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器连接杆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094阅读:1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向器连接杆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器连接杆拆装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可在汽车前轮侧的车体缝隙中进行转向器连接杆的拆装的工具。
由于交通发达,而使整个世界缩小了距离,又由于车辆的数量大增,亦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莫大的便利,为了适应汽车普及的需求,使得汽车修理厂亦随着汽车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地增加,为了能使汽车修理人员以最方便、最迅速的方式进行拆装,陆续已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专用维修工具。
然而汽车转向器连接杆(tie rod)的拆装,目前尚无合适专用工具。转向器一般是设置于两前轮之间,并由驾驶盘来控制前轮转向,因此其位置必然是在汽车近前端的近底盘处,现有的轿车结构配置大多是采用前置引擎,因此在引擎盖掀起后,即可见到其中安置的引擎及其周边的各种设备,在老式的汽车配备中,引擎室中仅有单一的引擎及一化油器,但在现代化的汽车中,不但安置有引擎,同时亦包括有喷油系统、电瓶、水箱、风扇、冷气设备等,因而使转向器的维修十分困难。
在过去的汽车设计中,在前轮侧的车体引擎室侧壁供连接杆穿出的位置处仍留有较大的缝隙,可供维修人员从该缝隙中将手伸入,并以扳手来进行拆卸,但是当今的汽车由于各种装置的精密度不断提高,使该缝隙愈留愈小,甚至于小到手部不易伸入,维修人员只能从引擎室上方的狭窄的缝隙中以扳手进行拆装,因此带来维修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器连接杆拆装工具,可使其从汽车引擎室侧壁连接杆伸出的缝隙伸入引擎室中,轻易地夹持住连接杆端部的球形接头,方便轻松地拆卸或组装该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器连接杆拆装工具,使其可适用于螺帽状或圆柱状的球形接头夹持,以及适用于不同型式的连接杆拆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器连接杆拆装工具,其主要是由外管与内管穿套组装而成,其特点是外管前端为一螺纹端,后端为一螺帽端,内管前端为一固定端,在该固定端的外侧设有向外凸出的滑块,其内侧设有向内凸出的嵌块,该内管中段适当处设有用以搭配组装轴承的凸出定位环,该内管的后端设有一非圆形的组装块,又在该组装块后侧的内管末端设有一螺合端,所述的内管固定端中配合垫圈组装有压缩弹簧及一略呈圆锥状的夹合套,该夹合套前端侧壁上开设有切缝,在夹合套外侧设有与内管固定端内侧的嵌块相配合的嵌槽,在该夹合套内侧形成粗糙面,所述的外管螺纹端组装有一控制套,该控制套内侧近前端侧设有与内管固定端外侧滑块相配合的滑槽,在该控制套内侧近后端侧设有与外管螺纹端相配合的螺纹段,另在控制套的内侧前端缘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缘,在前述内管的末端组装有拨转杆,该拨转杆上设有一形状与内管组装块相配合的组装孔,同时在该拨转杆组装完成时,可由一螺帽组装至内管的螺合端处,使拨转杆稳固地结合在内管末端。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和目的。


图1为一般型式的汽车转向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两种类型的汽车转向器连接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操作动作示意图。

图1所示,其为一般型式的汽车转向器结构示意图,其中在最上方的为设置于驾驶座前的驾驶盘50,该驾驶盘50经过一驾驶轮轴51衔接至齿轮箱52中,驾驶盘50转动可带动齿轮箱52侧的齿条53作移动,该齿条53两端分别以连接杆60连接设置于前轮内侧的球形接头70,因而在驾驶盘50转动时,即可带动前轮转向,在此图中还示出齿条支柱54的端部与连接杆60衔接处套设有一用以防尘的保护套55。
从图2所示的两种类型的汽车转向器连接杆可看到目前运用于一般汽车转向器上的连接杆60结构,在该连接杆60的一端为球形接头61,由于该球形接头61在
图1中被保护套55所罩设,故在
图1中未示出,在图中所示的两种型式连接杆60的球形接头61一呈螺帽状,而另一则呈圆柱状,在传统拆卸方式中,其中之一是以扳手进行拆卸,而另一则是以夹钳来进行拆卸;又在该连接杆60的另端设置一螺纹端62,该螺纹端62是用以与球形接头70相衔接;当维修人员欲进行转向器连接杆60拆卸作业时,先将前轮卸下,然后将球形接头70从车壳外侧与连接杆60螺纹端62拆解,再将保护套55拉开,即可以本实用新型进行该连接杆60的拆卸。
