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93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发明
背景技术
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增加热消散效率并减小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噪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是使用放电效应显示图像的平板显示装置。由于其理想的特性,如高显示容量、高亮度、高对比度、清晰的潜像、大的视角、薄且大的屏幕尺寸,所以PDP认为是取代阴极射线管的下一代显示装置的一种。
图1图解了常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PDP30和面对PDP30设置的底盘基底50。PDP30是通过等离子体放电来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单元,其包括彼此结合的前面板10和后面板20。
由于用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放电,在PDP30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在PDP30与底盘基底50之间夹有热传导元件40,从而PDP30中产生的热量很容易转移到底盘基底50。沿着热传导元件40的周围贴有粘结元件45,如双面带。通过将PDP30和底盘基底50压在一起,同时将热传导元件40和粘结元件45夹在其间来组装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在PDP30与热传导元件40之间夹有粘结层80,以在PDP30与底盘基底50之间固定热传导元件40。然而,PDP30产生的热量不能充分快地传递到底盘基底50,因为粘结层80表现出较低的热传导性且其位于PDP30和底盘基底50之间的热传递通路上。因此,在PDP30中积累大量的热量。过多热量的积累会恶化PDP30中的磷光体层(没有示出),由此减小了图像质量,如亮度等。
图2图解了沿着图1的线II-II的横截面。图2还包括放大的横截面,由虚线圆表示。在放大的横截面中,为了图解清楚起见省略了粘结层80。参照图2,PDP30包括彼此面对结合的前面板10和后面板20。前面板10包括前基板11、形成在前基板11上的放电维持电极对16和覆盖维持放电电极对16的前电介质层14。前面板10还包括设置成覆盖前电介质层14的保护层15,如MgO层。
后面板20包括后基板21、形成在后基板21上的寻址电极22、覆盖寻址电极22的后电介质层23、确定多个放电空间26的阻挡肋24、和沿着阻挡肋24和后电介质层23形成的磷光体层25。
当给放电维持电极对16施加足够大以产生放电的预定交流电压时,在放电维持电极对16之间会产生显示放电。然后作为显示放电结果而产生的等离子体激发磷光体层25,使其发射形成图像的可见光。在放电空间26中填充有放电气体,且在操作过程中,因为放电气体的放电压力随着显示放电而周期性地变化,所以连续地产生震动。然而,在常规地等离子体模块中,没有设置震动吸收结构。因此,震动被传送到外部,导致可听得见的噪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增加了热消散效率和/或减小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噪声,且其基本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方案的一个特征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阻止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局部的高温并增加了热消散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另一个特征是提供一种能减小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噪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至少一个本发明的上面和其他特征及优点可通过下述来实现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底盘基底;用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设置在底盘基底的前面并被底盘基底支撑;和夹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底盘基底之间的堆叠片,其中所述堆叠片包括抗震动片和热消散片。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典型的实施方案,本发明上面和其他的特征及优点对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图解了常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2图解了沿着图1的线II-II的横截面;图3图解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4图解了沿着图3的线IV-IV的横截面;
图5图解了依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垂直横截面;和图6图解了依照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案的堆叠片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2005年1月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名称为“Plasma DisplayModule(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5-0001137在这里全部结合作为参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案。然而可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本发明并不应解释为限于这里列出的实施方案。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案是使说明彻底和完全,并给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图中,为了图解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还应理解到当层称作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其可以直接在其他层或基板上,或也可以存在中间层。此外,应理解到当层称作在另一层“下”时,其可以直接在下面,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此外,还应理解到当层称作在两层“之间”时,可以在两层之间只有一个层,或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数字指代相同的元件。
