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26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压辊罩内的油。
背景技术
通常,压辊装置已被发展为包括固定支撑件、围绕支撑件圆周设置并在支撑件圆周上转动的压辊罩、以及支撑在支撑件上用于从内圆周侧沿外圆周方向挤压压辊罩的闸瓦,并且该压辊装置通常设置在造纸机的压制装置或砑光装置中。
这种现有压辊装置之一装备有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用于回收提供到压辊装置内的油(参见日本专利公开HEI10-82416)。图10示出该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91并且是沿垂直于压辊装置90的压辊轴向的平面截取的截面图。
参见图10,压辊装置90包括中心轴81;压辊罩82,其围绕中心轴81圆周并在中心轴81圆周上沿图10中的箭头R1表示的方向转动;以及闸瓦84,其设置在中心轴81的上部用于从内圆周侧沿外圆周方向将压辊罩82挤压于相对的压辊83。压辊罩82由位于压辊罩82轴端部分的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而转动,同时闸瓦84由经液流供应管85提供到压力室86内的液流驱动而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压辊装置90内,油(润滑油)50提供到压辊罩82内以在闸瓦84的与压辊罩82的内圆周面接触的接触部分87上形成油膜以便允许压辊罩82平滑地转动。但是,随着压辊罩82的转动,由于闸瓦84的与压辊罩82的内圆周面接触的接触部分87上的油80的剪切功产生的摩擦热,油50的温度逐渐增大,并且这降低油50的粘度,导致不会形成合适的油膜的可能性并且因此会损坏压辊罩82的内圆周面。而且,油50的粘度的降低减小了安装在压辊罩82表面上的橡胶气缸的寿命。因此,为了防止油50温度的上升,在压辊装置90运行时由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91回收压辊罩82内的油50之后,回收的油50被冷却并提供从而在压辊罩82内循环。
现有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91包括设置在如图10所示压辊罩82的转动方向的下游侧的接触部分87之下的集油器88。压辊罩82内的油50的绝大部分并没有进入接触部分87,而是如图10中箭头R2所示由重力作用自然向下流动。集油器88以此方式回收由重力作用流下来的油50。主要指出的是由集油器88回收的油50通过形成在中心轴81内的管道89、92排放到压辊罩82的外部。
顺便提及,最近几年开始了造纸机的操作加,并且与现有造纸机相比压辊罩82的转速也显著提高。但是这种加速提出了迄今为止还未想象过的问题。
具体地,由于通常压辊罩82的转速如上所述相对较低,并且油50如图10中箭头R2所示由重力作用从接触部分87向下流动到接触部分87之下的位置,因此为了回收油50,仅仅需要将集油器88设置在接触部分87之下即可。但是,当压辊罩82的转速变高时,油50猛烈撞击接触部分87并且如图11中的箭头R2′所示从接触部分87回弹,并且在压辊罩82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范围内形成油雾形式的反向流。因此,可以由集油器88回收的油量显著减少。
特别是,最近几年内,开发出多闸瓦控制的凸面(crown)压辊(M.C.C.R),其中闸瓦84在压辊罩82内沿压辊轴向分成多个部分,并且闸瓦84的每个分开的部分的挤压力被独立控制从而可以控制压辊罩82沿轴向的外部轮廓(凸度控制)。在具有上述构造的M.C.C.R中,为了高精度地控制凸面轮廓,重要的是保证油50的高回收比从而可以总是以良好地调节的状态(即以被控制为最佳使用温度的状态)将油50提供到压辊罩82内。另外,在整个压辊的上下移动通过压辊罩82自身的上下移动而实现的自加载控制的凸面压辊(S.L.C.C.R)中,例如,当压辊罩82向上移动时,压辊罩82的内面和集油器88之间的间隙具有较大的距离,并且这进一步降低油50的回收比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地回收压辊罩内的油,即使压辊罩高速旋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该压辊装置包括固定支撑件、围绕支撑件圆周设置并在支撑件圆周上转动的压辊罩、以及支撑在支撑件上用于从内圆周侧沿外圆周方向挤压压辊罩的闸瓦,压辊装置配置有油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压辊罩内的油,该油回收装置包括具有位于压辊罩内上部的接触部分的闸瓦,该接触部分用于接触压辊罩;设置在接触部分之下的油回收盘,油回收盘设置在沿压辊罩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接触部分的上游侧,用于当压辊罩转动时回收压辊罩内的油;油回收盘的外边缘上端部,它延伸到接近压辊罩的内圆周面的位置,其范围为外边缘上端部不会干涉由压辊罩内的油形成的油膜。优选地,压辊罩内的设置有接触部分的上部是压辊罩的包含压辊罩轴线的水平面之上的内圆周面。
利用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当压辊罩高速旋转时,可以有效地回收强烈碰撞接触部分并在压辊罩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范围内回弹的油,并且确保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不会干涉油膜。
优选地,可以调节油回收盘的外边缘上端部向着和远离压辊罩的内圆周面。优选地,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还包括接触控制部分,用于使得油回收盘的外边缘上端部接触和脱开接触压辊罩的内圆周面。