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构件的结构,其基本上是由外管10与内管20相穿套组装而成,在外管10前端为一螺纹端11,后端为一螺帽端12,而内管20前端为一固定端21,在该固定端21的外侧设有向外凸出的滑块22,且在内侧设有向内凸出的嵌块23,又在该内管20中段适当处设有凸出的定位环24,而可用以与外管10相配合定位,且可用以搭配组装轴承13于内、外管10、20间,另在该内管20的后端设有一非圆形的组装块25,在该组装块25后侧的内管20末端设有一螺合端26;
在该固定端21中配合垫圈30组装有压缩弹簧31及略呈圆锥状的夹合套32,该夹合套32前端侧壁上开设有切缝33,同时在夹合套32外侧设有与固定端21内侧的嵌块23相配合的嵌槽34,同时在该夹合套32内侧形成粗糙面35;在外管10前端组装有一控制套36,该控制套36内侧近前端侧设有与内管20固定端21外侧滑块22相配合的滑槽37,而使该控制套36可在内管20的固定端21外侧作轴向移动,而无法作相对的转动,又在该控制套36内侧近后端侧设有与外管10螺纹端11相配合的螺纹段38,可使该控制套36组装在外管10的螺纹端11上,并可在外管10旋转时带动该控制套36在内管20前端作移位,控制套36的内侧前端缘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缘39,当控制套36在内管20前端作位移时,即可由该凸缘39来推抵夹合套32在固定端21中作位移;于此图中可以看到在该内管20的末端组装有拨转杆40,该拨转杆40上设有一形状与内管20组装块25相配合的组装孔41,可方便地将该拨转杆40组装至内管20末端,同时在该拨转杆40组装完成时,即可由一螺帽42组装至内管20的螺合端26处,使拨转杆40稳固地结合在内管20末端,如此即可藉由该拨转杆40来带动内管20转动。
现配合图4、图5的本实用新型组合操作动作示意图来进行说明,当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时,内管20穿设组装于外管10内侧,其末端从外管10末端穿出,且在其末端上配合螺帽42组装有拨转杆40,在内管20前端的固定端21中配合垫圈30组装有压缩弹簧31及夹合套32,而外管10的螺纹端11外侧组装有控制套36,该控制套36以其凸缘39推抵着夹合套32的前缘外侧;当用本实用新型来拆装转向器连接杆60时,将本实用新型前端顺着连接杆60螺纹端62伸入,而使连接杆60容置于内管20中,直到内管20固定端21中的夹合套32罩合连接杆60前端的球形接头61时,即可以扳手转动外管10的螺帽端12而使控制套36顺着本实用新型的轴向产生位移,并以其凸缘39将夹合套32推入内管20固定端21中,迫使呈锥状的夹合套32将连接杆60的球形接头61夹紧,这样即可由拨转杆40转动内管20而带动球形接头61转动,而达到方便拆卸汽车转向器连接杆60的功效。
又当进行汽车转向器连接杆60的组装时,则以相反方向进行,即先将连接杆60置入本实用新型中,直到其球形接头61容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夹合套32中,然后以扳手转动外管10,而使控制套36带动夹合套32夹住球形接头61,接着即可将本实用新型带着连接杆60由前轮侧的缝隙中伸入汽车的引擎室内,而在对正齿条53端部后以拨转杆40带动连接杆60转动,即可使其球形接头61与齿条53端部相衔接,当组装完成后,再以扳手由螺帽端12反转外管10,而使控制套36向前推出,并让夹合套32由压缩弹簧31向外推顶,以将球形接头61释放,即可将本实用新型抽出而完成连接杆60的组装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转向器连接杆拆装工具,其主要是由外管与内管穿套组装而成,其特征在于外管前端为一螺纹端,后端为一螺帽端;内管前端为一固定端,在该固定端的外侧设有向外凸出的滑块,且在内侧设有向内凸出的嵌块,又在该内管中段适当处设有用以搭配组装轴承的凸出定位环,另在该内管的后端设有一非圆形的组装块,又在该组装块后侧的内管末端设为一螺合端;内管固定端中配合垫圈组装有压缩弹簧及一略呈圆锥状的夹合套,该夹合套前端侧壁上开设有切缝,同时在夹合套外侧设有与内管固定端内侧的嵌块相配合的嵌槽,同时在该夹合套内侧设成粗糙面;外管螺纹端组装有一控制套,该控制套内侧近前端侧设有与内管固定端外侧滑块相配合的滑槽,又在该控制套内侧近后端侧设有与外管螺纹端相配合的螺纹段,另在控制套的内侧前端缘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缘;在前述内管的末端组装有拨转杆,该拨转杆上设有一形状与内管组装块相配合的组装孔,同时在该拨转杆组装完成时,可由一螺帽组装至内管的螺合端处,而使拨转杆稳固地结合在内管末端。
专利摘要一种转向器连接杆拆装工具,其主要是由外管与内管组装而成,在外管前端的螺纹端组装有一控制套,内管前端的固定端中则组装有夹合套,而内管末端组装有拨转杆,当拆装转向器连接杆时,将连接杆末端顺着内管固定端伸入内管中,直到内管固定端中的夹合套罩合连接杆前端的球形接头时,即可转动外管而使控制套位移,并迫使夹合套将该球形接头夹紧,如此即可由拨转杆转动内管而带动球形接头转动,而达到方便拆装汽车转向器连接杆的功效。
文档编号B25B27/00GK2186636SQ94200369
公开日1995年1月4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6日
发明者倪进洛 申请人:倪进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