依照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夹在PDP与底盘基底之间的堆叠片(sheet stack)。堆叠片可以包括吸收由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驱动噪声的抗震动片,且可以包括热消散片。
此外,通过消除具有相对低的热传导性的粘结层,可以避免由粘附热传导元件的常规粘结层导致的热消散效率的减小。因此,可以减小或防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如亮度差,或由局部积累的热量导致的PDP的永久损坏。
此外,可以简化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拆卸和修复并可重复使用拆卸的部分。就是说,一般手工进行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拆卸,以修复PDP、底盘基底或装配在其上的元件。然而,在常规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中,很难将PDP从热传导元件分离。例如,在常规显示装置中要求加热装置以消除粘结层。然而,依照本发明,组件中消除了粘结层,由此使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很容易拆卸。
而且,因为PDP紧密与堆叠片接触,所以提高了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热消散效率。堆叠片中的抗震动片吸收驱动噪声并还用做缓冲功能。堆叠片紧密地压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底盘基底之间并紧密地接触它们。因此,当结合PDP和底盘基底时减小或消除了空气间隙的发生。
图3图解了依照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4图解了沿图3的线IV-IV的横截面。参照图3,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可以包括底盘基底150和位于底盘基底150前面并被底盘基底150支撑的用于显示图像的PDP130。底盘基底150可以支撑着PDP130。因为PDP130可以由例如玻璃形成,所以其很重。因此在底盘基底150上装配有用于增强底盘基底150的增强元件151。如上面参照图2描述的来配置PDP130。
底盘基底150包括用于驱动PDP130的电路单元,其装配在底盘基底150的后表面上并被底盘基底150的后表面支撑。电路单元包括用于驱动PDP130的电路基板163。电路基板163包括产生预定驱动信号的多个电路器件。由电路器件产生的驱动信号通过从电路基板163向前延伸的连接电缆施加给PDP130。连接电缆162包括转变驱动信号的集成电路芯片161。
堆叠片140夹在底盘基底150与PDP130之间。堆叠片140包括多个片,如抗震动片141和热消散片142。底盘基底150用作PDP130的热消散板。因此,底盘基底150由表现出高热传导性的材料,如铝形成。堆叠片140是热传导性的且位于底盘基底150与PDP130之间,从而由PDP130产生的热量通过堆叠片140传递到底盘基底150。
堆叠片140可以夹在底盘基底150与PDP130之间,在堆叠片140周边粘附有粘结元件145,如双面带。当底盘基底150结合到PDP130时,堆叠片140通过粘结元件145紧密地固定在其间。
抗震动片141可以夹在底盘基底150与PDP130之间。抗震动片141具有热传导性和抗震动特性。抗震动片141用作在PDP130与热消散片142之间导热的热通路。此外,抗震动片141吸收并消散PDP130的放电震动。
抗震动片141由例如硅树脂橡胶片形成。硅树脂橡胶片是热传导性的硅树脂橡胶复合物,其由矩阵形式的硅树脂形成并包含热传导性的填充物。热传导性的填充物例如可以是金属,如Cu,Ag,Al等、金属氧化物如Al2O3,SiO2等、等等。
在另一个方案中,多孔碳材料可用于形成抗震动片141。接下来将描述形成多孔碳材料的抗震动片141的典型方法,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典型的方法。在形成抗震动片141过程中,通过均匀地混合碳材料和粘结剂(binder)形成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模制成片,将片硬化并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在高温如高于1000℃的温度时加热所述的片。碳材料例如可以是碳化纤维粉末、石油焦炭等,粘结剂例如可以是热固化树脂如环氧树脂和石油或煤的沥青的混合物。
在另一个方案中,抗震动片141由具有高热传导性的金属,如Al,Cu,Ag,Ni等形成。通过例如泡沫处理在金属中形成多个孔。例如,通过熔炼将高热传导性的金属粉末、泡沫剂和粘结剂混合并通过模制工序形成片。然后,通过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在大约1500℃时加热所述片而获得多孔抗震动片141。
通过在PDP130与底盘基底150之间插入具有缓冲功能的抗震动片141,则抗震动片141可吸收和扩散由PDP130产生的放电震动。因而,可减少或阻止由震动产生的驱动噪声。此外,抗震动片141可以吸收当移动等离子体显示模块时产生的震动,由此保护可以由玻璃形成的PDP130。
因为抗震动片141在PDP130与底盘基底150之间提供了缓冲功能,堆叠片140紧密地固定在其间。因此,不需要图1中所示的用于在常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粘附热传导元件的附加粘结剂层。取消该表现出低热传导性的粘结剂层可增加PDP130的热消散效率。
此外,因为堆叠片140紧密地固定在PDP130与底盘基底150之间,所以PDP 130产生的热量可快速地传递到底盘基底150,即使PDP 130和/或底盘基底150的表面有点不平坦或扭曲。因此,依照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表现出提高的热消散效率。
面对抗震动片141设置的热消散片142由具有高热传导性的材料如金属例如Al,Cu,Ag,Ni等或高度定向的石墨膜形成。热消散片142例如可以是金属板。在使用高度定向的石墨膜的情形中,高度定向的石墨膜具有各向异性的热传导性特性。就是说,该膜的热传导性在平面方向上高于厚度方向上,因为该膜中石墨晶体可能排列在平面方向上。在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使用烃类气体沉积了碳原子之后,例如通过使碳原子退火,或通过碳聚合物化合物的石墨化可以形成高度定向的石墨膜。
在PDP130与底盘基底150之间插入热传导热消散片142的情形中,由PDP130产生的热量可有效传递到底盘基底150。还有,由PDP130产生的热量可在PDP130的宽度和高度方向上快速地被消散,在PDP130上导致均匀的温度分布。因而,热消散片142减小了由PDP130不同区域中放电强度差产生的局部高温的发生或程度。这可改善PDP130的性能,例如通过减小PDP130不同区域的亮度差。
参照图4,依照等离子体显示模块中震动减小和热消散的具体设计条件确定抗震动片141和热消散片142的厚度tv和th。例如,随着增加抗震动片141的厚度tv,抗震动特性增强。然而,如果抗震动片141比热消散片142具有低的热传导性,抗震动片141过厚,就减小了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热消散特性。抗震动片141的厚度限制在预定范围内。在图4中,td代表粘结元件145的厚度。td的值设定为等于抗震动片141和热消散片142各自的厚度tv和th的和。就是说,粘结元件145、抗震动片141和热消散片142的安装厚度如此设置,即在组装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中,厚度td等于厚度tv和th的和。