利用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可以根据油膜厚度合适地调节油回收盘的外边缘上端部到压辊罩内圆周面的距离。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油回收盘与油膜的可能的干涉,并且可以以提高的效率回收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该压辊装置包括固定支撑件、围绕支撑件圆周设置并在支撑件圆周上转动的压辊罩、以及支撑在支撑件上用于从内圆周侧沿外圆周方向挤压压辊罩的闸瓦,压辊装置配置有油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压辊罩内的油,该油回收装置包括具有位于压辊罩内上部的接触部分的闸瓦,该接触部分用于接触压辊罩;设置在接触部分之下的油回收盘,油回收盘设置在沿压辊罩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接触部分的下游侧,用于当压辊罩转动时回收压辊罩内的油;以及设置在油回收盘之上并具有接触压辊罩内圆周面的端部的刮片,用于刮掉压辊罩内的油并且将刮掉的油导入回收盘内。优选地,压辊罩内的设置有接触部分的上部是压辊罩的包含压辊罩轴线的水平面之上的内圆周面。
利用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当压辊罩高速旋转时,可以有效地回收油。
优选地,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进一步包括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刮片端部对压辊罩内圆周面的挤压力。
利用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通过利用调节装置调节刮片端部对压辊罩内圆周面的挤压力,可以令人满意地回收压辊罩内圆周面上的油膜的油,而没有诸如损坏压辊罩内圆周面的不良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该压辊装置包括固定支撑件、围绕支撑件圆周设置并在支撑件圆周上转动的压辊罩、以及支撑在支撑件上用于从内圆周侧沿外圆周方向挤压压辊罩的闸瓦,压辊装置配置有油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压辊罩内的油,该油回收装置包括具有位于压辊罩内下部的接触部分的闸瓦,该接触部分用于接触压辊罩;支撑在支撑件上并位于压辊罩内的油回收流路;以及虹吸流路,它具有在沿压辊罩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接触部分的上游侧处开放的开口,用于当压辊罩转动时利用压力差通过开口回收压辊罩内的油并且将回收的油导入油回收流路内。优选地,压辊罩内的设置有接触部分的下部是压辊罩的包含压辊罩轴线的水平面之下的内圆周面。
利用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通过利用接触部分堵塞油所产生的静压可以有效地回收油。
优选地,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进一步包括油导入流路,用于将油导入到靠近虹吸流路的开口的位置。
利用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可以引导油从而确定地将油导入到靠近虹吸流路的开口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该压辊装置包括固定支撑件、围绕支撑件圆周设置并在支撑件圆周上转动的压辊罩、以及支撑在支撑件上用于从内圆周侧沿外圆周方向挤压压辊罩的闸瓦,压辊装置配置有油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压辊罩内的油,该油回收装置包括支撑在支撑件上并位于压辊罩内的油回收流路;油回收楔形成面,它支撑在支撑件上并且设置为当压辊罩转动时向着压辊罩内的油的流动方向的下游逐渐靠近压辊罩的内圆周面;以及连通流路,它具有在油回收楔形成面处开放的开口,用于利用由压辊罩的内圆周面和油回收楔形成面限定的楔形空间提供的楔效应通过开口回收压辊罩内的油并且将回收的油导入油回收流路内。
利用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当压辊罩高速旋转时,利用由限定在压辊罩的内圆周面和油回收楔形成面之间的楔形空间提供的楔效应所产生的高压可以有效地通过油回收楔形成面的开口回收压辊罩内的油。
优选地,油回收楔形成面和压辊罩内圆周面之间的间隙设定为,在其上游侧,大于或基本等于由压辊罩内的油形成的油膜的厚度,而在其下游侧,小于油膜厚度。
利用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可以有效地将油导入限定在压辊罩的内圆周面和油回收楔形成面之间的楔形空间内。
从以下说明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结合附图可以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是沿垂直于压辊轴向的平面截取的压辊装置的截面图;图2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是沿图1中箭头A表示的方向看时的视图(压辊罩以截面表示);图3是示意图,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应用到另一个压辊装置中的例子;图4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是沿垂直于压辊轴向的平面截取的压辊装置的截面图;图5A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是沿垂直于压辊轴向的平面截取的压辊装置的截面图;图5B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是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轴向截面图,示出流行的S.L.C.C.R(自加载控制的凸面压辊)的一个例子;图7示出作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是沿图6中A-A线截取的截面图;图8是示意图,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接触控制装置;图9是类似视图,但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另一种接触控制装置;图10示出现有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是沿垂直于压辊轴向的平面截取的压辊装置的截面图;以及图11是示意图,示出现有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A)第一实施例图1和2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更具体地,图1是沿垂直于压辊轴向的平面截取的压辊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沿图1中箭头A表示的方向看时的视图(压辊罩以截面表示)。