工配合操作,切割效率较为低下,切割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另外,在切割线材过程中会产生残渣、废料,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的清理干净,会影响后续的切割工序,需要单独的清理,浪费了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切割装置,切割效率高,对废料的回收和清理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切割台,切割台上设有切割气缸,切割气缸的驱动轴装接有切割刀具,所述底座内设有条形凹槽,切割台横跨着该条形凹槽,切割刀具伸入条形凹槽内,条形凹槽底面设有至少两条线材通道,切刀刀具的正下方设有切割槽,该切割槽贯通各条线材通道,底座侧壁设有正对着切割槽的废料出孔,条形凹槽正对着废料出孔的侧面设有出风口,底座内设有气体通道,该气体通道与压缩气源连接,底座侧壁设有废料箱,废料出孔与废料箱连通,条形凹槽的进线侧设有进线输送带,条形凹槽的出线侧设有出线输送带,进线输送带和出线输送带分别与带驱动器的滚轮连接。

所述废料出孔的端面面积大于切割槽的端面面积。

所述线材通道的表面为光滑面。

所述废料箱内设有隔板,该隔板与废料箱一侧形成间隙。

所述废料箱的底面为锥形面,并且该废料箱底面的最低位置设有排料阀门。

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对多条线材进行切割,有效提高了切割效率,并且利用线材通道能够较好的对线材进行定位,保证切割质量。能够方便的清除切割过程产生的残渣和废料,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去掉切割台后的俯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切割台6,切割台6上设有切割气缸7,切割气缸的驱动轴装接有切割刀具,所述底座1内设有条形凹槽4,切割台6横跨着该条形凹槽4,切割刀具伸入条形凹槽内,条形凹槽4底面设有至少两条线材通道3,切刀刀具的正下方设有切割槽12,该切割槽12贯通各条线材通3道,底座1侧壁设有正对着切割槽的废料出孔11,条形凹槽4正对着废料出孔11的侧面设有出风口,底座内设有与出风口连通的气体通道13,该气体通道13与压缩气源连接,底座1侧壁设有废料箱5,废料出孔11与废料箱5连通,条形凹槽4的进线侧设有进线输送带2,条形凹槽4的出线侧设有出线输送带8,进线输送带和出线输送带分别与带驱动器的滚轮连接。为了适当的提高切割效率,可设置三条线材通道,或者四条线材通道,或者其他数量。对于进线输送带和出线输送带,均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输送带结构,通过电机带动滚轮转动,进而实现输送带的循环传送,此技术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进线输送带和出线输送带的传送方向一致,确保线材的稳定输送。利用线材通道,能够对线材进行较好的定位,确保线材在长距离的传输过程中也不会发生跑偏问题,确保切割质量。

所述废料出孔11的端面面积大于切割槽12的端面面积,当压缩气体从出风口吹出时,能够更好的将残渣和废料吹送到废料出孔中,进而落到废料箱内。

所述线材通道的表面为光滑面,最大程度的减少线材在传送过程中的阻力。

所述废料箱5内设有隔板9,该隔板9与废料箱5一侧形成间隙10,该间隙为远离底座侧壁的一侧。从而能够确保落到废料箱底部的残渣废料不易再被吹起。

所述废料箱的底面为锥形面,并且该废料箱底面的最低位置设有排料阀门,方便废料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将线材从条形凹槽的进行侧输送,每一条线材通道只放置一条线材。切割气缸带动切割刀具下降,刚好压在切割槽位置,将线材切断。当具有多条线材时,则同时切割多条线材,提升切割效率。当需要清理时,暂停线材的输送,提供压缩气体,从气体通道中经出风口吹出,将残渣废料吹送到废料出孔中,再落到废料箱中,实现废料的回收,清理快,节省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