图5图解了依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的垂直横截面。参照图5,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可以包括在前侧上的PDP130和在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后侧上的底盘基底150。在PDP130与底盘基底150之间插入堆叠片240。堆叠片240包括彼此接触并面对的热消散片242和抗震动片241。
在该实施方案中,热消散片242设置成与PDP130接触,而抗震动片241设置成与底盘基底150接触。设置成与PDP130接触的热消散片242可快速地在PDP130的平面方向上扩散在PDP130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因而,例如当PDP130利用放电数的差显示灰度级时,部分PDP130可能表现出局部的热点。局部积累的热量恶化了PDP130的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具有高热传导性的热消散片242靠近PDP130设置,从而加速热扩散并减小或阻止局部的热积累。
PDP130和底盘基底150通过将它们与插入其间的粘结元件145压在一起而紧密地结合。在结合工序中,由底盘基底150压着的抗震动片241可压着热消散片242,从而使热消散片242紧密地与PDP130接触。因为热消散片242紧密地与PDP130接触,可减小或阻止在其间产生空气间隙,由此减小了其间的热阻抗。
图6图解了依照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案的堆叠片的透视图。参照图6,堆叠片340包括彼此面对结合的抗震动片341和热消散片342。抗震动片341和热消散片342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粘结剂343结合。在该情形中,抗震动片341和热消散片342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从而很容易组装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这里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案,尽管使用了特定的术语,但使用它们一般是解释性的和仅仅描述性的,并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仅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在不脱离下面权利要求中列出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底盘基底;用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设置在底盘基底的前面并被底盘基底支撑;和夹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底盘基底之间的堆叠片,其中所述堆叠片包括抗震动片和热消散片。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底盘基底后面并被底盘基底支撑的电路单元,所述电路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动片夹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所述热消散片之间,且所述热消散片夹在所述底盘基底与所述抗震动片之间。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消散片夹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所述抗震动片之间,且所述抗震动片夹在所述底盘基底与所述热消散片之间。
5.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盘基底通过沿所述堆叠片的外部圆周设置的粘结元件彼此结合。
6.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元件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盘基底接触而不与所述堆叠片接触。
7.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元件是双面带。
8.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元件的安装厚度等于抗震动片和热消散片的安装厚度之和。
9.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动片和热消散片彼此相邻直接设置。
10.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模块靠近所述堆叠片直接设置,所述堆叠片靠近所述底盘基底直接设置。
11.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动片和热消散片彼此连接。
12.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动片和热消散片通过设在它们之间的粘结剂彼此连接。
1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动片由硅树脂橡胶复合物形成。
1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动片包括热传导填充物。
15.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热传导填充物包括金属粉末和金属氧化物粉末中之一或多个。
16.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热传导填充物包括Cu,Ag,Al,Al2O3和SiO2中之一或多个。
17.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消散片是金属或石墨。
18.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动片和热消散片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和宽度尺寸。
全文摘要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底盘基底、用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夹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底盘基底之间的堆叠片,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设置在底盘基底的前面并被底盘基底支撑,其中所述堆叠片包括抗震动片和热消散片。
文档编号G09F9/00GK1801258SQ200610006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6日
发明者金石山, 金基正, 姜太京, 金明坤, 金元圣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