需要指出的是图1中箭头标记R1表示压辊罩的转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对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1B包含在压辊装置2内,该压辊装置通常设置在造纸机的压制装置或砑光装置中。首先说明压辊装置2。具体参照图1,压辊装置2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固定中心轴(支撑件)3,它沿着压辊轴向(装置的横向)延伸;圆柱形压辊罩4,其围绕中心轴3的轴线设置,方式为包绕中心轴3,并且被设置在轴端部的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以转动;以及闸瓦5,其支撑在中心轴3的上部用于从内圆周侧沿外圆周方向挤压压辊罩4。
需要指出的是闸瓦5可以沿压辊轴向分成多个部分,从而闸瓦5的每个分开的部分的挤压力可以被独立调节,从而将压辊装置2形成多闸瓦控制的凸面压辊(M.C.C.R),其中可以控制压辊罩4沿轴向的外部轮廓(凸度控制)。同时,压辊罩4可以是转动传动式,其自身接受转动驱动力并由转动驱动力转动,或者可选地是驱动式。
图1和2示出应用有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1B的压辊装置2的模型。因此,尽管例如中心轴3在图1和2中表示为大体为六角形形状,但是中心轴3的形状不限于特定的形状,而是中心轴3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另外,尽管闸瓦5的详细结构没有表示在图1和2中,但是闸瓦5例如可以构造为类似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闸瓦。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压辊装置2表示为如图1和2所示设置在相对压辊6之下。
在上述这种压辊装置2中,油(润滑油)50提供到压辊罩4内以在接触部分7上形成油膜以便降低闸瓦5的接触部分7和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允许压辊罩4平滑地转动。但是,如果压辊罩4的转速高,那么压辊罩4内的油50猛烈撞击接触部分7并且如图1中的箭头R3所示在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区域内回弹形成油雾形式的反向流。
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构造为在如上所述油50猛烈撞击接触部分7并且回弹到转动方向的上游侧之后,有效地回收油50。更具体地,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包括设置在接触部分7之下位于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接触部分7的上游侧的油回收盘(第一油回收盘)8,作为回收油的盘。油回收盘8具有开口,该开口成形为具有足够的尺寸以便捕获基本上所有的与接触部分7碰撞并从接触部分7回弹的油50。而且,油回收盘8沿压辊轴向延伸并且其一侧部8a利用螺栓9连接于中心轴3。
具体地,参见图1,防油散射板(防油散射件)10连接于油回收盘8的另一侧部8b并且沿压辊轴向延伸。防油散射板10连接为使得其上端部(外边缘上端部)12接近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的位置,其范围在上端部12不会干涉压辊罩4内的油膜之内。而且,如图2所示,位于连接有防油散射板10的油回收盘8的另一侧部8b的螺栓孔成形为向着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延伸的长孔13。尽管油膜厚度通常根据操作条件等变化,但是由于如上所述可以通过该长孔13向着和离开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调节防油散射板10,因此可以将防油散射板10调节到对应于油膜厚度的合适位置。
如图1和所示,排油口14形成在油回收盘8的底部,并且倾斜板15设置在油回收盘8的底部,使得它沿压辊轴向倾斜以便由油回收盘8回收的油50可以容易地引导到排油口14。而且,用于将油50排放到压辊装置2外部的连接于排油口14的管16和连接于管16并且沿中心轴3的轴向延伸的另一个管17形成在中心轴3内。这样,由油回收盘8回收的油50沿倾斜板15流入排油口14,通过管16和管17,并被排放到压辊装置2的外部,如图中箭头R4所示。需要指出的是以此方式排放到压辊装置2外部的油50受到适当的处理,例如冷却,并且然后通过形成在中心轴3的轴向端部的供油口18和闸瓦5供应到压辊罩4,如图中箭头R4′所示。
同时,如图1所示,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B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设置在接触部分7之下位于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接触部分7的下游侧的油回收盘(第二油回收盘)20,用于当压辊罩4转动时回收压辊罩4内的油50;以及设置在油回收盘20之上并具有接触压辊罩4内圆周面的端部21的刮片22,用于刮掉压辊罩4内的油50并且将刮掉的油50导入油回收盘20内。
油回收盘20具有开口,该开口成形为具有足够的尺寸以便捕获基本上所有的被刮片22刮掉的油50。而且,油回收盘20沿压辊轴向延伸并且其一侧部20a利用螺栓23连接于中心轴3。
同时,刮片22沿压辊轴向延伸。而且,提供有用于调节刮片22的端部21对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的挤压力的调节装置30。调节装置30包括利用螺栓24连接于油回收盘20的另一侧部20b的内侧的第一支撑件25;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5的上部的橡胶管26;以及利用螺栓27连接于橡胶管26的上部的第二支撑件28。刮片22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8的上部。
