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92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用生产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倍捻机是一种加捻设备,可以实现一转两捻,加捻效率比传统捻线设备成倍提高。倍捻机具有卷装容量增大、万米无接头、加捻质量大幅提高、较低的层高、特别适合操作等诸多优点。倍捻机的风道则是对倍捻机工段进行相对温湿度控制的装置。现有的倍捻机风道只包括一个管体,在使用时,通过管体对工段进行引风,但是,使用过程中往往发现,在外界风力较低时,无法对工段进行补风,从而无法进行更有效的温湿度控制,而且只通过管体无法对接具体的工段,从而导致使用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用以解决现有倍捻机风道结构设计缺陷存在外界风力较低时无法对工段进行补风、以及只通过管体无法对接具体的工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包括直管段、软管段以及安装于墙体中的安装孔内的热风机,所述直管段的两端头分别设有第一直管接头和第二直管接头,所述第一直管接头穿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二直管接头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直管接头通过第二螺栓与墙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软管段的两端头分别设有第一软管接头和第二软管接头,所述的第一直管接头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二软管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软管接头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套设有至少两个滑块,所述第一软管接头于滑槽的两耳部位置开设有对称的两列限位孔,所述滑块穿设有与限位孔可拆卸连接的第三螺栓,所述滑块为中空结构,所述滑块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滑块的中空部位相连通的分支管,所述滑槽内铺设有与滑块数量相等的分流软管,所述分流软管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软管接头并与软管段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分流软管的另一端固定于滑块的侧壁并与滑块的中空部位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需要连接的工段与相对应的分支管连接,并打开相应分支管上的阀门,然后启动热风机,向直管段和软管段内引热风,热风从相对应的分流软管进入,并经过滑块的中空部位,最后从分支管中流出,即可对该工段进行温湿度控制,软管段的设置,不仅可以随意改变第一软管接头的方向,便于工段的连接,而且可以对管内的热风有良好的折流作用,传热效果非常好,便于工段的温湿度控制。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外界风力较低时也可以对工段进行补风,而且分支管的设置,不仅可以随意对接具体的工段,而且分支管的位置也可以随意调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进一步,所述直管段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所述的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交错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对管内的热风有良好的折流作用,传热效果非常好,便于工段的温湿度控制。

进一步,所述第一折流板与直管段轴心线之间的角度为45°,所述第二折流板与直管段轴心线之间的角度为135°。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改善传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直管接头与第二软管接头之间夹设有环形密封垫。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改善密封性能,改善传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滑槽的断面呈T形。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便于生产加工,而且滑块与滑槽的连接较牢固。

进一步,所述直管段、软管段的内壁以及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表面均涂有保温层。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维持管内热风的温度,改善工段的温湿度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实施例中第一软管接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实施例中直管段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墙体,10.安装孔,11.热风机,2.直管段,20.第一直管接头,200.第一螺栓,21.第二直管接头,210.第二螺栓,22.第一折流板,23.第二折流板,3.软管段,30.第一软管接头,300.滑槽,301.滑块,302.第三螺栓,303.分支管,304.分流软管,31.第二软管接头,4.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如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倍捻机风道结构,包括直管段2、软管段3以及安装于墙体1中的安装孔10内的热风机11,直管段2的两端头分别设有第一直管接头20和第二直管接头21,第一直管接头20穿设有第一螺栓200,第二直管接头21穿设有第二螺栓210,第二直管接头21通过第二螺栓210与墙体1可拆卸连接,软管段3的两端头分别设有第一软管接头30和第二软管接头31,第一直管接头20通过第一螺栓200与第二软管接头31可拆卸连接,第一软管接头30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滑槽300,滑槽300内滑动套设有至少两个滑块301,第一软管接头30于滑槽300的两耳部位置开设有对称的两列限位孔,滑块301穿设有与限位孔可拆卸连接的第三螺栓302,滑块301为中空结构,滑块30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滑块301的中空部位相连通的分支管303,分支管303上均设有阀门,滑槽300内铺设有与滑块301数量相等的分流软管304,分流软管30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软管接头30并与软管段3的内腔相连通,分流软管304的另一端固定于滑块301的侧壁并与滑块301的中空部位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将需要连接的工段与相对应的分支管303连接,并打开相应分支管303上的阀门,然后启动热风机11,向直管段2和软管段3内引热风,热风从相对应的分流软管304进入,并经过滑块301的中空部位,最后从分支管303中流出,即可对该工段进行温湿度控制,软管段3的设置,不仅可以随意改变第一软管接头30的方向,便于工段的连接,而且可以对管内的热风有良好的折流作用,传热效果非常好,便于工段的温湿度控制。

作为优选,直管段2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折流板22和第二折流板23,第一折流板22和第二折流板23交错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对管内的热风有良好的折流作用,传热效果非常好,便于工段的温湿度控制。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改善传热效果的结构设计。

作为优选,第一折流板22与直管段2轴心线之间的角度为45°,第二折流板23与直管段2轴心线之间的角度为135°。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改善传热效果。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第一折流板22与直管段2轴心线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折流板23与直管段2轴心线之间的角度。

作为优选,第一直管接头20与第二软管接头31之间夹设有环形密封垫4。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改善密封性能,改善传热效果。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改善密封性能的结构设计。

作为优选,滑槽300的断面呈T形。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便于生产加工,而且滑块301与滑槽300的连接较牢固。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滑槽300的断面形状。

作为优选,直管段2、软管段3的内壁以及第一折流板22和第二折流板23的表面均涂有保温层。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维持管内热风的温度,改善工段的温湿度控制效果。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维持管内热风的温度的结构设计。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