尽管没有示出,第二支撑件28中的螺栓孔成形为沿图1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上孔,并且螺栓27松配合在螺栓孔内。因此,第二支撑件28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等于螺栓孔的长度的距离(预定距离)。特别地,橡胶管26内的诸如空气的可压缩流体的压力被控制为使得橡胶管26可以用做气体弹簧以便可调节地沿上下方向支撑第二支撑件28,从而弹性地轻柔地将刮片22压靠于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需要指出的是,刮片22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支撑件28上,从而如果刮片22的端部21磨损,可以容易地更换刮片22。
另外,排油口29形成在油回收盘20的底部,并且倾斜板31设置在油回收盘20的底部,使得它沿压辊轴向倾斜以便由油回收盘20回收的油50可以容易地引导到排油口29。而且,连接于排油口29的管32形成在中心轴3内并且连接于管17。因此,由油回收盘20回收的油50沿倾斜板31流入排油口29,通过管32和管17,并被排放到压辊装置2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如上所述以此方式构造。因此,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还可以有效地并确定地回收猛烈撞击接触部分7并且在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范围内回弹的油50,而不会干涉由压辊罩4内的油50形成的油膜。简言之,即使压辊罩4高速转动时,也可以实现高的油回收比。
而且,利用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B,由于压辊罩4内圆周面上的油50被弹性地轻柔地接触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的刮片22刮掉,因此可以令人满意地回收压辊罩4内圆周面上的油膜,而没有诸如损坏压辊罩4内圆周面的不良影响。因此,即使压辊罩4高速转动时,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B也可以以高的油回收比回收油,类似于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 A和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B,但是也可以仅仅设置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和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B中的一个。
图3示出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应用于不同于上述压辊装置2的压辊装置2′中的例子。图3所示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具有基本上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的结构。具体地,防油散射板10′的上端部12′延伸到接近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的位置,其范围在上端部12′不会干涉油膜之内。而且,由油回收盘8′回收的油50通过排油口14′排放到压辊装置2′的外部。而且,尽管以上略去了第一实施例中的闸瓦5的描述,但是,压辊装置2′的闸瓦5′由通过液压流体供应管35提供到压力室36内的液压流体沿上下方向驱动。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上述构造的压辊装置2′中,并且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类似的效果,即还可以有效地并确定地回收猛烈撞击接触部分7并且在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范围内回弹的油50。
(B)第二实施例图4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示出沿垂直于压辊轴向的平面截取的压辊装置的截面图。需要指出的是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和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根据本发明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C包含在位于相对压辊6之上的压辊装置2A内。首先说明压辊装置2A。参照图4,压辊装置2A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固定中心轴(支撑件)3,它沿着压辊轴向(装置的横向)延伸;圆柱形压辊罩4,其围绕中心轴3的轴线设置,方式为包绕中心轴3,以便由设置在中心轴3的轴端部的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以转动;以及闸瓦5,其支撑在中心轴3的下部用于从内圆周侧沿外圆周方向挤压压辊罩4。需要指出的是在图4中,示出应用有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C的压辊装置2A的模型。因此,尽管例如中心轴3在图4中表示为大体为六角形形状,但是中心轴3的形状不限于特定的形状,而是中心轴3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另外,尽管闸瓦5的详细结构没有表示在图4中,但是闸瓦5例如可以构造为类似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闸瓦。
在上述这种压辊装置2A中,油(润滑油)50提供到压辊罩4内以在接触部分7上形成油膜以便降低闸瓦5的接触部分7和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允许压辊罩4平滑地转动。但是,如果压辊罩4的转速高,那么如上所述压辊罩4内的油50猛烈撞击接触部分7并且在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区域内回弹。
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C构造为与第一实施例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类似,在如上所述油50猛烈撞击接触部分7并且回弹到转动方向的上游侧之后,有效地回收油50。更具体地,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C包括作为其主要部件的支撑在中心轴3上并设置在压辊罩4内的油回收盘(油回收流路)55;虹吸流路54,它具有在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接触部分7的上游侧的开口54a,并且当压辊罩4在闸瓦5处转动时利用通过堵塞压辊罩4内的油50所产生的压辊罩4内的压力的压力差将油50的动压改变为静压来回收油50并将其导入油回收盘55;以及油导入流路53,用于引导油50从而将其确定地引导到虹吸流路54的开口54a附近的位置。
油回收盘55设置在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接触部分7的上游侧并且沿压辊轴向延伸。另外,油回收盘55具有沿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闸瓦5的侧面(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面)和中心轴3的侧面(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面)延伸的表面。油导入流路53由具有上述构造的油回收盘55和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所限定的空间形成,并且虹吸流路54由油回收盘55、闸瓦5和中心轴3所限定的另一个空间形成。
在与虹吸流路54的出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盖元件56用于防止从虹吸流路54的出口吹出的油50散射,从而将油50确定地回收到油回收盘55内。盖元件56的轴向长度等于油回收盘55的长度并且由螺栓57连接于油回收盘55。用于将油回收盘55回收的油50排放到压辊装置2A外部的排油口58形成在油回收盘55的底部。需要指出的是排放到压辊装置2A外部的油50在受到适当的处理,例如冷却后供应到压辊罩4并在压辊罩4内循环。
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C如上所述以此方式构造。因此,压辊罩4内的油50在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接触部分7的上游侧处导入油导入流路53并且然后由闸瓦5堵塞,这样其动压转换为静压。因此,在开口54a处形成高于虹吸流路54的水头压力的压力,并且该压力导致油50从虹吸流路54的开口54a流入并经过虹吸流路54直到它被回收到油回收盘55内。
以此方式,根据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C,可以有效地并确定地回收油50而不会使油50猛烈撞击接触部分7。简言之,即使压辊罩4高速转动时,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C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也可以实现高的油回收比。
(C)第三实施例图5A和5B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具体地图5A是沿垂直于压辊轴向的平面截取的压辊装置的截面图,而图5B是压辊装置的局部放大图。需要指出的是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图1和2)相同的部分和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根据本实施例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D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包含在位于相对压辊6之下的压辊装置2内。压辊装置2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造,因此这里省略压辊装置2的构造的重复说明以避免冗余。
如图5A所示,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D包括在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上游侧由螺栓66连接于中心轴3的下部并且其端部62接触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的油回收件60。如图5B所示,油回收件60沿压辊轴向延伸,并且油回收流路63形成在油回收件60内并沿压辊轴向延伸。而且,油回收流路63连接于压辊装置2的外部。
油回收楔形成面64形成在油回收件60的端部62处,并且设置为它向着当压辊罩4转动时压辊罩4内的油50的流动方向的下游逐渐靠近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多个开口65沿压辊轴向以并置的关系形成在油回收楔形成面64上。另外,连通流路61形成在油回收件60内,用于利用由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和油回收楔形成面64限定的楔形空间提供的楔效应通过开口65回收压辊罩4内的油50并且将油50导入油回收流路63内。
油回收楔形成面64和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之间的间隙设定为,在其上游侧,大于油膜的厚度(即大于或基本等于图5B中标号D1表示的油膜的厚度),而在其下游侧,小于油膜厚度(即小于D1)。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油膜厚度是进入上述间隙内的油膜的厚度,并且优选地根据压辊罩4高速转动时的油膜的厚度具体设定。而且,尽管以上描述了多个开口65沿压辊轴向形成在油回收楔形成面64上,但是自然地也可以沿压辊轴向形成狭缝形开口。
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D如上所述以此方式构造。因此,压辊罩4内的油50进入油回收件60的油回收楔形成面64和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之间的楔形空间内,并且在该楔形空间内被作用有由该楔形空间的楔效应产生的压力,随后它被从开口65经连通流路61回收到油回收流路63内并且然后从油回收流路63排放到压辊装置2的外部。
以此方式,利用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D,可以利用由限定在油回收件60的油回收楔形成面64和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之间的楔形空间的楔效应产生的压力有效地并确定地回收压辊罩4内的油50。简言之,即使压辊罩4高速转动时,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D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也可以实现高的油回收效率。
另外,由于油回收楔形成面64和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之间的间隙设定为在其上游侧大于油膜的厚度,而在其下游侧小于油膜厚度,因此,油50可以平滑地导入由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和油回收楔形成面64限定的楔形空间内。
(D)第四实施例图6是轴向截面图,示出流行的S.L.C.C.R(自加载控制的凸面压辊)的一个例子,而图7示出作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并且是沿图6中A-A线截取的截面图。需要指出的是图6示出设置在相对压辊(未示出)之下的S.L.C.C.R,并且图7中箭头标记R1表示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另外,在图6和7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图1和2)相同的部分和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6,S.L.C.C.R包括设置在中心轴3的相对上和下侧的多个闸瓦5。图6所示的S.L.C.C.R具体包括设置在中心轴3上侧的三个闸瓦5T1、5T2、5T3和设置在中心轴3下侧的两个闸瓦5B1、5B2。在具有上述结构的S.L.C.C.R中,闸瓦5T1、5T2、5T3可以被液压或类似地驱动以沿上下方向相互独立地移动。由于压辊罩4可以由以此方式构造的闸瓦5T1、5T2、5T3上下移动从而在压辊罩4和相对压辊6之间形成辊缝,因此不再需要用于上下移动整个压辊的臂机构。而且,通过调节分配到闸瓦5T1、5T2、5T3的压力,可以精细地调节沿压辊轴向对压辊罩4的挤压力,并且因此,可以矫正由中心轴3的偏转或压辊罩4的凸面形状引起的辊缝压力变化。另外,闸瓦5B1、5B2可以类似于闸瓦5T1、5T2、5T3被液压或类似地驱动以沿上下方向相互独立地移动。
作用到闸瓦5T2的油压设定为高于作用到闸瓦5T1和5T3的油压,从而压辊罩4具有凸面形状(凸形),作用到闸瓦5B1和5B2的油压设定得较高以驱动闸瓦5B1和5B2沿图6中的向下方向移动,从而载荷施加到压辊的相对轴端以施加弯曲力矩,由此弯曲力矩可以获得需要的凸面形状。另一方面,作用到闸瓦5T2的油压设定为低于作用到闸瓦5T1和5T3的油压,从而压辊罩4具有凹面形状(凹形),作用到闸瓦5B1和5B2的油压设定得较低以驱动闸瓦5B1和5B2沿图6中的向上方向移动,由此可以获得需要的凹面形状。因此,可以控制施加于相对压辊6的辊缝压力同时防止压辊罩4的横截面形状过度变形。需要指出的是,具有上述构造的S.L.C.C.R用做造纸机的压制装置的中心压辊或砑光装置的砑光压辊。
本发明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应用到具有上述构造的中并且具有与结合第一实施例描述的上述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1B类似的结构。具体地,如图7所示,沿压辊轴向延伸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连接于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相对于闸瓦5T1的上游侧,而沿压辊轴向延伸的另一个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B连接于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相对于闸瓦5T1的下游侧。
以此方式,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和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B可以应用到S.L.C.C.R,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并确定地回收猛烈撞击接触部分7并且在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范围内回弹的油50,而不会干涉由压辊罩4内的油50形成的油膜。简言之,即使压辊罩4高速转动时,也可以实现高的油回收比。另外,由于压辊罩4内圆周面上的油50被弹性地轻柔地接触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的刮片22刮掉,因此可以令人满意地回收压辊罩4内圆周面上的油膜,而没有诸如损坏压辊罩4内圆周面的不良影响。因此,即使压辊罩4高速转动时,也可以以高的油回收比回收油,类似于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S.L.C.C.R中,当压辊罩4向上或向下移动时或凸面形状变化时,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的防油散射板10和压辊罩4之间的间隙有时变大,但是由于设置有防油散射板10,与现有技术相比油回收比也可以提高。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接触控制装置(接触控制部分),用于移动防油散射板10接触压辊罩4或脱开接触压辊罩4,以调节防油散射板10自压辊罩4的距离。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以以较高的确定性提高油回收比。例如,如图8所示,设置有接触控制装置110,它包括固定于防油散射板10的导轨100,用于接合于油回收盘8的另一侧部8b;一个或多个固定于防油散射板10的齿条101;固定于油回收盘8的另一侧部8b的支撑座102;直立在支撑座102上的支撑柱103;以及齿轮104,用于在支撑柱103上转动并与齿条101保持啮合。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接触控制装置110,通过转动齿轮104,防油散射板10可以沿油回收盘8的另一侧部8b沿上下方向滑动,并且防油散射板10的上端部12可以适宜地接触或脱开接触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可选地,例如,可以设置如图9所示的接触控制装置210,它包括固定于防油散射板10的导轨200,用于接合于油回收盘8的另一侧部8b;固定于防油散射板10的位置调节板201;固定于油回收盘8的另一侧部8b的支撑座202;以及设置在位置调节板201和支撑座202之间的管件(例如橡胶管)203,用于通过从外部提供到其中的空气或油膨胀和收缩运动。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接触控制装置210,如果调节管件203中的空气压力或油压来改变管件203的直径,那么防油散射板10可以沿油回收盘8的另一侧部8b沿上下方向滑动,以便合适地使防油散射板10的上端部12进入或离开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图9中标号204表示为用于防止管件203离开支撑座202的固定板,但是由于管件203没有离开的可能性,因此不需要提供固定板204。而且,接触控制装置的构造并不局限于上述构造。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1B设置在S.L.C.C.R中,但是可以单独设置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1B、1C、1D中的至少一个或者组合设置它们中的多个。
(E)其他尽管从特定方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压辊装置2可以构造为它除了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1B外包括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D。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压辊装置2可以构造为它仅仅包括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A而没有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B,但是另外包括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D。
而且,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压辊装置2A可以构造为它除了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C外包括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D。
另外,尽管在上述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压辊装置2包括设置在中心轴3上部的闸瓦5,但是压辊装置2可以构造为另一个闸瓦设置在中心轴3的下部,例如与第四实施例的S.L.C.C.R中那样,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1C可以设置在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相对于中心轴3的下部的上游侧。
权利要求
1.一种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所述压辊装置包括固定支撑件、围绕所述支撑件圆周设置并在所述支撑件圆周上转动的压辊罩、以及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用于从内圆周侧沿外圆周方向挤压所述压辊罩的闸瓦,所述压辊装置配置有所述油回收装置用于回收所述压辊罩内的油,所述油回收装置包括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位于所述压辊罩内的油回收流路;油回收楔形成面,它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且设置为当所述压辊罩转动时向着所述压辊罩内的油的流动方向的下游逐渐靠近所述压辊罩的内圆周面;以及连通流路,它具有在所述油回收楔形成面处开放的开口,用于利用由所述压辊罩的内圆周面和所述油回收楔形成面限定的楔形空间提供的楔效应通过所述开口回收所述压辊罩内的油并且将回收的油导入所述油回收流路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装置油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油回收楔形成面和所述压辊罩内圆周面之间的间隙设定为,在其上游侧,大于或基本等于由所述压辊罩内的油形成的油膜的厚度,而在其下游侧,小于油膜的厚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辊装置的油回收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地回收压辊罩内的油,即使压辊罩高速旋转。闸瓦(5)具有位于所述压辊罩(4)内上部的接触部分(7),并且用于当压辊罩(4)转动时回收压辊罩(4)内的油(50)的油回收盘(8)设置在接触部分(7)之下,位于沿压辊罩(4)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接触部分(7)的上游侧。而且,油回收盘(8)的外边缘上端部(12)延伸到接近压辊罩(4)的内圆周面的位置,其范围为外边缘上端部(12)不会干涉由压辊罩(4)内的油(50)形成的油膜。
文档编号D21G1/02GK101082192SQ2007100919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6日
发明者藤井基之, 铃木节夫, 饭岛秀昌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